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好书推荐 > 正文

《新草原写作》2022 卷隆重推出

 

立体书


《新草原写作》2022 卷隆重推出

 

  近日,由徐厌主编,敬笃副主编,赵卡学术主持,刘不伟统筹,不识北装帧设计,《新草原写作》2022 卷隆重推出。

 

  选本收录了近100余位内蒙古籍或者生活、学习、工作在内蒙古的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 


  选本秉承“兼容并包、开放自由”的原则,将风格迥异的作品,纳入到编选视野之内,其目的就是为了有一个比较,让文本以其自身而呈现自身之特点,是非好坏由读者来评定。

 

  从近年来“新草原写作”的创作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草原写作”不是单纯的模仿性写作,也不是将“草原”这一内蒙古显性意象置换为“新的草原”的写作,而是从本质上发生了一次诗学之“新变”,是一种“异托邦”式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确现代性、先锋性质的写作。“新草原写作”一再地强调“新”,除了我们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写到的“新”之外, 同样意味着“新”是一种诗意的“叛逃”,是一种草原的“异形”,也是一种草原精神的“重塑”。“新草原写作” 之新,并不是简单的在“草原”之前加一个“新”字那么简单,他充满着诗人对复杂的经验和想象的处理,以及个人化的处理和诗意之蕴的捕捉。

 

  “新草原写作”诗人们,突破了传统“草原”书写藩篱,正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为新的“草原”美学正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必将掀起一股新的诗潮。新的“草原”美学,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诗学觉醒,是广大诗人创作突围的迫切需求, 是一种破除迷信的决绝姿态。正所谓“不破不立”,在破除一切幻象、去掉所有的伪饰前提下,让诗回到诗本身吧, 这是我们的呐喊,也是新时代“草原”美学的精神诉求。

 

  《新草原写作》2022 卷编委名单:温古 李文俊 李建军 王楚 原散羊 杨瑞芳 许氶 李仲原 徐厌 敬笃 赵卡 刘不伟。

 花与书


附:目录

 

总序

新的“草原”美学正在生成

——“新草原写作”再出发

敬笃/  

 

