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甘谷农民诗人李富元首部诗集《世间物象》出版


甘谷农民诗人李富元首部诗集《世间物象》出版
 
 
诗集封面
 
甘谷农民诗人李富元的首部诗集《世间物象》,作为《星星》诗刊主编梁平、常务副主编龚学敏主编的“星•诗文丛”之一,由《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荣誉出品,近期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李富元,甘肃省甘谷人,1963年生,朵金轩书画院院长,曾在《星星》诗刊、《北京文学》《中国文化报》《诗林》《生活报》《白银日报》《天水晚报》《中国诗歌网》等刊发表诗歌数百首,《诗声音》(微信号:shigeych)《好诗人》(微信号:haoshirensky)诗歌微刊主编,出版诗集《世间物象》。

                             
诗人照片
 
在李富元眼中,一个有生命的人,生活的过程要经历是必须的,但对文学的追求是自发的,写诗歌才是自己一生之中最爱的事,因文学而带给自己的内心感受,才更是一种难得的收获与财富。他用生命之笔在大地的笔记本上写作,他的诗歌源自于大地和故乡,是他对人生深刻体验的诗意化表达,语言之朴实,感情之真挚,行文之流畅,意味之深长,让人百读不厌。
 
李富元热爱着诗神,诗神也眷顾着他。他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创作一首诗。他之所以写出如此质朴的诗歌,既源于他对现实生活及生命的深刻感悟,也在于他的勤奋。这本诗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我和我的村庄》主要写了诗人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自然深深的热爱;第二辑《尘世中的妈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的感恩之情;第三辑《握着一滴眼泪行走》和第四辑《阳光,洗我!》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对时光、对自我以及对诗歌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他纳世间万象于自我,他坚持用原生态的语言创作诗歌,他所具有的诗歌精神,他的悲悯情怀,他所表达的爱,让人们顿生敬畏之心。
 
【大家祝贺与推荐】《世间物象》出版
 
贺词:
 
《世间物象》是诗人李富元的第一部诗集,也是诗人多年来以心融物,以诗化境,以情寄心,以我入苍穹的精品力作。富元远居西北,一面听着呼呼的风声,一面感受着心灵与大地的回响,在他的灵魂的交响诗中,赋予了世间物象以爱,善良和美好的诗意与人性的光辉。贺富元诗集《世间物象》出版发行!
 
——赵亚东(黑龙江画报社新闻中心主任、著名诗人)
 
纳世间物象,写人生真情;
眸平凡生活,造美妙诗境!
贺富元诗集《世间物象》出版发行!
——李皓(《海燕》文学月刊主编、著名诗人)
 
慢品春花秋月,直面风霜雨雪。世间物象,人间情怀。愿你的诗与自由、自然、爱、美同在!愿我的祝福与岁月同在!
——宋晓杰(辽宁盘锦市文联创作发展部主任、著名诗人)
 
读李富元的诗集《世间物象》你能感受到一种光芒,那光芒来自故乡和大地以及他悲悯情怀里真诚的倾诉,因此他的诗会真真实实地打动你并照亮你。祝贺富元首部诗集的出版,也希望更多的读者喜欢富元的诗!
——芳竹Carissa Meng【新西兰】(诗人、画家、主持人)
 
 
推荐语:
 
读李富元的诗歌,如读大地的元气: “一撮黄土用真情,抱着/一粒麦子生根发芽”;读他的母亲,或如读真气:“妈妈老了/被沉重的岁月压弯了腰/妈妈却把/笔直的脊梁给了我”。入他诗的是他每天目及的人事,成为融入他思想情感丰盈的意象,他以朴实的语言和古老的手艺,描写了吹过头顶的风、老树、石光、土地与小黑驴、牧羊人、马兰花和青莲寺等,表现一代农民的命运和生活艰辛与温暖,“握着一滴眼泪行走/有质感的命,原本是从/一滴泪水中孵化而出”;几乎每一首诗都是他的心血凝成,听他的《山歌》“哎……呀……呀……咿……/我的命哟……尕妹妹……挽在你心上……”诗歌是有声,更多的时候是沉默的,“只能让心对着心,草看着草/让我鸦雀无声”。
 
——李天靖(诗人、诗评家、华东师范大学某杂志编审、上海作协《上海诗刊》首席编辑)
 
