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走过天蒙山

走过天蒙山

 

作者:安玉琦

 

  我痴迷名山大川,更喜欢亲近名山大川,但未曾真正走完一山一水,实在不地道。幸好天蒙山赋予机会,我们从南门进山,从东门出山,用近一天的时间,赖赖乎乎总算全过程走完了天蒙山。这是我头一遭对山的真诚奉献。


  我仰望过泰山、黄山三五次,但从未完整地走过一遍,实在是对名山的不恭;我也朝圣过庐山、井冈山,那只是匆匆过客,因此未将红色基因烂记于心,实在是对圣山的不敬。至于天蒙山,尽管出游季节不佳,阳历三月,草木仍在萌动当中,因此山景仍有些许冷色,但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因为我们也是沂蒙儿女,听说这是新开辟的红色旅游景点,恨不得插翅飞将过去,时令冷暖那又算的了什么?!

 

  在车上有位占卦大师神秘地说,今个日子都要记在心里:2018311日(农历正月二十四)。我听了一头露水,心里也嘀咕着:这个日子不特殊啊,难道黄道吉日也会随着大师的“金口”而应验吗?我有意望望车外,再细想想也是啊,日子还在正月里,阳光竟然如此明媚,清风竟然如此和煦,是天象反常呢,还是天助我兴呢?我不得而知,但满车的游客却格外地开心和快乐。

 

  可不中言,我们到达天蒙山南门停车场,才九点多钟,日头却照的人身热烘烘的,风儿也挠得人脸暖呼呼的,山脚下来了初夏的味道。怕热的徐君只穿短袖衬衫。我也脱下了夹克,并暗里使劲,这次一定要“征服”天蒙山。

 

  天蒙山位于费县境内,是沂蒙山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总面积约有240多万平方公里,核心区就有96平方公里,全长12公里,串联了景区内30多个自然人文景点。上山则有悬空栈道、自然石步道、木栈道、松针路等等线路,我们却选择了先乘索道再爬山的行动路线。天蒙山最高峰只有1001.2米,那为何要乘索道呢,而且票价不菲,80块钱,是不是有点“腐败”?是不是自违初衷(你可打保票要“征服”此山的。起初心想,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和意志,等坐完了索道再走一遭也无妨),非也!那是因为感到好奇和不解,区区千把米的山峰还要建索道,相必要么设计者用心良苦,要么此处有着绝妙的景色或者神奇的传说……

 

  我们沿着整洁的道路往索道方向悠闲地走着,沿途建有沂蒙精神馆、沂蒙历史观、沂蒙风俗馆、沂蒙物产馆、沂蒙声音馆、沂蒙味道馆和沂蒙人家等,但最让人倍感亲切的是那块大石头,上面写着“沂蒙小调诞生地”。在这里,游人高兴得像疯了一样,你想照个相合个影那可得灵活机动、见缝插针。就在游人争先恐后拍照的当儿,我们那些能歌善舞的女同胞们情不自禁地亮起了歌喉: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一时间,仿佛复活了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们的火热生活,让游客们目瞪口呆,又情深意长……

 

  我在标志牌上阅读到,《沂蒙山小调》是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这里完成创作的。这首歌沂蒙山的老百姓一唱就是70多年,而且成为沂蒙山的代名词。也就说,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或者说,没有《沂蒙山小调》的传唱,就没有沂蒙山的名气。而这首《沂蒙山小调》,后与《茉莉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并蜚声海内外。

 

  我们坐上索道,不大工夫到了终点,但没观赏到迷人的景色,也没看到其奥妙所在。我觉得这条索道建的不值,能挣回投资吗?也许建设者是为出游少的沂蒙百姓着想的,好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体验一下高科技的舒服和快捷。我们同车的一位少妇,就是头一回坐索道,刚到半山腰,她就吓得哭了,并将头插在她同伴的腿上。我见她浑身哆嗦,便安慰她别怕绝对安全,并将胳膊通过她的脊背上头去把着车门,她好像自信了一点。下来索道,见她的眼睛都红肿了。我问她没事吧?她破涕一笑。我又问哪里人?她说就是费县的。今日老公在家看孩子,叫她来坐坐索道,说是挺好玩的,没想到还怪吓人的!

