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挖湖藕
作者:程奇伟
我读初中那年,学校放了寒假,天气格外寒冷。我帮家里干完打苎麻、收棉花、砍黄麻等所有的农活后,想在家好好休息几天,因为马上就过年了。那天晚饭后,父亲突然决定,第二天要去赤眼湖挖湖藕。
赤眼湖位于洞庭湖畔宋家嘴镇,不属于我家所在乡镇管辖,离我家大约七、八公里的路程,在那个寒冬季节,步行时间需一个多小时。湖藕,又称粉藕,野生生长于大湖大泊深深的泥地里,表皮不太光滑,呈锈红色,藕丝浓密而绵长。湖藕的药用价值高,明清时期被朝廷列为贡品。湖藕淀粉含量丰富,煨汤香味四溢,效果甚好,其中,野生湖藕炖排骨汤,香香的,粉粉的,糯糯的,特别酥口,特别回味,特别好吃,是中国人舌尖上的一种人间美味。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带好中午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寒风,跟着父亲出发了。说是中午饭,其实就是头一天晚上的剩饭,放酱油在锅里炒一炒,盛在一个大碗里,用布包起来,加上一小瓶辣椒萝卜和一小碗炒腌菜。父亲挑着一担箩筐,拿了铁锹和水桶等必备工具。一路上,父亲反复盘算着,并自言自语道,“力争挖满这一挑湖藕,然后,到乡里菜市场卖掉一部分,买些猪骨头和年货之类的,再在大年三十晚上做个猪骨头炖野生湖藕,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
好不容易走到了湖边,我感觉天气更冷了,北风刮得比在家时大多了,凉飕飕的,直往衣服里灌。北风吹到脸上,象刀割一样的痛。身上穿的一件破旧棉衣,脚上穿的水鞋,根本抵御不了这瑟瑟的寒风,身体感觉异常的冰凉,都快僵硬了!偌大的赤眼湖,就我们父子二人,我感到有些担心和害怕!因为我天生胆小,从小就怕黑、怕鬼、怕无人的地方。父亲见我还在犹豫,大声对我说,“抓紧时间干活,就不冷了,就没事了”。由于长时间不下雨,湖里早就干涸了,没有水了,湖中的泥土成了冻土,好似一块块硬石头和一个个铁菱角。父亲在使劲的挖,吃力的挖,拼命的挖,不一会儿,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但也没往泥底里挖下去多少。我做了一些热身和准备活动后,拿起铁锹,试着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铁锹,铁锹却纹丝不动的,根本进不到地里。我如此重复了好几次,但还是挖不进去。我心急了,看来,这种重体力活,不是我这初中生能干得了的。几经反复后,我都失败了,有些心灰意冷了!虽然,我从小就干过农活,帮家里和生产队干过不少各种各样的农活,搞集体时,还经常出工挣工分,但挖湖藕这样的活,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我看了看父亲,他还在一锹一锹的吃力的往下挖,还在咬牙切齿的坚持,显然没有半点要放弃的意思。我十分佩服父亲的干劲和毅力,但我心里已经打了退堂鼓,也许只能在父亲阵地旁边观战了。我是孝子,我从小就体贴父母亲,知道父母亲的艰辛和家庭的不容易,从良心上讲,我不是想偷懒,而是确实挖不了!于是,我把铁锹横放在坚硬的湖中泥地上,一屁股就坐在铁锹上,看着父亲用力的一点点的往下挖。说实话,当我坐下去后,我马上后悔了,又很想站起身去挖湖藕,帮父亲分担一些!于是,我再次拿起铁锹开挖了,但泥块还是无动于衷,我最终放弃了,我知道我这力气确实无能为力了。于是,静等父亲挖得湖藕呈现的高光时刻,我好去抠父亲挖出来的湖藕。在冰冷刺骨的寒冬里,用手去抠湖藕,手还未伸进泥地里,就已经冻得十分僵硬,完全不听使唤,好在不要耗费太大的体力,我那年龄的人都能做,但那确实是一种煎熬,是一种遭罪,好似人间炼狱一般!当我尽全力把湖藕抠出来时,被北风吹得冰凉的心才激动起来,心中顿感如释重负。相比之下,挖湖藕这类重体力劳动,父亲真是难指望上我!一次次看到父亲这么辛苦,我心里很不好受!心中常常泛起阵阵涟漪,甚至后背有些发凉,眼睛有些湿润。我父亲太难了,如果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点的话,就不会为生计而发愁,就不用在北风呼啸、寒冬凛冽的大冬天去冰冷刺骨的大湖里挖湖藕了。
