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人间有一条江

人间有一条江(散文)

 

作者:杨远新

 

  人间有一条江,比长江长,比黄河宽,但在任何地图上却看不到,他只在人们心中流淌,他有着改变人类,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这条江的名字很独特,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叫起来好听,写起来好看。近日,我因一篇文章的发表,使我更加感受到了这条江的无比美丽和无穷力量。

  202210月上旬,知名新媒体“正扬网”“走向”“作家网”相继发表了拙文《易尔康为我做嫁衣》,随即被百度、头条等大型网站转发。

1常德市文联原副主席、《桃花源》原主编、常德日报原副总编易尔康

 

  “正扬网”由湖南省常德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主办,于2022109日推送《易尔康为我做嫁衣》,点击量一路飙升,热心读者在评论区留言:

  田野春色:点赞杨作家远新老师好作品,崇拜恩师不忘恩师,长期谦虚谨慎,创作路上硕果累累。

  政协邱渭波:从《桃花源》起步,入大作家队伍,不简单。

  史开均: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楼主蔡发祥:易尔康的精神可嘉,值得学习、点赞!而作者已成文学大家,至今仍然不忘恩师的高尚情怀更令人感佩!为杨远新的人品点赞!为情感真挚的美文点赞!

  龙阳汉风:我一口气拜读完毕,直觉得易老精神可贵,德高望重。远新同志对易老情深意厚,文笔十分流畅,朗朗上口。读之久未离屏。大赞!

  对此,我很受鼓舞和感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易尔康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和事迹,我从“正扬网”下载此文,转发到我的朋友圈。立即引起了文朋师友的关注,纷纷留言:

  杨善智:一位施恩不图报,一位感恩永不忘。两位人品文品双臻。

  邓德佳:我一口气读完大作,易尔康爱作嫁衣,使若干人成长受益。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也有留言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关注。

  妙笔开花:八十年代初,我订过《桃花源》杂志,可惜现在是内刊了。

  他是活跃在文坛的益阳市作家,近年在《知音》等有影响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表大量情感散文,拥有较多的粉丝。我与他在微信上偶尔打个招呼,这次看到他表达对《桃花源》的怀念之情,我感到与他的情感一下联系得很紧密了。于是,我回复:是的,如今的内刊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品位。谢谢您的关注!

  妙笔开花:你很幸运,遇到那么多人帮助你。

  我暗自感叹:没错!一个农村业余作者,如果不遇到像易尔等众多恩师的帮助扶植,哪怕有天大本事,也是不可能成为作家的。

2 易尔康(左二)与诗人、《桃花源》创始人方存弟(右二),作家、《桃花源》编辑彭其芳(左一)等留影于黄龙洞

 

  《走向》是立足常德本土,面向全国的文学微刊,自2015年创办以来,凭其正能量的作者阵容,和注重情感开掘的高品质作品,深得广大读者喜爱,因而迅速走向大江南北。20221010日,《走向》发表《易尔康为我做嫁衣》,并加了颇有见地的编者按:

  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交往是互相成就的交往。双方水平越高、格局越高,这种交往的质量就越高。易尔康老师与杨远新老师长达几十年的亦师亦友情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走向》编者从众多读者感言中,精选了部分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于留言区予以公布:

  黄稻谷子:易尔康先生是个德才双馨的好编辑!

  西岭山人解黎晴:易主席于1987年以前,批准我加入了常德地区文学工作者协会;后于1993年在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的申请表上,帮我签意见并加盖常德市作家协会的大红印章。多次在《常德日报》的报眼等重要住置,编发我报道桃花源修复开发等内容的消息和文艺稿。易总的大恩大德,终身难忘!

  李先菊:杨老师是至情至性之人,更是感恩之人!

  丁萍:祝易尔康老师早日康复!扶持文学作者,为他人作嫁衣,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美德。

  阿荣:祝易尔康老师早日康复,健康长寿!

  草民:杨老师丰硕的文学成果,离不开编辑老师的鼓励与扶持,离不开上级领导及家人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自己的刻苦与勤奋。

  郭宇波:易尔康老师,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的第一篇小说就是他用毛笔小楷给我提的修改意见,当时大大的增强了我对文学创作的信心!

