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杨远新:写每篇作品先要有个魂 

1 

人民作家浩然

 

杨远新:写每篇作品先要有个魂

——纪念人民作家浩然诞辰90周年

 

作者:杨远新

 

  浩然,全国人民都熟悉的人民作家,他成名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走红,到了70年代,已经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80年代,一度受到误解,遭受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为人民写,写人民的创作宗旨不变,凭借多部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苍生》,再度崛起,成为文坛常青树。他于2008220日去世之后,其文学成就更加大放异彩。2018年,他的长篇小说《苍生》被评为“改革开放4040部重要长篇小说”,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再版;2019年,他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70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1年,《艳阳天》列入作家出版社“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全套60部);2021年,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西沙儿女》被列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百部红色经典”书系;2021年,他的儿童小说选集《大肚子蝈蝈》被列入“中国儿童文学经典100部”,他的生平事迹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和《世界名作家录》,他荣获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二十世纪成就奖”;他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艺报》纳入“经典作家”予以专题研究。

  我是读他的作品长大,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他的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西沙儿女》是我的枕边书,也是我创作的样板,追赶的目标。除了作品,我真正受他影响最大的,是人格和人品。受他言行的熏陶,我人生观和创作观,都定格在了正确轨道上,这就是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书写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创作首位,几十年来,无论阴晴雨雪,从无改变。

  我为什么会受到浩然如此大的影响呢?这既是必然,也是偶然。说是必然,是因为我熟悉他的作品,就像熟悉我自己的眼睛。说是偶然,是因为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与他走在了一起,我不仅每天能够与他朝夕相处,更重要的是走进了他的心海,探知了他心海底下无比丰富的宝藏。

  那是1985年早春,中国作家协会在江苏南通举办“春江笔会”,几十位老中青作家峻青、碧野等从大江南北翩翩而至。笔会主持人、时任《小溪流》编辑部主任金振林,把我与浩然安排在一个小组,深入到黄海之滨的如东县,采访那里如火如荼开展的海涂开发。半个月时间里,白天,他率领我走乡村,入农户,获取丰富的素材,晚上,聚在同一房间,同一支灯下,对素材进行分析提炼。从一开始,我就暗暗定位这是一场免交学费的拜师求艺大课堂,我要抓住分秒不放。所以,我无论跟他走到哪里,我都会认真、虔诚而又详细地记述他说的每一句话,他做的每一件事,乃至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我都没有放过,收入眼底,存储于心,反复咀嚼和品味。

  我们是325日下午抵达如东,那天恰逢他53岁生日,我曾在《艳阳本色》一文中记述了那一天的情景。

  3266时,浩然拉开他下榻的302套房02室的门口,走到我住的01室的门口,第一句话就对我说:“整夜没睡着。换一个新地方,条件越好,越睡不着觉。如果是北方的炕床,还是睡得好。”

  说着,他扬起手中的《沧浪》杂志创刊号,又对我说:“远新,你的这篇作品(指《沧浪》创刊号发表的中篇小说《湖水眨着迷人的笑眼》)看用什么东西串起来,是用一根你自己的感情线,还是用你自己的眼光观察,把人物、细节像连珠子一样连成一串。完全可以修改得更好一些。”

  他把《沧浪》递给我,说:“我在上面做了些记号,提了些意见,供你参考。”

  我接过《沧浪》翻看,原来他昨夜进房关门后,把我这部6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全部看了一遍。我内心感动不已。我细读他标注的意见,字字珠玑,句句瑰宝,顿时令我脑洞大开。

