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村支书,姥爷

村支书,姥爷
 
作者:杨前

  在中国共产党历经苦难铸就辉煌的过程中,无数个老党员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为充满神奇的百年奉献一生,我家任期21年的村支书姥爷就是其中一位。
 
  在我的儿时记忆中,姥爷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姥爷叫张来生,出生于1920年12月26日,1950年当过乡镇企业领导,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调入农村信用社工作,1963年四清运动,搞精兵简政,姥爷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务农。1964年被任命为乌兰察布察右前旗弓沟乡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姥爷上任后正赶上全国农业学大赛活动,在旗政府的带领下,各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去大寨参加学习,回来以后,姥爷思想转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群策群力,因地制宜改造自己的家乡,他大胆的决定先在自己住的村子搞试点,利用地下水改变长期靠天吃饭的局面,带领群众在一块儿有水源的地方挖了一个深2米,长宽各200多米的蓄水池,那时候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肩挑背扛以截伏流的原理,用粘土在水池下放,筑起一道底宽16米,顶宽六6米高6米长300米的截流大坝。
 
  这个大坝大约能蓄水1万立方米,全是清水,解决了牲畜饮水问题,还能洗衣服,搞养殖业养鱼,为全村人提供了方便,因而得名叫清水库。同年,在姥爷的领导下,在清水库的旁边,一条古老的洪水沟修了一个节伏流洪水库,计划灌溉全大队的所有土地,在他和群众的日夜奋战下,通过肩挑车推,用半年多的时间筑起了长800米,底宽70米,高20米,顶宽10米的石头水泥护坡的一条宏伟的拦洪大坝,为农田灌溉增产增收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全大队六个自然村,因地制宜,经过几年的奋战,都建起了截流大坝,接着,姥爷又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建成了几千亩的水平梯田。
 
  村子里有一大片树林是童年的我们最常去的地方,春夏秋冬都留下我们惬意的身影和疯狂的足迹。那时,我就很奇怪,只要我们这些孩子们一出现,总能看见姥爷。后来,才知道,姥爷怕我们破坏树木,时刻盯着我们。慢慢长大,我才知道,解决了水的问题,姥爷成天就幻想着每个村子苍茫山野有片绿色多好啊,因为多少年了,这里只生长荒凉寂寞,狂风黄沙卷走了数不清的塞外汉子,冰凉的石块儿下,压埋着代代村民绿茵茵的幻想。
 
  在姥爷的努力下,终于从白毛风和飞沙编织的土地上挣扎出一丝绿意,一棵棵白杨树、胡杨树的存活不再是神话,嫩绿的树叶从此丰腴了村民的想象。
 
  自从种了树,姥爷就是守护神。每天去守护这片平脊的土地上生长出的每一颗小树,甚至每一批野草,每一朵鲜花。
 
  姥爷说,树是子孙的财富,村民的希望,他用生命守护着这里的一切,不容刀砍斧削的日子走进这片翠绿的树林,与不良村民斗争过无数次,忠诚地守护这片树林。后来,姥爷上山摔伤了腿,走不了路,村民们常见姥爷独自拄着拐杖,在村口远远久久地看着那片熟悉的树林......。
 
  就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姥爷发挥了共产党员任劳任怨精神,一心为民,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十几年下来,身体终于坚持不了疾病缠身。于1985年退出,任期21年,居家养病,1993年2月病故。
 
  在我的记忆中,姥爷家中的柜子上一直放着一个大缸子,写着几个字“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几个小孩子总想拿这个缸子喝水,每次都被姥爷抢回去越放越高,直到我们都够不到,后来姥爷去世了,我才知道这个缸子是姥爷评上旗里的优秀共产党员发的奖品,他一直不舍得用,现在我才知道这是政治待遇,他那个时候是多么珍惜党组织给他的荣誉呀。
 
  小的时候,谁要是来找姥爷,只要见不着姥爷,我就会大声的喊交党费去了,其实我并不知道什么是交党费,因为只有交党费,姥爷就会离开家一上午,后来听舅舅说,姥爷的党费才五分钱。但他每个月都要准时的走六里路,到大队去交,无论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现在回想起姥爷这种行为就是党性强。
 
  我的印象中,姥爷总是背着手,一脸的严肃,但他的兜子里老装着一个破旧的收音机,每天听里边的人说话,那时我还不知道,那就是新闻,我们总是跟在他的身后,要求他听一听收音机里别的东西,姥爷总是脸一板,说去一边儿玩儿去,姥爷的记性特别好,在那个报纸都缺乏的小农村,作为党支部书记,每当收音机里头有中央具体的会议精神,姥爷全凭收音机里听来的内容能讲给全村的党员听、讲给村民听,三舅现在有时候说起姥爷,他说你姥爷的脑子就是复印机,党的政策、国家大事一字不落能全部记下来。
 
  姥爷特别有威信,他说点啥大家都爱听,别人家有啥困难,他都能出头去给帮助,全大队所有村民不管村与村之间有事或是人与人之间闹矛盾,夫妻之间闹意见都来找他帮助解决,有的家庭分门另户都找他帮忙,因为在这个大队里,在乡亲的心目中他是唯一的一个能给老百姓办事的人,无论大事小事经过他办保准没事,所以人们都很相信他,相信他的办事能力,所以在村民的心里姥爷虽然不是法官,也胜似法官,无论发生多大的事,只要有他在村民都放心,因为姥爷办事公道,他在村民的心里树立了一个公正的形象,所以人们非常听他的话。

  七十年代铁路从农村招工务段养路工,头脑灵活的爸爸积极报名,并且让大舅三舅跟他一起报名,姥爷知道后,说什么也不让我爸他们来铁路,说铁路太苦太受罪,好好种地就行了,后来我爸自己没听他的来了,大舅三舅都没来吧,爸爸来了铁路以后还干的挺好,一路打拼还走上了管理层级。姥爷一开始还不认可,但是,铁路福利好,爸爸经常能把分的米面坐火车带回家,改善生活,姥爷后来又觉得铁路挺好的,以后再来我家,就总和我们说,你们以后就跟着你爸爸,在铁路谋个工作吧。
 
  姥爷,就是一名永不退色的老党员,不管走到哪里,真正是做到了像习近平提出的时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时光在苒,岁月如梭。今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曲折中有成长,次坷中有荣光。任凭时光变迁,风云变幻,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像姥爷这样的无数老党员还会坚守初心使命,为伟大祖国的建设填砖加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明中华民展的伟大复兴梦发挥自己的余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2021.6.1
 
  作者系呼和局集团公司呼和浩特蒙铁集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