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布依族风俗
2015-09-28 17:20:30
作者:秦剑波
奇特的布依族风俗
秦剑波/文
山是贵州的脊梁,山涛汹涌、气宇轩昂、倚天长剑:
水是贵州的魂魄,水泻千里、瀑流成趣、长歌不绝;
洞是贵州的心灵,洞天幽深、神秘莫测、含而不露。
黔南荔波的大小七孔融山、水、洞、湖、瀑为一体,森林密布,怪石嶙峋,清流跳跃,银瀑飞溅,浑然天成恸人心旌。轻柔恬静的涵碧潭、古风凸显的七孔古桥、空成华章的响水河、盘根错节的龟背山、林溪潺潺的水上森林、鬼斧神工的天钟洞、密林镶嵌的鸳鸯湖、幽蓝深邃的卧龙潭;风神洞、恐怖峡、地峨宫,洞中有瀑瀑中有湖,湖上有天窗,阳光照射下形如日月星斗奇特灿烂,惊险而神秘。。。。。。。
看不完的风景、唱不完的山歌、品不尽的清酒,扯不尽的情愫。
奇特的山水孕育了奇特的民族。布依族人民的生活就像这贵州的山水充满着神秘,充满着灿烂。
去布依山寨最有趣的是赶上布依族人过端午节。
布依人称端午节为“哈尼哈”,荔波布依人自古就有端午登高的习俗。清晨旭日初照,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穿红戴绿,英气勃勃的青少年带上“背崽粽”,成群结队爬上风景如画的玉屏山在坡顶玩耍嬉戏,赏景吃粽子,唱歌跳舞兴尽而返时,用稻草或茅草扎成草马,骑在“马”上呐喊着,英勇无比从坡顶冲滑到坡底,俗称“梭草坡”。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古代时布依人不堪官府压榨,端午节那天密集玉屏山共谋起义。粽子是带上山的充饥食物。秘密不慎泄露,揭竿义事未举,官兵围剿,情急之中布依人机智地从梭草坡逃脱。为了纪念起义以后每逢端午节,布依人都要爬玉屏山、梭草坡。
同行的布依族姑娘毛小丽说,这个习俗世代相沿,玉屏山就有了一个新称谓,登高坡。但这个习俗传至今日也有了一些改变,吃剩下的粽子不再带回家,而是留在山上敬山神,这样可以保佑家人平安。
“你每年也来这里敬山神吗?”
“来,但我还是最爱采艾叶和染丝线。”
我想,小丽最喜欢采艾叶和染丝线,可能并不完全与姑娘爱美的天性有关吧。美,是每个人的追求。美中更寄与了人们的理想、信念和对某一个特殊事物缅怀的纯真情愫。
布依族过端午也像汉民族一样把菖蒲和艾叶挂在大门的两侧,而最初是悬挂在木楼上。这些都是长在河边的植物。这样做也是为了纪念屈原,既然未能在河里找到屈原的遗体,便采了河边的菖蒲艾叶回家,寓寄了布依人睹物思人的质朴感情。
端午节布依人在大门的两侧悬挂菖蒲艾叶,据说还演变为有辟邪的意思。他们还在房子周围撒雄黄粉,饮雄黄酒。布依人认为一年之中以端午节这天的药性最强,这一天治病效果也最好。因此端午节这天草摊特别多。到医院看病的人也多。各家各户还熬草药做“百草汤”,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味道的清香。妇女用药煮过的五颜六色的丝线为孩子缠手,还以丝线系药袋挂在孩子胸前,称为“长命缕”。毛小丽佩戴的手镯就缠着五彩的丝线,细长的手指上也缠着红丝线,很是好看。走在古老的街道上,看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缠丝线,挂“长命缕”,还真勾起我对儿时的回忆和对那无邪童趣的留恋。
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赛龙舟时船首猎猎飘动的旗帜,那激越高亢的鼓声摇荡心旌。那强悍的小伙子身上似乎迸发出原始的野性,呐喊着“哼嗨、哼嗨”奋力前冲。两岸的人欢呼雀跃,为各自的船队加油、呼号,场面极为热烈壮观。当然,端午节观龙舟,登高坡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他们互赠甜粽,女的娇羞,男的憨实而奔放,那情景真是令人动情。我曾赋诗两首以纪,诗曰:
红线悬艾香满堂
干鱼佐酒饮雄黄
五彩菱囊向童叟
涛响水拍号悠长
一叶芦苇响飞笛
红袖浣衣傍湿隰
俏与后生品香粽
晕泛羞颜伴涟漪
