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宗族文化,看社会变迁和民族发展
——《于氏麻宗史略》序
作者:傅彩霞
张晋是我的夜大同学,不但长得浓眉大眼,英拔儒雅,且为人豪爽,做事低调,在班里威信极高。那时我们正年轻,“五大生”也比较吃香。没想到,三十年后,他作为潍坊市公路局一名正县级领导,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笔耕不辍,创作颇丰,成果显著。历时三载追旧踪,出版了张氏家书《秋月春风》,继而,他又调研考证,费心劳神主编的《于氏麻宗史略》即将付梓。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来源于他的兢兢业业,勤勉努力,也来源于他的厚积薄发,砥砺前行,不能不令我肃然起敬。
一部宗族史就是一部国家史,宗族文化基因是国家文化基因的核心元素,也是竞争的制高点,它既是民族繁荣昌盛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昂首挺前的脊梁。读《于氏麻宗史略》是一场寻根问祖的文化之旅,它宛如中国文化发展的隐性载体,透过追根溯源,将那些如烟往事、历史遗存、沧桑记忆、宗谱研究等宗族文化,深情眺望于中国社会变迁和民族发展的历程之中。《于氏麻宗史略》以于姓的追根溯源开篇,其源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次子为邘叔,后来,邘叔的子孙去邑旁姓于,元末,于氏麻宗始祖为逃避兵乱,携带家眷自文登赤山迁居山东潍县寒亭,积厚流长,经过数代人的勤奋耕耘,于氏家族兴旺发达,成为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建于明代的于氏宅院至今坐落于寒亭,青砖黛瓦,古韵悠长,远近闻名,成为了凝固的史诗。由此,《于氏麻宗史略》隆重拉开序幕,沿着于氏麻宗迁徙潍县寒亭的前行轨道,通过详细梳理于氏家族人口世系、生存状态、生活情景、品德智慧、家风遗训、历史遗存、沧桑印迹以及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坚韧不屈的精神,探寻了千年不衰的家传基因,记载了繁衍不息的于氏宗族跋涉征途上的荣辱悲欢。《于氏麻宗史略》资料详实,文献珍贵,脉络清晰,考据讲究,是一部稀有的姓氏史料,它仿佛是一幅图文两妙的线路图,沿着千年时光之轴,清澈明了地看到于氏家族的千古幽光,遥遥永生,同时,也寻到了古圣先贤的遗踪旧韵和济世情怀,在点点滴滴的宗族文化里,我不仅看到了于氏家族先辈们风雨沧桑的发展印迹,更看到了中华民族历史行程的苦难辉煌,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不由地深深思索。
知来路能识归途,晓因果可正行为。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沿着先祖们深深浅浅的足迹,聆听他们睿智的家风家训,于氏后人与先祖们心意相通,心灵相遇。于氏后裔英才辈出,盛名远播,无论是赈灾修城、乐善好施,还是兴教办学、开发民智,无论是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成千上万的于氏后人,始终奉承先贤们“克己、奉民、先国”的祖训教诲,崇尚正义,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第三章《一门五士,两代清官》中,于氏家族教育子孙忠心报国,谦逊持家,倡导子弟饱经诗书,“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树立了读书育人的典范。第四章《英才辈出,盛名远播》里,弃官归隐倾心诗文的于周,守护新政投身革命的于普源,太极传人振我国魂的于化行……都是于氏后人学习的标杆。第五章《历史遗存,沧桑印迹》里,《孙孺人碑志》、《陈孺人碑志》等碑志记载的于氏家族的媳妇们,她们恪守道德规范和礼仪准则,德行高尚,可敬可叹。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于氏先祖的做人为官之道,治家治国之道,立德处世之道,值得世代后人学习借鉴。祖德厚者,后嗣必昌。书中那些威严古朴的石碑,古老神秘的建筑,沧桑肃穆的老照片都凝聚着于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这种宗族文化形成的强大精神“气场”,正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这是人类重要的精神归属和珍贵的心灵家园。
木有本,本固而枝茂;水有源,源深而流长。《于氏麻宗史略》第七章《于氏族谱,研究欣赏》里展示的于氏族谱、谱序,如同图式展卷,一目分明,了若指掌。透过这只小小的支流,展现眼前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往昔对比的沧桑巨变,更是炎黄子孙继往开来的雄心壮志。《于氏麻宗史略》不愧是泱泱中华的冰山一角,从千年变迁中感受到了于氏族人身正德高、学纯官清的家族作风,感受到了于氏族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感受到了于氏族人诗礼传家、文章继世的家国情怀,更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抗争、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在阔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回望宗族文化,守护宗族文化,传承宗族文化,意义非同小可。
仁者必有福。瓜瓞绵绵的于氏家族,枝繁叶茂,子孙隆盛,人才辈出,于氏子孙(自元朝)繁衍迄今,已递传至于氏麻祖第二十六世孙,于氏后裔已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依旧受其熏益,团结一心,秉承先王遗风,恪守祖训,诚信为本,互相交流,并超越区域空间的局限,成立“于氏同宗会”,这已成为了于氏宗族人聚会、交流、联谊、祭祀的情感纽带和无形拉链,这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现象,既体现了缅怀先祖,不忘根系,血浓于水的一家亲,也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繁荣昌盛。
族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人无贵贱,皆不可忘本。阅读《于氏麻宗史略》恍若古圣先贤就在身边,感恩着祖先的遗泽。宗族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加速变化的时代,回归和弘扬传统,把家族与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家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于氏麻宗史略》秉承先祖之遗教与家风,激励于氏麻祖后裔奋发有为,昂扬向上,锐意进取,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人对血缘关系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拜读《于氏麻宗史略》时,我的心中始终怀有一份崇高的敬畏与仰望,更有一份心灵能量感应。因为,我的婆家也是于氏,夫君祖籍昌邑西夏湾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迁居潍坊,二十多年来,我与于氏朝夕相处,得于氏宗族文化浸润,潜移默化地成了“于家人”,传承着于氏基因,传播着于氏家风。在受邀撰写序文之前,我从未透露过,张晋也不知这个秘密。想必,这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作为于氏家族的后人,能为宗族文化尽献一份绵薄之力,我深感荣幸。
借此,对于氏女婿张晋先生和《于氏麻宗史略》编著委员会诸位成员的辛勤付出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劳神费力地深入梳理稽考于氏宗族文化,编印此书!
以上是我对《于氏麻宗史略》的读后感想。一隅之见,不揣浅陋,以为序。
作者简介:傅彩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首届签约作家。作品见诸《光明日报》《山东文学》《青岛文学》《散文百家》《小小说选刊》等;著有小说集《方向》,散文集《芸窗漫笔》《彩霞正满天》。改编出版世界文学名著六部。
本文由史映红推荐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