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远山有雪》陈丹妮诗文录出版


远山有雪》陈丹妮诗文录出版



 
 
陈丹妮  著
马永波  六六  编

陈丹妮诗文录近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丹妮简介:
 
丹妮(1953—2015),原名陈丹倪,笔名丹婗、肖行。曾担任哈尔滨“马蹄莲诗社”社长。《诗林》编辑部主任、编委。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散文诗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理事、哈尔滨市楹联家协会理事。曾在《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林》《诗歌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及小说。作品收入《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诗歌卷》《黑龙江新诗选》《冰城十年文学选》《哈尔滨文学历史回顾典藏金刊》《1987年全国诗歌报刊选萃》等。著有诗集《雪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目录
 
序言一       女人·诗人             林子
序言二       怀念我的母亲陈丹妮     六六
 
第一辑  诗歌:雪痕
 
给你——
海路
兰花六个瓣
遗落
怪星
还是怪星
晚点小站
第五个季节
钟声里
对弈
台历
情书
背影
崖畔杉
海贝台灯
肖蛇女说
病种写给旅行者的日记
仲秋寄W
雨季
雨丝
雨燕
去年秋天
梦里海棠
回答远山
远山有雪
等在雪中
走进大雪
雪季已过
没见到落雪
黑桦
没听到你的笛声
你的小提琴
给一位长笛手的回信
普通情节
让过人群
想起月琴
路遇灰鸽子
看见草莓
雨中白屋
软软藤椅
四月已过
回赠一枚贺年卡
走进深山
冷水河
雪落四月
蓝烛
掌路
一杯热茶
松针拨动琴弦
三十岁的女儿
三十岁的女人
少女松
未进苹果园
琵琶落满灰尘
红竹伞
那淡蓝色的,是我
你便是山了
星星船
走进丁香丛
昊昊
生日红烛
九月已过
黄金谷
丑女
桂芝
孤雁
回归雁
去看雁阵
荒原冢
老拐树
断枝的丁香
雨中落叶
望向江心
河岸
回家
吉祥
桌角的美国橙
和雪峰说
雪和鸽群
三年级的六六
久远的名字
岸边的锚
纸钢琴
同一条小巷
圆月寄酒
去河边看水
九月的最后一天
一场没来的雨
幸福
还没下雪
又是冬至了
退役的火车厢
海螺的传说
这岸不属于我
冬天,你要过得暖和
走进湿地
姥姥离开时是冬季
住在新乐
我秋天的湿地
指尖与琴弦
 
第二辑  散文与小说:写给六六
 
很久以前的事
从清新归来
爱上司机巴沙
在道里逛书店
给自己编一条项链
走进嘎仙洞
开了一回工厂
街角儿有个孙大爷
半盆杜鹃
快乐到永远
小姑在照片上
给你一生平和
告别哈尔滨
窗子临街
心疼
最快和最慢
感慨和感动之间,是呐喊
岁末的几行字
给老爸打诗稿
短章六则
六六崇拜妈妈的几个原由
写给儿子六六的散文
锁住秋日
月饼是甜甜的亲情
四叔醒时
在丁香的余馨中写给瓦街的元正
写写老爸
长发飘飘
我的哥哥
空烟苦雨 
春祭
 
附录:陈丹妮发表作品要目及获奖情况

后记:记忆的眉毛越数越少       马永波
 
 
序言一:
 
女人·诗人
 
林子/文
 
天南地北地走了一大圈刚回到哈尔滨,丹妮一见我就说:“我一直就在等你呢,给我的诗集写篇序吧!”然而,我马上又要远行,只好万里迢迢地把她的诗稿带到南海之滨来了。
   
我不能拒绝她的意愿,不仅因为她是老同事的女儿,我几乎是看着她长大的;也不仅因为她自幼身患残疾,和我的小妹妹同病相怜,因而有一种格外亲切的感受;更主要的是在她与诗的缘分里,我感应到了一种共振的频率——也许,这就是她所寻求的理解吧。