新冠时期的爱情(外七首)曾涵     1

纹身的墨水已经用完(外二首)堇力     11

春节(外二首)燕子 15

练字(二首)赵小刀 17

与草的联系(二首)李广凤     19

月缺月圆之间(组诗)鲜然     21

时间是最钝的刀(二首)刘桂娟     24

土豆(外一首)霈之 26

午后(组诗)绿萝     28

风声,侵入时间的骨缝(二首)洋浴海 30

往事如烟(组诗)张冷习 32

风把人看低了(组诗)张雨霏 35

对峙(组诗)古柯     38

疫日即景(组诗)沐昫     41

黎明前的鸟鸣(组诗)步云     47

浪漫已死(组诗)肖虹     52

炽热之花(组诗)自然     60

镜子(组诗)空心木 64

恐惧(组诗)鲁瑛     67

良人引(组诗)以琳 73

丢失了水的河流(组诗)李建军     80

拟诗句:飨(外一首)乔辉     85

烈酒酿做的孤独(组诗)蒙绢 94

踏青的人(组诗)苏和     97

省略号(组诗)齐润艳     104

时间空间交错 / 高金鹰        107

无字碑(组诗)呼和 112

看不见的河(组诗)大九 116

炼风术(组诗)漠海边城 122

大漠飞歌 / 邢云   127

短草(节选)垄青     129

十月印记(组诗)冻土     132

茫野诗钞(组诗)卡夫不卡     137

或一日(外两首)王态     143

麻雀(外三首)素心 146

近黄昏(外四首)李玉桃 149

心事(组诗)孔庆艳 152

在陌生的街上(组诗)高钰     155

黄昏登黑山(组诗)温古 162

蛛网的每一根丝,

都连接着一颗星球(组诗)李文俊 172

准格尔地名故事(组诗)柳苏 178

状态不佳时(组诗)司空蓟     184

洼勒兑尔太太(外两首)张永渝     187

拆那•好消息都在路上

——诗赠张荣兄(外八首)刘不伟 195

灰码(外八首)拖雷 202

一堆诗(组诗)赵卡 209

僵化的植物(组诗)阿珺 216

粒沙闪烁着骨头的白光(组诗)张爱军 219

灯下闲语(组诗)武雷公 224

巨人的传说(组诗)徐厌 232

崖上假寐者(组诗)蒙马 240

春天的叙事(组诗)明子 244

我喜欢钉钉子解压 解恨 / 苗同利     247

觉得自己越来越贴近一尊佛(三首)高朵芬   252

小城奶茶店(组诗)白文宇     254

九八年(组诗)张志刚     257

萨满的神意深陷人间(组诗)斯豹 262

窗前柳记(组诗)尘之光 266

人间杂记(节选)张永波 269

空凳子(组诗)李媛媛     273

涉水者(组诗)包立群     277

马群消失之前……(组诗)樵夫     283

谁在黄昏里呐喊(组诗)牧子 288

和父母一起散步(组诗)小龙女     291

再回阴山(组诗)筱米     293

《内窥镜》系列 / 邰婉婷   295

漏下的夕阳 / 青格格   300

白露为霜(组诗)冉之     304

夜莺的叫声(组诗)阿尔斯楞 309

食物有罪(组诗)袁春     314

难以构成山体的灰尘(组章)原散羊     316

哲里木:消失的奇思妙想(组章)王楚 319

苏醒者说 / 敬笃   322

静默笔记(组诗)蒋雨含 324

挣脱(外四首)景绍德     330

爱再多一点儿(外四首)海勒根那 333

弯曲的时光(组诗)远心 337

某个社会调查样本(外两首)李仲原     345

鲶鱼在夜空游动(外七首)王胡子 351

季节之歌(外二首)白希群     357

约等于无(外七首)未来 360

夏夜(外两首)孟游 364

过家家(外七首)刘杰     367

禾木(外两首)赵剑华     372

一场立冬的雪(外一首)杨瑞芳     375

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外两首)刀文     378

脑包村牛场的鸣叫(外五首)许氶 380

与李白对刃 (组诗)曹雪健   384

抽一根烟(组诗)彦煜     387

三月来了(外十一首)唐月     390

金盏盏(外四首)晓角     398

绿皮车(外一首)野鹤     403

火焰(组诗)张城子 405

给我的太阳(组诗)禾页 408

让雪花替我们回家(组诗)宇萍     411

破碎的诗(组诗)甘木     417

夜之花(外四首)杜天凯 420

星期零 II 亦幻 / 王子晗     424

白唇鹿来了(外五首)曹杰锋 428

从夜的深处呼啸而来(外六首)高致庸 434

夜归的鸟(外四首)予之 439

喊月亮(外五首)贾晓燕 443

失眠 / 聂槃   448

疑惑(外二首)好好 450

 

“新草原写作”众人谈      452

 外封面


附:总序

 

新的“草原”美学正在生成

——“新草原写作”再出发

 

敬笃

 

  《新草原写作》2022 卷,历经十二个月的征稿、编辑,终于即将付梓。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内蒙古的城市大都历经了多次封城、全员核酸的“共时性记忆”,这种记忆深刻且令人欷歔不已。《新草原写作》2022 卷的编纂, 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但最终还是在“千呼万唤”中徐徐走来。

 

  《新草原写作》2021 卷出版之后,在圈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诗人,批评家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他们纷纷就“新草原写作”现象做了学理化讨论,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在内蒙古文联主办的学术刊物《金钥匙》2022 年第一期,以专题的形式展开了“新草原写作”现象的学术争鸣。《新草原写作》2022 卷,无疑是在 2021 卷的基础上的一次演进和再出发。《新草原写作》2022 卷,继续以“去草原化”的文本为主,全景式地呈现“新草原写作”在第二个年头,所带来的新的变化。本次编写,打破了传统编辑体例,既不按照年龄顺序,又不采用首字母排序,而是遵从邮箱来稿的自然秩序,这样可突出“新草原写作”选稿和编辑上,坚持“自由”与“兼容并包”的原则。我们在 2021 卷中就曾提过“新草原写作”的写作主张,在这里不做过多赘述。但是我们依旧重申新草原写作的宗旨和美学诉求,“‘新草原写作’是一个开放的、自主的话语方式,它拒绝陈旧的抒情、一味的草原叙事和意识形态化写作,从内容上打破了旧有的写作,解放了语言的天性和草原意象的单一性、复调性。”只有在坚持美学主张的基础上,再继续讨论“新草原写作”才显得有价值。

 

  长期以来,内蒙古诗歌创作在既成的观念和惯例上建构着关于集体化的“草原”文学想象。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正值创作高峰的内蒙古诗人(这里主要指从事“新草原写作”的诗人,为了方便行文,简称“他们”。),大都经历了由真实的“草原”到“农村”“城市” 的经历,由传统进入现代,他们用新时代(新世纪)的眼光审视草原、打量着这个世界,并赋予诗歌文本中以“新的草原美学”。他们在日常生活现场,洞见了城市与草原的差异,洞见了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洞见了“草原”的复杂语义,也从中体察到“此草原”与“彼草原”之间的隔阂。新时代的草原诗人,将自身的注意力,并没有放置在传统意义上的“草原”之上,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与生活阅历,围绕着城市(包括旗县城、大城市)、农村(包括苏木、嘎查)、工厂、景点(包括草原、森林、火山等)、职业等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当代性事物,进行诗意的开掘, 释放出其内在的“新草原”气质。虽然在所有的诗人眼中, 草原物象本身呈现的外在样貌相同,但这些物象所指涉的内在意义及外延,不尽相同。新时代,是新的工业时代、科技时代、城市化时代、全球化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草原”该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草原”已经早已不再是过去农牧业文明时代单一、复调的样貌,多元化是其主要特征。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尖锐的对立与矛盾之中,内蒙古诗人发现了什么样的异质化特征?正是“新草原写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新草原写作”致力于挖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家庭面貌以及所面临的社会现状,新的形势面前,新的诗歌文本就要应运而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地反对复古倒退的文学史观,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著名论断。那么在我们这个新的时代,“新草原写作”就应该有新的文学表达,新的文学想象,才能满足一个时代对文学这一意识形态、审美艺术、语言艺术的内在需求。

