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散记
作者:安玉琦
一
我们“畅游越柬”的第二个国家是柬埔寨,但我们没有直接从越南过去,而是从越南回到南宁再飞去柬埔寨的。那天是5月9日,到达柬埔寨暹粒机场已是晚上9点多了。导游黄世强早就举着迎接牌等在那儿,所以出站很快,大巴车就停在门口,车位很多,几乎一人一座。来到车上,黄导先致欢迎词,话语热情又中耳,因而赢得满车“雷鸣般”的掌声。随后自我介绍,他说他是第三代华侨,爷爷那辈来到金边做生意,而且经营得不错,用中国当今的话说,没几年就“发家致富”了。但说到底,那是因为咱们中国人聪明又勤劳,还能吃苦持家,所以在柬埔寨的华侨都是殷实人家,都有一方天地。他不仅普通话说的流利,而且仿如拉家常,让我们听得很顺耳,而且打心眼里都为柬埔寨华侨而自豪。黄导见我们与他拉近了距离,于是高兴地说,今晚咱们入住吴哥“皇朝大酒店”,也叫“国王酒店”。凡是中国来的游客,都会当回“国王”,这是一份特殊的礼遇。因为中柬友谊深厚,而且中国老大哥总是护着柬埔寨小弟弟。
的确,言不虚说。“皇朝大酒店”俨然就是一座皇宫打造,虽然不高,只有三层,但黄顶、黄瓦、黄墙,显得金碧辉煌,雍容华贵。见此景象,我不由得一愣:真的要当回“国王”,不免心虚。要是在国内,吾辈之人甭说入住,恐怕进去看看也会被拒止门外的。
真是不愧为“国王”酒店,进门就有身着皇宫卫士礼服的侍者开门,并行鞠躬礼,还用柬式中国话说“欢迎陛下光临”,叫得我浑身不自在。尽管如此,咱也不能失礼道,于是我点头哈腰地向他致谢:不敢当!
接下来便是窈窕淑女帮着提行李,并带至入住房间。如此周到的服务,鄙人头一遭领受,恍惚真的有种当国王的感受。房间很宽敞,也很整洁,电视可收中国很多频道,还有免费矿泉水、茶叶等,洗刷用品更比国内还好还齐全——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但是,也有令人不舒心的事情,那就是强制放“小费”,尽管数目不大,每天至少2000瑞尔(合人民币4元)。最后那天,我和王宗战主任有点疏忽,认为上午12点离开房间就不用放小费了,后来还是被追缴了(王主任替我交的),有点丢人啊!
黄导说,来柬埔寨施以小费,那是约定俗成的。但是后来,我又施以小费太多了,100元人民币换成的瑞尔很快施光了。每到一地,那些三四岁、最大十二三岁的儿童们蜂拥而上,衣衫简陋、赤足裸体,蓬头污面、骨瘦如柴,可怜巴巴的样子,并且叔叔、爷爷地叫喊着,不忍心不给啊?在这里,也因应了李健吾先生在《拿波里漫游短札》中的一段文字:“我没看过更多的儿童,一个脏似一个,遍街赤着脚跑,瞪着两只饿眼,窥伺各自财运的来临。”
有天中午,我们在吴哥市一家旅游定点饭店吃过午餐,由于天气太热,大约有40多度吧,都躲在大树下乘着凉,等车。我忽见有个只穿短裤的小女孩,也就是六七岁的样子,独自躺在墙根阴凉里,面色灰暗,眼睛很大但却无神,黑肚皮一鼓一鼓的,看上去很难受的样子,好生可怜人啊!我思忖莫不是生病了?于是过去察看,因身上没带好吃的食物,便给她1000瑞尔。不成想,她刚拿到手,就被突然窜来的小男孩(头上长满癞疮,七八岁的样子)一把抢走了。我吼了一声:可恶的东西!我们议论着,大概他是哥哥,牵出病妹妹来挣钱吧?