我并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开始走进了这片诗的国土。当我看到了她《心在诗中》的那份执著,便因她为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而高兴。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把自己的不幸和快乐化而为艺术的表现,惟有诗人,才是心灵王国不倦的歌者。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多思。偏爱去细细咀嚼人生的百般滋味,因而所感所悟自然就丰富多彩。她们多半是修筑精神圣殿的虔诚信徒;另一种人则少思甚至不思。并非他们没有感情,只是对精神领域往往忽略,而偏重于物质世界的满足。前者往往多愁善感.不及后者怡然自得。但是,人生不过百年,无论多么显赫的地位,多么健壮的身体,都会因时光无情而消泯……惟有真诚心灵的歌声能够超越时空而长存。一部文学史,不正是那些虽死犹生的精灵们飞翔的轨迹吗?我们并不追求不朽。能够寄情于文字(尤其是诗者),当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了。
 
丹妮是多思的,也是真诚的。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诗的传统国度里,写诗的人何止万千。但经验告诉我:在诗的领域里,无论其名气之大小、发表之多少,真正能够算是与诗结缘了的,唯有真诚的心灵。那是一种真正的美,纯净的美!
 
然而,一个真字,谈何容易?!
 
普天下的化妆术,莫不是掩饰和弥补自己的缺陷,以显示美的容颜。但是,人真正的美丽,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早已有了答案的命题。但正确的公式,运用起来也会有差错。现实生活里形形色色的美与丑,更常常使人难以看清。
 
有人说过:“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世间一切最美好的,莫不是由于其最为真挚。本色就是自然,不需任何人为的造作。这是看似容易而做起来极不易的至高境界。
 
丹妮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她的诗文能够坦然地说出自己的“不如人处”,正因为她从别人的指点和目光中走过来,战胜了自己的眼泪和软弱,于是她拥有了这份自信。敢于正视自己作为芸芸众生中之一员的平凡与渺小,并不要去故作高雅,强充英雄。这是在她经历了一段艰难的人生行程之后,获得的一种成熟。当她走上诗歌编辑的岗位时,能够对更多的像她一样的“诗女孩”们,倾诉她对于人的理解和对于诗的领悟,要求从她们的诗中“看到真正的我”。我是赞同她的见解并欣赏她的真诚的。

 诗人是在情感的大海中航行的哥伦布。如果没有汹涌的激情的波涛,船儿就会搁浅于不毛的荒滩。
 
我觉得。写诗确实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往往人在痛苦时比欢乐时更容易听到缪斯的叩门声。丹妮的诗中最好的部分,正是那些在生活中不该失去的一切,而在诗中又获得了补偿。我喜欢《三十岁的女儿》,写得质朴。它真,它本色,是心声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在做诗。题目相似的《三十岁的女人》则相对逊色一些。好像着意编织了一道色彩花俏的语言的
纱慢,反把那真真切切的情愫,遮挡得若有似无,因而也就削弱了它冲撞人心的力量。
 正如她在《情为诗魂》一文中所表白的:“写那无法得到却正是渴望得到的。”“写那些不为命运所羁绊的不畏痛苦勇于抗争的活生生的魂灵。这魂灵是我诗的魂灵。”
 
做一个不甘沉溺于痛苦并渴望幸福的人——是丹妮做人、也是写诗的主旋律。人生一世,只要真真诚诚地爱过并被爱,便是一种难得的幸福。至于得到或是失去,已并不那么重要。

丹妮有过一段如梦而无望的爱情,成为她的诗的灵感源泉。这样的感情经历具有一种奇异的美,它本身便是诗——自然是付出了昂贵代价换来的。它是“甜蜜的痛苦”的结晶和副产品。可以说,《爱的花瓣》《梦里海棠》《雪落无声》《遥遥花期》《星星谷》《海路》等一枇情真意切的诗,成为这部诗集里的主体结构,正因为这种爱的思念与期待是动人心弦的。(我想,如果能够选择,她一定宁愿写不出这样使人心酸的情诗,而成为一个得到如愿以偿的爱情的幸福的女人。)与之相比,感情的赝品却是苍白无力的。

丹妮在真诚地写她自己。对于同命运的友人的关切心情,也洋溢于写给邢昭的《你便是山了》和《星星船》等诗中,并延及友人的妻儿,充满了友谊的温馨。她鼓舞自己,也鼓舞别人,显示出她的乐观和坚强。
   
谢冕同志在《北方有自己的追求》一文中评及丹妮的诗,认为她属于那些“让诗占领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并以揭示这些心灵深处的奥秘为诗的当然职守”的诗人的行列,是很有道里的。我认为这正是丹妮的诗的主要成功之处。但文中对于她的“柔柔女儿心”深处隐藏着的某种特质(“北方的坚定”与“冷静”等硬度),归之于“北方特殊的环境和氛围”。我却认为并非由于地域性的区别,而是诗人性格上的差异所决定。在命运的雕刀下面,弱者默默倒下,强者才能歌唱,女诗人李清照、秋瑾等的诗中,所表现出的阳刚之气,正是她们个性的必然产物,就足以证明。因此,我认为,无论生活在哪里,丹妮诗中的“硬质”,主要来自于她对命运的不屈与抗争。
   
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能写出独具特色的诗,再现了诗人灵魂的诗,才是真正的诗。
愿丹妮能够坚守着自己——做一个真女人,做一个真诗人!