 

  众所周知,“草原”在时间、空间意义上与之前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那么“草原”作为主体的物的存在意义也发生了变化。“新草原写作”实际上就是生活在新时代的内蒙古诗人们的“时代之思”,也是内蒙古诗人的诗性直觉。“在这个让人焦虑不安、诗意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这种常调式的叩问,不止一次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从未得到正面回应。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诗人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将他们笔下的“草原”按照自己的经验,并发挥自身的想象,重新建构出来。毫无疑问,“新草原写作”渗透着个体化写作、个人经验写作的因子,他们以先锋、实验的姿态,面对时代变局,面对一切不确定的意象,这一类的写作会给新时代诗歌带来什么样的启示,犹未可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笔下的“草原”绝不单纯地朝向“草原”本身,因为这里的“草原” 不再是狭义上的“草原”而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后的、消费时代后、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草原”。

 

  值得一提的是,从近年来“新草原写作”的创作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草原写作”不是单纯的模仿性写作,也不是将“草原”这一内蒙古显性意象置换为“新的草原”的写作,而是从本质上发生了一次诗学之“新变”,是一种“异托邦”式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明确现代性、先锋性质的写作。“新草原写作”一再地强调“新”,除了我们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写到的“新”之外, 同样意味着“新”是一种诗意的“叛逃”,是一种草原的“异形”,也是一种草原精神的“重塑”。“新草原写作” 之新,并不是简单的在“草原”之前加一个“新”字那么简单,他充满着诗人对复杂的经验和想象的处理,以及个人化的处理和诗意之蕴的捕捉。

 

  生活在新时代的诗人们,有着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思维方式,那么在面对“世界”本身的时候, 就应该有着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改造世界的观念。重新认识世界是必要的,改造世界是痛苦的,只有在经历了文学上“变革”(一如我们的改革开放)的阵痛,才能有与其他地域诗歌平等对话的资格,才能创造出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或许,这里的表述显得有些言过其实,但话糙理不糙,让我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拭目以待吧。

 

  “草原”是诗人们世代生活的土地,他们的家庭、职业、童年、婚姻、繁衍、死亡等等,共同钩织了一个巨大的生存场域。社会学家阎云翔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曾这样写道,“每一个个人都是生活在祖荫下的,长在祖荫下,并通过延续祖荫的努力而赋予短暂的肉体生命以永恒的意义。由于中国的伦理体系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从家到天下的大大小小的集体利益,那种独立、自立、自生的个人在传统中国社会也几乎不可能存在。”“草原”可以称得上是他们的祖地,延续祖荫是历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一种责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类社会经历了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诗歌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便呈现了“近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历次变革都是以觉醒的个人反抗祖荫的控制为特征的。”“新草原写作”就是要以“觉醒者”的姿态,来获得文化生存的新可能,就是要打破陈旧固化的思维模式,重建新的“草原”美学。

 

  选本收录了近100余位内蒙古籍或者生活、学习、工作在内蒙古的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选本秉承“兼容并包、开放自由”的原则,将风格迥异的作品,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之内,其目的就是为了有一个比较,让文本以其自身而呈现自身之特点,是非成好坏由读者来评定。但话说回来, 诗并无“是非”之说,只要你选择了将诗歌作品投进邮箱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从心里承认了“新草原写作”的合法性、合理性,否则你的投稿是无效的、是自欺欺人的、是自我矛盾的、是不尊重诗歌的。当然,倘使存在着一些“旧草原写作”的作品,不是我们编辑没有按照选稿标准执行, 而是基于一种综合考量,这一点你懂得。从《新草原写作》2022 卷具体文本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美学特点:

 

  “怎样的膜拜使风压倒一摊草叶? / 怎样的省悟又使岩峰回到黑暗里? // 而我经历了这一刻,却像 / 置身于世外”(温古《赵山顶的斜阳》)温古,在时间的幻变中, 找到颜色的对比和村庄的现代性,为“新草原写作”开辟了一条,面向传统的新路径。同时,他成功地跨越了“新草原写作”与传统草原写作之间的鸿沟,朝着超越自我的方向进发。

 

  “上午刚睡醒 / 某友来电 / 谈及写作的压力 / 我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 就随口说了句 / 贾平凹写得那么烂 / 都没压力 / 你有啥压力”(赵卡《贾平凹的压力》)赵卡的口语诗,以先锋的姿态,朝向现实本身,直面生存的焦虑话题,在反讽中重获自我的救赎之道。

 

  “每个人心中都有五道闪电。第一道,不管你动不动都要先闪一下。第二道,对着短暂的生活夸夸其谈。第三道,学会了对视,与桀骜不驯的野兽消耗耐心。第四道, 请你别踩这根红线,你若踩,我会再划一条新线。第五道, 也是最后一道,族人们一边打着寒颤,一边指着一只大鸟, 拭目以待。”(王楚《闪电》)王楚以解构主义的方式, 重新审视闪电之于这片土地、人们的象征意义。他凭借着对词语敏锐的嗅觉,把建基在个人经验上的“闪电”,升华至一种“拭目以待”的信仰之物。一个诗人的野心,跃然纸上。

