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壬寅年,2022年的春天

1


壬寅年,2022年的春天

 

作者:肖劲风

 

  经历庚子年、辛丑年疫情,人们以为壬寅年的疫情即将结束。但是,2022年元旦过后,源于印度的德尔塔病毒,和源自南非的奥密克戎病毒,在世界各国尘嚣甚上,20多天时间,便席卷全球。英国女王、西班牙国王、加拿大总理、法国总统、美国国防部长等多位国王、首相、总统,被病毒击中。

  目前为止,美国人因为新冠疫情死亡超百万,这是美国自建国以来,超过历次战争死亡人数总和,可谓多行不义的结果。美国在世界各地及本土建立的生物病毒实验室成为各国众矢之的。但美国并没有反思与人类背道而驰的行为,反而采取了“鸵鸟政策”彻底躺平应对疫情。据美国国内及世界权威公共卫生专家推测,美国人在这次疫情的死亡人数,可能为其官方数据的5倍到10倍,并且,美国新闻发言人沾沾自喜的认为,美国的抗疫水平和能力远远超过印度及其他一些国家,真是黑夜里吹哨为自己壮胆。

  在美国大哥的带领下,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也采取躺平政策。抗疫乱象在美欧等国家政客的施政下,成为一场“丛林法则”下的死亡游戏。

  中国承受着美国泼脏水的舆论中,作为人口大国,很难独善其身。年前的西安疫情大爆发,之后其他省份地市疫情也零星出现。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国成功的在春节中举办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并且,实现冬奥会中国金牌总数第三历史最好成绩,北京冬奥会各场馆实行闭环气泡式管理,各国运动员在冬奥比赛期间,实现零感染的现实,被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赞誉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证明了只要大家遵循更团结的精神,那么就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之后的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以18枚金牌,奖牌总数61枚,位列世界第一,成功收官本届冬残奥会。

  国人沉浸在春节和奥运会的喜庆之中,但是,新冠病毒并没有放松对中国偷袭。香港首先大规模爆发,之后长春市、吉林市、青岛市、廊坊市、天津市、杭州市、上海市等城市相继出现较大疫情。其中,京津冀区域的廊坊市、唐山市采取封城抗疫措施。

  春节期间,我身居唐山市照顾年迈的老父亲。老父亲是一位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曾获得过原铁道部全国铁路系统劳动模范。他认为疫情在中国不可能产生失控状态,因为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组织执行力,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党具备这种执行能力。

  这是他人过古稀之年的阅历和对党的忠诚。是呵,人生就是苦旅,只有坚定信念,还有什么能够阻挡前进的行程!

 

贵州平塘:中国天眼

 

  年前安排好到贵州省贵阳市及安顺市的调研行程,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经过核酸阴性后,312日由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往贵阳。

  贵阳机场防疫措施尤为严苛,不次于北京机场的措施。由机场出来便直奔位于贵阳市的一家集团公司展开调研,了解这家贵州省知名企业疫情期间的运行和困境。

  贵阳小住一晚,次日去“三线”建设军工企业的重点区域城市安顺市。在当地人士的盛情下,我们一行顺访了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文小镇克度镇的“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和距离不远知名的掌布“藏字石”。

  中国天眼工程是中科院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于2003年提出整体构想,并于2015年由南仁东先生任中国天眼(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1994年始,他一直负责中国天眼的选地、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等工作。历时20多年,2015年在平塘县克度镇深山中开始施工,2016925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上单体球面口径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南仁东先生的主持下落成启用。

  2017915日晚,南仁东先生在中国天眼建成投入使用近一周年之际,因病去世,成为“中国天眼”发起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

  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追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南仁东先生一生为“中国天眼”而生,也为“中国天眼”而终,令全体国人尊敬和爱戴。

  值得关注的世界上另一天眼,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历经50多年,于2020121日因年久失修发生坍塌,结束其历史使命。美国科学家感叹,目前观测深空只能依靠“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

  美国国运的衰落,从“美国天眼”的坍塌中已经让世界看到端倪。

  国家投资十几亿兴建的“中国天眼”基础设施工程,使平塘的克度小镇一下升格为中国平塘天文小镇。随着中国天眼工程投入使用,国内外游客暴增,小镇由贫瘠偏僻变为旅游服务业的胜地。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游客稀疏,餐饮服务业受到很大影响。

