作家网

首页 > 格律诗 > 正文

高拥军词七首

高拥军词七首

 

作者:高拥军

 

诚相系(鹧鸪天2首)


1、 落叶吟秋遍地黄

 

雾雨生寒凛风狂,落叶吟秋遍地黄。

祥云片片红胜火,天涯无处不华章。

 

星月稀,结雾霜。

日月穿梭听岁忙。

人生苦短志不移,挥毫泼墨尽芬芳。

 

2、梅兰竹菊有灵气

 

高山风寒叶无语,墨宝星稀暗香移。

苍山幽幽翠不逾,小溪晚秋留诗意。

 

沐风寒,浴雪雨。

梅兰竹菊有灵气。

相逢不必曾相识,相牵更需诚相系。

 

凌云志(鹧鸪天2首)

 

1、梦随白云追祥光

 

一夜寒流敲门窗,残枝枯叶满天扬。

天寒心暖相思语,更有寒梅傲冰霜。

 

凌云志,信辉煌。

云蒸霞蔚沐朝阳。

苍松寒影风中立,梦随白云追祥光。

 

2、神云唤轩辕

 

风霜雨寒清凉山,晶雪皑皑质不凡。

人间悲苦风傲骨,唯为神云唤轩辕。

 

登高眺,云海间。

举目尽揽苍山远。

日月星晨夜与昼,沧海桑田九州天。

 

挂云山动地感天(清平乐)

 

题记:

挂云山风景区位于井陉县东北部,距石家庄市20公里,素有“小泰山”之称。东望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顾为莽莽苍岩的太行群峰。

挂云山西峰称青泉观,又称“观日峰”,是登高观日出的绝佳之地。

山顶建有三皇五帝庙,连心桥,祭烈台,烈士纪念亭。

1940年9月5日傍晚,石家庄等地日军集中兵力,要围追堵截妄图消灭我军主力部队于滹沱河畔。

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拖住敌人,三中队队长李鸿山,和区大队妇女部部长吕秀兰根据地形,进行战斗部署。

由吕秀兰带三中队的一个机枪组和区小队及民兵守卫卧狼垴这个制高点。主峰西面是上挂云山的主要通道,由李鸿山中队长带领两个排和三峪、上庄两村民兵把守。儿童团和群众撤离山顶,隐藏在卧狼垴北壁半山腰的白云洞内。

他们成功地将敌人吸引到挂云山,打退了三四千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中李鸿山壮烈牺牲。吕秀兰在完成牵制敌人、掩护群众的任务后,又率5名同志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在打退敌人的一次进攻后,6位勇士弹药用尽,他们把抢砸坏,面对着从四面涌上来的敌人,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动地感天,井陉挂云山。

逶迤蜿蜒尽绵亘,霞光绚丽斑烂。

壮士英名长存,纵身悬崖凛然。

浩气惊天泣鬼,神州处处轩辕。

 

畿辅邯郸(词二首)

 

题记:

邯郸,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

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有3100年的建城史。邯郸是华北地区和晋冀鲁豫四省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交通便捷。邯郸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唯一具备铁路、公路、航空的城市。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西汉时期,邯郸为赵国(藩国)王都,与洛阳、临淄、宛城、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境内)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古都;五代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初为后唐国都,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陪都。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84条,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1、畿辅邯郸(清平乐)

邯郸学步”,更“梅开二度”。

“青出于蓝胜于蓝”,还有“飞扬跋扈”。

 

西依太行山脉,接壤晋南豫鲁。

文化底蕴深厚,“成语典故之都。”

 

2、畿辅邯郸(满江红)

 

“南辕北辙”,“偏听暗兼听则明”。

“黄粱梦”、“利令智昏”“盛气凌人”。

“杞人忧天”非多虑,“炼石补天”势必行。

“惊弓之鸟”“鹬蚌相争”,天地灵。

 

六朝都,娲皇宫;畿辅地,南北通。

巍巍太行山,抗战名城。

东望一马平川地,西枕千山万壑雄,

《竹书纪年》仰韶文化,更威名。

 

作者简介

高拥军(雍钧),1959年2月出生,(笔名:高产、高仁、高军),中共党员,男,石家庄市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散文集《美丽的回忆》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出版、书信体散文集《羽高家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游记散文集《足行山河》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龟舟搏楫》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等多部书籍。

曾在报刊社担任过摄影记者、责任编辑、期刊副主编、国企宣教处处长等职。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