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兴:2024年峨眉山行
文/昌兴
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支脉,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千米,面积约110平方千米。主要山峰为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其中大峨山最高,海拔3099米。
峨眉山,“普贤者,佛之长子, 峨眉者, 山之领袖”,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大行(十方)普贤菩萨道场。南无峨眉山银色世界。“峨眉天下秀”之盛誉。按《悲华经》记载,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第八王子名为泯图,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不净世界修菩萨行;“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令其严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皆趣大乘,悉使充满我之世界”。宝藏佛由此为泯图授记,改号为普贤。寺庙建筑历史悠久,构筑精巧,布局合理,或隐于密林,或立于翠峰之颠,或建于幽壑之上,或依于危崖之畔……。目前,保存的寺庙有28座,依山取势,不拘一格,入其梵宇,颇有感触,故以诗言之。
普贤菩萨,佛教菩萨名,曾译为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早已成佛,龙种上尊如来、普贤王如来、普贤如来、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峨眉山文化底蕴深厚。佛教、道教、武术、山茶文化在峨眉山蓬勃发展,多位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诗篇;1996年,峨眉山绝大部分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李白在峨眉山也赏过月,还写了诗。而峨眉山的金顶其实也有月球上玄武岩。
(一) 拜偈华严顶
金顶耸立白云巅,佛乡大行列班仙。
梵声呗音荡大千,恒顺众生日月妍。
注释:华严顶,四川峨眉山中一座独立的山峰名,海拔1914米,奇突俊秀,峰形如塔,雄踞峨眉山腰,所处位置为峨眉山的中段,群山环抱,视野开阔,可观云海、日出。清代雍正年间在峰顶扩建为寺,寺名也叫华严寺,昔日寺里供奉“送子娘娘”像,后供释加牟尼佛和玉质观音。华严顶的“华严”二字,按佛教有二个解释:一解释是因寺位于万行如华(花),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严”;二解释“华严”意指《华严经》,因此经是佛教中最为上乘之经典,以经名为寺之名,示佛地庄严之意。
(二)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
黄金狮座峨眉生,白银象驾同清欢。
大行圣像云海缭,满眼青香佛国天。
注释:十方普贤圣(金)像位于峨眉山金顶,于2006年6月18日落成,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建筑面积10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金殿、铜殿建筑面积1800㎡。金殿为铜面鎏金屋顶,为中国最大金殿。朝拜大道,宽18米、长108米,10级,由10对大象相对拱卫,既体现普贤精行实践的精神和特色,又蕴含指引众生朝拜礼佛的方向和途径。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十方是异域普贤的十大行愿,象征佛教中的十个方位。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十方普贤菩萨圣像正面手持如意,骑六牙圣象。普贤菩萨的坐骑是一头六牙白象,据说这头象身体比雪山还白而且奇大无比。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普贤菩萨名声远播,菩萨因山而兴盛,甚而被称为冰雪几重天一;另一面结阿陀定印,表六道众生显得四智菩提之义。十方普贤菩萨圣像的含义以及造型结构:通高48米,表征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普贤”,即“普”之平等无碍,“贤”为无处不到。须弥座上立六牙吉象,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圣像内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释迦殿的主尊应身佛,即手作禅定印与触地印的降魔成道佛;第二层殿主尊富贵华丽,手作说法印的圆满报身佛,即卢舍那佛;第三层佛殿的主尊清净自在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三身佛之外,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四大菩萨,也分据各菩萨殿。祖师殿供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另有护法神伽蓝、韦驮二尊者,以及佛弟子像等。南无峨眉山银色世界,大行普贤王菩萨”。然后,出班绕佛,念“南无普贤王菩萨”。拜愿与上同,南无普贤菩萨十二拜。观世音菩萨祝仪 在三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后,唱赞:“菩萨号圆通,降生七宝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普陀宫,杨柳枝头甘露洒,普滋法界薰蒙。千层浪头放神通,光降道场中;千层浪头放.."。