1990年岁末于深圳

 
序言二:                  
 
还没下雪——怀念我的母亲陈女士
 
六六/文
  
没想到这竟然是我第一次写母亲。

我的文笔一直不好,没有遗传姥爷和母亲的文字功力,偏偏对物理感兴趣,浪费了良好的资源。读大学前,仅仅有两次老师当众读了我的作文当范文,一次小学三年级写家里的杜鹃鸟打架,一次高中一年级写做中考物理压轴题绞尽脑汁。作文整体水平一直处于二类中下水准,好在自己基础知识不错,语文除了作文没成为我的拉分项。读大学后,我才意识到把一件事写得清楚明白语句通顺对我来说是多么困难。作文中写母亲是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她身体残疾却坚韧乐观,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而自怨自艾,她认为自己与常人一样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我的母亲本可以成为感动中国式的人物,让我写在文章里,感动老师感动同学感动自己,获得高分。但我从来没有写过,我一直以来觉得她只是行动缓慢而已,和其他母亲没有区别。现在想想这应该是母亲平时的言行慢慢感染了我,我继承了她的坚强,把这份坚强变成了普通。她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她把这份普通延续了下去。她有过传奇式的经历,最后也在医院里度日如年。

其实心头一直想写一些纪念母亲的文字,可每当回忆往事,内心波澜,泪水盈眶。直到马永波叔叔要给母亲出书了,这篇文章才提上日程。为了给这本诗文集贡献一点点力量,我整理了母亲留存在电脑里的文字,翻看下来,多篇写我的文章,一些日记杂文,里面的家庭琐碎,我又总成为主角。有些事我早已忘记,也有太多事值得怀念。
 
首先说说还没下雪这四个字。母亲算比较早一批上网的人,每个网民都有自己网名,十几年前的网络还很简单,网民也比较单纯,起名略带文艺。老妈爱雪,就起过落雪无痕,雪落无声等网名……后来,我们移居北京,她把名字改成了还没下雪。开始我觉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我问她为什么改成这个名字,母亲只是说这个名字很有诗意。后来我仔细品味这四个字,正如无数人心中不同的哈姆雷特,还没下雪也可以解读成多种意思。短短简单的一句,却能表达深意的感情也可能是只是描述天气。在网络上这种简单的名字却会引起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看法,让我觉得文字的魅力无限,也爱上了这个名字。我想,对母亲来说,还没下雪是她对哈尔滨的眷恋,是对姥爷姥姥的惦念,也有着北京少雪的无奈,对主妇生活的抱怨与接受,也看我一天天长大对这种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欣慰。现在我把这个名字沿用了下来,几乎注册每个网站需要中文昵称时用这个ID,甚至在我们玩了多年的魔兽里,不同角色都带有了下雪的标签,还没下雪、还是下雪、还想下雪、还要下雪……我是还没下雪,我为母亲代言。

至于为什么在标题里称母亲为陈女士,大概这应该算是我的专属称号,来龙去脉还得从看电视剧说起。大概在06年,家里才购置了DVD,一是我一直爱看好莱坞大片,二来也是想给她无聊的居家生活找点趣味。陈女士原来是不怎么看电视的,在哈尔滨上班时每日与诗文做伴,晚上回家上上网看看书,跟电视这个家用电器没什么缘分。看的节目也是青歌赛或是全家一起看看体育类节目,前者可能还能看看门道,后者绝对是看热闹了。电视剧或综艺节目她是从来不看的。后来到了北京,整日闷在家里无事,开始慢慢的看一些电视剧。她看电视剧也有特点,几乎不看现代剧,只看古装剧,越离谱越好,美其名曰:都是假的,还不如看点假的彻底的。有一年韩剧《大长今》盛行,陈女士看得起劲,受不了每天的等待和广告,要我给她买一套光盘,算是入了韩剧的坑。后来的日子里,陈女士看了不少韩剧,她看韩剧的最大特点是总会让我把买来的光盘中先播放最后一集,知道结局的她好像能掌控全局一样,再按部就班的一集一集观赏。我在假期也跟着欣赏了一些,甚至开始认识一些韩国演员。陈女士觉得韩剧好看,因为多变华美的服饰,因为情节细致的描述,更多的是因为无聊吧……很多时候她并不是真的看这个电视剧,而只是听听声音,老爸上班,我在上学,让空旷的家里有些声音。总之相比国内的现代剧,她肯定了韩剧,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为之流泪,要我说,看进去了也就上道了,不哭不行啊。