可以从很多方面、角度对诗人进行分类。比如,漫游的诗人,静止的诗人(如同僧人,有流浪的托钵僧,也有入定的老僧),天空中的诗人或大地深处的诗人(如同丛林,有鹰隼也有龙蛇)等等。李富元则更接近于后者:一个隐居者、不动者。诗人一直生活在他熟悉的“村庄”中,像一棵“老树”那样,固执地深入达坂山,深入大地的脉搏。偶尔,诗人也会四处行行走走,那样的行与走,“握着一滴眼泪的行走”,是多么令人心痛啊!但无论怎样走,诗人的“脚印”始终留在大地上。因此,李富元的诗是踏实的,处处弥满着土地的芬芳。
 
——向以鲜(诗人、剧作家、学者、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研究员)
 
诗歌是时间的艺术,也是人类最崇高的表达爱的重要方式。李富元的诗歌不但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而且体现出了很强的乡土意识和求真意志,他的诗歌是真诚的、安慰人心的,总是让我们的灵魂回归质朴的家园。
 
——汪其飞(《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外聘编辑、独立出版人、翻译、诗评人)
 
通过阅读《世间物象》,觉得李富元的诗没有忸怩作态的虚情,也没有炫耀的词语和技巧,而是以个人化的经验和视角,在日常叙事和寻常事物中,构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性写作。可以这样讲,李富元的写作是亲情写作,是人生写作,也是乡土写作。诗人用丰富的想象、鲜活的意象,细腻的感受、抒情的语式,展现一种温暖、博大而又悲悯的情怀,从中让人获得一种精神上和美学上的声和升华。
——月色江河(诗人、评论家)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诗歌就应该是这个民族的成长史,抒情史。所谓史诗,我想,就应是诗人对历史的观照和思考,使人们从沉重的史册中回溯历史的意义以映岀人性的光辉。富元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懈的历史探索者,一路上,他又让我想起古罗马那个操着琴边走边唱的盲诗人荷马,背负着历史的行囊,在苍茫大地匍匐前行;他又像个田头上不停劳作的农夫,精心侍弄着庄稼,就像他精心侍弄的诗歌。因而,他的诗行就显得格外的沉厚、铿锵,他探寻的是一个民族经年的苦难记忆,以及那一份荣光和梦想……
 
——王青(诗人、诗评人)
 
 
李富元诗歌欣赏
 
1、我的心
 
我的心,是黎明的远山上
喷薄而出的旭日,我愿把
黑夜孕育的光和热,洒向
山川大地,照彻人间烟火
 
我的心,是点燃在案桌上
一盏圣洁的灯火,我愿在
梵音般流水的经卷中攀着
檀香萦廻的祝福,给人们
真诚地祈祷平安吉祥快乐
 
我的心,是久旱后的雨滴
当我顺着焦灼的玉米茎杆
流入根系时,我仿佛听到
植物们体内的血流和气息
激情涌动,生命重新歌唱
 
我的心,是流落在沿大街
乞讨的流浪汉,我的心中
背着沉重的背囊,我愿把
世间所有的痛苦辛酸灾难
讨要来装进我的行囊背走
 
 
2、握着一滴眼泪行走
 
<1>
有质感的命,原本是从
一滴泪水中孵化而出
 
<2>
命在手心中握着泪滴
攥得五指发麻不敢松开
 
<3>
强忍着那滴泪深埋心底
途经岁月含成珍珠
 
<4>
人生是一场苦旅
握着一滴眼泪行走
 
 
3、妈妈
 
<1>
 
妈妈,岁月把您
揉折成一张皱纹织成的麻袋
我这粒秕谷
却在阳光下哭泣
多想让岁月倒转
回到秋后的农场上
让五谷粮食装满您的年龄
丰盈地站在岁月里
温暖着不老
 
<2>
 
妈妈,我知道
日子像您双手操着的筛子
您提炼着每一粒优质的籽种
让来年的粮食丰收
您却把艰辛和汗水
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沉重,让您弯了腰
白了头
 
<3>
 
妈妈,我小时候
走路摔倒后
您扶起来让我重走
我傻笑着听了
我祝愿您,阳光着
健康长寿
您也听一次吧!
 