(三)金顶华藏寺
梵庭恩光照八荒,法界清凉寺华藏。
遍吉万德耀四方,弘法演教如川长。
注释:华藏寺,全称永明华藏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金殿是华藏寺的其中一殿,所处位置最高,与华藏寺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俗称金顶。华藏寺其历史沿革缘起普贤显相的“蒲公追鹿”和奉汉明帝旨建之传,创建于公元1世纪。历经多次修葺,最近一次为2021年10月,峨眉山华藏寺宝顶观音殿落成开放。华藏寺现包括金殿、大雄宝殿,总建筑面积为1614平方米。金殿274平方米,大雄宝殿1340平方米。金殿采用金瓦,大雄宝殿采用铜瓦,梁栓、门窗、斗拱等均为铜铸,称为铜殿。华藏寺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汉传寺院。为峨眉山最早寺院之一,是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四) 万年寺
法雨甘霖沐佛乡,聆听梵音诉衷肠。
身落尘埃正纷汩,拜偈华藏得清凉。
仙山圣水钟硫秀,称赞广修愿王堂。
开山祖师真禅神,一定七百话毫芒。
注释:万年寺,又名峨眉山万年寺,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黄湾乡(峨眉山景区内)骆驼岭下,海拔1020米。寺中有佛牙、贝叶经及舍利等珍贵文物。在汉代,此处为采药老人蒲公的结茅修行处。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年),此处建有普贤寺,万年寺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原名普贤寺;到唐代乾符三年,住持慧通重建寺庙,按照五行说法,峨眉山属火,寺庙经常被焚毁,唐乾符三年(876年)更名为白水寺。北宋又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朝万历二十九年,明神宗朱翊钧敕建无梁砖殿后,赐匾“圣寿万年寺”,改称为“圣寿万年寺”。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万年寺原规模宏大,有殿宇13重,因多次失火,除无梁砖殿外,古建幸存无几,现存山门、弥勒殿、般若堂、毗卢殿、巍峨殿、大雄殿等为近代扩建增修。万年寺是峨眉山历史最久的古刹之一李白登过峨眉住过此寺,广浚僧为李白抚琴。
万年寺是峨眉山历史最久的古刹之一,万年寺中有佛牙、贝叶经及舍利等珍贵文物。万年寺内藏有“佛牙”一枚,长1.28尺,重6.5千克,是明代嘉靖年间斯里兰卡的僧人所俸。相传,释迦牟尼涅磐后火化,全身都变成了细小的舍利子,只有牙齿完整不化。
慧持大师,是晋代庐山东林寺开山祖师,净土宗初祖大师高僧慧远之弟。史载“庐山徒属莫匪英秀,往反三千,皆以持为称首” 。为五百罗汉第136位尊者。
1991年版新编的《峨眉县志》。在其《宗教篇》中记载:现有关于四川最早佛教史料的文字记载则是起于东晋,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载,晋代高僧慧远之弟慧持和尚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乃以晋隆安三年(399年)辞远入蜀,受到蜀地刺史毛璩的热情接待。不久上峨眉山,择地建庵(址在今万年寺),塑供普贤之像,取名普贤寺。是为山上笫一座比较正规的庙宇。据《高僧传-慧持传》卷六本传记载:“(慧持)闻成都地沃民丰,志往传化,兼欲观瞩峨眉,振锡岷岫。乃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蜀。”也就是说,晋隆安三年(399),慧持辞别其兄慧远进入蜀地,开始他人生中长达十二年之久的弘法活动。慧持大师入蜀后住成都龙渊精舍。“大弘佛法,井络四方,慕德成侣” (《高僧传-慧持传》) 。慧持大师“树中入定”的传说,应该说,在当时流传甚广。
(五) 报国寺
趺萨莲花佛心通,缘结灵光华严工。
遍吉显圣皇匾贺,普照禅林见道风。
注释:报国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为峨眉山八大重点寺庙之一,山中第一大寺。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一说1620年),原名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报国寺占地40000平方米,[3]坐西向东,前有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风亭。清迁于此,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以《释氏要览》 “四恩斯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而易名。
