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马洒
第一次到马洒,和文山州文联的艺术家们一起,蜻蜓点水般,总觉不过瘾。但也被马洒的美和古乐所吸引,回来写了篇《鱼儿流过马洒》,在七都晚刊发表。
马洒景色的美,自然,纯洁,像出水芙蓉,似怀春少女。马洒古乐发出的音律,高山流水、瀑布突泉、渔歌晚唱、百鸟啁啾。更有人说它——“旷世古音”。
一个地方,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去了再来,总有它摄捏人心的美景、风物、历史和人文。我想,马洒就是这样的地方。
农历六月初一,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小年、花饭节。我是过过壮族六月节的,那几天家家染花饭,户户展笑颜,穿新衣,走亲戚,对山歌,节日气氛浓烈。
这次,马关县以民风民俗为依托,紧紧抓住马洒壮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优势,积极筹划“走进美丽壮乡•探秘原始森林暨马洒乡村旅游‘花饭节’体验活动”,并举行了推介会,多家媒体做了宣传报道。 过后,又得以浏览《马关壮乡马洒村民族文化视点解析》,眼睛为之一亮,心里泛起涟漪。马洒不仅山美水美,更蕴含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居建筑,浓郁的乡风民情。在马洒老人厅,悬挂着“立蒸我民”匾、“培英楷模”匾(民国十六年县长发)、王秉福“进士”匾(西南布政司发)等,还有个叫王世珍的,任过滇军驻粤十六团少将团长。小小马洒村,居然有这等风云人物,真是人杰地灵啊!
进马洒
星期五早上,文学协会的小左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参加这次活动。求之不得呀!他提醒,参加活动的人多,明早八点,要准时到安平广场集中,按时出发。
第二天清晨,早早地起,急急地催孩子。吃过早点,便提前赶到安平广场。
安平广场一片热闹,等候出发的人早已翘首以待。我找到了小左他们,说还要等一下昆明、红河来的朋友。几位身穿壮族服饰的美女,微笑着优雅地从身边走过,她们身上,银饰闪闪,耀出一片光亮,叮叮当当,悦耳动听。
进马洒的路有两条,我只走过其中之一。两条路像两条美丽的彩带,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群山连绵,田畴万顷。天空浩瀚,一条小河溜溜地淌,卷起一帘瀑布,洁瑕,欢跃。这是马洒河,它的源头在马洒,在马洒浩渺的原始森林。
穿过两个寨子,我们来到马洒岔路口。早有工作人员在这里维持秩序,发卡,通知我们从水库方向走。
车岔向水库,路面光滑,平整,铺一层黑色的砂粒,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柏油路呢。一路朝上走,岔路口有指示牌。我瞥了一眼其他伸向山里的路,一样的光滑,平整,一样的铺一层砂。党的政策好,兴地睦边工程等项目的开展,把村村寨寨通向山里的路都修通了。人们出山劳动,不再肩挑马驮,牛车、农用车、旋耕机、摩托车直接就可以开到地里去,这可是新农村的大变化。
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我们来到马洒水库管理站。古色古香的管理站,让人有种温馨祥和的感觉。两个大场子,足够停很多外来的车。
听马洒古乐
水库管理站与马洒相对,站在这里可以一览马洒全貌。据传,马洒村座地有福相,说东:“东部路侧犀牛眠,静卧观赏明月圆;螺蛳滚塘终园地,银台蹲踞在面前。”说南:“南有蜈蚣抱蛋圆,途往马白玉环前;良田青山左右映,艳比仙宫瑶池边。”说西:“西游田野盘双龙,抢宝相争气势雄;底鎒坐观胜负果,峰岩夹耸作凭中。”说北:“北出双潭山景荣,右仰半壁观音宫;欲目千里北嶺望,三县舆图口吹穷。”
马洒广场,两个红色的大气球牵着两块彩带婀娜着,底下人群晃动。《阿俄恋歌》的优美旋律飘过来,歌声嘹亮,明晰,悦耳。我仿佛看到一群仙子在马洒上空飘游,在瑶池琼台歌舞。广袤田野,绝世山乡,一场别具风格的活动开始了。