 
4、山村岁月
 
一头老牛,在阳坡地上嚼着青草
抬起头,看着熟悉的山路
回忆许多数不清的旧日子
烙在山路上的蹄印
一座老房子,站在高高崖下的树影里
结实的土坯墙,酸梨木的旧门窗
曾把许多骑墙越过的日子
在麦草泥盘的土炕上捂酸暖甜
一件棉夹袄,爷爷穿在身上
经过了多少个年头,暖热了多少日子
爷爷双手握满老茧的年龄
才可以数得着那些苦乐
一棵老榆树,长在村头裂开了皮
春天繁密的榆钱結成骨朵
到了秋天,把那么许多榆叶
唰啦啦洒满庄院,每当这时
奶奶嘀咕说:又是一年!
岁月在山村,使牛犊长成了老牛
把房子变成了老屋,让夹袄打上了补丁
长满年轮的老榆树
青了又枯,枯了又青
 
 
5、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那些水们,离我很近
勺一碗灌进嗓子
就可以养命,花开的声音
充满骨节,长出笑容
 
山坡上的果树园里
一畦韭菜嫩绿发光,长势正旺
时不时掉下一颗苹果
有一只松鼠跑来张望
 
温柔的风吹动树叶
吹过刚想起来的一句诗行
感觉长着的树,摆动的枝
都在唱一首歌、给大地
 
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
天天熟悉的房子、老邻居
远处村庄的鸡鸣狗犬声
都听起来比死亡可爱
 
 
《世间物象》,李富元著,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定价: 32元/本,含邮费。
 
预订与付款方式:
 
1.微信红包,加微信号wqf15009456751、djx520528;
2.农业银行金昌支行,账号622848 4018 0686 96473;
3.付款后,请把地址和联系电话发私信至微信、QQ1223197292或电话15009456751、13893865520,需要签名请注明。谢谢您的支持!
 
 

附:诗集序言
 
被大地的歌声唤醒
——序诗集《世间物象》
 
文/汪其飞
 
今年的夏天风格外多,风停了,这个城市依然寂静,寂静得像小山村,我的内心也不例外。直到遇见诗人李富元,直到读到他的诗歌---让我的心灵之湖清澈无尘。我被他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短短一两个月,每每读这些来自灵魂深处的诗,我的眼里常常饱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诗歌爱得真诚,他的诗源自于大地和故乡,他用生命之笔在大地的笔记本上写作,几乎都是他对人生深刻体验的诗意化表达,语言之朴实,感情之真挚,行文之流畅,意味之深长,让人读了还想再读。我字里行间阅读,仿佛与诗人在诗里与他的灵魂相遇。这种相遇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偶然在于世界之大诗歌如此之多,竟然有幸读到他的;必然在于,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有共同的感情基础,再说网络的发展,也让诗歌的世界大大缩小了。
   
诗人李富元热爱着诗神,诗神也眷顾着他。他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创作一首诗,着实让人佩服。他之所以写出如此质朴的诗歌,既源于他对现实生活及生命的深刻感悟,也在于他的勤奋。这本诗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我和我的村庄》主要写了诗人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自然深深的热爱;第二辑《尘世中的妈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的感恩之情;第三辑《握着一滴眼泪行走》和第四辑《阳光,洗我!》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对时光、对自我以及对诗歌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他纳世间万象于自我,他坚持用原生态的语言创作诗歌,他所具有的诗歌精神,他的悲悯情怀,他所表达的爱让我顿生敬畏之心。下面我分四个部分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坚持用原生态的语言创作诗歌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失去原有的形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谓原生态即原始的、不经加工的、最民间的、最生活的东西就是原生态,原生态文化基本上属于一切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文化,即自然的、野生的、乡村的、朴拙的、边远地区的、非城市化的、非市井的、非商业化的文化。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原生态诗歌是原生态文化的一部分,原生态语言也是原生态诗歌的一部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和著名作家曹乃谦老师就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点,他们主要进行的是小说方面的创作,而诗人李富元主要进行诗歌方面的创作,说实话,这种难度并不亚于小说创作。诗人李富元扎根于民间,坚持用原生态的语言写作,“原汁原味”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将古朴、厚重的乡村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这依赖于作者敦厚的优良品质:善良和诚实,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原生态诗歌中的纯洁美!以诗人的《山歌》为例:
 
山歌
 
苍茫之上,是更远处的苍茫
辽远之外,是更深处的辽远
“哎……呀……呀……咿……
我的命哟……尕妹妹……挽在你心上……”
 
