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居海南诗文中的养生之道(节选)
作者:乐冰
苏东坡是一位令后人景仰的古代知识分子。公元1097年至1100年,他在海南儋州度过了3年。在这3年的时间里,他创作的诗文中有不少蕴含了养生之道。欣赏这些作品,不仅对我们健康的人生观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海南健康岛、养生岛的建设也有着一定的启示。
一、乐观旷达的养生之道
东坡先生一生仗义执言,因此得罪了权贵。中年后,遭到了人生最大挫折,贬官而至流放,最后被贬至海南儋州。但他始终对人生抱有积极态度,并在挫折中随遇而安。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东坡先生这首诗名为《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意思是:几个孩童吹着树叶,用笛声迎送我这个老者,多么快乐啊。他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沉湎在物欲中的人们,放下名利之心,才会有快乐。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这首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小事,表现出旷达的胸襟。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
宋徽宗登基后,东坡先生遇赦得以返回中原。而此时的他早已心志淡泊、宠辱不惊。他把自己比作“乘桴浮于海”的孔子、“九死而尤未悔” 的屈原,而海南之旅是“兹游奇绝”,使他真正找到了精神归宿。这种乐观精神,使他“守得云开见月明”,坚持到了遇赦的一天!
二、融入田园世界的养生之道
对苏东坡来说,陶渊明是他最亲密的精神伴侣。他来海南时只带了几册陶渊明和柳宗元的诗文集,“常置左右,目为二友”(《答程全父推官六首》)。
真正意义上的“和陶诗”是从东坡先生开始的。他从陶渊明的诗歌里领悟到养生少不了亲近大自然。只有沉浸在自然田园风光里,才能达到心泰神宁。
苏东坡的和陶诗,一共有120多首。他从自己的人生遭遇中领悟到,陶渊明弃官归田,是最明智的选择。对陶渊明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产生了由衷的推崇。
东坡先生在儋州总算是大彻大悟了,人间最惬意的享受方式,就是像陶渊明一样“归园田居”,与山水作伴。苏东坡在《咏景诗和拟古 》中这样写到:“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芋魁偏可饱,无肉亦溪伤。”这首诗写到海南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一山一石一花一草,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大自然可以洗心,洗去心中的私欲和杂念,让人沉浸在淡薄宁静中。
三、在寻常生活中获得快乐的养生之道
苏东坡被贬儋州,起初住在官府旁边一间房子里,没几天被政敌知道后,逐出了官舍。他便在市郊盖了几间茅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如此惨状,他却在诗中这样表达自己对命运的理解:“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
面对绝境,东坡先生没有绝望,他还写到:“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别海南黎民表》)他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我乡”要是没有如此旷达的心境,也许受尽折磨的他早已客死儋州了。
苏轼是大彻大悟、乐观豁达之人,他在《和子由渑池怀旧》写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何等的境界。
他对物质需求是那么容易满足。寒冷潮湿的冬日,屋里升起炉火,他便感觉“先生默坐春风里”。正午的阳光照射轩窗,让人昏昏欲睡,正是“欲觉犹闻醉鼾声”。这又是何等的怡然自得!
他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幸福感。请看:《次韵子由浴罢》诗云:“理发千梳净,风晞胜汤沐。闭息万窍通,雾散名干浴。颓然语默丧,静见天地复。”这是沐浴之乐
《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云:“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这是天伦之乐。
现代诗人何其芳有诗云:“生活像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东坡先生就是一位善于在日常生中发现快乐的人!
四、兴趣爱好中的养生之道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会感到空虚,所以,人应该有一些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不仅能打发寂寞,还能稳定情绪、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安稳睡眠。
东坡先生笔耕不辍。在谪居儋州3年的时光里,他以著书为乐,共写诗127首、词4首、各种表、赋、颂、碑文、论文、书信、杂记等182篇。
东坡先生兴办学堂,传播中原文化,自编教材,把教学点命名为“载酒堂”。经过他的努力,当地渐渐地兴起读书之风。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中举人姜唐佐和第一个登进士的人符确都曾是苏东坡的学生,可见苏东坡对海南古代文化的影响之大。在儋州,东坡先生还结合气候条件与生活起居,发明了养生三法,即晨起梳头、中午坐睡和夜晚濯足。他在《谪居三适》中都有记载。
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除了收集民间验方,他还亲自采药。《苏沈良方》记载,东坡发明了用荨麻治风湿、用苍耳润肤等处方,还研究过蔓菁、苦荠、芦菔等植物的药效。
东坡先生把读书、作诗、办学、编书、采药作为养生之道和精神寄托,生活很充实,哪里有一点孤独寂寞呢。开朗的性格,健康、高雅的兴趣爱好,一切顺其自然,使他乐而忘忧。
恶劣的环境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加深了他对人生的思考,提高了他作品的艺术境界。黄庭坚曾在信中对友人说:“寄示东坡岭外文字,今日方暇遍读,使人耳目聪明,如清风自外来也。(《答王子飞书》)”如清风拂面,正是东坡先生在海南的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
五、美食和饮酒中的养生之道
养生离不开美食。东坡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他所到之处,几乎都有关于寻访美食、品味美食、创制美食的诗文记录。
“茵蔯点脍缕,照坐如花开。”(《和陶下潠田舍获》)茵陈蒿点缀的鱼肉脍,在东坡眼里美如花卉,也令其心满意足。
海南当地人以山芋为主食,东坡父子俩自创了一道美食,名曰“玉糁羹”,并以诗记之:“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玉糁羹》)”他认为羹系流质食物,营养丰富,易为消化吸收。值得一提的是“玉糁羹”已流传至今,成为海南人喜爱的一道美食。
海南期间,东坡先生喜欢当地美食蚝。他写过一篇题为《食蚝》的短文,说某年冬至前二日,有海南土著送蚝给他。剖开后,得蚝肉数升。东坡将蚝肉放入浆水、酒中炖煮,结果,“食之甚美,未始有也”。他又拿其中个儿大的蚝肉,火上烤熟了吃(海南岛至今流传着烤生蚝)。酒足蚝饱之后,他跟小儿子苏过开玩笑,让他别到处说,不然北方那些朋友听后,一个个请求贬谪海南,跟他分抢这种美食。可见东坡先生是多么的诙谐幽默。
东坡先生深知海南四面环海,湿气重,饮酒易于发汗、祛湿、活血。所以,酒在他诗中可谓比比皆是。他还自己采茶,寻找优质泉水煎茶,留下了读之沁人心脾的《汲江煎茶》。东坡先生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吃喝玩乐 ”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手段。
东坡先生关于养生的诗文还有很多,读这些诗文,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不仅能净化我们的心灵,陶怡情操,而且还能感悟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养生之道。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