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不负青山不负人

后岸村溪边桃花、油菜花
 
不负青山不负人
 
作者:吕新景 

  知道天台后岸村这个名字还是在8年前。
 
  有一天,绍兴广电总台台长黄松保兄给我打电话,问我天台一个叫后岸的地方怎么样,我想了一下说没有印象,不知道。反问他,你找后岸干什么?他说他老婆要去那里玩,她们约了几个人要去那里住一个星期。我吃了一惊,住一个星期,有什么好玩的?后来问了一下天台的朋友,说那里农家乐搞得很好。
 
  7年前我从一线岗位退了,有点闲时间,老家来人找我,让我回去看看,当时说了那么几句话,老房子快倒完了,新房造得乱七八糟,村里青年人也都走了,如果人没了,棺材也抬不出来。这句话触动了我。我回了一趟老家。确实如此,叫做老屋破败不堪,新屋混乱不堪。后来城建的同志知道了情况,他们很重视,当作为民办实事帮助做了新农村规划。后来又组织村里申报了国家级第四批(也是最后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单位。因为我的老家还有十四座四合院基本完整,从做规划开始,我经常回去,参与村里一些重要事情协商,也约在外工作的几位乡贤共同为建设家乡出力。为了让村两委开拓眼界,打开思路,6年前组织了村两委去天台后岸村学习考察。当时还邀请了镇里的干部和邻村岭根村的村长书记一起去了后岸。
后岸村新貌
 
  这是我第一次去后岸村。后岸村的陈文云书记接到天台县委主要领导同志的电话,专门从外地赶回来,上午陪同参观,下午与我们座谈。他详细介绍了后岸村发展的历程,以及他自己的体会。我听了以后,觉得这个书记非常了不起。
 
  后岸村原来是个贫穷的农村。没有什么实业,村里原来开过石矿,除了少量管理费收入外别无收益。村子附近的山倒非常有名。站在村前大路上看,对面的山崖奇伟峻峭,是有名的十里铁甲龙。后岸属天台街头镇,村在始丰溪的西岸。始丰溪往上溯流12公里就是天台有名的寒山湖。
十里铁甲龙
 
  而寒山隐居的寒岩就在村对面的山上。寒山是唐朝一高士,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盛唐时期。从诗中看应该是相貌不扬,屡试不第,看破红尘,云游至天台山,最后长年隐居在寒岩的山洞里,自号为寒山。"重岩我卜居, 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这是寒山隐居寒岩的自我写照。
明岩洞天
 
  寒山与国清寺和尚丰干、拾得相友,所以常去国清寺。后人称他们三人为国清三贤。现在国清寺还有个三贤殿,供着三人雕像。门口有一幅字,就是有名的寒山拾得问答。清雍正皇帝正式把寒山拾得封为"和合二圣”,这两人在民间影响力大得很,几百年来比现在的网红大V要牛逼得多。想必当年寒山去国清寺或者回来常从村边山道经过,所以村东边有条山路至今还叫寒山道。
寒山道
 
  寒山走在这条山路上,大概经常喃喃自语: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后岸村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现在我们叫好山好水,但是当年就是穷山恶水。村民们困在山里,山里也没有什么出息。村民们就开石矿,挖石头卖钱。挖了几十年,山挖破了,剩下山骨,人也得病了。村里许多人得了矽肺。陈文云当年从后岸村出去,在城里从打工到开公司,已经事业有成。2007年下半年回来看看村里的现状,回去把公司盘点关门了,12月份参加村民委员会主任竞选,结果选上了,当了村长(还是用村长顺口)。他和书记商量,石矿不能办下去了,害了这一代人健康,还会害下一代。但石矿停下来后村里怎么发展?他开始想到是让村里的年轻人出去,像自己一样,到外面闯荡干事业。第一年他利用自己的关系,介绍了几十个年轻人到天台城里打工。过年时大家都回来了,他又和书记商量,今年全村吃个年夜饭,每户派一个代表。吃年夜饭时,他选了几个打工代表讲讲打工赚钱的故事。目的是希望明年带动更多村民走出去。结果这些代表讲的故事都是如何辛苦的事。有个村民说,我发现城里人的眼睛都是一只白一只黑的,看不起我们乡下人。这一讲,效果适得其反。第二年没有人去了,说不想看城里人的白眼。打工这条路走不通,这餐飯算白吃了。
 