忘了哪年我们一起看了一部名为《阁楼男女》的韩剧,剧情我早已忘记了,只记得里面女主的妈妈被她女儿称为陈女士,个性十足。我家里也有一位这样的陈女士,就把这个称号沿用了过来,偶尔会叫她陈女士。陈女士,笔名丹妮。其实陈女士最初的名字叫丹婗,姥爷期盼她能健康美丽,但第一代身份证时的混乱又借着谐音变成了洋气的丹妮。成为编辑后,陈女士结识了不少作者,他们叫她陈老师,丹妮老师,甚至是肖老师(陈女士做编辑的困难时期只有她一人,她不想让作者觉得编辑部只有一人非常寒酸,就用另一笔名肖行发文,算两个编辑,强行撑场面)。再后来很多作者与陈女士成为了好朋友,就亲切的叫一声丹妮姐,或者丹妮。在家里很少听到舅舅舅妈叫陈女士妹妹或者姐姐,也只是叫她丹妮。有一年回哈尔滨机关干部体检,被护士喊成首长,我和陈女士都惊呆了。在虚拟世界她是网友口中的下雪,在楼下市场她是菜贩口中的大姐,在我的同学口中是阿姨,她一直很年轻,还未见我表哥的女儿,没来及被称为奶奶。她有多种角色,她是我独一无二的陈女士。
 
或许我应该把陈女士看电视单独写成一文,毕竟这十年这是陪伴她时间最长的物件了。后面就写写生活中的陈女士,从读书开始。
 
关于读书与写作
 
家里书多,不管是在哈尔滨还是在北京。姥爷是爱书的,陈女士和我把传统继承了一部分,姥爷会把珍贵的书做上书皮,记录下购买日期,从小就告诉我不能随便在上面乱画,不能乱折,即便小时候我家的白墙成为我的画板,书上却从来没有一点涂鸦,记录都写在本上。现在的书装帧精良,封面优美,早已不包书皮。陈女士的书爱护的很好,但对朋友总是有求必应。至今我对她的《莎士比亚全集》中有两本被她的朋友拿走感到遗憾,即使这套书我从来没看过,感觉成套的书不应该残缺。

陈女士爱读书,最爱《红楼梦》。陈女士不仅看原著,也看各种修改版,前传后记,还用IPAD阅读网上的各种穿越红楼(在住院回家修养阶段的最爱,遇付费阅读就换一新文),对里面内容如数家珍。有很多时候觉得没书看时,还会再品石头记。毕竟红学已成多年,我是不懂其中的奥秘,陈女士自有解释,但从来没有高谈阔论过。她对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意见很大,那闪动的拍摄手法被她形容为配画有声小说。

我很久之前的有个疑问:到底一个诗人平时应该看什么书?她会看那些我根本叫不出名字但获得过诺奖作家的著作吗?是的,她会看,但我没见她看过。她有很多本读书笔记,记录的是那些经典文学。她给我讲过读《百年孤独》时与同事的讨论,给我推荐过《铁皮鼓》……那些经典一直在她心里,如果需要自然会搬出来。不过我平时教牛顿三定律不会去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也可能物理的经典与文学的经典有很大不同,但从阅读经典这方面,我还差陈女士甚远。

有一段时间,陈女士爱读武侠小说。那时候表哥对武侠小说如痴如醉,成套的买盗版的三联版金庸古龙小说,到我家串门也带着看,大概想为什么这小说有如此大的魅力,陈女士也跟着看了起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文人高傲,开始觉得武侠小说不入流,也可能那时候陈女士心态早已平静,放下了身份,算休闲读物,细读下去,才知道金庸的作品博大精深,是真正的文学作品。我自然而然受陈女士影响,也读了不少,初二时候暑假开学图书分享,我给同学们做了关于《倚天屠龙记》的读书报告,借着当时电视剧之风,深受好评。

