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难忘的是,母亲的个子又瘦又小,身体又十分羸弱。然而,别看母亲这1.56米的个头,她可是精灵着呢。记得母亲当时还会做茼蔴籽儿豆腐,这种豆腐又白又嫩,吃起来越嚼越香。另外母亲还会撒黏糕,那黏糕蘸着白糖一吃,不但筋道,而且它又香又甜又黏的可好吃极了。除此她还会馇小豆腐,烙尖饼,做黏豆包,蒸大发糕,烙锅贴,做糖三角,油炸各种套环儿……等等很多面食她都会。可她一生当中共养了我姊妹八个。然而为了我们能健康地成长成人,母亲为我们可是没少吃苦遭罪呀!
曾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中皆特别窭困。所以,每天吃了上顿没下顿。每月共给那点儿细粮,全部和别人串换回来粗粮来吃。纵然这样,每月的粮食也要差它十天八天揭不开锅的时候。因此,母亲就想尽办法,抵三下四的和人家东家挪西家借,一个月一月地倒,老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特别是每个月,或几个月偶尔能吃点儿细啥的,然而家中上有我奶奶下有小妹儿,因此,母亲是一个月一个月的;也不割舍吃一口细粮的。
那么,在穿戴上更是不用提了,母亲几年几年地也不做一件新衣裳。这不说,这十多口之家的穿戴,从脚底下,到身上,都得母亲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没白天没黑夜的,一样一样,一件一件地去做。记得其间有一次,下半夜我从梦中醒来,居然发现母亲还在做针线活呢,那手上还带着血迹呢?因为在当时,经常停电,煤油灯又不亮,因此看不准扎手是经常的事儿。另外,就说这十多口人穿的鞋吧,说起来当时我替母亲都愁得荒。如每次做鞋时都要打袼褙(布料的边角废料啥的粘在一起),把袼褙晾干之后,再按鞋的大小号剪成鞋底儿的样子,而后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最后还要用苘蔴打出麻绳来,然后再用这麻绳再一针一针地纳出鞋底儿来。最后再把鞋绑绱上。每每每这一做就是好多双。再说每年这单衣单裤,棉衣棉被。母亲都要用好几年的褪旧的布料啥的,有的需要补了又补,洗了又洗。之后用火烧的烙铁烙平整了,再往上絮上一些旧棉花。完了再一针一针缝合好。委实是左补又缝,千针万线啊!
实际上母亲,每年的春夏秋冬,老是屋里屋外, 没有闲手的时候。(家里还有菜园子)而且每天最难的,就是为我们掂掇,上学吃的这三顿饭。可是不管咋样累,咋样为难,母亲从来都是乐呵呵地。每当我看到这一情形时,我就说:“妈呀,你这一天天地太累啦!”于是母亲就很有信心地说:“妈累点儿苦点儿妈都不怕,妈就寻思你们好好读书,盼望你们快点儿长大成人了, 能有点出息,将来妈好借点儿光什么的,也能享点儿清福。给妈买点妈没吃着的东西……”妈说到这儿,把我说得眼泪汪汪的。于是我就拿出男子大丈夫的架势说:“妈,你放心,我长大了挣多多的钱,保证让你好好享享福。你想吃什么,我就给你买什么。”
是啊,当时(五六十年代)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特别是子女多的家庭,作为父母的;得需要付出多么大的艰辛和困苦啊!以及要有多少好吃好穿的,没享受着啊!
尽管如此,母亲始终坚持为我们,不厌其烦地,洗洗算算,缝缝连连,每天每日,没完没了地为我们操劳着。记得当时母亲常说的话,实际上就是盼望我们早日长大成才。成家立业。好为自家,为国家都有点儿贡献。白驹过隙,后来就在我们都陆续长大成人,成家之后。通常母亲每天看着我们别提多高兴啦!
然而,这天有不测风云。记得有一天,母亲正在为我们做一桌子好饭菜的时候,就在母亲往桌上端菜的时候,陡然地昏倒在地, 当时就不省了人事。 于是我们哥妹姐妹几个,用床板抬着母亲,很快就到了县医院(医院离我家很近)。最后确诊为脑溢血,根据病情,经和大夫研究,进行了保守治疗。于是通过打点滴和多种方法治疗,结果在第三天的时候,母亲居然地苏醒了过来。当时把我们这一帮儿女们高兴得不用提了,一会儿她到母亲的枕前问上几句,一会他到枕前问这问那。就这样,母亲在一天天好了起来。
然而,就在住院第八天的时候,母亲再次进入,时昏时醒的状态。记得第九几天的早晨,母亲用微弱的声音喊着我的名字:“贾文啊——妈怕…不行了,(母亲老是拿我为主)你和你姐是大的…要好…照顾你那——几个妹妹—弟弟呀!我看到——你们都长大了.妈真是高兴啊!”这时母亲的话语,说得是越来越弱了。此时的母亲示意让我们都到她跟前来。然后,她用冉冉一息的口气说:“孩子们呀!妈怕—再也关心——不着你们啦!妈真是想你们啊!真是想…你…你…”当母亲说到这儿,就再也说不出来话啦!却永远地闭上了渴求一切的双眼,停止了呼息。却带着很多很多的眷恋,带着亲人的想念;永世地离开了我们。母亲的去世,真把我们哭得简直是悲痛欲绝啊!其间,我边哭边喊地说:“妈呀!你的儿女们,还没能为你做到,最好地尽孝呢,还有好吃的东西,你还没全吃到呢?!你就这么地走了,妈呀!你吃了这么多年苦和累啊,也没吃着好的,没穿着好的,你就走了,妈呀!就在你临不行的时候,你还那么的惦念着你的儿女们呀!妈呀,真让我们想您呀!”当时我们这姊妹八个,真是哭得是死去活来啊!……
