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衡山背后的峰峦线

 就在衡山,我决定忘却我自己。
 你就这样站着,像一尊菩萨。远山延绵浮动着的云彩,犹如一缕可以捏得出诱惑的虹彩。这里有天有地,嘈杂与吵闹离你很远,尔虞你诈,你看不到,猫呜犬吠,你听不到,你听得到的除了晨钟就是暮鼓,或者除了暮鼓,就是晨钟。很单调,很乏味的生活,跟你才逃避出来的那个地方一样。你不想挣脱了一个牢笼转头又扎进了另一个更深、更高的藩篱里。
 你一来,就受到了诱惑,那些比轻来得更轻的思绪和念想,像是一层挥之不去的青烟,缓慢飘落层山涌动的峦线上,引诱着你,抚摸着你,缠绕着你,也真正弄疼了你。你以初恋情人般的柔情,久久凝视着它,感受着每一寸、每一截噬骨的煎熬,为了和这座山相遇,你已经等了二十年,像一棵不吃饭、不喝水且盘根错节的劲松。
 连你自己都感动得五体投地。这座山,说实话没有一丝理由不接纳你,不容纳你。
 你,一个彷徨路人,沿寻历史的足迹缓缓而来,驻足脚下仰望它威风凛凛的姿态。它如岁月沉淀过久的古老墙壁上攀附的爬山虎,肆意追赶,掩盖沧桑的痕迹,留下一片苍翠。这片苍翠正是你生命期许的一丝慰藉,你也同它一样,掩盖着心最初的方向,在月光下模糊地前行,你们是前世的知己在今生又一度的重逢,愉悦之情难以掩饰。太久没有尽兴畅怀,没有轻轻松松的玩耍一回,抑制已久的心需要放空,你好想对它大声呼喊一声,“我也要融入你,等了二十年,只想感受一次来自灵魂的喜悦。”
 心里蒙上的尘埃,能扫洁净;阴霾天空,亦可揭出明光。清寂梵音照亮南岳版图,你行走道教的曲轴线,踏进佛家的古寺群,在起伏的背影上闪躲,寻觅它的灵魂。纵然你知道这样突然闯进心宁的圣地,会陷入无念的欲求漩涡里难以自拔,可是面对如此诱惑,实在按捺不住,甘愿抛弃红尘里所有的华丽与温暖,来获得一份更幽远的快乐。世间太过起伏的悲喜情绪左右身边,圈住的定式生活里撩不开一份精彩,溅起的浮躁一波又一波,你一直寻觅一个栖身之地,一个可以令你平和从容的通道。这里一座古寺的清凉足以诱惑你毫不犹豫的冲进去,实在是现世纷扰压迫了你太多,太多的自由和快乐。你不是古代有才文人,不能在失意时留下最佳作品供后人欣赏。你只是现代茫茫大学生中一个普通人,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对未知充满好奇和恐惧,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向前奔走着。校园各种活动的开展,在一轮轮的淘汰中,你始终无法脱颖而出,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你比别人努力却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你真心为朋友付出却被背叛,当这所有一切以负面的影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只想找到一个地方让心宁静下来。
 春光乍泄在横峰,你的脸颊,也沾上了点点春光碎末。
 旷远的高空在这里低矮,苍松撑起苍穹。碧翠丛林凸现春日繁花,她们簇拥而立,灼烁双眼,醉人心魂,芬芳弥散。高空和大山在面前,抵挡不住的庞大气势,慢慢折服了你,凡尘泥淖里的心事被山河大气包裹,你的一颗心在阳光里一点点的膨胀,能够装下满满的幸福。苦闷的身影蜷缩在无人的角落忧伤去了,你只管接受此瞬的愉悦。自然美往往来的真切,当你的视觉直接注意到这份美时,你就会立马从心里微笑起来,不需要做准备,不比爱情甜蜜美让人回忆良久,也不比亲情友情的温情美让人感动不已。衡山美,就是一种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美,那么直接,那么坦然。
