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太丨为中国当代作家蔡越涛的《越涛词》第三部作序

蔡越涛,当代作家,中国首个现代小说“词牌创造性写作”发起人,被文坛誉为“当代李清照”。
长城内外嗅山花 昆仑之巅吻雪莲

屈指一算,我与蔡越涛打文墨交道已近二十年了。
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高颜值的相貌和大家闺秀的做派,落落大方,不亢不卑,更是她骨子里的真诚善良和为人处事的低调内敛,从不张扬。这些年来,她始终对宋词孜孜不倦的钻研和创作新宋词,成绩斐然,实则凤毛麟角。

这是我第三次用同一词来形容蔡越涛的词章惊艳,似乎也没有更妥帖的词汇比这般的欢欣描述来得由衷自然。可以肯定,她的《越涛词》不仅与宋词形似,而且神似,是形神兼备的新宋词。其美妙表现在用词巧妙,画面灵动,意境富有极强的想象空间。更可贵的是,每一首词都有灵魂。
在中国诸多文学体式之中,宋词是最为奇妙的文学载体。它突破了中国传统的载道言志的观念,摆脱了某种政治的束缚,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让读者因自己的修养、品格和所受教育的背景、环境、传统的不同,而能读出新鲜的意思。

纵观千百年来的文学史,从先秦《诗经》与楚辞的诞生至今,对文学产生了经久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而真正流传于世的作品,多是描写爱情的。
展卷《越涛词》(三)不难发现,词作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生活,流露出作者的特定倾向,表现作者的情感脉络。内容丰富璀璨,涵盖面颇广,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爱情的感召,尤其写到对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感悟。其中最能令人心醉又心碎的,还是作者对爱情的涉猎,时而炽烈执着,浪漫洒脱,时而又怅然失落,珠泪轻弹,写足了爱情真实自然的存在状态。

可以想象,那三春翠墨里,“欲伏案,笔底乱,两相知。愿得一人真意赴瑶池”、“待晴日,花好月圆。雁字回时,云朵三千,心香一瓣”的场景是何等的浪漫。那“衷情诉,眸波柔,柳浣腰肢瘦。千年一回遇君郎,哪管残更惊玉漏”的春江一隅,“多情总是黄昏后,云锁朱窗花满楼。一任听君,红尘供参透”、“眉梢眼角任东风。踏破红尘八万里,余生尽付只为卿”的浓情蜜意,又是何等的炽烈。
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当“纵使相思长成草,秋风共我扶锈锄”的表白尚有温度,怎奈何“寂寞梧桐逢秋雨,叶落阶前添幽绪”、“一枕凉痕,三叠空庭影。瘦尽灯花难脱怨,多情偏作无情弄”、“千般幽绪乱,临风久凭阑。蔷薇残落君未还。披衣移步轩外、听杜鹃。”不由地万千感慨油然而生:“佳人盼,尘缘断,眉梢寒”、“梦断飞鸿扯断肠,披得一身薄凉”、“许一个情深似海,不抵相伴舒眉黛”啊!

眉尖浅笑千愁尽,拂袖一甩万事空。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读诗词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蔡越涛惯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恰到好处地进一步拓展视野与胸襟。一个成熟的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境界,才会有“生就傲霜骨,何惧冰雪丛。登临绝顶处,忽觉万事空”、“昨夜敲窗雨,今朝花作尘。度身浊世外,悠然逛烟村”、“一任流光常梳柳,蝶恋荷花多温恭,凋零亦倾城”的洒脱与释然。只有到了一定的格局,才会对世态炎凉有一种淡然的视角。“雁断霜凝萧瑟处,亦无清欢亦无愁。莫再叹悲忧”、“红尘凡事莫深追,绾个清欢眉弯驻”、“甘苦自家知,无需他人述”的冷静与深沉,也只有人生的修炼到一定程度,看淡世间事,修得平常心,才能有“浪得浮名三十载,追风追月已半生。云被覆千层”、“世间功名揽尽,终却了归烟云”的看淡放下。看似云淡风轻“衔花一声笑,万事付烟尘”,但她还是迸出了“一腔痴情生烟雾,韶华正好,知己难求,更与谁人诉”的泣血呐喊!这就是人生。漫漫人生路,能拥有一两个知己,已经是苍桑岁月给予的最大恩赐。

人生的坎坷与悲凉,并不能催毁人的意志。只是“山依旧,河依旧,志未酬。却道残生余路已逢秋”的现状令人苦闷,人生过半,壮志未酬的无奈跃然纸上。再来体会“身寄苍茫嚣也去,幽夜静风流。卸任浮沉官已休,莫再病酒相酬”的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到头来,醍醐灌顶的还是“红尘堪作烟云浪。惟有生死,概莫惹惆怅”、“憋屈不妨哭一哭,泪拭干还是翘楚。”看明白了,放下了,自信依然。
千百年来,外物虽变,情志或未改变。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诗词最大的作用是让人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一颗不死不僵化的心灵。它简洁优美,能把汉语汉字所蕴含的审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提升人们的人格境界,陶冶情操。

《越涛词》(三)较前两部词作而言,作者在词性的把握上更加行云流水,成熟老道,词的技术处理更加严谨,也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

据我所知,在《越涛词》(三)付梓之前,作家出版社亦将《蔡越涛文存八卷》列入近期出版规划。期待早日问世!
同时,我也期待她正在整理的散文集早日与读者见面!
2019年11月16 日于北京
2020年疫情中修改于石家庄市元氏县張玉太藏书屋

张玉太,笔名:张帆。河北省元氏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出版社资深编辑,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委员,曾为臧克家、贺敬之、李瑛等大家的作品担任责编,并为当今三百多名中青年诗人、作家担任责编。

作者:张玉太
来源:行苇春秋
https://mp.weixin.qq.com/s/QehK8K_wAS17-6j0RFEVvg
来源:行苇春秋
https://mp.weixin.qq.com/s/QehK8K_wAS17-6j0RFEV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