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娘背驼了。” 妻子去我姐姐家回来,淡淡地说了一句,略带几分忧伤。
我不信,过年还好好的,怎么几个月说驼就驼了。妻子和我妈相处不融洽,破嘴说话有点玄乎吧。
看着我疑惑的目光,知道我不大相信,妻弹了我一下脑门壳,一本正经地说:“你就知道整天上网,迟早也像你娘,不信你去看看。”
真驼了,千真万确,骑着自行车10分钟就到我姐家,眼见为实。
小时候,看到村子的一位老奶奶,70几岁,腰弯成90度,拄着拐杖,吃力地走路,我就纳闷,怎么会是这样呢?怎么也不会想到我母亲笔直的身材以后会弯成那样。
母亲身材不高,属于小巧玲珑型,干事利索。在生产队是劳动好把式,插秧、割稻、摘棉花,不但速度快,而且质量高。在家心灵手巧,烧锅做饭、浆洗补缝样样在行。母亲还会缝纫,无师自通,只要用皮尺量了几个位置的尺寸,粉饼画线,剪刀在她手里熟练地裁剪,再哒哒哒地蹬着缝纫机的脚踏板,半个小时就做出合身衣服。村民满意,还能换到工分。
家里成分高,父亲身体不好,七口人吃饭,母亲是顶梁柱。一道荒春,粮食就是大的缺口,只好东借西挪。虽然吃不饱,但我家兄弟姐妹穿的衣服令人羡慕。也不是新衣服,更不花哨,就是膝盖上、臀部、肘部的补丁光滑平整熨帖,很难看出是补上去的。有时候,母亲还在破处别出心裁地绣一些小动物或者花草,锦上添花。背着母亲做的书包,我一路小跑,甭提有多神气了。
最盼望过年,母亲想着法子给每个孩子做一身新衣服,还要纳鞋底做新鞋。初一,左邻右舍拜年,我们家姐弟最风光,衣服样式新颖流行,每双鞋合脚得体舒适。穿着新衣新鞋,心里就像吃了蜜似的,仿佛我们姐弟就是公主王子,过着童话般生活。
小时候,我体力最弱,很少出去劳动,就在家做饭。我8岁那年,一日,正是双抢大忙季节,母亲从田间回来,一身汗,从水缸里舀起一大瓢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突然,母亲叫我,快来,我腰直不起来了。我赶紧扶着娘坐到凳子上,心里发懵,不会弯成驼子吧?母亲一边叫我在脊背按摩,一边喃喃自语:怕你不会做饭,我上午割了几趟稻,没抬头,猛了点,不曾想这样了,老了,不中用了。我急得哭了,母亲安慰我。突然母亲一伸腰,直了。嘿,我的娘怎么会是驼子呢?母亲会心一笑。
此后,母亲在缝纫机前坐久了,我就说,娘,你起来站一会;锄地耘草时,我总是提醒娘歇会;挑稻担水时,我还天真地用小手托住扁担跟后跑,尽管是帮倒忙。父亲50岁就离世,母亲独自撑着这个家,真怕她被生活重担压垮。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母亲腰板像一棵历经风霜的栗树,直直地站立在那,不弯不驼。
成家了,我的心被老婆占去一大半,女儿出生,又占去一部分,和母亲的感情渐渐疏远,以致认为母亲一直就那老样子。逢时过节,也只是象征性给几个小钱,买些应时的食品。现在不缺吃,不缺穿,姐姐家生活水平高,姐夫也很孝顺,住他们家,多幸福啊!
一晃,母亲七十多了,能吃能睡,身体硬朗。怎么突然就弯成那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哪是突然就驼背了呀?就近两年,逐渐往下弯,你每次来,我坐在椅子上,你慌慌忙忙说几句就走了,没大注意哦。俗话说,树老蜕皮,人老腰弯,没什么。“母亲语气平淡,没有丝毫怨言。
我无言。
秋凉了,一到双休,我就去老娘那坐坐,陪她谈谈心。妻子也买些水果去看,还买几件保暖衣服孝敬。今年春节到我家过吧。娘的背驼了,眉毛却笑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