 

  上来山,我们先看了望海楼。虽说是新建的,但也有点古韵;看似古香古色,但形似而质不同。它的柱子、墙面、飞檐,还有楼梯都是铁塑的,能蒙人眼一时而不能一世。听说攀到它的第三层,可以望见黄海。于是我们脚蹬铁梯铮铮作响,一股劲儿上去,却不见黄海踪影,但看到了海似的云雾,不曾枉费心机,令人欣然。接着,我们悉数转完各个楼层,里面布置着不同的展览:有书画墨宝、古诗绝句,有历史典籍、名人传说,当然更有天蒙山的今世前生和辉煌业绩…….,但游人很少耐下性子拜读的,只是到此一游罢了。

 

  由此看来,我们这些仰望望海楼的人,跟那些修建望海楼的人,或许是一路人等吧?因为都没把它当作传统文化看待,只是个标志性建筑物罢了。只图虚名,其内涵自然匮乏。依我看,这座望海楼建的不咋样。

 

  所以,我们从望海楼下来,心中仍有吃过酸葡萄的滋味,好在“夫妻岩”给我们带来极大兴趣。这里是天蒙山的最高峰,称作天蒙顶,海拔1001.2米。其上天然形成一大一小两块裸岩,就像夫妻二人正在恩爱之中,所以自古就有“夫妻岩”之说。如果用现代网络语言来说,取其“1001.2”谐音,就是“一生一世的爱”,故而又被称为“爱情不老石”。据看山老人说,这个地方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人间与上天沟通的愿望与期盼。因此又有“天蒙之巅,一步登天”之说,成为百姓祈福许愿的灵验圣地。

 

  我们别离夫妻岩,走向山脊。山脊平缓,似同坦途,我们轻松漫步着,观赏着近处的花草树木,瞭望着远处的群山异峰,心情格外愉悦,不经意便来到了古时候的“齐鲁分界之地界”。

 

  牌文上说,天蒙山景区所在的费县,古称鄪国,是鲁国的附属国,因山北的蒙阴县被齐国攻陷,成为齐地。此山脊所在的分水岭就是古代齐鲁分界线之一,所以“一脚迈出,可踏齐鲁两地”。我在这里停留了不少时候,因为好奇这条分界线,国界竟然如此简单明瞭,最明显的就是两块巨石:他俩身高近同,不分伯仲,近的几乎脸贴脸,但是谁也别想往前挪动一步,那可是主权领地,神圣不可侵犯的。两块巨石上分别镌刻着自己的名字:齐、鲁。看其色相,不像当时原证,显然是设计者的杰作。

 

  我们沿着齐鲁边界线走下去,不远处就是“瞻鲁台”。这可是孔子来过的地方,自然招徕不少天下游客。这里有一组古人塑像,可惜周围都坐满了游人,看不全古人的真面目,本想拍张照片,但无从下手,只好作罢。看看牌文介绍,也权当拜敬圣人啦: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鲁国附属国鄪国(今费县)的时候,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而责备冉求,后又率众弟子前往蒙山(即东山)。在东山之巅,孔子俯瞰鲁国大地,发出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

 

  叫孔子这么一夸,我对天蒙山更不敢小觑了。这不,在山谷林壑间呈现着“世界第一”,令人惊奇又使人眼前一亮:它的全名叫作“跨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

 

  说到这个“世界第一”,我禁不住偷笑。正如微信公众号《周末去哪儿玩》说的“99%的美食之都,都是吹出来的”一样,大概也是他们自我标榜的;然而到底名列第几,最好别刨根问底,免得惹人烦。现如今呀,天下第一的东西就像天上的星星,你是数也数不清楚的,所以听之任之,自个儿图个乐儿也是不错的。