悲切深厚的腔调
像鹰一样跃起,盘旋
盘旋在苍茫之上,缚住鹰的翅膀
在高空里死劲拽着
 
抖落在遥远处的风,停了
山歌,似乎站在风上
把远处的山
近处的树,震惊 
 
诗歌贵在于真,真实、真诚。因为真了,就善了,就美了。原生态的诗歌就是真实的诗歌,即源于自然生活,源于民间生活,采用这种真实的素材写成的诗歌,也是富有生命力的诗歌;这种诗歌是真诚的,即富有真情实感,能吸引人,能打动人,能让人引起共鸣。李富元的这首精短的《山歌》很真,很美,很原生态。富有诗意,很生活化,地域风情浓厚,进入了我们的心坎里,让我们回味,让我们回归最质朴的生存状态。
 
全诗分为三小节,第一小节用一句饱含哲理的句子“苍茫之上,是更远处的苍茫  辽远之外,是更深处的辽远”不但阐述了人世间恒古不变的哲理,而且设置了一个宏大、辽远的场景,还引出了乡土气息浓郁的山歌“哎……呀……呀……咿……我的命哟……尕妹妹……挽在你心上……”第二小节“悲切深厚的腔调/像鹰一样跃起,盘旋/盘旋在苍茫之上,缚住鹰的翅膀/在高空里死劲拽着”,赋予了这支情歌力量极大的、灵动的生命力,将听觉视觉化了,将“山歌”的听觉之美演变为“盘旋飞鹰”的视觉之美了,一连串的动词“跃起”、“盘旋”、“缚住”将这种通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着实让人惊讶!第三小节“抖落在遥远处的风,停了/山歌,似乎站在风上/把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震惊”,山歌的魅力之花再次绽放,随风而往,风停下来,它却停留在风上,把远山和近树都震惊了,这种物我合一式的加大夸张实属不易。
 
再来看看下面这首《山路》:
 
山路
 
野毛梁上本来没有路
野毛梁上最初的先人们,把
走进野毛梁最早的意念,种在
野毛梁的山湾里,于是
最初长出了洼儿村
 
山路也随着岁月的阴凉酷暑
在风霜雪月的冷暖变迁中
像奶奶种在园子里的冬瓜蔓子
串通野毛梁的沟沟坎坎
从山路上长出冬瓜一样的村庄
走过洼儿村,便是陈家嘴,过了陆家崖
还有李家山,最后张家窑
山路在野毛梁褐黄色的山地上
不分四季,不畏冰霜的疯长
那些村庄们,把山梁上苦涩的日子
从村东的路上迎着太阳走进来
再从村西的路口在落日中送走
 
在野毛梁的山路两旁,老槐树
老榆树老柳树姿势蛮横地长着
那些飞满季节里的树叶,像
野毛梁上数不清的故事
落满山路,寂寞地讲着一段
走过山路上悄然遗落的事情
山路在野毛梁上生生世世延伸
野毛梁上村庄与村庄之间
辛酸苦乐的人间故事
被小黑驴拖长声音的叫唤驮载着
大模大样地,一直在山路上走
山路,才因此而难忘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野毛梁的山路也不例外,这首诗表面讲述了诗人故乡山路的由来和它所起的伟大作用,实际上映衬了野毛梁人民改造自然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对生活乐观的积极心态。野毛梁上最初的先人们不但走出了山路,串通野毛梁的沟沟坎坎,让野毛梁的山湾里自从长出了洼儿村,从山路上长出冬瓜一样的村庄:陈家嘴、陆家崖、李家山、张家窑。山路和人一样,经历着风霜雪月,它有坚强的意志“不分四季,不畏冰霜的疯长”,村庄也是一样的,村庄里住着村民,即村庄代指村民,“那些村庄们,把山梁上苦涩的日子/从村东的路上迎着太阳走进来/再从村西的路口在落日中送走”,说明日子虽然很苦,但是这里的村民却是心存太阳般快乐,这也是农民最根本的品质:质朴和乐观,这种品质影响着诗人,也影响着你我。山路两旁的景色也是优美的,老槐树、老榆树、老柳树枝繁叶茂,像野毛梁上数不清的故事,暗示野毛梁上人丁兴旺,曲曲折折的山路令人难忘,浓浓的故乡情让人难忘,因为“山路在野毛梁上生生世世延伸/野毛梁上村庄与村庄之间/辛酸苦乐的人间故事/被小黑驴拖长声音的叫唤驮载着/大模大样地,一直在山路上走”。
 