 身临山中,面朝参天老树、嶙峋怪石、春暖花开,你如沧海中一粟游离在大千世界。万籁俱静时光里,你剥开坚固的外壳,任一颗亮洁的心裸露出来。以素颜站立在一面明镜前,倾听心底的声音。山有灵,树有心,艳羡它们不用隐藏在背后暗角,坦荡地站在光明的角落绽放最真的色彩。你多么渴望那种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苦闷时可以找人聊聊天,痛苦时可以放声的大哭,高兴时可以放纵地笑到没心没肺,忧伤时可以被带到欢乐的世界里跃动起来。当代太多人都带着面具生活,大多人随波逐流,按规矩办事的人增多,创造性的思想一步步被抹杀。总是会有人告诉你,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而不会告诉你自己思量,是否会有更多的解决方案。试想一下,一个孩子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只知道做规定好的事情,在必须自己做选择时,就容易变得迷茫和从众,很难会有创造性的思维。这样的人增多,戴面具的人也增多,结果就是同一化太过严重。真实已被磨损得不见轮廓。
 深邃的瞳孔装满亘古千年的沧桑记忆,你的脉搏在南北延伸的土地上跳动,南端回雁峰望雁阵惊寒,北端看岳麓枫林晚。层层叠叠、断断续续的迷雾线在它背后隐变成一幅绚丽的山间水墨画。
一瞬间,你听到未曾断续的木鱼钟磬声在耳边响起,缕缕香烟萦绕周围不见消散,面目慈悲的佛像钻进眼眸,闪烁光芒,青翠丝竹间道观佛寺清宁寂心。各地民俗不同,心的距离却是相同。在最接近土地的地方,架起民俗风情的桥梁,通向心的方向。心的方向在追寻梦的旅途上迷失过,纠缠过,却不曾放弃。见到佛像的时候,你开始觉得你的心摒弃了黑暗里的人性弱点,慈悲起来,真诚起来,开阔起来。
 五彩缤纷线条在横峰背后一条条舒展开来。
 参差不齐的峰峦线上,那条渐短的线慢慢黯淡下来。一个长久的劝说,一个动作的拉扯,一个个堆上来的笑脸,让你,这个初来者倍感惶恐,心里烙下现代商业文明的暗记。强行下的窘迫感,厌倦感沁上心头,反行之,堆积的笑颜换成冷漠面孔。一个个中年妇女的神情在反复变换中凝结,肌肉的松紧程度好像缝补衣服那般娴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热情好客的朴实乡亲彷佛只在桃源可见,利益熏陶下的商业文明需要道德性情来塑直。南岳“发扬道家精神,保护生态,福利人类”的精神在新时代如初生的嫩草,时常被遗忘。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逐渐与道家“无为”思想背道而驰,商业利益下的道家人格魅力正在消退,你实在不忍目睹在商业冲击下,衡山千百年的宗教文化精髓淡漠如烟,让一代文明染上污迹。如何寻求一种和谐共生的发展,让渐渐黯淡的线条绽放生命的活力?虽不忍,却也无奈。于是,心里反复搜寻一种改善方案,希望可以尽到绵薄之力。
 你想,它背后的峰峦线,需要一双柔软的手来修葺。
 黎明的天光拉开一条线,峰峦线在忠烈祠抖动。
 历史长河流逝的抗战岁月涌进忠烈祠,在坚定的衡山护佑下,永葆英雄热血。民族危难前,一个个英勇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脆弱生命瞬间坚强,眼前隐隐浮现刀枪相见、血染寸土的残忍场面,只为守卫家园。生命拼搏的力度总是会让人感动,尤其是为他人而战。一向过于感性的你,走在忠烈祠外的青翠丛林里,滚烫的热泪滴在单薄的树叶上,树叶被莫名地惊动,猛地颤抖一下,任那滴泪水渗入泥土,深入抗战文化的底蕴里。比起生活里遇到的困难,做出的牺牲,你觉得与烈士相比,与他们的理想抱负和面对困难的勇气相比,你还一直停留在对自我意识心灵的迷惑上,显得如此弱小,但待你跨越出自我那一刻,心里承载更多的就会是他人乃至自然万物。这需要一个过程,你也不知道多久,只知道努力下去就是对的。
 古松静默,满腹沧桑的生命凿痕和博远阅历。衡山福寿的浸染,古松长寿而乐,它目睹历史与现状、古往与今来在峰峦线上逝去的时光与跋涉的人群。也许,一棵古松的年岁比你几世的轮回还要悠长。祈求寿岳,不如瞻望身边长寿老者——古松,向它请教生命绵长的秘诀。亦可照做《太上感应篇》中“福,富之也;禄,贵之也;随者,不求而自至之谓,盖天爵从善气感召,捷于影响,莫知其然而然也”,多行善多福寿。行善积德不仅是走在大街上对乞讨人施舍一份爱心,对饥渴的路人提供一碗水和一个馒头,而是让正义善良占据你身体的全部,每一件小事都表达出你的善意,没有虚伪的做作。
 水土可怡情,孕民俗。