大家看到男孩的劣性,就不给女孩钱了,纷纷拿出饼干、面包、糖果之类的食物给她,但她只是拿着,却不吃。我们示意叫她快吃,可她不言声也不吃,只是把食物护得更紧了,而且大眼睛里汪着泪水……冷不防,那个坏小子瞅空子跑过来,一把将女孩手中的食物抢跑了。我追上去踢了他两脚,并怒斥道:混账东西!
但他不在乎,嬉皮笑脸地飞快跑走了。过了一会儿,他又死皮赖脸地踅过来,追着我们讨钱物,一点羞耻感都没有,仿佛这是他的正当职业,即使疲于奔命,亦乐不可支。
事实上,真有专门吃这碗的人群,不仅业务熟练,而且胃口不小。在“小吴哥”景区,我们在冷饮店歇息,有好几个八九岁的男孩围过来,一边推销手中的小物件,一边嘴很甜地讨要小费。我便每人给一张500瑞尔,他们却嫌少不要。我们被他们纠缠得心烦,就叫女服务员赶他们快走,不然不买冷饮了。他们是被撵走了,但却投来仇视的目光,嘴里嘟囔着我们听不懂的话。我问服务员,是不是骂人?服务员只是笑了笑,没作答。
更有甚者,那天我们到“莲花酒店”吃晚饭,在人行道的大树下,有个病恹恹的女人怀抱一个脏兮兮的孩童,看上去很是可怜,于是我赶紧从包里拿出5元人民币(因为手里没有瑞尔)给她,她却不要,还说要美元。不由得叫我一激冷,如此可怜巴巴的德行,还挑肥拣瘦哩!我睥睨地瞪她一眼,心里骂道:一只爱舔美国屁股的母狗!
所经所历,黄导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随便对小孩子或怀抱小孩子的女人施舍“小费”,那是一种错误的诱导,致使他(她)们不劳而获,所以不去上学,也不愿意干活,整天追着游客讨“小费”,久而久之,就会堕落,现在街头上、人群中出现的小偷小摸、甚至抢劫大多数出自这个群体。
然而,话虽有道理,但再见到那些可怜的孩子,还会生发恻隐之心的。我们到金边洞里萨河码头坐游艇,一个弱小而可爱的五六岁的女童,从河堤下的棚户屋一直跟我们到游艇码头,那副祈求又眼看绝望的样子,谁人能忍心让她空手而归呢?于是我明知故犯地给她2000瑞尔。她开心地笑了,仿如向日葵盛开那般灿烂,而后又像小鹿那般愉快地跑走了。我久视她的背影,真的有点心酸啊!这是我最后一次给孩子“小费”。但我又恨自己:这可恶的“小费”,不会断送孩子们的美好前程吧?