3 易尔康主编《桃花源》期间,留影于办公室

 

  “作家网”为全球最受关注的中文作家网站,以视频、图片、文字方式全方位报道作家的思想与行动。受众身份各种各样,留言各俱特色。其中有一条留言,超出了我的想象,简直有石破天惊的力量。

  田原:远新老师好!您是从家乡汉寿走出去的享誉天下的文学大师,您的成长经历堪称传奇,您的许多作品堪称经典。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一直默默地以您为师,以您为傲,以您为荣!现今,您的鸿篇巨制《春柳湖》就摆在我的案头,成为我每天必读的研究洞庭湖渔民生活奋斗史,与变迁史的教科书。最近,又有幸拜读了您的散文新作《易尔康为我作嫁衣》一文,我深深为您与易老前辈之间几十年的亦师亦友情谊所折服所感动。其实,我与易老前辈也有近三十年的师友情谊,他任《常德日报》副总编辑期间,把我作为重点通讯员培养,还曾亲自点将抽调我到报社跟班学习编稿写稿,面授机宜,诲语谆谆,至今历历在目,没齿难忘。特别是,您文中提到了他老人家为我的文集《绿叶对根的情意》作序一事(我叫刘启明、田原是我笔名和微信名),再次引发了我对他的感激之心和感恩之情。那是202012月,我怀揣即将出版的文集清样稿,登门拜访易老,想请他为文集作序。当时正值冬季,他虽然没有大病缠身,但哮喘复发,呼吸不畅,我不忍为难他老人家,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想第二天,他亲自给我打来了电话,老人家情绪很激动,一口气和我交谈了半个多小时,说他浏览了我的书稿,对文稿质量很看好很赞赏,并决定克服困难为文集作序……不想如今,老人家重疴卧床已经三月有余,其间,我多次提出要去探望他,均被他坚决拒绝,直至8月中旬文集出版了,我想借送样书的机会去拜望他,仍未如愿,被拒之门外,老人家的理由是“病态病容很不堪,已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想给自己留住一份最后的尊严”。我理解老人家此时此刻的心境,不便勉强,只好将样书委托小区门卫,择机转交给他的女儿,心情沉重,难过而归。易老他真的是一个大好人,一个对我们有栽培提携之恩的人,在这里,我也只能与您老兄一样,默默为老人家祈祷,祝愿他能够战胜病魔,躲过此劫,尽快恢复健康,“又能拿起笔,或操作键盘,倾吐他对人间的大爱!”

4 易尔康为刘启明的散文集《绿叶对根的思念》作序

 

  朋友们的每一句留言,就像一道波,每一声祝福,好似一条浪,波连波,浪接浪,感恩之水清且长,汇聚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江,在我心头奔涌,在秋日的大地流淌。

  20221021日,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令我心情愉悦,728分,久病卧床,很少与外界联系的易尔康老师,主动与我微信联系,我俩语音聊天528秒,他说话虽然显得很吃力,但一连串说下来,仍然妙语如珠,还不时发出笑声,仍然是那种很有磁性的嘿嘿声。我本来沉重如山的心情,因听到他的嘿嘿笑声,便如同雾开日出,师生的共同笑声,穿越万水千山,紧密的融为一体。他在网上读到了《易尔康为我做嫁衣》一文,他说:我要给你一个回复,心里才踏实。他关心我们在他乡的生活和学习,这占了通话的主体部分。他反复强调:“代我向小陈问好!”他着重希望:“等到你们回来的时候,我们见一面。”他告诉我:我不会用这个(指微信),是我女婿告诉我用的。他今天带着孩子一起陪我。他对身边的女婿说:就讲到这里,他的时间宝贵。莫耽误他了。我要求经常与他语音聊天,他连声答好。

  过了三天,我收到易尔康微信:

  您过奖了,过谦了,在加拿大时你便给我打过几次电话,现在又耗时撰写长文谢我,足见你的一片诚心,你的成就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与我并无多大关系,难得的是你还一直记得我,这让我十分感谢,十分感动,也十分惭愧。