 

  “多么嘈杂,这个世界 / 为何这般愉悦 / 我的脑子在鸣响 // 疯狂地寂静在尖叫……// 多么嘈杂,又把臀部撞在了一起狠狠的……”(武雷公《失眠》)武雷公以“失眠” 的现场,来呈现主体的“我”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潜在的自我焦虑,他的这一“失眠”完全是个体经验的,正因为如此,才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指向个体的阅读挑战性的话题,这是“新草原写作”主体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当回忆起这件事时 / 她正挤在早高峰上班的地铁里浑眼望去是黑色的人潮 / 男男女女身穿同款式的制服互相嫌弃地挤在一起 / 她闻到一种只有群体才能散发出的体液臭味 / 每个人的耳机里都在播放着大致相同的歌曲 / 她看过的每一张人脸都在增加自己的疲惫”(李仲原《某个社会调查样本》)这是 1998 年出生的诗人李仲原所经验到的城市的日常生活,他将一个调查样本的日常生存状态(程式化的生活及思考)展现得生动贴切,其中所蕴涵的同质化的隐痛,让人能够看到新一代青年诗人敏锐的生活嗅觉和觉察事物的独到之处。他们的写作,更趋于一种自我化、生活化、个性化、标签化,也让我们看到了“新草原写作”新生力量的“凶猛”。

 

  “一个下午 / 阳光有苍白的眼睑 / 永远躺在地板上 /此冬有雨 / 此冬有雨 / 天黑了 / 路灯哭 / 小小的鬼魂坐在月光里 / 唱回家的路 / 就这样,就这样”(晓角《医院》) 00 后晓角的诗,正在朝后现代主义的方向进发,她的意象新奇而独特,想象力丰富而诡谲。毋庸讳言,她的写作是天才式的、碎片化的、个性化的、自由化的,给人以振聋发聩的感觉,这样的表达,是在经验的基础上的超验性逸出,或许此种样态就是我们“新草原写作”想要看到的。当然,还有徐厌、李文俊、刘不伟、乔辉、拖雷、唐月、王楚、许氶、禾页、高钰等等为代表的“新草原写作”诗人们,突破了传统“草原”书写藩篱,正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为新的“草原”美学正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必将掀起一股新的诗潮。

 

  最后,我们重申新的“草原”美学,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诗学觉醒,是广大诗人创作突围的迫切需求, 是一种破除迷信的决绝姿态。正所谓“不破不立”,在破除一切幻象、去掉所有的伪饰前提下,让诗回到诗本身吧, 这是我们的呐喊,也是新时代“草原”美学的精神诉求。

 

  新的“草原”美学正在形成,你准备好了吗? 请打开诗卷,细细品啧吧!

 

2023  1  1  初稿

2023  2  11  改定

 内封面


附:“新草原写作”众人谈

 

  堇力

  在水泥房子中怀旧,在草原的蒙古包里面朗诵现在诗歌,吃饱后的呐喊与抒情,大块吃肉喝酒后的婉约,幻想着骑着自行车像马儿在草原上奔跑,在库布齐沙漠里看天空的星星再吟首诗睡觉。

 

  燕子

  我理解的新草原写作,首先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展现草原人民的勤劳淳朴,以及蓝天白云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的辽阔与豪放之美。从本质出发,关注草原生态, 借助朴素,白描的艺术手法来凸显我们内蒙古大草原的“地域”风情,让诗歌更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其作品以一种“地标”式的特殊语境,能够成为读者了解草原生活的一扇窗口……希望新草原写作给我们内蒙古诗歌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以上为本人的一点拙见。

 

  张城子

  诗歌是文字里的生活,在诗歌里能找到另一个自己。新草原写作是一个多元化,年轻化的诗歌平台,让更多的优秀诗歌被大家看见。

 

  霈之

  《新草原》的看法:是在内蒙古籍以及驻内蒙古的诗人的一场诗歌盛宴,是内蒙古诗歌崭新征程的初始站,为《新草原》干杯。

 

  绿萝

  之前随鄢冬老师参与过内蒙古文学年度发展报告的整理,在这次整理中了解到创刊于 1950 年的《草原》杂志, 而《新草原写作》想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承前启后,共同让草原写作的火越吹越旺。除此之外,“新” 意味着不破不立,与时俱进,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血液, 之前也了解到不伟老师鼓励新诗人创作,这给像绿萝一样的新诗人崭露头角机会。

 

  沐昫

  作为一个内蒙古的过路人,从未踏出呼市,我只在内蒙古博物馆见过内蒙古的草原,香格里拉的草原反而与我更亲近,毕竟家乡的草地再小也曾亲自站立在那里。因此, 草原对我而言成为一种伪命题,只好放弃一切刻板的非真实,回归生活,回归到呼和浩特这一小世界中的一切触碰。所谓的“新草原写作”,或许不是贴着草原的要素假意行吟,而是将身姿放低,低到一棵牧草的高度去观察天空, 去借用一颗露水的镜头包容世界,去感受风,感受沙,感受生命之澄澈。