但是,在柬埔寨收“小费”又是约定俗成、顺理成章的。有付出就有所得,这叫理所当然;给好处办事快,这叫礼尚往来。
司机师傅为我们开车四五天,起早贪黑,不辞劳苦,车稳当,人热情,给点小费也心甘情愿。他送我们到回国机场路上,黄导要收小费给师傅,给瑞尔的10000元,给人民币的20元。真的不多。当时我想,怎么也得100元人民币吧。我好事,便问黄导:“你不要吗?”他笑着说:“职业道德,不能要”。
到了暹粒机场大厅里,黄导把我们召集过来,悄声说,过海关都要给“小费”,否则麻烦可多了。到了护照盖章那个关口,也就是第三个关,先把钱准备好,夹在护照里,他们见钱眼开,会很顺利放行的。但不要多了,瑞尔2000元,人民币10元,美元1元。假如他还要,你就装作听不明白,别说话,也别搭理,一会儿就放行了。
由于过关太匆忙,到了第三关,我忘了在护照里夹钱,那个黑脸关员看似很和善,他一边盖章,一边望我几眼,又指指台面上那个类似照相的东西,我赶紧挪动身子对准那儿,可他等不及了,干脆用中国话说:“小费!”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赶紧把早已备好的2000瑞尔递给他。他微笑着将护照给了我,并很礼貌地伸手示意走吧。
二
此次出游柬埔寨,首先是冲着吴哥窟来的。据来过这里的驴友说,它的神秘,它的奇妙,它的神化……足以让人着迷。不过,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吴哥窟——堪与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等齐名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位于柬埔寨暹粒省境内,过去长期淹没在丛林之中,直到1860年才由法国探险家根据中国古书《真腊风土记》记载,深入暹罗北部历尽千惊万险而寻找发现的。
吴哥窟总占地近200平方公里,总建筑群占地24公里,宽8公里,有大小石窟1058座之多,而且形象逼真,雕刻精美,实属吴哥王朝全盛时期的不朽文明遗址,也是高棉有史以来最宏伟的都城,因此又有“雕刻出来的王城”之美誉。而现在保存最完整、最精致、最著名的要数“小吴哥窟”了。
黄导带我们边走边介说,“吴哥”在柬语里就是“塔城”的意思。小吴哥窟里面有三个层次:从底层逐层往上先“地狱”,再“人间”,最后到达“天堂”,这就是人生的三个阶段。所以说,在200多座古迹中,小吴哥是唯一正门朝西开的神庙,也许寓意着人生最终归宿就是“西方世界”吧?因此,它不只是一座荣耀神祇的庙宇,也是人类对天堂的极致想象与体现。
进入小吴哥,必经之路是天桥——也称彩虹桥——其实就是些大石板铺设而成的,没有特别之处,只是桥面斑斑驳驳、坑坑凹凹,记载着悠久的历史和见证着悲壮的沧桑。有的坑凹那是千年万载水滴的功夫,有的坑凹则是枪炮弹痕,记录着列强的暴行与罪恶。
天桥周围是护城河,水面恢宏,清波荡漾,一派宁静气氛。但桥墩上的雕像(还有窟内的雕像)都是残缺不全的,那是法国殖民统治者最后的疯狂。据黄导说,法国人撤离柬埔寨时,能运走的金银财宝则片甲不留,即便这些不好运走的石刻雕像,也要把它们身上镶嵌的金啊银哪抠下来,再不济就是砍根胳膊、锯条腿也要带走。由此可见,侵略者的贪婪嘴脸是多么地丑陋!
更令人发指的是,“吴哥崩密列”其规模几乎与吴哥窟一样大小,但那种惨状,不由得让我想起北京的“圆明园”——那都是侵略者暴行之铁证啊!张瑾华先生在《圆明园焚掠史:课本的论断有错误之处》一文中说:“翻开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这样叙述了圆明园被焚掠的过程: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毁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3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但从欣赏的角度看,小吴哥窟是建筑在三层石质台基上的建筑群,各层以阶梯相连通。第一层台基壁上描绘着高棉民族与外族的战争场面及印度教神话;第二层台基上各有一佛塔式建筑,沿台四周是一圈状似城门洞的建筑,还在门洞墙上刻有1500多个“阿普萨拉”舞神,神态各异,绝无重复;第三层台基建有游廊,在中央和回角各建有一座佛塔,形似含苞欲放的莲花,远望宛如出水芙蓉。中央佛塔最高,高出庭院地面65米。这五座塔式建筑构成的图案极其壮观,有种挺立不屈、坚不可摧的品格与气质,因此柬埔寨将它置于国旗之上,作为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国家象征。
在小吴哥里面,最新奇的是那尊被誉为“高棉的微笑”佛雕——她相貌和善,笑容可掬,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大慈大悲的印象,堪与“如来佛”、“蒙娜丽莎”媲美。果不其然,在柬埔寨“高棉的微笑”就是一张国之名片:在宾馆、饭店等多数公共场所都能看到“高棉的微笑”挂像,并且像佛祖一样供奉着,可见她在柬埔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地神圣啊!