天气太冷了,为了少受风寒,我坐了一小会儿,就站起身来,在周边慢跑着,以增加些许热量,使身体保暖,预防感冒。我边跑边观察父亲的进展,当父亲挖出了第二、三支湖藕时,虽都用了较长时间,但我还是高兴不已!父亲挖得差不多之后,都要靠我用手去抠出来,要冒着双手被冻裂、冻伤的危险。辛苦了一上午,战绩还不错,父亲共挖出了三支湖藕。我用从附近鱼塘里破冰后提上来的水,把湖藕上的泥巴擦洗干净,小心翼翼的放到箩筐里。父亲有了收获,就有了劲头,便对我说,“可以吃中午饭了,饭后继续开挖,要赶在天黑之前离开赤眼湖”。寒冷的天气里,肚子饿得快。其实,我肚子早已饿了,肚子早就咕噜咕噜叫个不停了。我把从家里带过来的酱油炒饭和辣椒萝卜、炒腌菜拿出来,将饭和菜分了一多半给父亲,自己只留一小部分,因为,父亲饭后还要继续挖湖藕,他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以保持足够的体力,而我不用挖湖藕,可以少吃一些。为了怕父亲看到我分给他的饭菜比我多,我端着饭碗走上了湖岸边吃。饭已经冰凉了,米粒被冻得很僵硬了,很难咬烂,更难以下咽。我看到父亲大口大口的在吃,他分明是想早点吃完后,再多挖一些湖藕。直到父亲开工一阵子了,我才勉强把饭菜吃完。早上带的一壶开水,早就在冰冷的环境中结了冰,没办法喝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感觉酱油饭还卡在喉咙里,浑身不舒服。父亲在拼命挖湖藕,我就在湖中四处游荡起来。湖的中心野草很深,不时有野鸭子和野鸟在飞,我想走过去瞧一瞧,被父亲大声喊住了,“那是野生动物,不要打扰人家玩耍。”我致敬那时的父亲,都有环保意识了,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了。天黑前,父亲总计挖了七支湖藕。我把所有的湖藕洗得干干净净,分别放到两个箩筐里。此刻,我看到父亲全身瘫坐在地上的扁担上,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父亲休息了好久,才疲惫不堪的站立起来。
父亲恢复了一点体力后说,“出发吧,回家”。为了让父亲再休息一会儿,让他轻松一点,我主动挑起湖藕,趁着夜色,往回家的方向走去。我用肩挑着湖藕,刚开始,还觉得没问题,但走了不一会儿,脚就不听使唤了,腰也疼了,肩膀更疼了,我不停的轮流换着肩膀挑。慢慢的,隔着旧棉衣,我都感觉到了肩膀钻心的疼痛。父亲听到我累得气喘吁吁的喘气声,就把担子接过去了。休息了一阵后,我又主动请缨,再次挑了一小段路。后来,两脚却越来越不听使唤了,腰也越来越疼了,轮流换肩膀的频率更高了,为了减少肩膀的疼痛,实在挑不动了时,我干脆用手支撑着,但没能撑多久,我就败下阵来。父亲再次接着挑,我感觉到父亲也很吃力,但他咬牙坚持,一直挑到了家,都没再让我挑了。回到家,我脱掉棉衣和毛衣,露出了秋衣,我看到两个肩膀都磨出了大血泡,衣服都嵌进了肉里,成了血疙瘩,被风干了,衣服撕不下来了,钻心的疼!母亲则端来一盆热开水,用蘸着开水的滚烫的毛巾给我的肩膀热敷,用了好一会儿,才使衣服与肉分离开来。若干年后,每每想起肩挑湖藕和搞“双抢”挑重担的那一幕一幕,我都还心有余悸!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把挖来的那七支湖藕都拿去卖掉了,换了些钱,买回了些猪骨头和鱼之类的。早饭后,父亲心疼我,让我在家休息,然后把屋后上千捆的棉花杆和稻草摞起来,用塑料薄膜盖上,防止天下雨时给打湿。交待完任务,父亲又启程去挖湖藕了,直到大年二十九,父亲都还在不停的挖湖藕。其实,好多次冬季都是如此,都是参加完人民公社和大队的冬修水利后,利用过年前的一小段时间去挖湖藕。父亲是想多挖点湖藕,多换点钱,改善我们家人的生活。望着父亲疲惫的远去的背影,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眼泪夺眶而出!此刻,我很恨自己,恨自己不能快快长大,恨自己不能长得结实些,不能替父母亲多分担一些,不能让父母少受些苦,少遭些罪!