 

  自然

  《新草原写作》突出一个新字,表明草原已经不是一千多年前《敕勒歌》里描写的场景,牧民已经不过那种简单又残酷的游牧生活,骑马放牧,依草而居了。本人就曾经被人问过:“你们内蒙古的小孩儿都骑马上学吗?”, 到现在还有人不知道这里的变化。还停留在对草原表象或者传说的认知上。而随着光阴递进,时代发展,牧人早已定居,有自己的草库伦,还有冬场、夏场,牲畜冬天有暖棚。有的人骑摩托车放牧。除了自己养牧外,还有打草机,捆草机,以此揽活发家!草原通了高铁,有自驾游,也用微信支付……

  当然,还有很多难题等待解决,比如草原干旱,沙化问题,还有牧民生活仍有困难,总之草原与山村一样,都在社会的大环境里。所以,我认为作者必须用发展的视觉去感受草原现在的际遇,写新环境下的新牧民变化,特别是对新问题的思考,解决的方法及他们的精神状态。挣脱以往固化(可旧事新写)的写作模式,从事物的不同角度, 多方面去观察。这就需要作者在下笔之前必须了解实际情况,再把真实感触、顿悟,用现在的语言写出并提炼,升华成诗的意象、意境、主题,大概就是《新草原写作》吧! 一句话,就是面对现实,用真情实感写出现代草原的生命、生存、生活的特质来!

 

  鲁瑛

  既然是新草原,就不该局限在地理位置的概念上,该有一种新思路和新精神。当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更多努力,探索也需要时间的检验。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论证,更需要包容与坚持。相信时间会让新不断超越,从容前行,成长为不可消失的存在。

 

  曹雪健

  诗歌写作是指抽拔纸张中具有流动性部分的意象和结构,吸入自己的文字腑脏里,将古书中的历史物格和己身的精神人格作一次冲刺性的啮合。在此,自己的飞速爆破感和柔嫩可滴的文字的杂糅是一种内部向外冲突,外部向内挤压的矛盾过程。在这个类似于把璞玉捏入黄河泥、类似于用脆草叶狠裹利刃的过程中,诗意得以呈现。

 

  苏和

  “新草原写作”绝不是层面意思上与“旧草原写作” 的对立,或者否定。我们不能把焦点放在“新”,而是放在“草原写作”,因为“新”可以衍生出很多写作提法,如“新工业写作”“新农村写作”“新城市写作”等等。所以不能贸然否定,也不可简单塑形。必定要走进现实版草原去求新,求探讨,但是不一定去解惑。

  我笃信诗人是天生的,虽然我算不上诗人!

  因为我生在草原,才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蒙古包、五畜兴旺的穹庐与北方,有着独有敏锐嗅觉,对一切事物的细节精确把握、领悟蒙古语言独具天赋的能力 ,对灵动的生命感知与领悟、不断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的融会贯通,才构成了我作为一个草原诗人的基本属性。

  我需要自己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些草原元素。很多人弄丢了,不仅仅是诗人弄丢了,忽略了。我认为如果写草原的诗,弄丢了这些原生态元素,着实可惜!

  我遵照祖先的训示,把苦难轻盈化。就算是走进乌呼森(死亡)山谷,也相信这里充满生机。额吉在去世前, 喝完了一碗红糖黄油水,愉悦地说,接她回腾格里里的, 会是一只绵羊。正因为我们世世代代回归草原,草原才生生不息。

 

  齐润艳

  诗歌写作应该突破局限与地域,突破名利,突破固步自封,尝试新思维,新手法,新创造。把“新”不但要诠释在文字里,还要诠释在生活里,生命里。

 

  漠海边城

  关于新草原写作,如果说是概念,那就需要放下地域名分,如果说是体例,那就需要放下格调身段,是什么呢,我想,也许它只是一种渐行渐明的文本话语节奏吧。诗无定律,从民而生。我只是爱好这种表达方式,以简拙的表象文字掩盖内心对山河湖海日月星辰及其无言之态的思考,或许好或许不好,好不好都与我无关。我只是用最简单的桌布盖住漆黑的一小块时空。

 

  垄青

  1 新草原写作还应与草原有些关系,否则名不副实, 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2 要以新时代的眼光审视草原生活,要写出时代气息,不论是讴歌还是反思,都应体现出时代精神。

  3 摒弃假草原写作。有人认为挂上草原二字或只要有马牛羊奶酒奶茶的字眼就是写草原,新草原写作必须撕去这张徒具其表的假皮。

  4 历史的厚度和现实的深度都应有新的追求。

  5 在艺术表现上要有新突破。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的艺术手法,写出新的诗歌风貌。

  6 期待有鸿篇巨制出现。

  7 提倡元语言,反对生造硬拼、连作者自己都不懂的语言。

 