  我们一行通过严格的安检,手机等电子产品留在入口处智能保管橱中,通过人脸识别后,登上中巴摆渡车。中巴在山间公路行驶大约20分钟左右,便驻停在山脚下一处停车场。山上便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天眼。我们沿廊道拾级而上,大约蜿蜒两公里,在山间一个四处被青山环绕的凼谷间一睹了“中国天眼”的尊荣,世界球面直径最大天文射电望远镜呈现在面前。据资料,“中国天眼”有30个足球场大小,最远能探测137亿光年之外的太空电波,由4450块反射板组成,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

  目前,“中国天眼”的灵敏度比世界仅存的“德国天眼”高10倍,比崩塌的“美国天眼”高3倍,“中国天眼”已成为世界天文学界的翘楚。

  从山脚到山巅没有缆车索道,我们沿廊道一路观瞻。廊道与廊道衔接处雕塑着各个星座的天文知识。行程约半个小时,我们终于抵达山巅修建的一处平台。游客寥寥,由平台凭栏鸟瞰百米下的中国天眼,一口由反射板组成的巨大的“大锅”镶嵌在四周环山的大凼窝中,锅沿周围矗立着6个耸入天空的铁塔接收天线。

  阳光播散在银白的锅中,如若白茫茫的世界散发着一种无形的玄秘,给人无限遐想和视觉冲击力。

  我们在平台环绕一周,从不同角度欣赏着这口能够探测百亿光年外宇宙信息的臻品,内心充满了愉悦的殊胜。毕竟这是神州中国世界的唯一,也是五千年来中国人历尽坎坷,重新用自己的科技打造出的与宇宙沟通的桥梁和枢纽,它既是中国人的智慧,更是世界人类与地外文明沟通的窗口。

  靠近天眼一侧的凭栏处,左右各一个近2米的瞭望椅子,我拾级坐在右侧椅子上,双手呈道家八卦手势,闭目养神在瞭望椅上,内心安宁的遥想宇宙太空形象,反思人生的得失。“驱走瘟神,世界和平大同,”但愿我的心灵之声能够通过天眼、传向遥远的太空。中国古圣贤老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对世界有过精彩论述,“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后世的阴阳、养生学家更以老子的理论发展创造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体是一个大宇宙,只有小宇宙与大宇宙相通,人体才不致生病;人心向善,这个世界才能光明。也从而升华出庄周的世界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只有内求精神与外物的统一,才能达到天地人的和谐,修心既是求道。

  零星的游客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或凝视、或吸吮空气、或盘腿打坐……

  在瞭望椅上静坐一刻钟,我身心愉悦的走下椅子,走向地面,然后凭栏再看一会儿“中国天眼”的雄姿,再领略一下这座沟通天地灵魂的中枢。

  东方中国人圆融天地的理念下,故此中国科学家修建的天眼是被动接受宇宙天空的电波;西方欧美人剑指问责天地的理念下,因此西方科学家建设的天眼为主动寻找外太空的电波。中西方人文精神的不同,也是造成文化冲突的必然现象,更造成中西方国家对待世界的做法产生巨大差异,乃至人格的塑造都产生反差。中国传统文化中“夷人不服以文化之”,是一种柔性似水润物细无声的魅力。西方文化中大多数是“先知”在剑指天地的过程中,被保守的卫道士烧死、吊死在十字架上。这也是中国天眼与西方天眼在科学求真上的本质区别。

 

掌布藏字石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掌布乡,2003年巨石从悬崖坠落地面,在地面分裂成较为整齐对应的两块,其中右边一侧石破天惊,在巨石中部凸现出“中国共产党”等字样,并且从左到右书写排列有序,大小一致,间隔相当。国字与产字皆为繁体字。无人工雕琢、塑造、粘贴痕迹,被当地人称为“天书”、“救星石”。经过中科院院士李廷栋、刘宝珺等人实地考察,结论为:黔南州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平塘出现此现象,从科学的角度、规律是可以解释的,但它的概率为万亿分之一。

  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鉴定结论是:“通过对掌布河峡谷实地考察,两块坠落下的巨石,无人工雕琢、塑造、粘贴的痕迹,是天然形成的,构成字体的矿物成分一致,其结构较为致密,其成因是生物顺层堆积的生物化石。巨石坠落到地面时,巨石沿节理面裂开,这些化石从纵横断面凸出,极为巧妙地组成了‘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体”。