 
  接下来,他和书记商量准备带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出去学习,看看别的农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也解放解放思想。第一个村选了奉化滕头村。滕头村远近闻名,原来也是贫穷的农村,现在是全球生态500佳村。大家去时很兴奋,当天晚上住在村里的宾馆,多数村民都没有住过这样好的宾馆,第二天起来好几个村民说昨晚冻死了,空调太冷,床上光光的,又找不到被子盖。就像八十年代初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的陈奂生一样。这本来也没什么奇怪的,不光陈奂生搞不清,后岸村的农民搞不清,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临海工作时,带剧团到杭州参加全省汇演,那次汇演倒是把十几个大奖全部拿回来,但住在大华饭店却也闹了同样的笑话。第二天吃早饭时,剧团一位老团长一位老导演找我,团长说吕局长,你今天晚上要来帮我把空调关掉,太冷,又没被子,也不知道空调从哪里关。导演说,被子是有,就是太紧了,钻不进去。害得一桌人笑喷了。其实,没经历过的事,我们自己一辈子也闹了不少笑话的。

  从滕头村参观学习回来,村干部们反而更没有信心了,滕头村好是好,我们怎么学?我们是学不了的。后来,他们听说丽水这边有些村农家乐办得不错。于是村长书记再次带了村里骨干又去了丽水,找了一个村的农家乐住下来,想好好学习人家是怎么经营的。住了一个星期没有走,主人怀疑起来,你们这些人怎么不回去了。有人说漏了嘴,我们也想办农家乐,来学你们怎么做的。主人一听这些人是来偷学武艺的,就把他们赶走了。回家之后,陈文云想想不甘心,又选了几个人,派回去,嘱咐他们一定要了解经营的门道。这次这批人回来,还偷偷拣回了许多旅行社丢在农家乐的名片,说农家乐许多旅客是旅行社带来的。这些名片对以后搞农家乐可能有用。
 
 
  于是陈文云与书记决定发动村民搞农家乐。但是不管如何做工作,没有一个村民敢先搞。大家怀疑,城里人到后岸来看什么,有什么好玩的?陈文云与书记商量,看来村里要先带个头,集体先搞。书记说村里没有场地,也没钱,怎么搞?陈文云说,钱我先垫,村里有块地,办个手续,建成村部办公楼,下面先开农家乐,赚了钱再还我,利息不要。书记一听也高兴,就决定干。陈文云出了几百万钱,盖好村部,2010年大年初一村里的农家乐开办了。他们拿着偷偷拣来的名片,就去上海找旅行社拉业务去了。开始旅行社也不知道后岸村在哪里,听了陈文云介绍,说好吧,我们发一车两车试试看。上海人一到后岸,眼睛就亮了,这么好的地方,这么便宜的费用,为什么不来?上海人的精明那是全世界杠杠的。一年下来,到过年一算账,村办的农家乐赚了几十万钱,而且客源不断拓展。这下,村民看到希望了。村里再出了一个政策,谁办农家乐,每户补3万元。第一年十一户村民就办起了农家乐,有了188张床位。第二年又有一批村民报名开办。同时村里对农家乐提出了统一开办标准和收费标准,统一客源服务。客人多了,村里又规划开办了许多配套的服务项目,如餐饮、娱乐、体育、健康,以及农副产品的种植生产,让村里的农户都能在办农家乐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活干,有活干,也就有了钱赚。
 
 
  大约三至五年时间,后岸村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路,后岸村的声名鹊起。朋友的夫人也是这时候要去后岸。现在后岸共有82家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家乐,拥有2000张床位。节假日客人根本住不下,于是还带动了邻近村发展农家乐。后岸村也从刚刚开始搞的单纯农村休闲旅游的模式,发展到休闲体育健康旅游,并且向农村文化旅游的方向发展。后岸村的发展没有外部资本的大量投入,也没有国家特殊的政策扶持,完全是应地制宜,以接地气的方式一步一步探索发展的。后岸的模式可行可学。并且更重要的是两点:一是保持了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文脉基本上保留下来。交流时,陈文云谈了一个体会。开始发展农家乐时,拆了一些旧屋,农民也想拆旧建新。现在不拆了。上海人来了后,说我们来后岸不是看新房子的,你这里新房子有什么好看,上海高楼大厦有的是。所以现在的老房子要保护好,修复好。把农村的文化传统留住。二是让农民更广泛的参与,让所有村民有活干。这样才能共同富裕,才是真正小康。才叫奔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如果只有一部分,或者少部分富起来,大部分村民不富,那村民就不支持你,不选你。这两个方面,在农村振兴和全面小康建设中非常关键。当然,在农村振兴中,农村的带头人更加重要。后岸如果没有陈文云,后岸可能也不是今天的后岸。许多村发展慢,除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外,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班子,有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至关重要。陈文云从2007年当村长,到2013年书记村长一肩挑,事实证明这个模式可行,也证明这个带头人选得准。原来有句老话,叫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农民有些话就是朴素的真理。后岸村如果不是干部的引导,从开始寻找外出务工,再到滕头村学习,再到丽水学办农家乐,不去引导农民开拓眼界,不去改变观念,不去寻找具体办法,并且身体力行去示范,农民看不到具体成果,他是不会跟你干的。这个过程中,带头人还要没有私心,全心全意付出。这个时候不是你想要先富起来的时候。
 