(六) 大佛禅院
闻名三界古佛庭,今生一世梵宫缘。
心佛有佛佛万千,佛法宏大亦佛还。
尘了空了了尘心,无相无住无我执。
佛光咋现怜行客,终将慈航普度圆。
注释: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寺院占地300余亩,拥有多重大殿、140多间禅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1900年前,一位修行者在峨眉山修建了长江流域的第一座禅院后,峨眉山便成为了长江流域的佛教发源地,列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金顶与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相邻,海拔3077.96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摄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
大佛禅院:是一个气势恢弘的寺庙,以其多重大殿和诸多禅房而著称。
(七) 伏虎寺
清心离垢隐幽深,禅风拂心涤尘身。
华严宝塔如路灯,梵宇慈度显本真。
入寺静聆空妙谛,得来华雨心田稠。
至此离尘皆却了,顿觉怀空驻梵家。
注释:伏虎寺,又称伏虎禅院、神龙堂、虎溪精舍,位于四川峨眉山山麓,与报国寺相邻,晋代为一小庙,唐代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宋朝时为“神龙堂”;明朝被毁,清朝顺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后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康熙皇帝曾为伏虎寺题写的“离垢园”;该寺为典型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
伏虎寺,是全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清冷气质。
(八) 清音阁
莲台仙阁绕梵音,牛心应化见真身,
两座石桥黑白分,一方净土尘世修。
注释:清音阁,位于位于峨眉山清音阁景区(眉山牛心岭下),海拔710米,又称卧云寺,唐时名牛心寺(牛心寺为后牛心寺),明朝初年,僧人广济将其改名为“清音阁”;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阁前有“接王亭”;清音阁虽小,但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气势逼人,山环水绕,景色优美,其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有峨眉山十景之一的“双桥清音”。
清音阁: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建于唐初,是峨眉山著名的古迹之一。位于山腰清音阁,亭台楼阁筑于山脉之中。高处楼阁居高临下;中部有红楼丹檐的接御、牛心二亭。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名曰双飞桥;下部为两溪汇流之处牛心台。在此,可以看到山光水色,听到流泉清音,闻到花草芬芳,触到亭台碑石。被古今游人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九) 峨眉山洗象池
金象踏步天竺来,青霄素娥筑莲台。
普照灵光皆显圣,大千世界德开怀。
注释:洗象池,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高山区,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象池夜月”即是这里的著名景色。清康熙年间建寺,传说古时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骑象登山时,曾在寺前一六方池中汲水洗象,而以得名。此处属高寒地带,雨雪较重,故而其殿矮小,且用铅皮盖房,其中有弥勒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由于此地是游人必经之地,1982年国家投资在寺外新建客舍四幢,成为山中大寺之一。寺名得自于佛门的传说,相传普贤菩萨曾经在这里的水池中汲水洗浴所乘的象。游客可将这里作为上下金顶的老一个食宿点,洗象池客房数量较多。如果正适农历的月中,游客不妨专程到此小住,欣赏天清气爽、月色如玉的绝美夜景。
作者简介:昌兴又名净兴,撰写数十篇及研究文童先后在国家旅游地理网(五台山2020年08月18日 、普陀洛迦山2020年09月06日、峨眉山2020-08-23 )、中国文化观察网、国智网、佛学研究网、中华文化复兴网、中华文化旅游网、西部文明播报网、中华传统文化网、、中国文化网、中国传统文化网、中国传统文化网、中国传承文化网、传统中国网、华夏寺庙文化网、中国庐山网、庐山政务网、南开学苑、中华禅院、中华传统文化扎根网、法治山东网、佛教在线、水缘文学、吴言生国学智慧、ZAKER新闻、网易新闻、潮帝文学网、中国庐山旅游网、全球现代诗歌全球诗歌网络文化传媒集团等新兴媒体发表。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