 

  尽管名山大川景区里有了不少玻璃人行悬索桥,知名的就有张家界悬索桥,云台山悬索桥,就连我们日照的五莲山也建起了悬索桥,可惜我未曾体验过。此次刚走上天蒙山“跨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时,既自信又惊喜,但临近中途,退出了红色垫毯,脚底可见万丈深渊,不禁胆战心惊。尽管桥面底下的花草树木别有景致,那些峭岩怪石也变幻莫测,但只有胆大的而又酷爱摄影的人,才敢匍匐在玻璃桥面上,贪婪地捕捉着心仪的镜头;对于个别胆小或者恐高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灾难,他们紧贴缆绳又跪在桥面上,眼睛朝天爬行而去;更有美女紧抱恋人的胳膊,娇嗔地嚷叫着别往前走了,赶快退回去吧…….,我们几个虽然有惊无险地过了关,但身上还是出了不少的冷汗。由于头一次走过悬索桥,不禁有点留恋。于是我站立桥头回望着:不禁让人感叹那些设计者的聪慧才智,和那些建设者的巧夺天工,给游人创造了一种“横空出世”的神奇感受!

 

  因为被它震撼被它感动,我不厌其烦地抄下了牌上全文:201578日下午,世界最大跨度人行悬索桥——沂蒙山银座旅游区人行悬索桥最后一片主梁完成拼装,大桥顺利合拢,实现全桥贯通。它是连接玉皇宫和望海楼的关键通道。大桥全长505.5米,其中中央跨度420米,边跨长度分别为38米和47.5米,桥面净宽20.4米。该桥采用双塔单跨吊悬索先进工艺,并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桥梁健康检测系统,可实时监测桥面震动情况。

 

  看过这些介绍,你就大胆地往前走吧,你就尽情地体验大桥的魅力吧!因为它不止是单保险、双保险,而是多项保险,真的万无一失哪!

 

  不过,别忘了,塔山还有个玻璃观景台,对于胆小的和恐高的人来说,到那上面走两步,不止于丢魂失魄的。但对于走过“世界第一人行悬索大桥”的人来说,那就是小巫见大巫,纯粹的小菜一碟,绝不会大惊小怪的。我们在上面走了一圈,脚下也是万丈深渊,但因其面积不大,也就百十平方米吧,所以不怎么晕眼,而且还没来得及害怕就走过去了。在这里,老夫也当回导游,如果你害怕悬索大桥,那就从东门进山,先到观景台来体验一番,再走悬索大桥,想必要自信的多,也会顺畅的多了。

 

  中午时分,我们到了山间餐饮服务区,找了个树荫,坐于长凳上,吃了自带的干粮,稍事休息,接着游山,还有一半的路程呢。

 

  在海拔930米的平仙顶上,有好事者,还在明代遗存玉皇庙基础上重建了一座玉皇宫。它依托“天人合一”理念,采用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的对称建筑布局,总占地面积4222平方米,建筑面积1669平方米,主要有南天门、接仙台、祈雨坛、玉液泉等组成,不仅是沂蒙山区祭礼玉皇大帝的主要场所,也是当地百姓寄托龙王崇拜信仰和祈福求雨灵验的圣地,而且现已成为山东地区传统文化的核心体验地之一。

 

  整座建筑崭新如初,看样子建成时日不久。但信众不少,朝拜的,许愿的,敬香的络绎不绝,在香火氤氲、磬声缭绕的熏染下,一副虔诚笃信的模样。三两个佛师正襟危坐,面容平静淡然,似乎心静如水,忘却世态炎凉,难道这就是佛家的至高境界吗?