这天出游宽松又舒适,吃过午饭还可回“皇朝酒店”午休。下午两点半出发——游览大吴哥,个个精神抖擞,引发满车的欢声笑语。
去大吴哥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行程,而走的都是“高树(速)公路,”,但比之越南的“高树(速)公路”要好得多,这里树木参天,树冠繁茂,宛如华盖,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不透一丝缝儿,气得阳光钻不进来,给人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而且沿途的风光那么原始——丛林,草甸,湖泊,溪流……原生态得原汁原味,没有半点染指,宛如回归洪荒时代,让人产生隔世之感。
来到大吴哥景区,要换乘面包车。面包车娴熟地穿行于原始森林之中,仿佛进入八卦阵,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黄导提醒我们,来到大吴哥一定跟好他,不然迷了路是走不出去的。我们很听话,即便到了大吴哥窟跟前,也都紧紧围绕在黄导身边,真的生怕走丢似的。
大吴哥窟在整个吴哥城里规模最大,但完整程度不如小吴哥窟。它是加亚巴尔曼七世所遗留下来的建筑群,由54座大大小小的宝塔而构成一座大宝塔“巴戎庙”。
大吴哥窟独具特色的是树木。这些参天的古老大树,有的怀抱着千年奇石,有的缠绕着佛塔,有的撕裂围墙,有的顶开石阶,有的探进门窗,有的攀爬房檐……这里也是《古墓丽影》和《花样年华》的拍摄地。
这里还是名贵树种的领地:红木树、黄花梨树、楠木树、檀树,还有黄金树、白橡树、香樟树,而椰树、槟榔树等观赏树就不用说了。但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拟人化的树木:酷似仙女的“俏妇树”,悄悄对话的“情侣树”,还有白白净净的“美女屁股树”……真是“风情万种由人赞,各领风骚数百年”哪!
在大吴哥窟,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是“世纪之吻”雕像。它高则百丈,得仰面相望,仅鼻子就有丈余高大,只要选好角度,便可拍下与她鼻头相吻的穿越时空的“世纪之吻”。我们14人都让黄导拍下了十分难得的“世纪之吻”,无不喜形于色,权作绝世之照吧!
傍晚时分,自愿攀登巴肯山——系人造山,只有600多米高,土路,坡不陡,很好走,爬到山顶,可以看到整个大吴哥城的全貌,也是观看日落的最佳场所。我走到巴肯山前怀,只见上山观景的人排起长龙,故而四周观望了一遭,便下山了。我在路上想:大概柬埔寨是少山的国度吧,区区一座人造山,却招引着如此众多的游人,是因大吴哥的神奇呢,还是日落的精彩?我还有点疑惑:既然少山,那么小吴哥、大吴哥那些大石块是那儿弄来的?莫不是跟金字塔有着同样解不开的迷底吧?
三
5月11这天,看的景点有五六个,还逛了四个购物店(在越南没有进购物店之烦),但总的收获不太丰盛。
先看的所谓“皇家公园”——用网络话说,就是袖珍公园,口袋公园。它位于吴哥市中心,面积也就有三四个足球场大小吧?但绿化很好:草坪翠绿,平展如地毯;植树修剪得有模有样,好似一个个盆景;花们则争奇斗艳,惹得蝶飞凤舞。公园里还有几座塑雕、庙宇,但并不招人眼目,所以游人不多。
然而,这里却有个奇特的景象:有棵大树上常年驻住着大蝙蝠(有如乌鸦般大),白天它们高挂在树枝上,就像黑色精灵,与姐妹佛相依相伴(姐妹庙近在咫尺)。可是到了清晨或傍晚,成千上万只大蝙蝠飞离家园,盘旋于空中,如同乌云翻飞,气象万千。
紧挨着,就是“姐妹庙”——规模不大,也没有特别之处,所以我未进入朝拜。尽管黄导说此庙在当地香火最旺,也最灵验,但作为“大老爷们”又是“外国人”,还得祈求柬埔寨“姐妹”保佑吗?不过,既然来了也不能慢待她们啊,那就照几张相吧,权作对“姐妹庙”的尊崇啦!