  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绝唱,真令世间感慨万千。

  喀斯特地理环境下,掌布河谷两岸怪石嶙峋,河岸边的溶洞中怪石飞舞,或银猴拜月,或金蟾戏日,或猛虎探爪;河滩上,冲击到下游的乱石堆、或老龟晒甲,或银蛇戏水,或怪兽团拜……

  碧绿的河水衬映着河滩中的怪石,绵绵浓密似藤非藤的细竹舒展着身躯,生长在河对岸悠长的山间,随着河谷的蜿蜒、形成绿色的屏障,传递着青春气息生命之歌的竹韵。

  掌布河谷下游平缓的空间,一排排崭新灰白相间的二层小楼民居,在一片片油菜花簇拥下呈现出山村的宁静祥和,岸堤边的山桃花丛,正迎着和煦的春风迎风怒放,恰似民居前树起的帷幔,呈现出立体动感的画卷。

  贫瘠的山村因为“藏字石”带动了旅游服务业,也富裕了生活,村民们更有了憧憬走出大山生活的梦想。

  天文学家南仁东团队选址“中国天眼”在平塘县与掌布乡相距不远的克度镇,南仁东先生是否考察过掌布乡的“藏字石”,是否因为“藏字石”的出现,最终选址在相近的克度镇,没有查到相关文字记述。随着2017年南仁东先生病逝,成为耐人寻味的故事。

  总之,中国平塘天文小镇的兴建,确实给这方土地带来生机希望,随着中国天眼在世界的名声鹊起,这里将成为世界天文学界科研交流的胜地。

 

黄果树大瀑布

 

  人到了安顺,方知晓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在此区域,也许是黄果树瀑布的盛名掩盖了安顺市名,也许是上世纪60年代众多“三线”军工企业的入驻建设,基于隐秘性,使安顺市的知名度不高。总之,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归属安顺市管理。

  疫情期间,黄果树瀑布景区游客本来不多,又正好孟春时令,黄果树为枯水期,游人更少,但对于我们一行偶然来客正符合心意。

  沿景区曲径通幽的石板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刀削斧劈尖耸的岩石,一簇簇在峭岩上布满绿意,仔细观望,原来是连片的仙人掌沿岩壁一直长到岩顶,并且是自然生长,没有人为种植的痕迹。这时想到贵州人的性格,喀斯特地貌不仅造就了执着勇敢的贵州人,也使大多沙漠中生长的植物,在大自然的呵护下,一样具备在岩石上生长的执着和坚韧的生命力。

  我们一行沿石径行走约半小时,下行到离地面近千米的黄果树瀑布底部的犀牛潭前,潭水汹涌,一波三折,源源流淌入下游白水河中。

  黄果树瀑布宽百余米,瀑高77.8米,为世界著名四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因当地广泛种植“黄葛榕”,亦称为“黄桷树”瀑布。以大瀑布为中心,2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汇聚18个瀑布,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黄果树瀑布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旅居此地,并经此地入滇,而为世人所知。

  站在犀牛潭前,丝丝缕缕的水雾不断浸润着我的面孔,使我冷静端详着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瀑布呈大小九条匹练天水直入潭中,此时枯水期,有四、五条已为罕见,有九龙之水入潭,可能和去年冬天和今春的雨雪较多有关。

  天水倒映碧波,仿佛九条游龙蜷缩身躯嬉戏人间;又若同跳动的琴弦,在水波上荡动。瀑布如银河白练飞涌,碧波上倒映的是飞瀑倾唱的绝美歌声,亦是飞瀑雄壮靓丽身影的另一种婉约形态。

  若把大瀑布喻为天地间抖动的百尺银须,那么银须飘落潭中的水面,在微风中形成丝丝缕缕舞动的拂尘。

  黄果树大瀑布阴阳互动,成为完美和谐酣畅的协奏曲。

  当踏上上行地面700米左右的电梯时,回首遥望不远处飞流直下的黄果树大瀑布时,徒然心灵深处涌出,天上人间没有隔阂,只不过由大瀑布衔接罢了。

  因为其它因素,我们一行没有前去参观瀑布后面的水帘洞,也没有见到彩虹高悬潭面的壮景,权作为此行的遗憾。

  人生舍得间,总会有些怅然。

 

2022年春月北京大成路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