  冻土

  蓝天、白云,及至蓝天白云下面的草原,再及至草原上的牧人和他们的牛羊,还有时不时飘过的缕缕炊烟,似是生活在草原诗写者们写不败的主题。

  这些不过是散落的珠子,你用什么丝线穿起它来,穿成什么样子,谁来用,戴在什么部位最称心,可能大有一番讲究。

  你的诗写还停留在非当下人的心境,你所呈现出来那些一干物象没经过主观的滤化,无异于一块煤扔进煤堆里, 任你怎么翻找,遍寻不到它的踪迹。

  一匹草原的马儿,你从颜色和速度上来描述,我从马儿的内心款曲娓娓道来。不同,拒绝相似性,也可能是新草原写作迈出的第一步,然后与哲学联姻,与世界同脉动。

 

  李玉桃

  写作就像草原上的野草一样,从来都不会因为季节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每一个笔下跳跃的文字,都怀有对阳光的热爱,从未成熟到渐成熟这个过程的意义,就像一个方程式需要的答案,要经历很多,而雨水和泥土的气息,是孕育时间齿轮传动的催化剂,滚动的车轮在留下痕迹的沟壑里,除了记忆还有柳生的花香,这微弱的光芒,让我行进的一条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

 

  彦煜

  新草原写作,是全人类的观察,只是在这片春色大地上再次被我们注视,谓之新。鹰的眼睛里也想有大海,爬不高了我也得抬头看看能不能换个角度,虽然要子女一口接一口喝我的血,边喝边说不够甜。新草原会是诗原,风会把诗香带到大海和雪山。

 

  蒙马

  新草原写作,不管怎样新,都是以草原为根本,草原是第一要素。草原的"故事"取之不尽,但总是讲故事绝不是诗的愿景,我们应提取故事的启迪,成为我们向未来的依据和动力。旧与新总是长远的矛盾纠结,说旧容易, 创新很难。我反对那些一点草原元素都没有却又标榜为〈新草原写作〉的诗歌(有很多甚至只是分行的字词)。草原的辽远,浑厚,深邃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而怎样使用之,却因人而异,因才华而异。新草原写作,当然要写出新意,语言是必需的工具,符号,信息,艺术水准的体现。我们,共同努力吧。

 

  明子

  诗歌还是要坚持先锋性,文学不丢失批判性,不要让谄媚文学占领新草原写作的领土。

 

  苗同利

  几十年来,我一直试图写出我内心的草原。一个像草原又不完全是草原的草原。想着想着,就会流泪的草原。毕竟在内蒙古土生土长,对于草原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种了解,比起长年住在蒙古包里,每天喝奶茶、吃手把肉的蒙古人要肤浅得多。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草原从骨子里热爱,对这个游牧民族宗教、文化、民族个性、生存智慧由衷地敬畏。

  关于新草原写作,我认真想了几天,脑袋快想破了也没想出个头绪。新草原和旧草原从何谈起,它们的分水岭在哪儿、标识意义是什么、由哪些元素构成……?我统统答不出来!

草原,无论新旧。

  向死而生,生生不息;心无挂碍,究竟涅槃。

  冬天作虫,夏天作草;乐此不疲,循环往复。其奈我何!

 

  高朵芬

  我觉得新草原写作首先要体现在“新”字上,突破固化的白云蓝天式的模式。因而,这就给出了在这个时代写作者一个新命题——必须打碎自己老套的惯性。像草原鹰一样,在石头上左右猛击那个哺食了多少年的喙的老壳, 直至粉碎为止。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长出一个新的喙来, 赢得新生,继续展翅高飞,捕获更多猎物。新草原写作的呼声,对我而言很有推助作用。近年来,自己也从语言上逐渐避开陈式化的东西,更多地将身心投入现场,书写小场域中的真实遇见和生命体验,从而获得了心灵的回归。其实,心灵越清新纯粹,笔调越内敛冷静、诗歌内部才越有开阔气度,这是真的。

 

  张志刚

  1新草原写作应该不是纯抒情。

  2新草原写作的“新”其实不知“新”在何处。起码到目前为止,我没看到。

  3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些风格难道要以“新”的名义,以“草原”把这些天南海北的人“统摄” 到一起吗?

  4“草原”是以其地域命名,还是以其广阔,无所不容命名?

 

  斯豹

  我们每一天都有乡愁的砥砺。草原上布满过雁声和城池,历史纵然尘封,可以靠记忆去触摸,连绵不绝的路途不会把我们带到遥远偏僻的角落。但历史深藏,又注定了我们永远无法到达,我们只能凝望,并将目光镌刻在已经经过和尚要经过的地方:这所有的印记,终将是灵魂崭新的图标。

 

  尘之光

  每日都在更新。变旧的,是不是我们失去的草原? 变新的,是不是我们期冀的草原?但有一点,在变旧与变新的撕裂与碰撞中,溅起的不同凡响的火星子,被我们诗写者捕捉到,撒在纸上,烧出黑洞,透过这些黑洞,我们能看见和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张永波