  浩然在木沙发上坐下,对我说:“我在家一早起来就干活,口也顾不上漱,脸也顾不上洗。晚上睡不着觉,构思了就写。早晨7点听广播,报纸我没时间看。知道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就行了。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起来就吃晚饭。晚饭以后散步,绕一个大弯子,晚上写写日记,写写信,看看书,有稿子改,就赶。一般是十点到十点半就躺下了,思考。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蹲厕所。我听从医生朋友的告诫,每天起来就蹲马桶,二十年如此,这些年没有便秘。我想的时间比写的时间多。好多东西在脑子里排着队。我有两部长篇《男大当婚》《乡村三部曲》,都在《春风》刊发了。脑海里还有两部新的长篇。这次笔会后,我想把以张松林为原型的长篇弄出来,给山东《柳泉》。《柳泉》老给我寄,一看到刊物我就紧张了。这编辑患癌症,今年春节,他到我家门口转悠,但不催我。是他到杨沫家,说到要向我组稿。杨沫说:我陪你一起去。他俩到了我家,杨沫要说稿子的事,他又不让说。这次我到了南公园饭店,他又来了长途电话,还是不催稿子,只向我表示问候。我明白他的意思,总觉得欠了他的债似的,必须赶快还。”

  说到这里,浩然回他房间洗漱,然后又来到我房里。他兴致勃勃地对我说:“我五十年代在蓟运河边找到了高大泉、张金发;六十年代在燕山脚下找到了萧长春;七十年代在长城线上找到了罗小山(长篇小说《山水情》中的原型,后改编成电影《花开花落》);八十年代我在天涯海角的如东县东凌垦区自联垦牧场找到了张松林。我先写张松林的报告文学,以通信的形式表现。第一封信:引子,讲我到南通来。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周树立,我对他就是个谜。从他的长相到他的谈话,是五七战士,还是什么?于是,我就去访问,每见到一个人,就引出一段故事。这篇稿子写好后,我就交给《春风》的这个编辑。”

  他望着我,用征求意见的口吻问:“远新你看行不行?”

  我连连表示赞同。

  他说:“对于张松林这个人的印象,要我口头表达,我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但我能写出来。写每篇作品,先要有个魂。文学的活动,是个精神的活动,要想办法,用一种什么东西激发起来。我以张松林为原型的这部长篇小说,不超过20万字,名字叫《寻找》。张松林这一形象已逐渐在我脑海里活跃起来了。”

  他停了停说:“我不了解你的创作习惯。通过这次笔会,你自己作一个总结,对过去好的东西,发扬;对不好的东西,舍弃。路子顺了以后,写起来就快,可以做到一天一个人物。构成我作品的两个东西,一是生活,二是激情。实实在在的生活,激起我的激情,光有生活不行,激不起我的感情来,光有感情,没有生活不行。要写张松林,我现在是有感情,但还有生活不了解,主要因为对这里的地方语言不通,交流起来困难多一点。每个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像何士光的作品,主要是艺术的成功,他把鲁迅的东西吃透了。用这个东西来创作,受到编辑和读者喜爱。”

  我边听边记。天空中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与我的笔尖在纸上发出的声音融为一体。

  我们在房间里谈到830分。

  这时,如东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李贻福来了,招呼我俩跟他一起走。到了楼下,浩然对我讲:“今天肯定闹笑话了,早上起来我们只顾了说话,没有去食堂用早餐。李部长这是要领我们上车下乡采访。我们赶快到房子里吃点蛋糕,当作早餐吧!”我说:“不吃早饭就下乡怎么行呀?!我去策略地说一下,让厨房随便上点什么,填饱肚子就行。”

  他说:“那不行!李部长知道,肯定会批评服务员,没有及时领我们吃早餐。”

  说着,他快步上楼。我紧跟在他身后。我俩进入房间,各自抓起蛋糕,狼吞虎咽似的,往肚子里塞进两块,喝了一杯水,边抹嘴唇,边往楼下跑。

  我俩的行为,没有引起主人的怀疑。

  大家分头登上两台吉普,开始了这一天的采访活动。陪同人员除了李贻福,还有县政府办副主任徐春林、县海涂开发办副主任周树立。

  吉普驶进紧临黄海的东凌垦区。下车,大风呼啸着从海上吹来,风沙从滩涂扬起,让人难以睁开眼睛。浩然从没见过这种阵势,不习惯地缩着脖子,但他还是兴致勃勃地参观,并不时向家禽养殖场、大米草种植场的员工提问。