不多远,就是“国王行宫”——即西哈努克宫馆——金黄色建筑,显得富丽堂皇,有种贵族作派。但只能外观,不得入内,使得游人心情不爽。好在西哈努克亲王、莫尼克王后及其儿子西哈莫尼、现任国王巨幅画像立于路边,给人一种与国王近距离接触的感受,由此生发些微满足。
市区的景点看完以后,大巴又驶出郊外。在森林深处,有一家“小天使皮雕孤儿院”,这是献爱心的地方,也是旅游团必到之处。
鄙人虽不属强者,但却同情弱者。参观“小天使皮雕孤儿院”——不禁感动而且心酸。
感动的是,这些失去双亲、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有了依托,还能学到一技之长,为今后独立生活有了本事。尤其让我敬佩的是这里的女教师,经交谈,得知她来自马来西亚,姓林,属第三代华裔。她会说汉语,但不会写汉字,在这儿教英语。她做志愿者快两年了,今年六月份回吉隆坡为儿子筹备婚礼,之后还来孤儿院支教。
这位让人敬佩的林老师,就是在一次来柬埔寨旅游,被创办人和孩子们感动了,便毅然告别祖国、告别家人来到这里做志愿者,奉献一份爱心。
心酸的是,尽管这个孤儿院已经营多年,也有了相当规模,但这个景況并不乐观。我问林老师,现在经营怎样?她说只是维持。现有孤儿80多人,不敢再收留了,因为难以承受。她说经济来源有三个:一是靠好心人资助,二是靠游人捐助,三是靠孩子们做牛皮工艺品赚钱。
这个孤儿院外部环境尽管不错,位于密林深处,幽静闲适,犹如伊甸园。但进入其内,则令人瞠目结舌:住的是大通铺,再就是上下床,显得异常拥挤、脏乱,地下湿漉漉的,有种霉腥味扑鼻而来。我还闯入伙房看了一眼,两口大锅底下还燃着火,不知煮的啥东西。只见一妇人正在切肉,那肉很肥,数量也不多,可苍蝇们乱嗡嗡地扑食肥肉。门外有五六只鸡崽,在伙房流出的脏水里争相啄食,那种腥臊烂臭味道,让人躲之不及。于是我赶紧抽身往回走,再探头教室里,桌椅板凳倒齐全,但只见一个孩子在读书,而他那认真的样子又不像装出来的。但不多会儿,他跑过来看我们买东西,被林老师发现了,便用英语指令他快回去读书。林老师又笑着对我们说,这个孩子特聪明,好好调理,一定有出息。唷,原来林老师也有偏爱啊!
由此使我同情起那些干活的孩子们。他们坐在大树底下,一刀一锤雕刻着牛皮工艺品——动作娴熟,神情专注——我们怎么拍照,怎么指指点点,怎么说说笑笑——他们依然表情冷淡,眼神黯然,似乎仍有巨石压抑心头——是得“救救孩子”啊!我在心里喊出了鲁迅的话。
虽有怜悯之情,但无实力相助。而往捐助箱投放瑞尔,亦有作秀之嫌:因为投了两次,各10000瑞尔。第二次其实“装逼”,为配合林总拍照,故作姿态而已。事后再想,岂非脑袋进水了,要不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我默默地念叨:罪过啊,敬请“小天使皮雕孤儿院”“赦免”吧!