  草原,从历史语境看,它,掩盖、遮蔽、消融了不洁的、杀戮的、尸虫、通奸苟且的、偷窃的、发酵并腐臭的,贡献亘古的“诗情话意”,以至于张三在来到草原,激情难抑,开口便道:“草原风景美如画,我想吟诗又作画,奈何我又没文化,只好卧槽风好大”。一首首“绝句”的流出,一首首“老干体”的诞生,让草原的重口味十足。一旦, 我们被草原的牛马骆驼羊奶酒炒米马头琴所感动,就将陷入“意境”的圈套,就将在不断重复的短语中沦陷,并延伸这种次序紧密、环环相扣的“重复”之中,这是一种泥潭。然而,草原的“原初”是什么?草原的“一气”是什么? 草原的“金刚”是什么?或者草原仅仅是为了给“世界” 提供一种佐证,谁又能清晰地划清界限呢?我们仅仅在自觉地、努力克服“意境的泥潭”对脚、手和呼吸系统的“威胁利诱”,不至于畏缩不前,像拍打蚜虫屁股一样令其屙出新鲜的蜜来,把草原的汁水变成一种口感很好、比牛奶熟悉的甜味儿更特别的东西来。哦,草原还可以贡献这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如果,草原仅仅是世界的一个佐证, 那么,诗歌将在更大范围内去除固化已久、业已成习的非诗歌元素,让先验主义在文学圈子里遍开自由之花。

  虽然,草原,看起来是旧的,比人类的语言还旧,但是却新鲜到可以被无限利用。

 

  李媛媛

  我是通过步云老师赠送,偶遇《新草原写作》这本诗集,初见的美好,难以言喻。被它的封面吸引,设计优雅大气,很有文化色彩。打开看了目录,一部分作者是我比较熟悉的,所以很有亲切感。特意读了封面主编的诗歌, 干净利落的文字,诗歌的构架和体现都非常特别,是有力度的文字。再看了大部分作者的诗,语言都比较凝练,又很含蓄。诗歌总体质量比较高,值得品读。诗集的大小也很合适,便于装在包里,随时随地浏览。所以各种因素, 决定试试,投一些,愿自己的文字也能和众诗友的诗歌挤出一些草原的温度,冬日的冷,心里的暖,也愿《新草原写作》年年推出新作,对繁荣内蒙古深厚的文化起到助推作用,也能带给更多诗友展示的平台。也在此非常感激各位编辑的辛苦组稿和策划。诚祝《新草原写作》越办越好!

 

  小龙女

  “新草原写作”于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命题。我常年居住在库布其沙漠边缘,一颗诗心将要被石化了。然而实际上,我又是那么热爱诗歌,以至于努力追逐奔跑,想找到一个诗的部落与诗人的部落。内蒙古何其辽阔,“新草原写作”定有它存续下去的希望。我读到了“新草原写作” 营地里诗人的诗,那么鲜活,那么明亮,没有桎梏,率性自然。我热爱内蒙古,热爱本民族文字。心中有草原,草原就是我的家。我写的《蒙文》齐齐长着角 / 鹿一般 / 撞你的腰 被诗家评为“教科书级别之诗”,他们从诗中读出了民族文化和对民族文字的挚诚。简单如我,期待“新草原写作”走下去,走出地平线,走到晨曦满满的地方。

 

  邰婉婷

  1 远离它再走近它。

  2 唯有精神真正的回归才能真正写好它。

  3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4 要怀着历史使命感去写。

  5 赞美和抒情要重新审视它的文学价值。

  6 在传统中获得现代性。

  7“草原”自身的语言弥足珍贵。

  8 生存有地域的局限,诗要超越它的局限。

  9 感受力和承受力之间要有一个平衡。

 

  青格格

  我对“新草原写作”这个词条曾经是疑惑的,对比很多作家的文字,在“新草原”这个词条出现之前或之后, 他们的文学表达并没有什么变化。那如何理解“新草原写作”之精髓,我的理解还是地域以及故乡给予作者的独特体验而带来的文字愉悦感。每个身在异乡的人,对故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定是有欠缺的,不同领域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弥补,那作家只有用文字。

  我出生成长在这片广袤的大草原上,我对于她的依赖和捍卫都是因为我是草原人,我的文字也大多带着对于这片土地的依赖和赞美,就像子女对于母亲。草原可以给我们的文字更加广阔的视野,不论是茂盛或者荒芜,无论在旷野还是城市,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把草原故事作为技术文本,把草原作为第一故乡。这不是回归,是重置。是我们对故乡的反哺,是对草原最高礼节的崇敬。

  我们置身于钢筋水泥的嘈杂喧嚣中,只有文字能给予我们清醒和安宁。个人认为诗人要做的就是直抒胸臆,还原语言的本真,不矫情,不做作。写最真实的人和事。

 

  甘木

  何为草原写作,我认为最原始的草原写作是以草原意象为主体的一种抒情式写作。而现在所提出的新草原写作应在原有的草原写作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首先是体式的更新,我看到新草原写作中,大量的作者进行了新的尝试。其次则是关注面的更新,新草原写作从草原逐渐从关注自然的众声喧哗转向一种个人的思考,对人生存的思考。

 

  金鹰

  用诗歌讲草原故事,就是讲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共存关系。在草原上自然和动物对于游牧生活很重要, 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性和依赖性。新草原写作就是立足草原人文素材,讲述草原故事,以诗歌的理性传播草原人文情怀,以生活细节感染读者,从而产生诗歌的共鸣。

