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一寺一古道
——北京门头沟印象
作者:丘树宏
12月13日,在北京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前已经参加过第八、第九次大会,人生能有这样的机会,确实十分幸运和幸福!
因为新冠疫情反复,会议的防疫工作十分严格,实行百分之百的闭环管理。会议期间,我又收到了22日要出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八届理事大会的通知,这样17日作家大会闭幕后,我还要在北京多逗留几天时间。
闭环管理了整整一周,该出去透透气了。
去哪里好呢?北京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黄殿琴老师十分热情,主动邀请我去她担任政协委员的门头沟去看看。这正合我意,北京不知来了多少遍,城里的大景点已经十分熟悉了,门头沟倒没有去过。作为首都的北京,有这么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真的是很有些特别的吸引力的。
门头沟区隶属北京市,地处北京西部山区,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一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它的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门头沟位于京西古道,老北京有一条繁忙的山路,是骆驼、马匹拉煤运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形成的古道。京城到西部山区的这条古道就是京西古道。在这条古道的中段,门头沟路的西尽头,有一个叫圈门的地方,圈门为头儿向西到峰口庵是一条13华里长的沟谷。圈门其实更像一座风雨桥(过街楼)。京西古道自西向东穿过了过街楼的“券洞”就算进入了通往北京的大路,所以人们就把这称为门头沟之门,门头沟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门头沟距离北京并不太远,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这是临近冬至的12月18号,天气自然比较冷。虽然是从城里往农村效区走,一路上不管是路两旁还是山坡,树林都是光秃秃的,只有偶尔出现的雪松或者柏树,还透着一些儿绿意。这对于来自珠三角的我来说,北方冬天的这种景致,无论如何都只能是一种萧条的感觉,好在路边的河水只是两边的岸沿结了一些冰,河水还是在潺潺地流淌着,给大地增添了十分难得的生气和活力。
汽车在王平镇的“王平古道”的韭园村停了下来。接待我们的,一个是黄殿琴老师在会议期间介绍过的区委统战部的常务副部长马占军,他是军人出身,却喜欢文学,写了不少作品,最近创作的歌词《紫气东来门头沟》很不错,风格古典而现代。另一个是村干部。两人都十分热情,加上端上来热腾腾的茶水,让我们一下子就从心里温暖了起来。
但是,在讨论参观什么的时候,他们却争论起来了。马部长按照我之前的想法主张我直接去参观马致远故居,村干部却坚持要参观村里利用防空洞改造的景点,并说马致远故居只是个破屋,看不看也罢。这句话让我的心咯噔地疼了一下。最后商定,村干部带我们先参观京西古道展览馆和防空洞景点,马致远故居就由我们自己去了。
京西古道展览馆还是不错的,特色很浓。防空洞景点就确实泛善可陈了。因为没有人带路,我们在村找了好一阵才在日落坡小村找到马致远故居。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院子,确实显得比较破落,据说是元代的。门前有“小桥流水”,可能因为是冬天的缘故,也缺乏生动。故居前和小院子各有一个马致远的雕像,真的有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门口收费处,用来拦住游客的居然是一支弯弯曲曲的长木棒!这时候我这才理解村干部的劝阻,怪不得他劝我们不要来参观这个故居!
之后,我们参观了京西古道的两段小路。与我在云南些地方参观过的茶马古道一样,这里的古道同样让我十分震撼,尤其是那些让马蹄踏出的一个个深深的石臼和印痕,我们的双脚一踩上去,就好像在和千百年的历史和故事在对话呢。
作为一个村,能够利用这里的山山水,利用这里的人之历史,营造出一个3A旅游景点,应该说已经很让人感动了。看得出这个村的村容村貌也建设管理得很不错,老百姓的日子是丰裕的、幸福的。
但是,我总觉得,这么独特的自然山水,这么丰厚的人文历史,本应该做得更好一些才对。应该站在门头沟区的高度,由区里统筹来做,做成区级的文旅项目。也许,在北京,在门头沟这些地方,自然和人文资源太多太多了?
门头沟区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古老民风为一体的经济发展区。境内峰峦叠嶂,以区内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为依托,门头沟的主要景点简称为:三山(灵山、百花山、妙峰山)两寺(潭柘、戒台)一河(永定河)一湖(珍珠湖)。
在门头沟走了大半天,看到门头沟的形象广告是“绿水青山门头沟”,相对于北京这个地区来讲,这样表述和宣传是对的,然而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是的!是缺少了门头沟最核心的灵魂。如果在前面加一句“京西古道永定河”,应该会好许多?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
“京西古道,北京的历史脐带”。
虽然对于门头沟的景点一直有“三山两寺一河一湖”之说,但我还是觉得采用“一河一寺一古道”的概念更集中突出一些。这,就是我对门头沟最深刻的印象。
当然,马致远也应该引起门头沟的重视,应该好好发掘和利用这个特别的历史人物资源。至于人们在怀疑他是不是真正的门头沟人,就由他们争论去好了。
2021.12.23北京-珠海机上
门头沟二题
作者:丘树宏
1、京西古道
千百年
驼铃阵阵
人影婆娑
烽火燃烧过
茶马橐橐过
香烟袅娜过
今天,我
吹着口哨走过
深深浅浅的石臼
诉说着千百年的故事
深深浅浅的脚步
对话着千百年的传说
我听见我的声音
与潭柘寺的钟声一起唱和
我看见我的身影
与马致远一起倒映在永定河
在这个寒冷的旧子里
我沐浴着金色的阳光
融进了一首名叫门头沟的
温暖如春的歌...
2021.12.19早于北京首都宾馆
2、冬访马致远故居
裹挟着北京城,
一周积蓄的热情,
我们来到了京西古道,
来到了西落坡村。
“那个小小的破房,
有什么好参观!”
当地村民的好言相劝,
让我好一阵儿心疼!
小桥好小,
流水依然,
枯藤隐约,
老树森森,
昏鸦不见,
冬阳暖暖,
那一个断肠人,
站成了雕件。
一根长长的木栏杆,
拦着一个古朴的小院,
不知道我们带着热气的脚步,
是不是打破了它孤傲的清冷......
2021.12.19于北京首都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