  接下来,我们驱车到了张松林家,浩然好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拉住他的手,问长问短,了解情况。原先,他未见到张松林之前,他最担心的是语言不通,不能交流感情,现在他放心了。他要我把张松林书橱里的书目抄下来。临走时,他把张松林及其妻子喊到身边一起合影留念。

  离开张松林家,驱车到如东县棉花原种场,吃中饭时,我们和场领导一桌,其他后勤人员在另一桌。我们这桌上了酒,那一桌没有上酒,浩然走过去,送上半瓶酒,硬要后勤人员都喝一点。

  吃饭时,浩然说:“我喜欢吃白薯、小米稀饭,喜欢吃青菜,特别是芹菜之类。我一天至少吃一餐小米稀饭,两个窝窝头。一到冬天,老乡们都给我送小米来了。我最怕宴会,最怕陪外宾游故宫,游八达岭。”

  陈国权场长要他午休,他不肯。参观牛奶场、鳗鱼场,参观如东县海岸带开发利用职业中学,他应校长要求挥毫题词:

  “为开发祖国的黄金海涂培养众多的人才。浩然,1985326日下午。”

  他要我和《南通日报》副刊部主任李军在他的题词上面签名。我和李军都说:“这不好吧!”他说:“有什么不好?留个纪念嘛!”我俩只好顺从他的意思,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随之,参观如东县小洋口闸管所,走进所内的植物园,满眼郁郁葱葱,红红绿绿,天竹结红果,杜鹃花盛开,山茶花红艳艳,宝石花惹人眼。浩然要我把所有植物的名字记下来。我记录如下:龙枣槐、拇花、牡丹、黄杨、松柏、白山茶花、雪枣莲、四季海藻、仙人掌、五针松、黑松、腊梅(正在嫁接)、罗汉松、翡翠、爬山虎、金雀、白果树(四棵)。植物园里鸟声阵阵,叫声特别响亮的是洋鸦雀。

  周树立介绍说:“洋鸦雀,翘尾巴,叽叽呱呱,叽叽呱呱,关起门来说鬼话。”

  浩然问我把这些记录下来了没有?我说都记录下来了。浩然对我说:“写一万字的文章,没有五万字的材料,是写不成的。靠使用点小艺术手段写报告文学是不可取的,那只能给材料不足遮羞,不会有感人的效果。我过去是不做笔记的。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象的,都是好东西。现在年纪大了,单靠记忆力不行了,必须勤记录。我与农村的同志打交道,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把隔骇打消的,使他不感觉到我面目可憎。所以我能得到真实材料,写出的报告文学肯定有血有肉。人活着时,只要信守总是为了别人好这个原则,很多事情才好办,路子走起来才顺利。”

  我们回到招待所已是傍晚630分。

  晚上,我把浩然一路说过的话,再次温习了一遍。我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写每篇作品先要有个魂。我以为这是至理名言。在后来的创作中,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浩然是我的导师,是我感恩不尽的人。(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2022321日于18195


3 

作者杨远新近照

 

  【作者简介】:

  杨远新,湖南汉寿县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湖南省首届公安文学艺术协会秘书长、湖南省公安文联理事。迄今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18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春柳湖(全四部)》(与杨一萌、陈双娥合著)《百变神探》《爱海恨涯》《东追西捕》《拟任厅长》《红颜贪官》《春涌洞庭》,中篇纪实小说《特区警官》《惊天牛案》;中篇纪实小说集《中国刑警大扫黑》《中国刑警在边关》,长篇儿童小说《欢笑的碧莲河》《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中短篇儿童小说集《落空的晚宴》,长篇报告文学《内地刑警与香港警方联合大行动》《创造奇迹的人们》《奇人帅孟奇》《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走进福山福水》等,2014年出版18卷本880万字《杨远新文集》。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首届一等奖、二届二等奖、三届三等奖、四届二等奖,文化部和全国妇联等六部委联合颁发的编辑奖、湖南省首届文艺创作奖、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奖等各类奖项58次。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