  一、崇尚自然的价值观:

  草原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热爱一草一木对于游牧民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游牧就是逐水草而居的繁衍过程,失去了水草生活基本失去保障,于是保护自然生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地植根于草原牧民心中。

  新草原写作提倡以冷静视觉,观察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以荒芜、枯萎的游牧悲悯描写和敦促人们关爱自然, 保护自然的态度,从而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

  二、草原的悲鸣情怀表达:

  游牧生活不同于农耕,原因是游牧生活的辽阔决定了游牧人的情怀,有句谚语:“草原人的胸膛里,装得下奔跑着骏马”。就是说游牧人的胸怀辽阔,人与自然,与动物间的情感纠葛。比如:草原人喜欢蓝色、白色(情怀寄托于蓝天白云)、悠扬悲鸣的蒙古长调,洒脱婀娜的蒙古舞蹈,就是草原情愫的泄露,我有时也说不清这与哪首诗、哪一段词语有关,可以肯定的是,诗歌给了作者表达倾诉的载体,从而提升了新草原写作的理性悲鸣。

  悲鸣情怀是游牧人的软肋,尤其是对于荒芜、枯萎、孤独的认知,没有在草原生活过的人是不会有感受的。于是新草原写作思考着怎样将草原生活的真实,用诗歌形式展现予读者,以人性共有的认知引起读者共鸣。

  新草原写作不仅讲述草原故事,其实在它理性的背后更为读者带来深层思考。草原有蓝天白云、有五彩斑斓的花草,有诞生和死亡,有风霜雪雨。这是长生天赋予的一个不完美世界。而诗歌作为精神寄托,其实就是向往美好的表达。相信新草原写作一定能够搜集整理和编辑出歌者内心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诗人的理想得到升华, 得到倾诉和表达。

  最后预祝《新草原写作 2022 卷》整理出版更多更好的草原作品并展示予读者。

 

  远心

  新草原写作,贵在新。我们以一个普通的当代人的眼睛,体验我们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生活,或在牧区,或在城市,整体的一个大区块属于草原。新就在于每一个生命体的独一无二的经验、体验、感觉、心理和思想。而所有的感觉只能用最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的新和内容上的新,常常是一回事。忠于现实中经历过地感受过的一切,不断地观察体验并写作,诗和作家生命体验的细微贴合的程度,将决定读者能否顺着诗行进入描写的世界。对于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对怎么写的思考,永远不如写下去,写本身,不断地自我超越,不断创造能表达和自娱的新作,就是写作唯一的伦理。现代生活多大程度进入诗歌体验,也是新草原写作之新的重要方向。真情、真切,新奇的形式,新语言的洗礼,犹如草原上的雨,每一场雨都是新的,它所洗涤过的草也成为新的。创作这件事,或许就是这么好玩儿。

 

  许氶

  新草原写作给我们传递出的更多是一种普世价值,它让我们重新理解那些不太宏大的东西,或说是羸弱,我们要关注自然的母体,关注它的结缔,而不仅仅是一棵被围观的古树,更多的是这棵树上会呼吸的叶子,或者从它底部延伸至围栏外的几条浅浅的根系。我们重提新草原写作, 单从字面意思,也会让作者和读者长期绷紧的身体得到轻微舒解。我想说的是,新草原写作的提议显然已引发了更多的创作者和读者进行思考,甚至开始引燃我们内心深处某些说不清的执念。

 

  唐月

  我理解的“新草原写作”,不是口号上的标新立异, 而是落实到整体和每个个体写作中的不断创新,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要不断地有新突破,新收获,而非日复一日变相地模仿他人或复制自己,“苟日新,日日新, 又日新”。

 

  赵卡

  无共识:关于“新草原写作”的 7 条小意见

  一、我要说,“新草原写作”这个命题,到现在,实际上还处于提出后的阶段,而没有被信服地加以论证过。有个悖论,一旦论证,命题就陷入了迷信的泥潭。“无共识”,就是“新草原写作”的集体风格。

  二、在诗歌问题上,我一贯反对共识的形成——诗人之间一旦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等于就某个问题没了共识。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明确——以“新草原写作”诗人为例——没有共识就是最强大的共识。要让不能成立的概念成立。

  三、“新草原写作”需要口语性质的诗加入,让诗的边界变得混沌,让诗剧场化,让诗变得语焉不详起来。“新草原写作”的概念应该是反学究式的,不能字面化,越乱越好。

  四、真正的“新草原写作”好诗,不是那种需要用术语分析、解释后得出“好诗”结论的诗,也不是在视觉上形成哪怕是独特风景的诗,而是,你敢不敢过别人读出声来的这一关?这是检测好诗成色最关键的一关,先过口, 再过眼,最后过脑子。

  五、“新草原写作”的诗人要像自我推销的达达主义者,不惧各种非议和骂名;强而有力的理想主义,就是要摆脱历史的负担,就是要在人群中孤立无援。

  六、“新草原写作”要有野兽风格,而不是野兽派风格。要野蛮些,要荒唐些,写出晃眼的诗来。

  七、敢不敢,或习不习惯,再或有没有兴趣,用对话写诗?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