陈女士一直以来想收藏一套正版的金庸全集,无奈价值不菲,有次看到京东商城特价,购入一套。她又读一遍《天龙八部》。如今这一大箱躺在我的桌下,安安静静。

因为姥爷母亲都是文字工作者,我在很长时间以来认为读书就是读那些文学作品,从小就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尤其爱读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到了高中阶段,开始对科普类的图书感兴趣,也看一些流行小说,尤其是盗墓题材。当我把盗墓笔记之类的小说推荐给陈女士,她竟然与看电视剧一样要先看后面结局。因为买的盗版多是多本集合的大厚本,拿着太重,她把中间劈开分成两本,毕竟是盗版书就不加以爱护了,至于错别字她以一个编辑的敏锐都能分出来,错字多到读不下去,陈女士如此评价:不如原来我哥买的盗版……

近些年网络小说火爆,陈女士觉得自己也能写,我说:“那就写呗,不过你扛得住一天写一万字的压力吗?”她很惊讶:“至于写这么多吗?”我答道:“那你写的好网友都要看天天催你更新啊,另外你可能写不出来网友喜欢看的文章吧。”后来也许她可能也尝试写过小说,那和网络文字完全不同了。

至于我写作文为什么这么差,陈女士其实辅导过我,她觉得我写得很好的东西并不能得到语文老师的赞赏,也就不再看我的作文了。她评价我的作文跳跃性很大,很多时候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她告诉我自己心里清楚的事要写的明白让别人也清楚。陈女士知道我这方面没什么天赋,也不再强求。我觉得作文就是明明知道A和B显然推论出C最后得到结论D的东西,看不懂A和B直接得到D的老师都傻。但分数摆在那,还是我傻。

谈到陈女士的写作,我很久以来都没有认真的读过她的一首诗。只读她的那些散文,记录过去平淡又多彩的生活,怀着细腻与淡然。她曾经自嘲说自己在当年评选全国十佳女诗人时排名第九,开会时坐在第十旁边聊天。我知道其实那充满了骄傲,是女诗人中的骄傲,是哈尔滨的骄傲,是我的骄傲。

小时候我认为全天下最有学问的人是姥爷,现在想想至少在我家是如此。陈女士是诗人,也是编辑,她的作品自有人评判,即便文无第一,我可以执拗的认为陈女士的作品最好。哪怕当时第一名是舒婷。
 
关于做饭
 
来到北京后,陈女士最大的任务就是给我做饭。这件事我是可以客观评价的,陈女士做饭和我口味,好吃。她做饭有着自己的智慧。

她的拿手菜必然是我爱吃的,其实很多家常菜说起来也有意思,因为食材优势,比如排骨鸡翅,怎么做都不至于太差,所以她从来不在外面面前吹嘘自己做菜好吃。陈女士做饭的特点是化繁为简,推陈出新。到北京后陈女士每日都会看电视上的饮食节目,尤其是那种大厨和主妇搭档介绍做菜的,有很多所谓简单易操作的菜肴其实并不简单,往往先腌制再蒸烤再炒或炖,很多菜肴经过烹炸,能不好吃?某些菜,她从在电视上学的基本要素,然后自己改革。她能把小火半个小时变成中火十五分钟,把炸变成煎,避免一些困难的步骤,当然,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是宣传的味道。结果自然有成功也有失败。

我和老爸喜欢吃一点辣的,恰好电视中大厨教偏辣口味的菜总会放郫县豆瓣酱,陈女士也跟着学,甚至达到了几乎做什么都放一点的地步。时间长了,我开始厌倦了这个味道,虽说这个东西是辣椒做的,但本质是酱,会掩盖食物本身的味道,也许陈女士觉得我这个当时不会做饭的说的有点道理,之后很少放这种调料了,有时放点干辣椒就好。

趁着陈女士身体还好,我也跟着学了几道菜,学会了炖鱼。炖鱼是家里的传统菜,做鱼的技术也一脉相承,小时候姥爷炖鱼,后来陈女士接手。当然,要说做饭手艺最好的是二舅,有大厨风范,家宴都是二舅来做,满足姥爷挑剔的胃。有一年回哈尔滨,姥姥买的三道鳞,陈女士做,最后姥爷点评了不错。很久以来姥爷都没给他女儿评价过,这回获得了最高荣耀了,她非常满足。