荔波县人大副主任姚锦超如数家珍地说,布依族人包粽子可谓名目繁多,琳琅满目。有用棕芭叶包的,也有用其它植物叶包的,各种叶子包出的粽子香型各不相同。形状有三角粽、枕头粽、背崽粽、鸟兽粽等。品种有肉粽、菜粽、凉粽、饭豆粽、灰粽等。灰粽又有蕨菜灰粽和糯米草灰粽。各种粽用料有所不同,味道也就各有侧重,或甜、或咸、或清淡,或醇厚。我吃过他们的羊耳艾粽,细腻可口,味道鲜美甘甜。因为在糯米中掺入野菜羊耳草,含有多种维生素,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呢。鸟兽粽有鸟粽、犬粽等。各种粽子形制不同用途也不同。三角粽一般比较小,是丢到河里喂鱼虾的。背崽粽这种一大一小捆在一起的粽子,则用来给孩子背上山坡敬山神。枕头粽则专门扎来敬给学堂里的先生,所以这种粽子的两头还要用粽丝扎上花,煞是好看。
摸八字是布依族婚礼中最有趣的事了。
布依族青年男女的婚配是非常讲究八字的,虽然在议婚和订婚时男女两家都看过对方的八字,但在接亲时男家还得取走新娘的生辰八字。新郎娶了妻,又得了八字这桩婚姻才算完美和牢固。大喜的日子里,喜欢热闹的布依人便在要八字上做文章,使婚礼的气氛更加热烈火暴。
他们在门口摆上八仙桌,桌上摆八大碗土酒。这盛满酒的八个大碗中,只有一个下面藏着新娘的八字。接亲押礼的先生摸八字,摸哪个碗就得喝哪个碗里的酒。运气不济摸到第八碗才摸到,就得喝八碗酒。这是接亲者的一道难关,所以男方在组建接亲队伍时,特别重视押礼先生的人选。这个人不仅口齿伶俐,还得要有随机应变的本事和酒量。押礼先生在八大碗酒面前左瞧瞧右看看,上下不断打量,那费猜疑的神情,以及他猜错了被人家按着头不得不大碗喝酒的狼狈相,引得大家开怀大笑,使婚礼更加热闹和欢乐。几次到贵州虽然没有赶上布依人的真正婚礼,但参与到旅游项目中,也使我留恋忘返。
布依族娶亲嫁女时,或新屋落成时,从房梁垂挂到地面的土花布琳琅满目,美艳绝伦。这使我感到十分惊奇,姚锦超对我说,花布越多主人越有面子,人缘好人气旺。布依人家几乎家家都有织机,男女老少身上穿的衣裳、床上的铺盖、头上的帕子、脚下的鞋、上学的书包、姑娘的花袋无一不是土花布制成。走亲串友的馈赠也多是土花布,土花布几乎是布依人的名片。
布依族妇女用蓝、青、黑、白四色搭配织出柳条、格格、壁芭、辣花、梅花、鱼刺、桂花、花椒、兰花等多种布纹,一百五十多个花式。一般多以深色调为主,浅蓝相映。纹饰古朴大方,装饰性很强。纱线粗细均匀,布料厚实保暖穿在身上既好看又耐磨,既经脏又透气而且不沾泥,很受布依人喜欢。自种、自纺、自浆、自染、自织、自用是土花布的六大特点,现在他们生产的土花衬衫、领带、马甲裙、旗袍很受中外人士喜欢。毛小丽就穿着马甲裙,人显得朝气勃勃,青春飒爽。谈笑间,那对新人已把喜酒端到我的面前,当我饮下喜酒,他们就把那装着被染得粉红色鸡蛋的小网兜挂在我的脖子上,沉甸甸地垂在胸前,那是他们浓得化不开的情啊!
到布依族人的村寨去做客,一定要看他们中流传着的《矮人舞》,这种舞蹈滑稽,诙谐幽默,令人捧腹大笑。
《矮人舞》多由十几个青年男女表演,男青年头罩一个大竹筐笼至胸部,将头和脸遮住。竹箩就成了帽子,胸部扎两根竹竿穿于衣袖中,是为“手”,腹部画上眉毛、鼻子、眼睛,是为“脸”,肚脐眼充做嘴。若此,一群头大脸宽,身短的小矮人就滑稽地出现在舞台上。女青年只需带上一个娃娃面具,她们高挑的身材,婀娜的舞姿更衬得小矮人粗身材的可笑。我看他们的表演是在清幽深邃的鸳鸯湖畔。舞蹈的内容是庆丰收,箩筐上面画彩绘的南瓜和辣椒等物。女的手里拿着金灿灿的的长丝穗。他们为丰收而舞,为勤劳而歌。夕阳透过树隙把斑驳的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更透出神秘的色彩。
小矮人在高大的女朋友面前充满自信。他们随着富有地方特色的乐曲活泼起舞,时而扭胯转弯,时而扭动假手,做出各种做农事的动作。特别逗人笑的是矮人们的肚子一鼓一胀,“脸”部的表情忽而哈哈大笑,表现出对丰收的喜悦;忽而佯装生气,对女伴的不够亲热和大胆表示不满意。当女伴又挥舞起长穗在他面前逗来逗去,左蹦右跳时,他的“脸”就一下轻松起来,快乐地同她起舞。表情夸张诙谐,憨态可掬,表现了布依人的幽默、乐观和自信。更表现出布依人对劳动的推崇和对生活的追求。《矮人舞》雅俗共赏,别具风采。在羊城博览会和贵州省首届民间艺术节上表演时,受到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外国朋友称它是东方的卓别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