 背后峰峦线在南岳水土的滋养下,迸发圆润鲜活的汁液,流入朝拜者的身体里。“千里歌舞来朝拜”不仅跪拜,还要唱香歌,跳集体舞,一下子使朝拜的民俗变得欢乐有趣起来。严肃庄重的仪式,在歌舞的氛围里舒缓,坚定的信仰一步步地铺展开来。
 翰墨书香味在峰峦线上漂浮,沁人心脾,你心生喜意。但凡与书有关的地方,你都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邺侯书院,一个群贤聚萃之地,尽兴畅谈之地,学术切磋之地。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书院育出衡山背后的文化精髓。曾国藩颇赞南岳书院,“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文人骚客也不禁为衡山文化气度和胸襟所吸引,纷至沓来,留下他们的抒怀揽胜杰作。人因学习而富有智慧,有才学之人影响着一代代人,衡山接纳我,不仅因我有一颗虔诚朝拜的心,也因我是一个虚心好学的朋友。
 背后的峰峦线在时空交错间旋转,转过春花秋月、烈日寒冬,不曾遗失一份文化的脚本。
 踏上南天门的脚步舒缓下来,心的距离缩短,一切近在咫尺。人间通向天庭的天梯,你的心突然紧张起来,即将踏入一个神奇圣地的你难免惶恐。南天门的周围,是否有云烟缭绕和严守的天兵?是否有偷偷下凡的仙女在此逗留?倘若你有幸也是生活在天庭上的姑娘,稍作打扮,是否也有仙女般的风姿呢?少时的遐想中回过神来,南天门已移到你的双眼里,一个很普通的石刻门,它的背后是连绵的山势和望不到尽头的石阶。神话传说里的美妙故不存在,顶端也并不在此,它只是一个给予人力量的中介点,登到这里,高峰可望,毅力犹存。生命的中介点可以有很多个,每一个阶梯客观地刻印我们走过的痕迹,倘若放弃任何一段,都会留下一个空白,上坡路比下坡路难行,山顶的风景也比山下风景美妙,为追求那更美的风景,你攀爬的汗水和疼痛也是值得付出的。
 歇息在南天门,高处佛音袅袅,沿峰峦线滑到你们耳边。“昭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佛教三宝歌响在心灵深处。佛光普照下,它背后的峰峦线熠熠生辉,金色线条半空炫舞。道家思想线在东汉末期就和衡山峰峦线交织在一起,千年岁月,未染尘埃,清净素雅。你不叹谓皮元与王谷神,亦不羡慕尹道全和魏夫人的修得成果,只钦佩他们那百年如一日坚持的精神境界。穿过南岳佛教丛林和道教庙观,站在佛与道的中端,飘然天地之间,体味“身是菩提,心如明镜,勤拂拭,勿惹尘埃”的意境。
 古代的中国,轮廓清晰地印在亚洲版图上一个醒目的位置。顺着地图上指尖划过的山脉,凝视在南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南岳衡山。宗教抚平一个时代的创伤,温润一代人的心灵,涤荡一个个灵魂。正如佛洛伊德所认为的:宗教是人类心理上的拐杖。古代等级制度压迫下的农民在朝代更迭的浪潮中翻滚,抖动不安。天灾人祸面前的庶民无能为力,宗教点亮他们心灯,燃起生命的希望之火。乞求神灵,为生存之际和死后魂灵谋求一个好的归宿,也传达天人合一、神人共存的思想。物质丰腴的现代生活,外界的压迫更多隐藏在暗处,人们心里的压力与日俱增,整体生活水准虽提高,差距扩大却更是明显,这也是当代人来此祈愿的原因之一。
 巅峰之路,难行也。
 你站在祝融峰,感受“万丈拔地起,不见轻烟里”的巅峰美景。在弯弯曲曲的峰峦线里寻找,你不想叹谓人生虚无,只想心怀自然,摒弃浮躁,反思德行,回味人生。漫漫人生,你模糊地轻飘划过的弧线在天边早已随风而散,那风不似春风般温柔,而似夏风般张狂,卷走你所有的淡漠痕迹。游览一所圣地,若拂过掠过,何谈在人生旅途上画下一抹绚丽的色彩和永恒的回忆?何谈在心灵的深处触动所有的神经造就永久的震撼?
 风嘘万物,雨泽万物,风伯雨师奉天而宣之,风雨多寡,各有分数,广阔天地间,无须躁动不安,一些皆有安排,心生静而无欲求。碾碎人生妄欲,在和煦春风里飘零,落到衡山下一丛苍翠里。暮鼓晨钟声里,衡山不再孤寂,背后无数峰峦线在永不消退的时空里交织、变换,闪耀奇异的色彩,映照在岁月的年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