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村
作者:王炜皓
大湖村原本与邻村小湖村都是属于苍江县的乡下贫困村,两个村没什么区别,只是大湖村的村湖与小湖村相对大一点而已。
近年来,小湖村与大湖村相比却好像至少落后了三十年,不少村民还住着破旧房子甚至危房。小湖水美丽而平静,没什么变化。因为没什么产业,村里残困户家快七十岁,头发半白的颜阿姨,每天早上过了三点钟,不管外面的天气多寒冷,她就起床走路到五公里外的集镇上一家菜馆打钟点工,洗菜,洗猪肉,一直洗到中午回家,一天大概能挣一百块钱。
而大湖村因为出了市委书记周大湖,湖水就不再平静。天天有人来村里的大湖观看游玩,白天有的拍美照,湖上划艇,晚上湖里搞灯光秀,湖边一堆堆游客在吃美食……湖水被围观得好像都没有休息时间。村民家家户户早住起了新房,还有不少别墅,全村成了花园式景区,就连村里建的公厕也像一件华美的建筑艺术品。
周大湖考上师范大学的那一年,村里为了庆贺该村历史以来出了第一位大学生,连放了三个晚上的电影,鞭炮声不绝于耳,吸引了众多邻近乡村村民前来观看。在老村支书周守初的记忆里,学生时代的周大湖勤奋好学,他平时放学后帮家人干农活,还常常把善良勤劳,肯吃苦的村民们当做自己的老师,虚心请教。
师范读政教专业毕业后的周大湖被分配在家乡明德中学当了三年老师。然后就当上了校团委书记,后来当上县团委书记,再后来又当上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一路风光。
随着领导职务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接触的各行业“成功人士”越来越多,周大湖内心的湖面也渐渐起了波澜,不再平静。他内心深处渐渐把那些拥有十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产的“创业成功人士”当作了自己的老师。
自从周大湖从民营经济发达的潮江省南湖市当上市委书记,一年多后又被调到省会城市北湖市任市委书记兼省委常委,他的人生进入了“高光时间”。他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妻子金美娇开始在他床边常常吹起温柔的“人生金融风”,他内心的“绿水青山”渐渐被她的“人生金融风”吹成了“金山银山”,她也渐渐成了他人生的“金融导师”。依仗着老公周大湖的领导权力,金美娇很轻松从原宁水市农商银行一名中层干部讯速调到北湖市农商行当任监事,一年工作轻轻松松,没上几天班,年薪却能领到上千万。单位里很多同事都心知肚明,有怨气,但也不敢直言。
周大湖的仕途进入“高光时间”后,大湖村也开始进入了“高光时间”。陈发红的永红集团在大湖村投资一个多亿,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位于山边的大湖村被开发成了艺术稻田,名贵花草观赏基地,湖上乐园,湖边还建起了一栋栋小别墅型的精致民宿群等,晚上全村彩灯通宵。每天络绎不绝到来的游客,让大湖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名星村。陈发红也渐渐利用投资开发大湖村旅游项目,与刚辞职下海经商的周大湖弟弟周建湖“亲密相逢”,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密谋“项目合作共赢”,共建“湖水相连”的新事业。
与邻村平淡宁静的小湖村相比,投资商的旅游开发让大湖村的湖面越来越不平静,它似乎有些飘飘然,不把小湖村放在眼里。任省会城市北湖市的市委书记后,周大湖内心的湖面也越来越不平静。他一次次关心起弟弟周建湖找他帮忙的事,关心弟弟推荐投资商投资政府项目的事。周书记已渐渐不再把那些工作勤劳,艰辛而收入较低的农民,工人当做老师,而在他内心深处——他们是致富路上落后的学生,是思想政治需要教育的学生。
有一天,周大湖来到北湖市一家企业与工人座谈。结束时周书记向工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金钱与良心两样东西,让你们从中二选一,你们会选什么?工人齐声回答:我们选金钱,因为工人有良心,缺的是金钱。周书记批评工人金钱至上,三观不正,我们当领导的只选良心。工人回答:你们领导有的是金钱,缺的是良心,当然缺什么就选什么。座谈会在不愉快中结束。第二天,市委书记周大湖因受贿过亿被抓。
一个人出了校门后,不管当过什么老师,当过多大的官,都不要以为自己就不需要再当学生了。对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千万不能忘记,初心信仰永远是老师,人民群众永远是老师!领导干部是人民的领导干部,权力是人民给的,工资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用血汗纳税的钱发的。领导干部要永远当初心信仰的学生,要永远当人民群众的学生。人民群众不是只有少数的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投资家,更多是辛勤工作在基层,收入还不是很高的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奋斗者。如果领导干部都以权谋私,社会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基层人民群众与那些弱势群体又怎能实现共同富裕?
周大湖被抓后,很快他的老家大湖村的旅游开发因为土地建设违批与环保违规,被有关部门强制拆除,游客闻讯后也不再光临,他们纷纷议论说:大湖村,大虎村!……就这样,虎年到来的大湖村,它的湖面又恢复了从前的平静。
作者简介:
王炜皓,本名王德全,作品发表于《温州文学》《诗刊》《诗选刊》《福州晚报》《政协天地》《美中时报》《世界汉诗》《东方散文》及《中国诗歌网》《光明网》《央视网》《今日头条》《华人头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