天已很黑了,全家等着挖湖藕的父亲回来吃晚饭,等了好久好久,父亲才挑着湖藕疲惫不堪的回到家。我立即抢过父亲的重担,看了看箩筐,数了数,共有八支湖藕,比前一天多挖了一支。我难以想象,身体并不好的父亲,为了挖湖藕,他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怎样的艰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怎样的困难?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虽然一生平凡,但父亲是勤劳节俭的,是甘于奉献的,是有担当责任的,在我眼里,父亲是有爱心的,是可敬的,是伟大的!
我上初中那会儿,全家六口人,我们三姊妹都在读书,还有个年老多病的年近八十岁的爷爷,母亲身体也不好,生活的重担全压在父母身上。父亲还做了个手术,面对着生活的凄苦,面对各种艰难困苦,父亲总是乐观的咬咬牙坚持,用单薄而瘦弱的双肩扛起这个家。父亲曾经为人民公社开过车,当过小学教师和校长,当过大队会计和生产队长,但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一些,父亲最终选择在家务农。每天天不亮,父亲就起床去干农活,晚上很晚才回来,父亲就是一头只知道干活的老黄牛,起早摸黑,不辞劳苦,而且,经常饿着肚子干农活。从我有记忆伊始,我就经常半夜三更才能见到从田地里干活回家的父亲,推门的声响时常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映照着他疲惫而瘦弱的脸庞和瘦小而刚毅的身躯。我既敬佩父亲,又怜悯父亲!敬佩父亲面对生活的苦难时,仍笑对生活,还时常鼓励要我们努力学习,走出农村,跳出农门;同时,怜悯父亲身体体弱多病时,却苦苦支撑起这个家,年复一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那次挖湖藕的经历,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却是父亲年复一年的经常。我感谢一次又一次艰苦的成长经历,它培养了我顽强的意志,激励了我无穷的斗志。我永远都忘记不了父亲肩挑湖藕的那个高大身影,那稍有驼背却伟岸俊毅的身姿,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画面,镶嵌在我的脑海里,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久久不能忘怀!
我已离开故乡三十多年了,父亲也已离开我们二十个年头了,父亲的教诲,我永远铭记于心。父亲的“勤劳节俭、担当奉献、廉洁奉公”的好家风,是传给我的最好礼物,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教我怎样做人和做事,永远照亮着我的前行之路!
简历:程奇伟,军转干部,公务员。爱好文学和写作,在中央、省部级报刊杂志和部分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多篇文章。曾获得过全国和省级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