最后一次一起过春节是在医院里,每年都是由陈女士做鱼,这次换成了我,百密一疏,忘了放盐。

因为陈女士总是自己发明菜肴,她认为做饭是很难的事,我则认为很简单。把做饭类比成做实验,食材调料是实验器材,做菜过程是操作步骤,煎炒烹炸熘是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就是最后的那盘菜了。做饭这事至少比在实验室摆弄那些根本不知道怎么用甚至可能出危险的机器好得多……陈女士很认同我这种看法,没有再认为做饭是一件难事。
后来明白,真正的难事是想每日吃什么。

她刀工不太行经常切手,气力很小不能颠勺,肚皮上还留着被热油烫过的疤痕,在多年的失败实验中练就了一番做家常菜的手艺。她的菜还远达不到“色香味形养”俱全。不过没关系,适合我家的,就是最好的。

陈女士做的炝土豆丝,真好吃。
 
 
关于休闲娱乐
 
一是十字绣,二是玩游戏。

刚到北京,远离工作岗位的陈女士很是寂寞,正好十字绣开始流行,就与十字绣小店的老板娘混的很熟。陈女士说她小时候学过苏绣,十字绣对她来说太简单了,就开始挑战自己。她从来不绣那种艳丽的牡丹,偏爱油画风格。第一幅稍大的作品是我相中的,一艘大帆船从容的行驶在波涛的海面上,几只海鸥在空中翱翔。在哈尔滨时,家里总有船的摆件,我觉得到了北京也不能少。绣完,我们把它装框,挂在了我屋子墙上,我一抬头就可以看见,乘风破浪之势,一帆风顺之意。那时她其实是初学者,费了很大的精力才完成。后来配线、买笔画线,各种标记,一副十字绣画得像工程图纸,非常专业。

现在挂在老爸屋墙上的是一副油画静物,桌子,花瓶,果盘,花,很像梵高的向日葵。我问她当时怎么不绣一副向日葵,她说这个太多人绣也太常见。她在网上寻觅好久,在很多优美的油画中选择了这幅,很典雅。因为油画的风格色彩较重,用太多相近颜色的线,完成这部作品又耗费了很多精力,甚至她说再也不想绣了。家里的另一面墙上有一副忘了哪年春节做的“春”的艺术字,那一片红就简单的多了,很有生活气息。这幅油画则在里面,外人很难察觉。陈女士骨子里有艺术范,家里很小,她也愿意把这小小的空间装扮的别致一些,留给自己。

陈女士绣十字绣也跟做其他事一样有自己的原则,她总结道:天热不绣,天冷不绣,累了不绣,心情不好不绣。所以工期总是很长。但为了简单一些,有时她把繁琐的十字秀法在某些地方改成单绣,其实偌大的画面中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她自己起名叫丹妮绣法。

得益于出身美术厂,陈女士的手工活是很棒的。有一段时间内她做了很多丝网花,非常漂亮,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放到网上都有人咨询购买。我们本来很兴奋,又能成为一项收入来源,可惜客户要的量太大,她根本做不完,伤害了她这种凭兴趣制作的乐趣,就再也不做了。她做得最漂亮的一套花环配饰,还挂家里门上,任岁月落灰。

在医院的最后几天,她还用手机在网上买了一点绣花的东西,不是十字绣,她觉得自己在医院里太久,手都不听使唤了,买来练习。只可惜没等到快递送来。
 
在北京另一项娱乐是玩游戏。在这一方面我必须承认,她非常厉害。

刚来北京那年,《祖玛》在国内也刚流行起来,就是那款蛤蟆吐珠的游戏。我给陈女士下载之后,她就慢慢玩了起来,开始技术是不行的,很多时候过不去关,我还得帮忙上手。后来陈女士在每日与这些彩色珠子战斗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规律,提升了手法。她能打出视频里那种造势的情况,吐出最后一个球,然后串联所有的,一统消灭,这时她会喊我:“六六过来看”,我觉得叹为观止。慢慢的单纯的过关已经不能满足她了,她开始挑战游戏内置的最佳过关时间“ACE TIME”,她把每关设定好的时间都刷新成了自己的,过了几天又把自己创得记录又重新刷新一遍。结果祖玛这个游戏就再也被没打开过。后来《植物大战僵尸》也遭到了陈女士同样的待遇。
大概这就是“无敌是多么寂寞”。