为了弥补过失,尽管黄导催促快点上车,我还是把那块牌子上的文字抄记了下来:
小天使皮雕孤儿院创办人Rattana,年幼在柬埔寨内战中痛失双亲,童年孤苦无依。成年后,他凭着学来的皮雕技艺自力更生,并立志为孤贫孩子的未来努力。通过多年的坚持及善心人士的资助下,小天使孤儿院于2002年正式成立。
院内所贩售的皮雕商品全部都是由孩子们一刀一划手工雕刻而成的,这不仅是他们的个人作品,更是他们赖以为生的经济来源。贩售所得金额的20%会存入孩子的个人账户,80%则作为孤儿院日常开支及运营成本。
Rattana秉持著教育的理念来经营孤儿院。他认为教育最有可能翻转孩子的未来,唯有拥有一技之长,才有机会走出困境。他希望小天使孤儿院,不只是孩子练就一技之长的地方,更是一个能让孩子获得爱与温暖的家。
四
这次出游柬埔寨,没有首都金边,不免让人失落。既然来到柬国,不去金边,岂不干来了。于是撺掇黄导,让他想法予以安排。后报经旅行社同意,但需10人以上,且自费每人1100元人民币。为达成共识,一心想去的与半推半就的先是好言相邀、进而祈求,勉强凑齐11人,终将成行,不亦乐乎!
5月12日,全天自由活动。我们11人去金边的要起个早,清晨5点就出发。因为从吴哥市到金边有五六个小时的行程。为了赶路,早餐是在车上吃的盒饭。
天朦胧着,星星却贼亮,就像孩童的大眼睛,水汪汪的,让我仿如又看到了孩提时故乡的美丽星空,致使心静如水。
通往金边的都是柏油公路,路面虽狭窄,因是凌晨,行人又少,所以大巴跑得很快,两边的优美景色如同快速镜头般掠过,让你来不及欣赏,有种吊人胃口的焦躁……
随着天色的光亮,公路两旁的景物渐次映入眼帘:别致的村落,茂密的丛林,翠绿的稻田,吃草的牛群…….处处都是田园风光。但让我深感可惜的,是大片大片荒芜着的土地。还听黄导说,这些土地非常肥沃,但这里的人懒惰,栽水稻够自家吃的就得了,不愿多费力气。我便笑问:我们中国来承包怎样?黄导说,柬埔寨还没有这样的政策,更主要的原因,这些土地都是私人的。我打趣地说:那快快改革开放呀!黄导戏谑道:那得看洪森开明不开明了。
中午时分,大巴临近金边,可以望见全城的轮廓,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建筑要比越南河内多得多。黄导说得好,那些高层建筑,还有五星级酒店,大多数是中国老大哥帮助建造的。黄导说着激动,我们听着自豪。是啊,祖国的强大,让我们出游国外也觉得腰杆子硬朗。
进入金边市区,要经过一座桥。黄导介绍说,它叫两国桥:一边是早年中国帮助建造的,显得有些老旧,技术含量也不太高;一边是后来日本帮助建造的,看上去有点雄伟,装饰得醒人眼目。这个小日本就会使坏,变着法儿与中国对着干,无非争夺朋友吧!
由此使我想起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洪森有个视频很过瘾:在“南海仲裁案”判决前,日本驻柬大使急忙登门拜访洪森,游说其支持判决,选边站到日本美国一方,却被洪森狠狠地打脸,并怒斥道:还没判决,你们怎么知道会赢?这不是法律,是操弄,我不支持!洪森首相大义凛然,不屈强势,力挺中国。看过这个视频的中国人,无不为洪森首相大加点赞!
当车路过“皇宫”广场时,翠绿的草坪上有数不清的和平鸽在嬉戏,在觅食,在翩飞,见到游人也不惊不乍,好一个与人为善啊!我想,这也许就是“和平鸽”的使命吧?!
