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赵向群:我与木叶

我与木叶
 
作者:赵向群(重庆)
 
  有些事可以忘记,因为记忆的库存多了,空间就狭小了;有些事像我们的阅读一样,常常放上书签 ,好留住记忆,比如木叶。
 
  1、美丽的误会
 
  在电视机前 ,看到酉阳木叶歌手吹唱动人的木叶情歌,心里就把木叶情歌和木叶乡联系在一起了:一张树叶衔在嘴里发出千变万化的歌手一定来自酉东北的木叶乡。
 
  后来,在一次楹联协会的聚会上,白老师乘着酒兴,从身上衣服里拿出一张树叶子,信口表演了两首歌曲,当场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掌声与喝彩声之余,我问白老师哪里人?他说,酉水河边!
 
  我和自己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不是吗?
 
  2、魂牵梦萦
 
  我对木叶的神往缘于首次兴隆之旅。十多年前,我与几个朋友骑摩托车逛兴隆,途径木叶乡,正值仲夏时节,在前锋村的木叶集镇上小憩,一沟碧水在两岸垂柳的浓荫里静静流淌,河边一群少妇挽着裤脚一边聊天嬉笑,一边浣洗衣物,河面上不时游动着几只鸭子,它们悠闲地等候冒出头来的鱼儿....
 
  这幅画面一直刻在我脑海里,时不时就与木叶关连起来。
 
  3、茶山与长潭,一样迷人
 
  去年暮春,我与几个同事去了一趟木叶。先是到了集镇旁边的茶山,公路两侧,一行行采摘不久的茶叶林,被修剪得整齐有致,仿佛排列着一条条绿色玉带,在视觉上很是养眼怡人。我们沿着茶叶地走上高坡,大视野俯瞰那里的风景,在蓝天白云下,小河流淌于垂柳婆娑之中,集镇沿着河边排开,周遭山峦重叠,青树翠蔓,不知名的花点缀山林旷野,田畴里晃动着劳作的人影,公路上奔驰着来往的车辆,觉得这里的山水林田与人居环境是那么生动和谐。
 
  后来我们沿着木叶河下游继续前行,在公路尽头,跨过石桥,一块宽敞的广场边有一个小村落叫长潭村。周围山峦簇拥,木叶河穿峡渡林而来,修篁茂竹,小桥流水,如鸣佩环,顿觉环境优美,清幽宜人。几户人家临水而居,房屋在丛林花树掩映之中,庭院都拾掇得整齐干净。两个女同事见此光景,大加赞赏,便计划要在这里租一套房子来消夏。她们跑去问一个刚从山里背柴回来的老人,指着广场边那户木房说要不要出租?老人说,他不是主人,那家主人去广州了,出不出租他也不晓得。河边有一个发电机房,女工作人员介绍说,木叶河在上面峡谷里截流成库,引水来这里发电的。
 
  我们顺着河边田间小路往里走,很快就来到了峡谷地带。踏上鹅卵石铺砌的水泥路,穿行在一片密林里,耳畔立刻就有水流激石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穿过密林,一片大水挂下的白色景象跃入眼帘,那就是长潭瀑布。
 
  水从高处平铺着往下流,密密厚厚的没有一丝儿缝隙,流到半空就脱离了石壁,垂直地挂了下来,随着石壁微微凸起或凹陷 ,白亮的水也跟着变换,整个水流就形成了一幅弯曲而又光滑的流布。流布不断地下到河底高低不平的岩石上,激起无数白色浪花,发出雷鸣般訇响,这些白色的浪花回落到一条条岩石沟中,迅速箭一样射到河床里,然后像温顺的小绵羊静静地依偎在母羊怀里了。
 
  看着这幅壮观景象,大家都入迷了,很久很久,人们才相继从迷梦中醒来,赞叹着,挥舞着,拍摄着.......
 
  我没有见过黄果树瀑布,但亲历过芙蓉镇的叠瀑,那是大水几叠之后挂下去的,虽然气势磅礴,但缺乏瀑布的整体美感。我也观赏过恩施大峡谷地缝里的飞瀑,那是从悬崖上飞珠洒玉飘下来的,近地的时候如烟雾般飘散了,更没有大幅瀑布的感觉。只有这长潭瀑布有一整幅的完美形象,着实让人叫绝。
 
  4、森林,还在远方
 
  今年国庆节前夕,宣传部黄德权部长相约去木叶大板营看原始森林,我欣然答应了。因为之前我一个同事曾在大板营村小工作了两年,常常说起那里很远很偏僻,没有公路,去上班要步行四个多钟头,还说村里有的老人七八十岁了没到过酉阳县城,听起来匪夷所思,更令人难以置信。
 