其实陈女士最擅长的是消除类的小游戏,那种三个同样的东西碰在一起就消失了那种。在幻想游戏网上几乎所有评分高的这类游戏我都下载下来了,她几天就能通关一款。有一次泽海跟我说一款很难,我说那就让我妈试试,这款游戏跟其他游戏一样,没能避免自己的命运,哪怕能多坚持一天。唯有一款游戏没有,名叫叫《迷你水族箱》。我忘了是第几代了,当我以为100关就结束的时候,它没有。200关就结束的时候,也没有结束。到500的时候依然没有,其实到这时我已经意识到这个游戏根本就没有终点。到1000时陈女士还小小感慨了一下,像一座里程碑。几年下来,陈女士无聊就玩玩。最后我记得停留了在4000多关。

手机游戏发达的今天,总是让你一天只能玩几次,多玩要花钱。在前期住院时,我用IPAD给她下载了当时借电影之风出游戏的《冰雪奇缘》,过了很久都没有打通关。我认为这个游戏不可能不花钱通关的时候,陈女士告诉我这个游戏打完了,那时候她精神很好。

高中时我非常沉迷《魔兽世界》,我抱着高三不能玩了要把账号保存下来交给陈女士的初衷,把这款网游教给了陈女士。她可能琢磨着为什么这多人喜欢魔兽(魔兽在当时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带着怀疑开始尝试,建立了自己第一个角色:还没下雪。

那是一段充满乐趣的日子,陈女士在艾泽拉斯的世界里也有过种种有意思的经历。她声音好听,很多团长愿意带着她,结识了很多朋友。她不会战斗,偏爱采矿卖钱,赚得盆满瓢满。最为神奇的事,是通过玩魔兽,我发现她不分左右,后来她自己也意识到了。首先体现在因为在游戏中做任务要看地图,最开始她是看不懂游戏里的地图的,游戏里的地图和现在用的手机地图软件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你面朝南,想往东走,到底左转还是右转?陈女士方向感不好,是分不清的。更为反应她左右不分的是,我在旁边指挥她往左走或往右走的时候她总是错的!我们才发现,原来是真不分左右。那个时候,她已经56岁了,我也才知道不分左右跟年龄无关。平时我经常帮她拿东西,她会很明确的告诉我,在左边或右边抽屉里,在左侧衣兜或者右侧内兜,我问她为什么这时候说的这么准确,她跟我说:“都是提前想好的。”我竟然无言以对。

后来魔兽不断更新版本,推出新内容,她在游戏里结交的很多朋友都不玩了,她自己觉得跟不上游戏里的变化,也AFK了(魔兽术语)。陈女士想绣一副关于魔兽主题的十字绣,在无数张魔兽图片中精心挑选后。选择了游戏里冰雪初融的场景,为了绣出来的清晰,我们还在淘宝店上特意付费做的图纸,图片像素高,每一个像素点甚至都是一种颜色,十字绣的难度之大让她进展很慢。绣到1/3时才初见美图,她很高兴竟让让我举起来欣赏下自己的伟绩。可惜后来生病,再也没碰过十字绣了,十分遗憾。
她很自豪自己是魔兽玩家。

社交类网页游戏流行起来时,她加入偷菜大军。这种游戏很适合她,但她从不晚睡,辛苦种的蔬菜总在半夜被偷,这个时候我就出动帮她偷菜,让她少一些损失。慢慢的,开心农场变成了QQ农场,除了打理自己的农场,她也接管了我的QQ号,开始耕耘我的一亩三分地。她用她所能及的数学知识,计算当时性价比最高的植物,慢慢赚钱。那时候她总跟我炫耀,又能开垦一块金土地了。

大概陈女士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情怀,她在QQ里发现了一款名为梦幻海底的养鱼游戏。又在这个小网页游戏里认识了很多朋友。那时候的我认为这种游戏根本没人玩,结果她找到了组织。甚至因为游戏系统错误,腾讯官方还给他们了补偿。为了某些活动,陈女士也像她朋友一样注册了好多QQ小号,起名下雪1,下雪2……游戏里的朋友逐渐成为了现实里的朋友,尽管因为身体原因,陈女士与他们从未见过,在住院的时间里还帮她管理着海底世界,告诉陈女士安心养病,康复好了再一起玩。我很感谢他们,那段日子,她很开心。
 
