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野餐的女人和孩子们

 “过来,过来!我们一起去露营吃野餐好不好?”
 我本意不想过去,可是想想活过半辈子还没有经历过野餐,为了孩子也要感受一次。
 去年,孩子吵嚷着要野餐,吵嚷得我受不了。某日,把她拖上某山,到了山顶突然从兜里掏出一苹果,喜笑颜开小心翼翼讨好地哄骗她,“娃,你吃吧,你在山顶上吃苹果就叫做野餐!”
 “什么叫做野餐呢?在野外就餐简单地说就叫做野餐”,我怕她识出破绽不相信故作书面解释,可是看着她半信半疑的表情,我有点内疚了。
 发小多次发出邀请,在她的不懈鼓动怂恿和我内心帮娃完成未了心愿的暗流涌动下,我带着娃子直奔露营地。
 到了目的地,还在我隐约看见帐篷却不见人时,突然从帐篷里冲出3个狐媚的女子,“3个妈妈3个孩子,帐篷和垫子我们是从网上购置的,现在我们已经支起帐篷,就等你1个妈妈和1个孩子了!”,瞬间,我感动得被僵化在原地。
 孩子和孩子到一起,其实就是水和面到一起,他们变成面团就不分你我了,4个孩子因为好奇在帐篷里钻来钻去,可怜的帐篷在孩子们的蹂躏下,感觉快要被掀爆似的。
 4个妈妈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我、发小、发小的同学佳佳和丽丽合计4人。
 发小、佳佳和丽丽据说当年还在金牛中学桃园结义。3人在临近高考之际,晚上逃课“以明月为证”“拜过把子”。
 在2002年高考前夕的某个晚自习,3人翘课玩失踪,可急坏了班主任,班主任想,“关键时刻怎能掉链子?”于是,班主任在学校前庭后院搜寻遍,最终在女生寝室揪出3人。
 为了提升打击逃课学生的嚣张气焰,在学生们下晚自习“人流如织”的高峰期,班主任把她们3人拽到金牛中学的天桥下,就像央视广告标王一样,在最被关注的黄金时间安排到金牛中学的核心展板(天桥)上示众。
 3人没有因为是女性的优势被同情或豁免,而是肩并肩一字排开,挨个吃栗凿(被班主任掌掴脑袋)。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有点像清代绑着人犯到菜市场“斩首示众”的意味,警示其他学生不能继续逃课。
 “那时算不算羞愧难当,想不想从天桥上闭眼纵身一跃?”听发小爆此猛料,我故作调侃。
 “才不呢?我们反而觉得自己敢作敢为勇于担当,被掌掴的时候,内心想笑却又不敢笑,当着班主任的面只能强忍硬憋。”由此可见,她们3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是比较特别的人。
 那3个女人的性格迥异,发小是个比较“二”或者“大条”的人,胖乎乎的笑起来露出两排白牙,花枝乱颤手舞足蹈全然不见淑女形象,嗓门大吼起声音来余音便在树林里回荡好久。
 因为吃的是熟食,所以大家戴上一次性手套充分发挥“二指禅”的作用,发小弯腰捡拾食物时,因为时值夏季穿着低胸长裙,或因过于丰满差点胸前春光外泄,我们就在一旁着意提醒,“唉,唉,别光顾着吃,快要走光了”,她这才猛然意识到然后迅速用左手做捂着胸前状,可是右手还是没有离开食物,可见她对食物的执著。
 发小的同学佳佳,佳佳是那种女人看一眼半醉,男人多看一眼走不动路的那种。可是她妖而不艳、媚而不俗、身材高挑、性格温柔,看着你说话时睫毛扑闪扑闪的,好似眉目都在传情,说话始终温和、不紧不慢,在我们这帮“傻蛋”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她却静静地在一边看着我们,偶尔吝啬地展露她的两排“广告式”白牙。
 发小的同学丽丽,她是一个个子不高、肤色稍黑的女子,可是小女子柔弱的身躯里蕴涵着巨大的快乐能量。她性格爽朗、活泼幽默,跟她在一起,你始终不知道什么叫做“忧伤”。我不记得当时我们说了一句什么笑话,大约大家都在谦虚什么的。她说,“你们如此认为,那么让我情何以堪?我要面壁思过,可是偌大树林没有墙壁,那么在这片树林里我将挑选最大一棵树,面‘树’静思算了!”
 我们把帐篷丢给4个孩子做玩具,只为摆脱他们对4个妈妈的纠缠,然后4个女人盘腿静坐,边吃零食边天马行空,恍惚间我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80年代在农村玩“过家家”的游戏。
 突然感觉肩膀有人轻拍,蓦然回首,原来站着佳佳的儿子——7岁的小帅哥壮壮,他有板有眼地向我告状,“阿姨,阿姨,告诉你一件事,她们(用手遥指我和丽丽的女儿)两个女的竟然联合起来打那个男的(发小的儿子)”
我们先是一楞,继而明白过来哄堂大笑。“男的?女的?多大点的孩子!”其实最大的孩子7岁,最小的孩子5岁,可是再小的孩子在他们的意识里已经分辨出性别了。
 壮壮不明白我们笑什么,“不管,让这帮男女自行了断怨恨吧,我们不参与任何意见!”佳佳表态了,壮壮悻悻地离开。
 发小、丽丽和佳佳分别带4个孩子在树林里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佳佳因为穿着棉质衬衣,又多次做了老鹰抓小鸡游戏里的“鸡妈妈”,所以她的衬衣被揪得老长就像尾巴一样,她多次抱怨说,“孩子们,我的衣服快被你们撕碎了。”
 在游戏中,妈妈们自然做了“鸡妈妈”,孩子们依次身高大小,高个子靠前,矮个子站在末尾。这样当老鹰开始袭击时,站在末尾的孩子往往因为不堪惊吓主动放弃游戏逃离现场,因此游戏不得不终止。
 童年于我们一去不返,可是我们有幸见证孩子成长,孩子们的童年或许就是我们难得的“人生第二个童年”——“人生第二春”。因此如果有机会,请不要以我们大人忙碌等理由拒绝陪孩子参与或露营或野餐或游戏等活动,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们的童趣,再者本是大人陪孩子玩的游戏,可因大人参与其中,于心灵释放压力,于身体强身健体。大人们,你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