  临行我拉上同学周,我们从酉城出发,沿长潭村东北方前进。公路经过一个人工打凿的隧洞,弯弯曲曲的。黄部长介绍,洞里偶尔有牛羊过夜,有时撵都撵不开,速度一定得慢。出了隧洞,眼前豁然开朗。黄部长指着前方远处的高盖告诉我们,那就是大板营,酉阳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地方。隐约中看到如羊肠般盘旋的白带子,应该是硬化的公路,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
 
  黄部长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摄影家。多年来,他孜孜于村庄文化思考,足迹踏遍了武陵山区的每个村落。面对偏远山区人力外流而使村庄荒落的现实,他用照相机和文字留下这些村庄最后的瞬间。前不久,他刚出版了一本名为《原寨》的新书,在社会反响很大,这是他近年来见证武陵山区村寨的心血之作。他说,为了拍摄大板营村庄,他已经来过好多次了,最初这里没有公路,乡上临时安排大板营村各组组长一程一程替他背拍摄器材,那次整整步行十一个小时才到达飘水溪。
 
  小咸井是进大板营必经的一个村落,这个村庄很美,聚居在群山环抱之中。一座石拱桥横跨在小溪上,桥上两块古老石碑,应该是记录修桥的功德碑吧?桥头溪边那棵古树,仿佛在向路人述说岁月沧桑。
 
  小咸井外面山脚流淌着细沙河,这是酉东北唯一注入乌江的河流,细沙河出名大抵缘于河里的鱼。前不久我与几个朋友从毛坝翻山去原来的细沙乡买鱼,跑了大半天,问当地人,回答说细沙河干鱼至少也要五百块一斤。细沙河水流湍急,水质清澈,生长的鱼味道鲜美,所以价钱比别处高。
 
  细沙河边有一个临时餐饮的塑料棚,是许晴和她丈夫搭建的。鉴于平时来河边垂钓和野炊的人很多,又处于进森林的要道上,夫妻俩就在这里安营扎寨经营起了饮食。我们在这里补充了能量,议好了鱼价,决定回来这里吃美味的细沙鱼。
 
  顺着云梯似的盘山公路,我们朝大板营深处开去,因为前不久的大雨,一路上有几处垮塌使道路变窄,勉强通行。公路不断深入,周围的树木越来越茂密,很多树种以前都未见过。黄部长说,这还是原始森林的外沿呢!进入腹地还很远。
 
  路边有不少猕猴桃,我老家叫杨桃子,黄部长从车厢里取出铩刀,那刀把特长,我拉着树枝,在丛林边用铩刀顺便拍下了数十枚尚未熟透的猕猴桃,同学检起来用塑料袋装好带回去窝熟了吃。
 
  黄部长是要把车子开到烂泥湖的,因为那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可是路上有不少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大大小小的拦在路上很危险,车子开到狮子堡后面的山坳上 ,前方一堆跨石挡住了去路,只好停了下来,好在这儿离飘水溪不远。
 
  飘水溪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地方,也是黄部长必去的村庄,五年前他为了拍摄大板营的云海,曾经在那里度过了一周的时光。他指着前方的山峦说,那时候他每天早上都要走到那里去看云海 。看得出,那里的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树,甚至那里的空气对他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从狮子堡往下走,远远的见有人正在劳动,黄部长就对着他们大声喊叫,好像出外归来的游子对故乡人那样亲切的叫喊。原来是飘水溪的刘霞光和他老伴在那里埋水管,老头八十多岁了,身子还硬朗,见我们去了,干脆停下活路,陪我们一起来到五年前黄部长的住处___杨书记家里。
 
  刘霞光老人介绍,杨书记几年前患脑溢血住到黔江五里乡他儿子那里去了,现在身体有了好转,但是没有回来过,已经离开这里好几年了。院子已经长满杂草,正屋虽上了锁,但后面的瓦已经掉下了很多,堂屋的板壁也倒在了一边,只有厢房还如以前一样,没有上锁。黄部长推开厢房门,见里面还铺着他当年睡觉的床铺,枕头被条依旧。黄部长摸着那厚厚的被子说:“杨书记一定认为我还要来,还要来就一定住他家 ,所以门没有关,被子也留着的。杨书记在大板营村当了一辈子书记,他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是要把公路修到大板营,修到飘水溪,二是要让外头的人到大板营来旅游,让大板营的人富起来。”
 
  多么朴实的愿望,多好的书记啊!
 
  天色近晚,我们向刘霞光老人告别,我看着对面那层层叠叠的山峦和山峦上那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我知道,森林离我们还远,我们下次还要来。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
 
作者:赵向群
来源:红土地文学
https://mp.weixin.qq.com/s/uXOmNgS0BbbbITSBj_WA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