说说得病的日子
 
当第一次知道母亲确诊为乳腺癌时,我的心情很是压抑,那个时候正在我考研的复习阶段,但心情还算平静,因为父母身边很多同事朋友得过,她们恢复的很好,我坚信陈女士也能渡过难关。但我们没有意识到检查时已经太晚,肿瘤已经很大。原来总是认为她身体不适是心脏的原因,她心脏一直不好,还有高血压高血脂,加上体检的癌症筛查结果没问题,之前多次住院就没往癌症方面考虑。当她自己觉得不对时,已到晚期。我们怀疑是因为姥爷姥姥的走,让心情压抑太久。这也只是怀疑,除了某几种癌症,患病原因还是世界难题。

即便如此,我和老爸也从来没有认为这个病不会康复,她自己也很乐观。后续的过程是痛苦的,面对吃激素后的臃肿,二十厘米长的刀痕,8次难熬的化疗,化疗后连续多天39度的高烧,甚至在家里晕厥,她从未放弃,都挺了过来。我每日出入医院,看到了很多病人,母亲是最坚强的,是最乐观的,也是最淡定的。2014年的暑假她终于化疗结束出院回家,过了不到半年修养的日子,这小半年,大概是我家最快乐的时光了,我顺利毕业开始读研,陈女士康复的不错,复查结果很好。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到了12月,她总感觉自己右侧肋骨疼,再次住院,检查结果是转移复发到肝脏。听大夫说,这种情况只有3到6个月了,我和老爸已然崩溃。这次转移我们一直没有告诉她,只是说因为当时吃药太多伤了肝脏,要保养一段时间,可这一住,再也没从医院出来。2015年的2月,她出现黄疸的状况,眼睛都是黄的,医生不得已又开了口服化疗药,因为之前化疗的痛苦让她决心不再化疗,而我为了最后的希望还是签了字,给药。一直没敢告诉她,后来竟然有一些效果,她后来也知道自己吃的是化疗药了,但也没说什么,大概是不想给我压力吧。我们在病房里吃了年夜饭。3月,病情似乎有些好转,腹水减少,黄疸也消失了,在一个化疗疗程后,医生准许我们回家。我记得那天我真的非常高兴,很久没有那么高兴过了。可到家里才发现,她连厕所的台阶都上不去了,奋力的一迈反而挫伤了腿。第二天就又回了医院。也没想到,3月18日,那是她最后一次回家。

这次住院,因为药物和病情,她口中极为苦涩,什么都吃不下去。为了恢复提升体力,她又逼迫自己吃东西,那时吃饭对她来讲是真正痛苦的一件事。老爸每天煮鲫鱼汤,我买的大虾和海参就为了让她的蛋白能升高一点。二舅托人从山里带回的灵芝,每天冲水喝。大舅每日下午过来帮她按摩浮肿不堪的手臂,还多次帮我们交了护工费。我开学后,走读上学,每日送饭,陪她一起吃晚饭,希望她能有精神。所有亲人尽力而为……

她走的前一天中午,我们一起吃午饭,她还说自己买了绣花的东西,还想出院时把当时请的护工带回家,等养好了回哈尔滨看看,我还说:“这个护工挺贵的”。她答道:“现在护工都很贵,她值得这个价。”我很高兴,觉得陈女士坚持到6月份没问题。结果到了下午,她身体突然剧痛高烧,当我还天真的以为她跟平时一样挺一会儿就过去了,没想她经历了最痛苦的一夜。第二天早晨还跟护工说了两句话,喊了我的名字。等我到医院时,她已昏迷。紧急送往ICU,抢救后好像还有一丝希望,大夫让我们下午再来探望。没想到中午医生来电话告诉我们人可能不行了,过来看看吧。最后我看着医生不断地按压心脏监视器上才有心跳,才知道,妈妈真的走了。她的战争结束了,解脱了。
 
她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却从未流下一滴眼泪。而我写完这些字,想起了太多的往事,总是泣不成声。我知道,如果让她说一件她最得意的事,不是发表过多少诗歌,不是得过多少荣誉,而是把我养大成人,她因为有我而感到骄傲。我却一直很愧疚和遗憾,还未能给她什么。

姥姥曾多次嘱咐过我,将来结婚一定要找个能照顾好母亲的女孩。这个命令已不能完成,但我将来一定会娶一位听到陈女士的故事眼睛闪光的女孩。

现在唯一能做得是,愿她在有雪的地方一切安好。

我爱母亲,作为诗人丹妮的儿子而自豪
                                                         
 
六六
                                                       
2016.7.29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