再比如《乡村的夜》、《二胡》、《黄土地》、《生我的家乡洼儿村》、《麦子》、《沙河沿上的洋槐树》等等原生态的诗歌,就不一一解读了。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然的土地上,诗人尽情享受空气和蓝天的恩泽,诗人热爱着大地和自己的故乡,他坚持用原生态语言写作,他对自己的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觉,只不过用自己默默的方式表达着,他坚持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明确态度,使诗与人的本质合一。海德格尔认为诗歌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让我们暂时摆脱科技的异化、物质的束缚、金钱的诱惑,重新面对自己内心的自由和纯洁的人性。诗歌能够通过向我们呈现真理,给予我们救赎自身的力量。我觉得李富元的诗歌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呈现真理的一个场所;他尽到了诗人的责任---他让人们寻觅存在的家园,他引导我们还乡,引导我们回家,引导我们回到的精神的故乡,语言的故乡,在世界重归“诗意地栖居”。
 
二、简单谈谈诗歌精神
 
对于诗歌精神,著名诗人杨炼曾对其如此定义:以“诗歌”一词命名的、持续激活诗人的精神。我个人认为这是诗歌精神的核心。作为一位真正的诗人,必须也应该具备这种诗歌精神,但我觉得诗歌精神也应该包含对诗歌本身的思考,对诗歌的虔诚,以及大悲悯情怀以及诗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担当。诗人李富元的诗歌写出了野毛梁上的整个生活,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幸福和痛苦,有叙事、有深情、有真爱、有悲苦,给我们提供了一幅自然的、活生生的生活画卷,让我们共同经历活着、痛苦、悲悯、幸福和未来。
 
诗人李富元在后记中写道:“虽然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被命运捉弄得东游西逛,但始终没有在理想中丢失对诗的爱好和学习。就像高原上牧马人腰间衔着的酒囊,困顿了咪上一口提乏。我在生命中读诗,总是让我来劲和提神。我把诗歌当酒囊衔着!”,这就是发自诗人内心深处对诗歌精神最清晰的声音,对于诗歌,诗人自始至终都是虔诚的,他信仰诗歌,仿佛对太阳的信仰,“‘诗’,或许/就是流淌着我血液的诗/是我要的诗,艺术都是在/屠杀自我后涅槃而生/再让灵魂,站着说话”(出自《诗》),“诗如深井,我的心是轳辘”(出自《今夜无语》)。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诗歌具体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我的心》:
 
我的心,是黎明的远山上
喷薄而出的旭日,我愿把
黑夜孕育的光和热,洒向
山川大地,照彻人间烟火
 
我的心,是点燃在案桌上
一盏圣洁的灯火,我愿在
梵音般流水的经卷中攀着
檀香萦廻的祝福,给人们
真诚地祈祷平安吉祥快乐
 
我的心,是久旱后的雨滴
当我顺着焦灼的玉米茎杆
流入根系时,我仿佛听到
植物们体内的血流和气息
激情涌动,生命重新歌唱
 
我的心,是流落在沿大街
乞讨的流浪汉,我的心中
背着沉重的背囊,我愿把
世间所有的痛苦辛酸灾难
讨要来装进我的行囊背走
 
在这首诗中,作者把自己比作旭日,他愿把黑夜孕育的光和热洒向山川大地,照彻人间烟火;作者把自己比作一盏灯火,他愿给人们真诚地祈祷平安吉祥快乐;作者把自己比作久旱后的雨滴,他愿浇灌焦灼的玉米,去倾听植物们体内的血流和气息;作者把自己比作流浪汉,他愿用自己的行囊把世间所有的痛苦辛酸灾难全部背走。这是何等博大的情怀!这首诗诗意浓烈,激情澎湃,心怀苍生,仿佛全身被火与光所包围,滚滚热血在诗人的体内奔腾,处处是温暖,处处是深情,处处是祝福。在《祈愿》中,诗人写道“点亮生命的灯/让我照亮你的孤独/让你抹去我的忧伤/我们才点燃着自己的命灯/让天看让地看让你看/我祈愿祝福的心/为你永远亮着。”此时,我的激情也开始涌动,生命也重新歌唱!
 
