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上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
在大连城外的旅顺口区向阳街上,有座“旅顺日俄监狱”。此监狱1902年由沙皇俄国始建,日俄战争后,由日本扩建而成。监狱围墙内,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有各种牢房275间,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还有检身室、刑讯室、绞刑室和15座工场。监狱围墙外,有强迫被关押者服苦役的窑场、林场、果园、菜地等。总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许多中国和朝鲜、日本、俄罗斯、埃及等国家的人民曾被囚禁和屠杀于此。
这座由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三国先后建造的监狱,被称为“东方的奥斯维辛”,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反人类的铁证,其野蛮和残忍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狱中不仅条件差,而且关押人数还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从1906年至1936年的30年间,累计关押近2万人。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疯狂逮捕我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从东北、华北等地用列车押送到这里囚禁。究竟有多少人在此被害,已经无法估计。从1942年到1945年,仅在绞刑室遇难的就有700多人。
在千千万万的烈士中,有一位朝鲜著名的爱国志士,他叫安重根。
安重根(1879——1910),朝鲜黄海道海州人。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吞并朝鲜之势已成。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这个曾经担任过日本四任内阁首相和驻朝鲜总监、时为枢密院议长的日本公爵,专程来哈尔滨与俄国大臣修订日俄密约,共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上午九时,伊藤乘坐的火车到达哈尔滨火车站,他刚步出站台,一位身著西装、头戴鸭舌帽的青年男子,突然从欢迎人群中冲进警戒线,趁众多沙俄卫士来不及反应,朝满面春风点头微笑的伊藤博文连开三枪。一枪中胸,一枪中肋,一枪中腹。接着又击中日本总领事川上、秘书馆森、铁道总裁田中。伊藤倒地,十时许死于伤势过重。
行刺者就是安重根,他随即被捕,于11月1日被押往旅顺监狱,并于1910年3月26日英勇就义,年仅32岁。
最令我震撼的,是日本当局对安重根义士的“礼遇”。
旅顺监狱的牢房无不阴暗、逼仄,室内唯一的陈设是一只木桶,大概是让“犯人”大小便用的。据介绍,关押政治犯的东牢房正常每间关押七八个人,但经常达到十几人。可以想象,这么多人日夜拥挤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即使不受刑,也是凄惨难捱,生不如死!相比而言,安重根的囚室却宽敞、明亮得多,而且是单独关押,室中不但有床铺,还有桌有椅。或许,安重根属于“重大案犯”,日本当局欲破获其身后的“组织”或“团体”而不得不暂时采用“怀柔政策”?即使确实如此,日本人也很快就会失望,因为安重根在法庭上大义凛然地宣称:“我是为了具有四千年历史的祖国和两千万同胞,一举处决蹂躏朝鲜主权、扰乱东洋和平的奸贼。正因如此,我的目的是正大光明的。我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他还作诗明志:“丈夫处其世兮,其志大矣。时造英雄兮,英雄造时……万岁万岁兮,大韩独立。万岁万岁兮,大韩同胞。”对于这样一位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意志如钢的朝鲜民族英雄,谁还指望从他身上捞到什么“油水”么!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凶残暴虐的日本当局也崇敬英雄:为了大日本国、大和民族的利益,他们不得不杀掉安重根,因为他杀害了日本的民族英雄伊藤博文;然而却可以给他以远远超过一般“犯人”的礼遇,以表达自己的尊崇、敬仰之情。顺便说一句,伊藤博文是侵略中国与朝鲜的元凶之一,又是逼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的罪魁祸首,然而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也确实无愧于英雄称号:他积极倡导维新,主持制订日本第一部宪法,推行欧化,将西方工业文明引进日本,极大地增强了国力,被尊为日本的现代化之父。这些,在赵无眠先生的《他们的民族英雄》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从中国报道周刊、中国军事网站均可检索到该文。大概在日本人看来,即使安重根刺杀的不是日本英雄,而只是一般的大臣,甚至一个普通的日本公民,也是非处死不可的:怎能容许“劣等”的高丽人冒犯我们“高贵”的大和民族!然而,他们又不能不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朝鲜义士充满了崇敬之情:铁血男儿,响当当的汉子岂容亵渎,怎能将他混同于一般的囚犯!
壮哉,安重根!连敌手也不得不尊崇、敬畏的英雄安重根!
其实,尊崇英雄,甚至是敌对营垒英雄的例子比比皆是。1940年5月,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在鄂北襄河南岸与日寇的血战中壮烈殉国。在将军的遗体前,遭到重创的日军将士也恭恭敬敬地列队脱帽,一齐向将军行军礼,然后用上好棺木盛殓,还竖了灵牌。明太祖朱元璋,最佩服的是虽势衰力竭却拒不降明的元末大将扩廓帖木儿;清太宗皇太极,最佩服的是屡次击败满洲铁骑的明末大将袁崇焕。满清统一中国后,对明朝抗清的烈士如死守扬州的史可法、拒不剃发而坚守江阴孤城两月余的阎应元等,无不赐谥立祠,表示了由衷的敬仰。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最可悲的民族;反之,英雄,尤其是杰出英雄,则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最大的骄傲。无怪乎,当今的朝韩两国,尽管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却共同将安重根尊奉为本民族的英雄。朝鲜继影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后,又拍摄了《安重根》,在全国上影;韩国则在汉城设有安重根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有烈士的成长背景和求学环境,日制时代的义兵活动资料,决定刺杀义举的资料等,特别是根据安重根烈士的遗物和当时哈尔滨刺杀义举的照片制作的模型,更是引人注目。2005年,朝韩将共同发掘安重根遗骨作为双方纪念朝鲜半岛光复60周年的一个合作项目,6月,第15次韩朝部长级会议就双方共同发掘安重根遗骨达成了协议;9月7日,韩朝代表又在朝鲜境内的开城进行接触,讨论共同发掘安重根遗骨问题。甚至在日本的宫城县栗原市,也立有安重根纪念碑。这个能赢得敌手敬意的安重根,不正是朝韩两国、高丽民族最大的骄傲么!
顺便说一句,安重根在中国,也受国共两党的共同尊重:1972年,蒋介石为韩国安重根义士纪念馆题词“壮烈千秋”;2014年1月19日,“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在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隆重落成开馆。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绝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与安重根差不多同时的清末民初,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戊戌英雄谭嗣同,到“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鉴湖女侠秋瑾;从舍身炸伤清朝五大臣的吴樾到炸死满洲贵族的彭家珍;甚至那青年时期的汪精卫,因谋刺摄政王而入狱,那壮举,那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诗篇“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不也充分说明他曾经是一位豪气干云的英雄么!
我们更应该自豪,为我们拥有灿若群星的英雄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