不容多想,他们催促我赶紧。
顺着水泥路蜿蜒着走,我知道,离村子还有近一公里。有些焦急的旅客打直路,想穿过小树林,趟过稻田过去,可他们错了,根本没有路,又都笑着从小树林里爬上来。
蜿蜒的水泥路两旁,栽着一棵棵樱桃树,我想,等到樱桃盛开的时候,这里且不变成樱桃谷?游客站在樱桃树下,端着器皿摘樱桃,孩子吃樱桃,把嘴和脸都染红了。
我们径直来到广场,没有顾及浏览龙宫、古树的美景。
一排排长櫈坐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主持人闪亮登场。节目原汁原味,淳朴甘甜。一个七、八岁的“小龙女”,像一朵美丽的花站到台前,黑色头帕上,吊着两串珍珠,额正中点一颗赤朱美人痣,粉红色上衣,桃心绣花边,音符纽扣两旁缀着美丽银饰,黑色小筒裙,把全场人都看呆了。这是天使啊,这是精灵。
小龙女歌声柔嫩、温润,沁人心脾。可惜我们听不懂壮语,不知道什么意思。主持人好像知道我们的心思,弯下腰去,要小龙女翻译翻译。——是“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祖国、感恩朋友……”小龙女翻译说。全场为她报以热烈掌声。
一曲和谐乐章过后,我们都有点疲倦。孩子和他妈早不知跑哪里去了,该不会找花米饭吃去了吧。
下面,请大家欣赏——“马洒古乐”!主持人拖长声音。
哦!马洒古乐,这可是名声在外啊,我听过一次,没听够。那次在马洒古乐演艺厅,大家左手用芭蕉叶抬着花米饭,右手时不时地捏一小坨往嘴里送,边嚼边听。我不知道爱好音乐的人第一次听马洒古乐,会不会把花米饭送错了地方。反正我第一次听马洒古乐,嚼两坨花米饭后,左手、右手、嘴都不会动了,脑袋不由自主地晃。曲终了,台下没有动静,等大家缓过神来,便使劲地鼓掌。
这次马洒古乐来到广场,面对天地旷野演奏,旋律会有什么变化呢?
我又见到了高天建老先生,他是古歌演唱者、古乐领奏者。近七十的人了,身体还那么硬朗,健康,依然那么平静、执着、超然。看到他,我想起电视里合奏团那些长发飘飘的指挥,他们举着一根小棒,穿着燕尾服,动作猛烈而狂放。高天建老先生与他们,截然不同啊。
我对音乐没有研究,但我喜欢音乐。喜欢听、喜欢看,喜欢宫、商、角、徵、羽式的转。
据说,马洒古乐何时传入已无所考证,没有乐谱,以口传身授方式传承。多在当地节日和喜、丧事演奏,不同场合,演奏的乐曲不同,调不同。共有24个正调,6个外调。曲目有《南京宫》、《吉祥音》、《满江红》、《仙家乐》、《胡月》、《落地锦》、《朝天子》等;乐器有中胡、二胡、京胡、横笛、大小唢呐、扬琴、析胡、古筝、大鼓、脆鼓、大小镲、大小锣、铃、简板、木鱼、大小艺锣、云乐等二十余种。其中“牛角胡”为马洒独创,琴筒为黄牛或水牛角。演奏人数可达二十至三十人不等。
不一会儿,古乐演奏团便齐齐地排好,两排坐,一排站,坐的演奏,站的唱曲,当然,唱的也有拿乐器的,多为摇器。我仔细看,居然有一个妇女是用手掌拍和的。我有点幽讶,马洒古乐的神妙,居然就藏在这些平凡的劳动场景之中。拍掌唱和,《诗经》韵律,不是远古就有的了吗?五千年的历史,也可以从拍掌唱和中找到一丝痕迹。
听说是马洒古乐,大家都往前靠,唯恐看不清,听不明。
先是念祷,后一音起,二音起,三音四音起。继而所有的乐器响起来,大家的手动起来,吹、拉、弹、唱、摇、拍、敲,声音似一个,似两个,似多个,细细听,又好像只有一个声音。清丽、婉转、绵长、亘古,我好像进入了深宫后院,看君王举觚,宫娥秀舞;又如百鸟朝凤,莺歌燕语;更有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吃花米饭
据说“马洒”村名的由来,就是因为村民素有跳纸马舞的传统习俗。随着鼓声响起,人们双手提着套在身上的纸马,合着鼓点,抖、踢、跳、转、蹭,模仿马抬头、摇尾、踢脚、咬脖等,姿态幽默诙谐,现场气氛热烈。马关“双节”,千人跳纸马舞,万人同欢乐,盛况空前,也不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没有?
