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时刻准备,整装而发

时刻准备,整装而发

 

作者:杨岚

 

  近两年的时间里,当我们几乎就要从武汉疫情的阴影里走出来的时候,猛然间,我市又传来了紧张的消息。

  11月初,一位来自甘肃天水的确诊病例,在发病前来过我所在的姜谭路。甚至还来过我们医院。那一天,我恰好休息,下午看到医院与科室群里都在通知同样一个消息:所有医务人员、住院患者、以及陪护,都必须在院内等待当日的核酸检测结果,结果未出来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离院。

  医院处于封闭状态,空气瞬间好像凝固,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不过,几个小时之后,所有医患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不过虚惊一场。

  随后的几天里,朋友圈被一则消息刷屏,那位患者的活动轨迹显示,确实来过姜谭路。社会上开始流传,来过姜谭路的人健康码会变黄。还特别提示,不要来一康。医院里出现了罕见的一幕:平日里热闹的门诊大厅一下子变得冷清,防护严密的医护人员人数超过了患者的人数。

  其实从武汉疫情控制之后,全国各地的疫情仍在此起彼伏,从来没有间断过,只是一旦被发现,政府部门会及时采取措施,很快得到控制,并未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并且随着疫苗的普及与大多数人们防护意识的增强,发病率变低,且重症病例减少,死人的几率更小。当某地出现了新冠病例,在一阵小的喧哗与紧张过后,好多人从思想上变得麻痹。走在街道或商场里,随时都可以遇见不佩戴口罩的人。因为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城市是安全的。

  就在大家即将松懈的时候,129日,我们的省会城市西安出现了新的疫情。据说西安的这次疫情,是不断迭代进化的新冠病毒,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代际间隔时间短,稍有不慎,便会被感染。

  面对这类生命力极强的微小生物,人们是防不胜防。但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力量更是无比强大。随着西安每天病例的递增与拉网式排查,发病人数很快破了百,防护措施也迅速升级,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纷纷请缨加入了战斗。

  1218日,我院派出一辆“御兔号”移动核酸检测车与15名医务人员紧急驰援西安。第二天晚上,我所在的城市又派出了500名医务人员连夜赶赴参与战斗。随后,我院又抽调了几十人分批前往西安,去支援我们的省会城市。

  我满含热泪看完那段视频,市卫健委领导脸上凝重的表情与每一位参战人员脸上的那份坚毅,让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除了对他们的敬佩之外,我觉得有一股热血在身体里涌动,心中涌起想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激情与冲动。

  就像一场战争,上前线的人毕竟是少数,被选拔去的几乎都是青年才俊,我们的城市也需要守护。

  圣诞节是一个西方人的重大节日,近些年,中国人也跟着庆祝,为的只是享受一下节日的仪式感,给自己的生活增填一份快乐。

  前一天的平安夜,是一个平安祥和的日子,传说中,会有一位身穿大红袍,头戴大红帽,须发皆白的老人,驾着鹿拉的雪橇,趁孩子们熟睡时将礼物装在袜子里,通过烟囱放在孩子们的床头。可今年的圣诞节,西安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医务人员,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战线上的驰援队伍。网络上,我看到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大白”,是换了妆容的圣诞老人。他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祥和,而是用生命,与隐形入侵者进行一场战争,用个人安危来保护这座城市的平安与健康。

  天空飘着雪花,大地被白色覆盖,世界显现出一片前所未有苍凉的白。我所在的城市也在拉网式排查,好多单位与小区门口都有“大白”们的身影,他们冒着雪,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也被冻僵了身体。除了出来采核酸的人们之外,在人迹稀疏的街道上,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与周围环境是如此的协调。

  我的一位亲人,连着两天在街上参与核酸采样,下班后我与她通电话,听见她的声音在颤抖,口齿有些不清。我问她怎么了,她却笑着说,嘴被冻僵了。我在心疼的同时也为她感到骄傲。我告诉她,你是好样的,在这场疫情中,你是参与者,是战士。遗憾的是,我,作为一名医生,假如我一直没有机会奔赴前线的战场,将来有一天,当我与后人们谈论起这场疫情的时候,该怎么对他们讲呢?说我一直在旁观,还是像其他公民一样,呆在家里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还有那些幕后英雄,我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他们面对超大量的核酸检测标本,几班人轮流倒,夜以继日的工作着,没有了周末,却没有一个人有过半句怨言,这些在他们看来日常的工作,却让人感到肃然起敬。

  这几日,在工作时,我能明显感受到身边同事们的那份尽职尽责。医院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了穿脱防护服的正规化培训与演练,考试必须在95分以上才算及格。大家都做好了随时赶赴前线的准备。

  我们是人类的健康卫士,在疾病面前,人们信任我们,依赖我们,我们就得对得起人们的那份信任与依赖。对于我们的城市,更是多了一份感情与责任,我们会严防死守,即使是献出生命,也是一种光荣。

  我们时刻准备着,一旦前线需要,会随时整装而发。


1 

  作者简介:

  杨岚,笔名陌然浅笑,陕西志丹县人,医生,任职于宝鸡市中心医院;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渭滨区作协理事。喜欢瑜伽、音乐、舞蹈,自修钢琴,酷爱文学,作品散见于《陕西农村报》《宝鸡日报》《秦岭文学》及多家网络平台。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写作是灵魂深处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