我真想在这里下车,走进鸽群,共享“和平、和谐、和祥”之天下盛世。但大巴不容商量地把我们载到了“皇宫”停车场。金边导游等在这儿,他自称阿帅(并自嘲说,蟋蟀的蟀。因他胖墩墩的)带我们参观“皇宫”。先过安检关道,但不如进河内“胡志明主席府”严格,关员数数人就过去了,再走一道长廊,就到了皇宫院内。放眼望去,几座宫殿金碧辉煌,显示着国王的威望与尊严;而那些汉白玉砌筑的座座灵塔,那是历代国王的安息地,西哈努克灵塔也矗立在这里,而且规模最大,也很壮观,然而那座座灵塔则释放着肃穆而又凝重的气息,让人敬而远之。
不过,最养眼的是满院的黄金树,它辉映着金黄的宫殿,使人联想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里那些震撼场景,进而疑似身处“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节日氛围中。更让人赞赏不已的是那些鲜红的忘忧花,大朵大朵地依附着百年大楠树,令人生发惜香怜玉之感。阿帅说,别看它这么漂亮,但含有剧毒。这是一种不败之花,花开24小时,败了再开,永不言败的样子。忘忧花,多么好听的名字啊!可是只许欣赏不容触摸,难道是“花妖”吗?
叫人扫兴的是皇宫里面不准进去,只能扒栏望几眼,所以看不真切。我围着大殿外面转了一圈,没有看到令人好奇的国宝,因此不尽人意。不过,那个“衣冠宫”对游人开放,但我们进去后,那个女服务员却敲响了下班的钟声,我们只好脚步匆匆、走马观花地转一圈,赶快走人。殿内列陈着各式各样的服装,还有形状各异的冠帽,以及侍女的装饰品,可谓衣冠大全,应有尽有。尤为让人注目的是那7位服饰不同的美女蜡像——据说她们代表一周,每个侍女着不同服装则代表一天,7个侍女就代表着一周7天,这天她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知道是星期几,不至于弄混时日。这是一说。还有二说:国王每天都要一个侍女伺候,因为她们个个俊俏,美若天仙,容貌恰似同胞姐妹,故以服饰区别,以免混之,难道柬埔寨国王也像中国皇帝那样每晚都要宫妃伺寝吗?由此可见,古代的国王也好、皇帝也罢大都是奢华荒淫的。
这里还有座比皇宫要小一些的宫殿——现住着西哈努克之子、西哈莫尼国王。宫殿顶上飘扬着柬埔寨国旗。阿帅说,国旗升起来,证明国王在宫殿里,便可以拜见;如果国旗降下来,那是告诉你国王外出了,改天再来拜访吧。听阿帅这么一说,我不免心里犯嘀咕:这不明摆着暴露目标吗?不怕“歹徒”行凶?不怕“恐怖分子”施暴?国王真有天胆!大概是天子吧,有皇天保佑着哪!这不,几十年来未曾出现不测事件,国王稳坐皇位,为柬国人民祈福布安,功德无量。
金边的“独立广场”如同河内的“巴亭广场”,都是游人必到之处。整个广场宏伟、壮阔、威严,给人开阔胸襟、放眼世界的感受;高耸的“独立纪念塔”,教人仰视,并给人一种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精神力量;巨大的“西哈努克塑像”矗立于广场中央,精神奕奕,光彩照人,使柬埔寨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独立之父”的丰功伟绩——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他毅然决然只身来到法国,凭着远大理想和渊博知识四处演说,在他矢志不渝地努力下,终于感动了法国人民,也终于感动了“上帝”,柬埔寨终于在1953年10月9日获得独立,并把这天定为国家独立日,每年要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
吃过午饭,还有三个景点要看。因为时间有限,便顶着烈日出发了。
