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二毛美食随笔《妈妈的柴火灶》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撑着油纸伞,天上碰巧下着濛濛细雨,小雨若有若无,牵牛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如果你,碰巧路过东二环,碰巧路过南新仓,碰巧走进天下盐,那你就来对了。那个身材不高、不胖、不瘦带着近视眼镜的老板二毛已经静候您多年了。诗人二毛的私房秘制菜系必让你狼狈饕餮;让你喜极而泣;让你欲罢不能;让你赖在天下盐不走;让你以天下盐为家;让你这都市漂泊的岁月找到吃奶的味道找到妈妈的味道。
诗人二毛、大厨二毛、《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专栏作家、南新仓天下盐老板、芍药居签签君子老板,有着多重身份的二毛百忙中笔耕不辍。二毛美食随笔集新著《妈妈的柴火灶》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怀有浓浓怀旧情调的美食文化随笔,全书以菜谱划为各节,配有精美插图数十幅。作者二毛以温暖轻松的笔调,讲述了幼时母亲为贪吃的孩儿做的一道道动人的菜肴。并从各个角度讲述了各路美食的源流、历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全书弥漫着亲切的市井气息和淡淡的人间烟火味。据悉,本书由原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倾情作序,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强力推荐。
作者简介:二毛,本名牟真理。上世纪60年代生人,重庆人。莽汉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中国饮食装置艺术与饮食行为艺术创始人。现为《新周刊》《中国经营报》等美食专栏作家,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云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天下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著有《碗里江山》《民国吃家》等。
编辑推荐
《妈妈的柴火灶》编辑推荐:“北京食神”倾情讲述妈妈的菜谱,一本书写尽旧日无限情怀。以亲情入味,以文化佐肴,以怀旧为文——诸多名人大腕鼎力推荐的美食文化佳作。
名人推荐
每个人都忠实于童年的味觉,母亲的菜谱虽然简朴无华,却能奠定人一生的品味。
——野夫(作家)
在二毛的新作《妈妈的柴火灶》里,满是触动内心的人间烟火,帮我们找回了家的味道,寻到了爱的美食。
——王小山(作家)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如此少的食品,永远无法填满童年饥渴的味蕾和空洞的肠胃。也正因为如此,母亲的巧手才显得弥足珍贵。我们这一代人的味觉记忆最深处,永远清晰地烙着“妈妈味道”的印记。
——陈晓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二毛所擅长所得意所津津乐道的都是普通食材下等食材所烹饪的上等美味,都是民间流传的记忆,都是妈妈菜。我们的胃都是童年给的。二毛的菜,是中国的;二毛的文字,是我们的。
——刘春(前凤凰卫视执行台长、搜狐网总编辑)
离家的人难免思乡,最明显的特征是想念家乡的饭。这就给吃喝赋予了一层崇高和浪漫的意义。所以在二毛的天下盐大快朵颐的时候,特别心安。无关吃喝,仅为乡愁。
——王小丫(著名主持人)
在我看来,二毛是位美食艺术家,能够在审美层面上给人愉悦。我品尝过好几次二毛亲手做的菜,好吃自然不用多说,尤其是聆听他的讲解,常常让人入迷。我本人不是很热衷美食,但愿意去二毛的餐馆里体会他的独特天地,让人感受生活的真实和美好,在看似普通的餐桌上发现无限情趣。
——李健(音乐人)
二毛写美食快意恩仇,不拐弯抹角,直接捉住你的馋虫。读这种文字不用吃饭,文字就可以下酒,你想象着十万字幻化成十万多颗花生米,颗颗饱满,粒粒精华,以文字清风下酒,这是我能想到的幸福。
——小宽(美食作家)
对于每个游子来说,妈妈的菜都是最好吃的菜,妈妈的菜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有时吃一口妈妈的菜,我会热泪盈眶。看完这本书,我真想写一本长篇小说,就叫《妈妈的菜》。
——孔二狗(作家)
(作家网记者刘不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