  我很高兴,连老花眼镜也顾不上戴,当即回复:尊敬的易老师您好!我这边是凌晨两点多,手机弹出您发来的微信,读罢泪水盈盈。您是改变我命运的恩师,我从不敢忘,惭愧的是无以为报。我从陈集亮先生处得知您病重和师母仙逝的情况,心如万箭击穿。我理应直奔病榻前看望您,可由于疫情与大洋阻隔,目前难如心愿。我借《易尔康为我做嫁衣》一文,呼唤上苍庇护好人,关照善良,驱走病魔,保佑您早日恢复健康。我深信奇迹一定会在您身上出现。您与我是永远的师生关系,无论百岁还是二百岁,绝不因年龄增长而变化。所以,我要求您一如既往的称呼我“小杨”,这既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又给我注入了青春的力量。您千万不要放弃治疗,听从女儿女婿的安排,与医生密切配合,发扬往日的乐观开朗,人活的是不败的精神和勇气,加之除了我,还有很多曾经受惠于您的人,都在为您祈祷祝福,您的身体一定会好起来,恢复到健康状态,再为您关心的作者,包括我在内,作序指导,为培养常德本土作家,再续辉煌。下面,我将《易尔康为我做嫁衣》发表后,刘启明、解黎晴等众多自认为是您学生,是我文友的实诚人,发给我的微信点评,分批转发给您。供您欣然一笑。

5易尔康(左二)在汉寿县委召开的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时任汉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施龙庭(左三)主持会议

 

  20221028日,他支撑着病躯,打开他的散文随笔集,从中拍下《我的编辑老师》一文,发给了我。文章很短,不足千字,原载19948月的《湖南日报》。我读后很感动,明白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篇文章发给我。其用心良苦。全文如下:

 

我的编辑老师

 

  已经是十多次书来信往了,我尊他“编辑老师”,他称我“某某某同志”,落款则照例是那长方形的编辑部公章。

  从那一笔不苟的字体看,回信显然出自同一编辑之手。于是,在再一次寄稿时,我便诚恳地提出了要求:“为了便于直接联系,请您示知姓名。”并约他便中为我当时负责的一家文学期刊“赐稿”。然而,回答我的仍然是那枚公章,至于“赐稿”之事,则只字未提。

  1985年夏天,湖南省作协和《小溪流》编辑部在南岳举行笔会,请了上海、北京的一些编辑讲课、选稿。我因有事羁身,迟去了几天。笔友们告诉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王中兴多次问到过我,他是负责中南几省的老编辑,因还要赶到别处参加活动,讲了半天课便提前走了。至此,我才知道和我通信多年的编辑的姓名。

  这样的“匿名信”已有数十封,他经手发表的我的小说也已有七、八篇。为了表示谢意,我托当时在复旦大学念书的一个学生给他捎去了两条美蓉烟。回信很快就来了,这次他用了自己的姓名:“烟收到,感谢你的盛情。我不吸烟,已从烟草局了解了这种烟在上海的销价,转让给编辑部的瘾君子了,现将烟款汇来,请查收。”一番好意,没想到会是这样结果,这人也实在有点太“那个”了。

  19897月的一个晚上,我正在看电视,想不到他却突然叩开了我的房门。原来,他是来湖南参加一个会议,会后抽时间到省内看望他联系的作者的。望着他汗涔涔的脸,我激动地抓住了他的手,埋怨地说:“你怎么不打个电话,让我去接你呀!”他笑了笑:“走一走好,正好看看常德的市容。”带他来的那位作者告诉我:“王老师从东门问到南门,很多人都搞不清文联在什么地方,恰好问到了我,这才领他来了。”我们谈了很久很久,不知不觉已是深夜,他起身告辞。我再三留他多停两天,以便陪他到桃花源等地看看。他说他还要到吉首去看几个作者,并已买好了明天清早的票:怕我不信,还把车票掏出来作证。我和妻送他回芷园宾馆,途中,我们请他进冷饮店喝了一杯冰淇淋和果子露。交往十多年,这就算是他从我这儿得到的“好处”了。