我们先来到“皇家寺庙”,阿帅说它是金边最神奇、最神明的地方。凡是进入其内,必须脱鞋,不准喧哗,也不能指指点点,丝毫不能招惹神灵,否则将招致命运不逮。我们照着阿帅说的做了,果然,当步出大门时,只见眼前一片光明,不知是好运当头呢,还是室内光线暗淡的缘故?反正有种神灵护佑的满足感。的确,该寺庙不同凡响,它有三件国宝:一个是地板用银砖铺成的,总重量有53吨;再一个金身佛像,是用90公斤纯金铸成的,金光闪闪,栩栩如生;还有一个就是玉佛——在亚洲只有三尊:缅甸第一,泰国第三,它排第二,很像“如来佛”,端详和蔼,慈目善面,给人一种大慈大悲的印象。
有意思的是“塔子山”,此山者,只有270米之高,称其为土堆亦不为过也。但是很出名,因为是高僧圆寂的地方。山下丛林中耸立着很多佛塔,环境幽静、安谧,但透着一股阴森、肃杀的气息,让人往而却步,所以游客不多。
正因如此,我对“塔子山”愈加好奇,再说山也不高,便硬着头皮爬上去,探它个究竟。山顶很平整,建有寺庙,里面供奉着佛像,我脱鞋摘帽,入内匆匆转了一圈,未见特别的神灵,却有似曾相见之感。然而,寺庙周围不仅有参天古树,亭台楼阁,让人纳凉休憩;而且在这里还可以瞭望闹市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让人赏心悦目。这让我想起了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最富趣味的是乘坐游艇观光。我们是在金边洞里萨河码头上游艇的,一直往湄公河驶去。
游艇是夫妻俩经营的。男的驾艇,看起来驾轻就熟,有时喝水,有时抽烟,有时还用双脚把舵,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女的呢,起航时她解开缆绳,抽回趟板,回到艇上,她就没事干了,就跟我们一样只顾观风景了。从她那怡然自得的神情可以看出,这河两岸的景色是多么地迷人,真是百看不厌啊!由其可以想象,我们初来乍到的该是何等地赞叹不已、赏心悦目啊!
在游艇上,可以放眼远眺在湛蓝晴空下那了无边际的金边容貌,犹如海市蜃楼那般如影如幻,使人目不暇接;两岸坐落着风格不同的建筑物,异国情调特别惹人眼目。再看岸边的“水上人家”,那种悠闲、清静的生活,教人忘掉尘世的喧嚣和闹市的烦扰。他们十几条、几十条船各自摆在一起,就是一个水上部落。不时地,有驾船出航撒网捕鱼的,有生火做饭的,有晾晒衣物的,而那些俏皮的小孩子,赤条条地从船上跳将水里,扎着猛子游泳,其速度快似海豚,当游至船边,一个鲤鱼跳龙门动作,眨眼进入船舱,惹得我们忍俊不住。
听阿帅说,这些“水上人家”大多来自越南的贫民和难民,因此成分比较复杂。政府安排他们上岸居住,尽管条件不错,但他们死活不愿离船而去,也许是“故土”难舍吧?因此给社会治安和城市形象带来了问题,所以成立了水上“巡逻警察艇队”。岸边有不少国际化大酒店,当有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巡逻艇队就会把附近的“水上人家”驱离到看不见的地方,但事过以后他们还会回来。如同我们国内,那个城市有重要活动或头面人物来视察什么的,必定要驱赶小商小贩那样,生怕他们惹是生非。
游艇进入深水区,鱼群也多起来。它们追随着游艇,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潜入水底,仿佛跟着游艇做游戏,惹得我们探头水面,如鱼儿一样乐不可支……当游艇行至洞里萨河与湄公河合流处,速度慢了下来,这会出现了绝美的一幕:洞里萨河水的颜色呈现“绿色”,湄公河水的颜色呈现“蓝色”,而且像巨幅彩带铺展开来,又荡漾而去,让人惊叹不已。由此使我想起“泾渭分明”的成语,还有河南开封“杨湖清、潘湖浊”的传说。看来,大自然的造化都是公允的。
此次来金边,最为遗憾的是未能到“毛泽东大街”去走一走,看一看。据说,在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建有“毛泽东大街”,一个是柬埔寨,一个是莫桑比克。然而,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建有“毛泽东大街”的,情何以堪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