咚咚咚咚咚咚……
鼓声激烈,持续不断,纸马舞跳到了高潮。纸马脖子上的那些小铃铛,更是响个不停,像小合奏。台下的观众受到感染,情绪激动,有人跃跃欲试。
主持人满足了观众愿望,来自南京、山东、昆明的朋友纷纷上场,感受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马洒壮族纸马舞。纸马舞动作看似简单,亲身实践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朋友们扭得平铺直叙,歪三斜四,惹得人们哈哈乐。
十一点多了,肚子咕咕叫。看看节目单,还有一个节目才能吃花米饭。想到热热的糯糯的五颜六色的花米饭,不禁垂涎起来。
染花米饭,可是壮家妇女的拿手好戏。选上好糯米淘干净,泡三小时,然后放到花饭叶水里着色,再放到甄子里蒸。花饭叶水是一些绿色、无公害染色植物的汁。花米饭一般有青、赤、黄、白、黑五种,心灵手巧的妇女可染出七彩,八彩之多。其中兑色的奥秘值得我们深究。
染花饭的原由有多种,一说为祭祀祖先;一说为祭献田公地母,祈求五谷丰登;一说为祭献宋代壮族起义首领侬智高及死亡将士,死亡将士中有壮、苗、瑶、彝、汉五种民族,花米饭一色代表一种民族。无论哪种原由,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历史过往的记忆,对先辈人物的缅怀和崇敬。
几大甄热气腾腾的花米饭被抬到前台,人们一踊而上。五彩缤纷的花米饭似一朵朵盛开的玫瑰、海棠、百合、牡丹、蔷薇,捧一团花米饭,就像捧着一朵美丽的花。
游客纷纷拿出手机,“嚓嚓嚓”拍照。专业摄影师早就站到了最佳位置,全神贯注地拍摄。
每人用一块芭蕉叶揣一团花米饭,怀着激动的心情品尝这人间珍品,小孩早就大口吃起来了。“慢点、慢点,细细嚼,注意不消化!”我叮嘱孩子。
人们嚼着、笑着,把“花”嚼进心里,把生活的美嚼进心里。
探秘原始森林
农民诗人成仁明、网络写手王成文也不知跑哪儿去了。
在龙宫附近,我碰到了他们。
“我们去看王世珍纪念碑、去看老人厅、去看壮族吊脚楼(壮族民居特色的杆栏式建筑)去了。”成仁明对我说。“你也应该去看看,感受一下那些古老的石板路。”
是啊。应该去看看,好好地感受感受。我心里默默地想。可是孩子东奔西跑,吼着要爬山,要到原始森林里去。
大部分人都想到原始森林去,尤其是从外地来的朋友。大家在龙宫附近排队,唯恐错过到原始森林的车。王世珍纪念碑、老人厅、壮族吊脚楼、老石板路,只能以后再来慢慢体会了。
工作人员说到原始森林的路不远,十多分钟就到了。可是第一趟车上去、下来,就不下三十分钟。第二趟也如此,第三趟上去用的时间更长,等得我们心痒。
终于坐上了去原始森林的车,大家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
车九曲十八弯地往上爬,视野开阔起来。漫山遍野的绿铺天盖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你才会发觉自己是多么渺小。
车停下来,早有向导等着我们。他将带着我们步入原始森林的天堂,探寻原始森林的奥秘。说来惭愧,在马关,有老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古林箐自然保护区等原始森林,可是我都没有去过。这次来马洒,可以到独田村七指山原始森林探秘,心里无比高兴。
一条新挖的路伸向原始森林,孩子们早已向前跑去。蝉躲在森林里,发出的声音绵长而嘹亮。
岔向一条小毛路,我们步入原始森林。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好凉、好爽,可比空调舒服多了。孩子们朝脚下看,他们似乎在寻找什么。可是脚下都是枯枝败叶,肥沃、潮湿,他们捡起根木棍,好像也快乐无比。一大片草果出现眼前,一条泉水沽沽流淌,一大棵枯木横架,像桥,可是上面湿滑,可不敢从上面走。十数棵参天古木盘踞眼前,一片空旷,古木树干光滑,十多二十米高才一片葱茏,把天遮得严严实实,阳光像碎银一样撒下来。大家纷纷拍照。
四周深邃、幽远,密林深处,该不会有老熊、豹子、虎之类吧?如果只有两三人,可不敢在这密林里走。
一个从远方来的朋友,蹲在小溪旁,掬水品尝,很享受的样子。末了,悠悠地洗脸,默默地落在后面。他在想什么呢?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