  前不久,他来信告诉我:他已退休,但又接受了社里的反聘,准备还发挥点“余热”,并批评我“为什么好多年没见你来过稿子?”惭愧之余,我真不知该怎样回答他的关心。

  如今,他给我的信已不下百封,我将它们装成了厚厚一本。这些信是我无言的老师,既教我怎样为文,也教我怎样为人。

7 易尔康与夫人金婚留影

 

  紧随此文,易尔康对我附了下面一段话:“这是我遇到的和我打了十多年交道,发了我十多篇文章的一位编辑,他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编辑同志,我非常尊重他,他比我年长,听说已经去世了,我十分伤感,一直十分怀念他。”

  他介绍的这位编辑我也很熟悉,也是我敬重的责任编辑。他就是上海《少年文艺》王中兴老师。我的短篇小说《捉鱼》,经他手编发《少年文艺》,后被《儿童文学选刊》选载。19854月,我从南通参加“春江笔会”后,特意取道上海,与妻儿会合,一同登门拜望王中兴老师,受到他和夫人的热情接待,留我们一家三口在他家享受中餐。

8 易尔康(右五)率常德市部分重点作者参观黄龙洞

 

  读罢《我的编辑老师》一文,我所指的那条人间大江,那条比长江长,比黄河宽的大江,顿时从江面上跳出他那美丽而动听的名字:感恩。在这条江里,滚滚后浪,推滔滔前浪,这是后浪对前浪的感恩。他告诉人们:最高境界的感恩,是把前浪无私提携后浪,也就是易尔康为我做嫁衣的这种奉献精神,一代代的传承,开出繁花,结出硕果。王中兴与易尔康,易尔康与我,易尔康承上启下,发扬光大,除了我之外,刘启明、解黎晴、郭宇波等等,许多如我出身卑微的作者,都从他那里得到了嫁衣,享受到了温暖。这是他对王中兴等前辈编辑的最大回报,最好感恩。感恩是对一个人是否具备善良品质的基本参考特征之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的一切,这样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而我辈若都像易尔康那样,把对前辈的感恩,转化为对后浪的引领和提携,如此循环往复,连绵不断,这不就使得人间这条大江中奔涌的感恩之水,永无止境了吗?愿我们都成为这江中的一朵浪花。当今时代,非常需要像易尔康这样的编辑。愿易尔康这样的编辑,能够多些,再多些。

 

20221114日于18195


9本文作者杨远新2022117日留影于牙买加

 

  【作者简介】:杨远新,湖南汉寿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当选湖南省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湖南省首届公安文学艺术协会秘书长、湖南省公安文联理事。曾担任汉寿县革命文化站《工农兵文艺》编辑,汉寿县创作组编剧,汉寿县文联文学专干,湖南省《小溪流》杂志编辑,湖南省宁乡县公安局副局长兼严打办主任,湖南省公安厅户政管理处秘书科长,湖南省公安厅《当代警察》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副编审,湖南省公安厅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局政治协理员、调研员、高级一级警长。三级警监。迄今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18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春柳湖(全四部)》(与杨一萌、陈双娥合著)《百变神探》《爱海恨涯》《东追西捕》《拟任厅长》《红颜贪官》《春涌洞庭》,中篇侦探小说《特区警官》《惊天牛案》等多部;中篇纪实小说集《中国刑警大扫黑》《中国刑警在边关》《生死赌注》《生死抵押》《生死游戏》等多部,法制文学集《义与法的冲突》《权与法的较量》《钱与法的碰撞》等多部,长篇儿童小说《欢笑的碧莲河》《小甲鱼的阿姨》《牛蛙大王》《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中短篇儿童小说集《落空的晚宴》《今夜,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长篇报告文学《奇人帅孟奇》《内地刑警与香港警方联合大行动》《创造奇迹的人们》《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走进福山福水》等,201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8卷本880万字《杨远新文集》。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首届一等奖、二届二等奖、三届三等奖、四届二等奖,文化部和全国妇联等七部委联合颁发的编辑奖、湖南首届文艺创作奖、湖南首届儿童文学奖等各类奖项58次。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