光阴荏苒,屈指算起来母亲离开我已经十八年多了。然而,总也让我忘不了的是,在那几十年前我们的少年时代,母亲对我是那样的情深殷切,大爱无疆。执著的渴望我们成材;恨不得把心扒出来给我们看哪!故此,所以我不写写母亲对儿女们那种关爱尘封多年的情形,我总觉得有一种愧疚压抑在心头。乃至母亲对儿女们;那些拳拳慈母之心和那沉甸甸地厚爱;无时不萦绕在我的脑际……
回眸那几十年的期间,我们的家境是那样的倥偬,生活是那样的拮据。当时的十多口之家全靠父亲每月那五十多元钱的工资来维持生计。每月每年的吃穿用什么的,老是捉襟见肘。要说最含辛茹苦的还是母亲;即便家里在穷,哪怕儿女们穿得补丁摞补丁,也没让一个儿女穿得是破狼破虎的。通常,父亲,母亲认可自己忍饥受冻,受苦受累,也要想尽办法为儿女们着想。所以母亲常说:人穷不要紧,人活着从小就得要志气,只有好好读书,研究点儿正经事儿,学点儿什么本事,日后才能有出息,才能过上好日子……因此母亲在多年里老是不断地教导我们,用那绵绵的丝丝缕缕的关爱之心,越发憧憬着,渴盼着儿女们有所造诣和发展。
诚然,话又说了回来,记得在我九岁那年母亲领我去学校报名上学时,所发生的一幕幕,让我终生难忘的情形吧!记得那天我和母亲已经快走到学校了的时侯,走着走着我居然撒腿就往回跑(当时我最贪玩,就是不爱上学)。母亲看到我陡然地跑了,她不顾多病瘦小的身体,于是就边撵着我,边使劲儿地喊着我的乳名:
“胖子——听妈话——快回来啊!——”可当时我虽然听到了母亲那带着哭腔和那祈求沙哑的喊声,可我也没停下脚步,后来我跑累了就稍微歇了一会儿。这时我看到了母亲跑得是上气不接下气儿的,那脸跑得煞白煞白的。约么离我二十来多米远的地方,蹲在地上肩膀一端一端地上下起浮着,呼哧,呼哧地倒着气儿。这当儿,我寻思母亲肯定不能再来撵我了呢?于是我就顺着我们家附近有个加米厂的大板杖子周遭,怅惘的褦襶地踽踽地独行着。可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母亲在稍微缓了一会儿,再次十分吃力地索性趔趔趄趄地撵我来了。
当我又一次看到了母亲迈着那蹒跚的步履,气喘吁吁地边踉跄地跑了几步边喊我一声名字的时侯,当时我真的都要哭啦!心中的怜悯之河时不时地掀起了一阵阵的涟漪。可是为了达到我不上学的目的,不谙世故的我全然不顾母亲的千呼万唤啊!
就这样,母亲撵我一会儿,就蹲在地上喘一会儿……结果我和母亲在这个二百多米长的加工厂周围,整整周折了两个多小时。对此,我也没和母亲到学校报名上学去。最后直到把母亲累得昏倒在地上不省了人事。之后被父亲和姐姐等人背回了家……
按说,母亲这一米五十多高,体重才八十多斤,而且常年又 有好几种病。你说就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女人,哪能经得起这一折腾啊!……是啊,母亲让儿女们尽快地多学知识掌握本领。早日脱离贫穷,早日为国家作一个有用的人材。可见,天下母亲的爱,是多么伟大的一部作品啊!
然而,母亲的一生,不但砖房都没住过,连彩电都没看见啊!而且更没吃穿过什么好的东西了。当儿女们一个个陆续的有了点成就的时侯,可是还没等我们给母亲多多尽一些孝心呢,结果母亲由于长期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真是想不到,母亲却患上了脑溢血啊。满寻思能治过来呢,结果还是撒手人寰离开了我们,享年才六十七岁呀!……
因此每每提及母亲,我老是这样想,母亲的个子虽然很矮小, 可她对儿女们的渴望——是多么高啊!母亲的身体虽然很轻;可她对儿女们求知若渴的上进心——是多么重呀!按说,人活着,就应该鸟欲高飞先展翅;人要上进早读书。还应该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意;万般皆下品,为有读书高。种子没有阳光不萌芽,没有母亲就没有爱。由此说来,母亲的爱是永远永远也说不完道不尽的不是吗?!。
后来,由于我睿智的不断地提高,我不但读完了中专,后来又读完了中文大专。从此对我在仕途上皆有了很大的改变。我那姐妹兄弟也都没辜负母亲的期望,各个事业家庭都有很好地发展。因此我想,我要幻化一只有神灵的蝴蝶,飞到九泉之下母亲的身边,告慰母亲:“你的儿女们,以及你的大儿子更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您的大儿子不仅当过工人,后来还当过武警军官,公务员。母亲呀!虽然你的大儿子,在少不更事时,又不爱读书;让你没少操心。可后来在不断地回味你指明的光明大道上,经过不懈地奋起急追;在文学的沃土里不断地去耕耘,在知识的海洋里逆水行舟用力骋。委实是有耕耘,就有收获。如今我不是自诩,我业已在国家级、以及省、市、县等多家杂志、报纸上,发表了数十篇的文学拙作,论文等和一些其它文章了。而且还荣获过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多种奖项了。再说家里经济状况也很好了。另外托改革开放乃至共产党的福,楼房也住上了。亲爱的母亲啊!您可以了却牵挂渴望儿子成才的那份慈母之心啦!……”
总之,我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浸透着母亲深深的爱!越发凝聚着母亲企盼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造诣,同时更归功于多年的谆谆教诲我的那一片母亲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