 
  在这几年思考农村工作过程中,觉得另一个问题也十分重要,就是发展慢的村,农民(包括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大大落后于时代。像后岸村的农民开始住宾馆,连床上被子也不知道如何用,他的思想观念怎么能跟得上时代。前些年经常听到批评学校教育失败这句话,我觉得在农村,不是失败的问题,而是什么教育也没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农村有许多教育活动,隔三、五年就搞一次。至于这些教育活动有无效果另当别论,而这之后,几乎在农村停止了所有的教育活动。在机关里,年年讲解放思想。在农村,谁在引导教育农民?让农民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一个思想观念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群体,谈何农村现代化?谈何奔小康?
 

 
  在这里,我还想说一下仙居下各镇。2015年秋天,仙居下各镇镇政府邀请台州诗词楹联学会去下各镇参加美丽乡村采风活动,参观考察古堰画村杨砩头、山水画村西陆、古渡老村新路等三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并且希望我们为村里写些楹联和诗词。想不到镇一级的领导在新农村建设中想到了诗词文化,我们很高兴去了。古堰画村杨砩头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村,在永安溪边上。从永安溪引入一条水渠,穿村而过。他们通过道路、环境卫生、水渠等整治疏浚更新,房子外观美化,增加了公众活动空间,拆除了有碍观瞻的违建以及茅坑等。这么一搞,没有大拆大建,花了很少的钱,路通了,水清了,村子整齐了,环境美了,农村文化氛围也出现了。我们看后大为赞叹。镇长和书记也一直陪着我们参观,边看边介绍。我记得书记姓李,他介绍说,全镇共有55个村,落后的面貌差的约三分之一。我们定下指标每年改变几个,在我们任内完成。今年5个,我负责3个,镇长负责2个。这个村我们花了3个月时间就改变了面貌。我问,有什么困难吗?他说,很多是观念问题,村民许多老观念老习惯根深蒂固。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婆在水渠里洗菜,水渠边就是她的家,院子也很漂亮。我问她,阿婆,你家门口现在好看了,你觉得好不好?她说,好,很好,但还是前面那里好。走过去后,书记说,这个阿婆当时抵触情绪最大,现在改变了。我说,她们只有看到效果才会改变思想。参观下各镇的体会是,镇政府的作用成了第一推动力。由此看来,农村的改变,村和镇两级起关键作用。这样的村镇干部才叫不负青山不负人。
游客在村前始丰溪戏水
 
  我是上世纪80年代机构改革时走上领导岗位的。我还记得我的前任老局长与我聊天中说的,抓工作手中要有典型,要有好的典型,也要有差的典型,特别要有从差变好的典型,抓两头,带中间,工作就上去了。这是老一辈的经验之谈。新中国建立70多年来,在农村建设历史中,各个时期都出现过许多好的典型,五、六十代的大寨,七、八十年代的小岗村,九十年代以后的华西村、南街村、滕头村等等。我认为现在的后岸村也是一个典型,如何在没有工业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资源,走出了一条与山水自然真正和谐的,又保持中国传统农村特色和文化根脉的小康之路。这一点应该是当下有了更大经济实力、又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将双循环作为长期方略的中国在如何振兴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时候的重大命题。
 
  前些天因奉命要写小康建设的诗,思考良久,还是选择了天台后岸村,写了上述这许多话,或者可以作为下面这两首小诗的注脚。诗如下:
 
忆天台后岸村(二首)
 
其一
铁甲山前客满津,花间软语秀红巾。
当年谁兴农家乐?愿与寒山作比邻。
 
其二
绿水清清飞鸟频,千门已报小康春。
村官虽小堪任事,不负青山不负人。
 
九月十日
 

作者:吕新景 
来源:品闲文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TEyNzc5OQ==&mid=2247484297&idx=1&sn=273a931ba2b1094c7306975ce6c5c8be&chksm=c0145a11f763d307c6466d397900c641ce0fa6f98b3c7d92b19f3ed9acb0e49aa1babbcf5b60&mpshare=1&scene=1&srcid=09118PXzgojvhdVBciVld0Jt&sharer_sharetime=1599846202975&sharer_shareid=e98438b80f7b691a8989f0c527e5f9b8&exportkey=A%2F3Hk23YpohXoZa6dhRp378%3D&pass_ticket=VCWttUeeFvau9bCeqrjKL2yfFu7N7GGmVfKYtJrs7jAnxOcgkvkdZM8b7IeJ3PcU&wx_header=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