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内心是愉悦的,他找到了幸福的感觉,“……幸福的感觉是生命没有压力/心能像向阳的那片树林/站在肥沃的土地上,再吸吮风/或者给即将到来的春天挥挥手/幸福的感觉是,心安静得/能微察秋毫,连朋友给你的一个/隐秘的鼓励都能感到一天的温暖/幸福的感觉是生命舒展/吃朴素的家常便饭都香甜得如同/久旱后的一场雨,浸入骨髓/幸福的感觉/是人生中难得的馈赠/让我们回味一生”(出自《幸福的感觉》);他用最热情的文字,和心窝里掏出来的诗句,和春天握手,和诗歌握手,和幸福握手,“握着你的手,如握着温和的阳光/如握着长发般柔顺的风/握着柳丝嫩黄的芽/握着桃花微笑的花瓣/握着山的青绿草的芳醇/握着水的碧波泉的清流/春天,你好!”(出自《春天,你好!》)。读这样充满活力的诗歌,诗歌的正能量也温暖着我们孤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是幸福的。诗人李富元的这些作品是值得肯定的,他的诗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悲悯情怀以及诗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悲悯二字的本意。悲悯即哀伤而同情,多用于佛家、儒家和道家。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悯指同情,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蔑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之所以诗人李富元能够创作出能够如此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诗歌,是因为他有一颗博大的悲悯之怀。他的诗歌是美丽的,同时里面也充满着悲悯的情怀;他的诗歌是真实的,我相信也会有久远的生命力。他所写的诗歌来自心灵深处深切关注的对象---土地、村庄、山路、农民、孩子、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等等,读他的诗,仿佛又一次体验人类最崇高、最朴实的情感。
   
李富元的诗歌处处都体现着悲悯的情怀,比如在《农民》和《一个农民的说法》中,他给予了农民最高的褒奖,他说农民是“上帝死后,谎言死后/最后一群守护生命的上帝”的人;他深爱着农民,“每一触及这个名字/让我亲切,亲切的如同失散多年/突然在梦醒后,见到妈妈的弃儿”;他对农民兄弟的生活状态这样描述道,“农民,在泥土尘埃中沉默着蜗居”;农民是朴实的,”学懂了质朴的语言与大地对话/这一说,和土地结下了一辈子的深缘/从土坯房里出生,从土炕上长大/从认识人间的第一步,走上了土路”,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他们的生命力也是极其顽强的,他们的心态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他不计较季节是春天,还是冬天/虽然,冷和暖像刀,一直/割向他的肌肉深处,从不呻吟”,因为他们是有生活目标的,”看见麦子和五谷粮食/因为只有这样的烟火味/才可以暖命可以繁衍世道/可以在死亡之后再谋求重生”。他们是憨厚的,可爱的,“他的锄头睡在他的梦里/和他做着同样憨厚朴实的梦”;他们是有职责的,“大地的碧绿和收成”。诗人始终是清醒的,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他说道:“每每在父亲坟前默哀,终究不忘我也是一个农民”。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最可爱的农民兄弟用自己的汗水、泪水,谱写了一首首“最壮美的关于生命的赞歌”,而且“农民祖祖辈辈在土地上唱着/苍天听着,大地听着/每一个生命听着/那旋律,像麦子的营养一样/灌溉着每一个生命”。诗人是农民的儿子,他深爱着土地、麦子和那淳朴的品质。他对农民的理解是真切的,他对农民的同情是真诚的。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和他也是一样的。
 
再比如在《我为眼泪哭泣》中,诗人对孩子进行了真切的关怀,包括因思念父母而哭泣的留守儿童,因渴望上学而心焦的失学儿童,夹在命运中无力抗争的幼童,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悲悯的鲜明立场,“我对罪恶宁死不屈/我对善良鞠躬尽瘁”。这是何等高洁的情怀!他对孤独的牧羊人进行了真挚的同情,“无聊时,吼上几句/野腔野调的山歌/不知是唱给自己听,还是/唱给孤独听,心却在跳……一生没有多少话,让人记住/也没听见说过多少话”,还有同村的九儿、练唢呐的羊二等等。
   