 

  大凡佛堂庙宇都占着风水宝地,并且惠泽周边。这不,离玉皇宫不很远的地方,就有座“百寿峰”,其上镌刻着不同时代、不同书体、不同风格的“寿”字,足够100个,故名“百寿峰”。看这些“寿”字着实喜人,但略显鲜艳,让人猜疑,不似古人所书,而像今人仿制;再静心一想,是古是今,无须深究,谁人不图长寿呢?老叟甲子岁有余,在此留影一帧,不呆沾上“百寿峰”之福的?!

 

  真是有缘,说福就来福。我们才走了不多的石道,便遇到了“大福石”。此处的大福石,有“天下第一福”之说。传闻当年康熙来蒙山为天下苍生祈福,心诚所至感动了上天,召来天官赐福。该“福”正中上方还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造福百姓,皇恩浩荡。

 

  这个“福”字,镌刻在下山石道拐角一块独立的巨石上,有着人不如“田”高之说,足见其“福”之巨大。我端详了半天,猜疑此“福”非彼“福”也。但到底是否康熙御笔,在下真是无才辨认。但字体跟春节印刷的“天下第一福”、那个被号称康熙御笔所赐之“福”一模一样,足以乱真。这,或许就是今人的能耐吧?!

 

  禅师云:灵山养圣人。此话不假,我们无意间来到了“老、孔相遇处”。在一片偌大的坪岩上,有两尊古人塑像:一尊是老菜子(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学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一尊是孔子。他俩面对面正儿八经,像在谈经论道。传说当年老菜子隐居蒙山避世不出,孔子便慕名亲登蒙山请教,后于儒家思想的形成有着一定影响。本想给两位圣人拍张照片,瞅找不少时机,但未能如愿。因为他俩跟前坐满了歇脚的游客,很刹风景。我们也索性无味,便找块石头坐下,啃起苹果充饥,因为还有不近的下山路呢。

 

  樵夫说的有理,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时没觉得多累,下山却有点腿软了,只好走一程歇一会儿,但也有意外的收获。我看到了那个“千年神龟”。据说这个神龟可有灵气了!如果你不用心去看它,是找不到的,所以很多游客一眼瞧不着,就不耐烦地匆匆走了。

 

  我坐在石块上,一边歇息着,一边寻找着神龟。在丛林深处,有一群石头,带头的那块巨石,仔细辨认,其形状酷似海中乌龟。它,大概就是“千年神龟”吧。传说在洪荒年代,蒙山地区一片汪洋大海,成为海龟的乐园;后经千百年变迁,沧海变桑田,来不及逃走的海龟便化为石龟,见证着天蒙山曾经沧海的远古岁月。

 

  是啊,如今的天蒙山之所以郁郁葱葱,苍翠无垠,不止是远古岁月的造化,更得益于自古以来人们封山育林的劳作。在塔山有块遗碑,上面记载着清朝光绪年间,当时山民对封山育林的丰功伟绩,尤其难能可贵的对那些破坏山林的行为,做出了极为严厉的处罚规定,从而使得天蒙山迄今仍然“保持它那处女般的纯真,村姑般的质朴”,使得游人“不能不引起‘念天地之悠悠’的神秘感”。(王朝闻《北武当游》)

 

  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正是对古代“天人合一”自然法则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嘛!

 

  我们到达电瓶车输送场地,红日西沉,约定时间将至,尽管还有三五里路可走,但恐怕违约,只好购票乘坐电瓶车下去了。如是,掐头(因好奇而乘索道)去尾(恐怕违约而坐电瓶车),总算走完了天蒙山;于我游山玩水来说,此次具有标志性意义。

 

  亏得回来及时,只差5分钟就要发车了。你可知道,外出旅游要是不遵从时间,会遭众怒的;而众怒是惹不得的,那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这不,有一对“不识数”的小夫妻,迟迟不见踪影,导致发车推后半个多小时,引起满车人强烈不满。他俩态度还算好,在车上连声道歉,美女还献了唱,尽管歌喉难以恭维,但大家还是原谅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