他的诗歌包容一切,超脱一切。他的诗歌对现实有足够的关怀,活在现实里。他诗歌里的每一个字都是虔诚的,他对我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次的净化,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让我们的修为有所提高。他写出了好诗,起到了这么好的作用,正好体现了诗人的责任与担当---写出好诗,反映当下,积极影响他人。
四、诗歌就是爱的思想
 
爱是万事万物中的精神领袖,关系着人类生存与生命的复杂内涵,诗是表达其所爱物体和物象的具体存在。诗一旦失去爱,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诗人李富元的诗歌中包含的爱,体现在各个方面,有爱世界、爱家乡、爱土地、爱花草、爱山水、爱父母、爱孩子等等,可谓无所不容,无所不包。
   
诗人深爱着大自然,比如在《苍山 落日 灵魂》中,他看到渭河北岸的风景时说“是一种精神浩荡的享受……那种天高地阔的感觉/让灵魂似乎在高天里涅槃……在苍山辽阔的静穆中/在落日壮美的辉煌中/灵魂仿佛是一只鹰,放飞在/这地老天荒的高空/让他去俯视人间大地/灵魂,就成了苍穹的眼晴/看穿看透世间”;诗人深爱着故乡的野毛梁,在诗中他讴歌道,“一方水土之上,养活人的同时/也生长着一种风土文化/特别像野毛梁这样野性豪放/与理性文明同在,古老传统与现代思想/碰撞撕扯的纠结时代”(《有关野毛梁的话题》);诗人深爱着父母,他竟然想“找一枚钢钉,把日子钉住,别让溜走/钉在老家的土坯墙上/让太阳挂在天空,悬着/让月亮躺在山后,睡着/我和妈妈,在凝固的时光里/久久地,深情相望(《找一枚钢钉,把日子钉住》),他要“用一颗心,一腔暖去孝敬妈妈/妈妈在尘世中苦涩的微笑/才是,我心灵中慰藉一生/最大的暖和”(《尘世中的妈妈》),他在深情地呼唤“父母用操劳、辛酸,在人世/把自己的一把老骨头/修成了人间烟火中的佛,在岁月/寂寞的木鱼声中坐成古庙宇的菩萨/人间子女,在快乐喧嚣的杯盏之后/能否回心看看,我们平凡的父母/及父母留在岁月中的伤痕”(《人间子女》);他的这种爱变大了,升华了,“在与世界深刻地对话/握着方块字的手/握着线装书的手/握着大故宫的手/握着古长城的手/握着风的手/握着雨的手/他们是握着世界的手”(《握着世界的手》)。
 
这种充满爱的诗歌是非常具有具有感染力、渗透力和震撼力的。难怪诗人王青告诉我,读李富元诗歌的时候,不知不觉泪水流下来了。
 
诗人李富元的诗歌是干净的、真诚的;他的诗歌用原始本真的语言给我们很好地展现了诗歌精神,用悲悯的情怀很好地体现了博大的爱。我相信,如果在经典诗歌的影响下,在语言的节制、形象感与陌生感方面再次突破,他的诗歌终有一天会成为经典!最后,节录书中的诗句,让我们再次感知他的诗带给我们的震撼、幸福和力量:
 
我们都是,世间物象中的一首诗
我愿在物象中流浪
亦在物象中永生
(《物我共语》)
 
在我们生存的空间里
把自己的事做好
给彼此一点关爱
给世界一点温暖
用我们的良知去暖热世界
这就是我们平凡人的大贡献
(《煮石论事》)
 
幸福的感觉是生命舒展
吃朴素的家常便饭都香甜得如同
久旱后的一场雨,浸入骨髓
幸福的感觉
是人生中难得的馈赠
让我们回味一生
(《幸福的感觉》)
 
也许我不会成为诗人
也永远成为不了诗人
不要紧
我只是把诗当做圣洁的追求
……
我不追求诗人
也不追求成名
只求我的诗如初子般
洁净
(《干净的诗歌》)
 
2015年7月16---8月1日
 
【作者简介】:汪其飞,英语语言文学学士,《星星》诗刊图书出版中心外聘编辑,独立出版人,翻译,诗评人。
 
【诗人简介】:李富元,甘肃省甘谷人,1963年生,朵金轩书画院院长,曾在《星星诗刊》《北京文学》《中国文化报》《诗林》《生活报》《白银日报》《天水晚报》《中国诗歌网》等刊发表诗歌数百首,诗歌微刊《诗声音》《好诗人》主编,出版诗集《世间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