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王家大院”的机缘与文化

“王家大院”的机缘与文化

 

作者:温智慧

 

  王家大院安详地坐落在晋中大地。灵石县静升镇,因为它而斐名遐迩,而纷繁熙攘。

  国庆节长假,以赏读的虚心和虔诚造访了它。这是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透过丝雨织开的网,王家大院高古地迎接着属于自己的客人,天高地远,大院沉着地应对飞云流雨,时世变迁,岁月沧桑,无言地肃穆青砖灰瓦的古朴与雄浑。

  说,王家大院是晋商群体杰出的代表,不为过,它浓缩了文化的本原,自然笼罩在一种神秘里,成为吉祥气蕴在俗世最为隆重的立体投影。因为王家几百年,几十代人的德、勤、运、善大理的协同,岁月手泽的拂拭,它已经被看作距离祥瑞垂注人间最近的居所。

 

  一、王家的发达与机缘

 

  古人曾训: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王家始祖以卖豆腐为生,善良无欺。曾因善心救助一位卧病荒野奄奄一息的老人。老人感待之诚,把静升镇“九龙聚首”吉善之地的天机密授给了王家基业的创始人王实。后来王实依言开始建造屋宅,果然发达绵延七百多年,相传二十余代。造就了王家大院这一几乎囊括所有晋商家园文化意义表征、精神价值寄托的建筑群落,开始了王家与众不同的人世机缘,成就王家大院气势的恢弘、气度的超然、气宇的轩昂、气概的辉煌。

  传说可信,可不信。总之,一些假说符合乐善好施,福德流转的因果机缘,人心向善的寄予。这个故事为王家的善与施奠定了渊源。从主观善的本性,自我内心道德的恪守修炼,完成施的一种动态生活理念和方式,赢得口碑赞誉与人脉的无限资源。完成了一个家族整体的兴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融洽。成全了时间空间社会历史的吻合与对接的至美。这一座院落也能够说明或者证明这一切的客观现实与存在。

 

  二、建筑风格与人文气象

 

  进入王家大院的游客,无不面对,曲径回廊、建筑格局、设计思想、精雕细琢、纤细密繁的风格典范,而啧啧兴叹。

  特别细微之处的精心处理,无不彰显一种治家思想,家园概念,内通外合的理想存在。以物体多层次的极尽渲染,多角度表现的完美结合,展现积淀颇深又合乎时代规范的家园文化。在这里没有人喧哗,只是窃窃地说,悄悄地指点,高抬脚、轻落步,反映出浮躁在庄重面前的规矩与遵守。

  王家大院的装饰典范应该集中体现在木雕、砖雕和石雕的艺术表现之上。这些雕刻艺术的应用遍及建筑的斗拱、雀替、挂落、栋蹀、照壁、廊心、柱础、匾额、帘架、门罩、扶梯、墙基、地砖、脊檐、窗棂……等重要装饰以及建筑组件之上。

  雕刻的手法集圆雕、半圆雕、高浮雕、薄浮雕、镂雕、平面阴刻、剔底起凸……等手法之大成,运用得行云流水,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静动有秩,妙自天成。

  雕刻的内容更是多层次、多角度、全立体,解释""""意义的表达与契合。造型独特不怪异、刻工精美不綺靡、图画充盈不滥俗、意蕴庄重不肃杀;手法过渡的随心,内容衔接的如意;不刻板,不刻意,承接转合大院整体文化布局的大同。形成以“移气” “养德”的禀承,使家园的生活笼罩在美的追求之中。臻善为主人有秩序、有法度、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的文化思想境界之大成,表现为具有深意,有内涵的文化气象当中。

 

  三、行走其中,感叹其间

 

  走进王家大院,站立在以四合院为组合的天井间,仰天光,无人不去兴叹。赏室院空间架构,悟其中虚实关系,感受阶梯楼堂的相互应照、契合、联系,无不凝聚设计者与主张者的一种现实也迷离,超然又恍惚,既寓意深远还灵动有致的情境、意境、心境、场境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内在自省物以我用的思考价值,也突出了外在的他同,物为我用的存在价值。

  一些石雕光华可鉴,不仅吸纳日月天光的灵慧,在家族几十代人的抚摩体恤中,和如织游人的手泽相印而韵致,而妥帖,而古光新发。

  说这些精道而美韵的雕刻装饰,集美的大成,绝不为过。表现了人难不为一叹的艺术境界。举手投足,眸光游移的间刻,一件件,一处处的微妙,深深地锁着人们的欣赏与思考。通过这诸多物象的呈现,称为雪泥鸿爪的心意,虽然比通体青灰的原色还淡、还远、还恬静,无不启动游人们的思索,追溯的探究抑或联想。

  感叹以微小生意发迹而传承的王家主人的世代营建,是这块土地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果真濡染了灵石的灵、灵石的妙、灵石的秀、灵石的美与灵石的韵,堪称灵石的精华。

 

  四、雨中不失大气,雾里更见秀雅

 

  当天,细雨迷蒙这个徒众纷至的大院。廊檐、屋瓦、滴水上的雨珠,破碎了,泛开细纱样的雨雾。轻淡、轻淡。飘渺、飘渺。在袅袅地升腾,那翘吻、脊兽、檐斗、屋瓦的湿润。而洗浴过的青灰之色更为适合这样一个近似宁静时刻的飘逸与笃定。人们屏住的岂仅是呼吸吐纳,可能也屏住了心脏的启合。

  风挟细雨,轻轻地扑打在窗棂或者屋檐上,人们的头顶不再遮伞,任凭这些细碎的素材任意地漂淋,细细地品味来自花窗着雨后的滞重,像缓步碎挪身形的老人一般持重。细雨纷纷,我们忘情所以,忘却了时间,因为那感觉被雨云遮却,开敞的庭院无形中与人们紧闭的呼吸叠和在一起,别有一番韵致的东西在心头,在思维,在意识里流走,在思考中凝重,在思绪中飞扬……

  雨对于晋中大地,之于王家大院来说,是润泽的物质,充沛绵长,清润无声的雨水是家园富裕,稳固长远延嗣续久的象征。人心共此,心同此理。淋在雨中,游在院中,这强烈的意识在心底冲动,这强烈的冲动继而渐渐地遗蜕为一声声的叹息。

  繁华不在,初衷与设想,统统交付给这倍显寥落的土地载体之上的院落。在这众多宏伟气势,典雅有加的建筑群里,谁说不曾发生过……又有谁说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呢?叹息之中不经由地假注了遗憾的内容信息,这遗憾曾经在长城的垛口也滋生过,还记得那古老的打油诗: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曾经的辉煌,名噪一时,富甲一方的一个神话式的家园,一段文明破散了,流亡成为一个历史的注脚。

 

  五、格局的选择

 

  王家大院是无数四合院的组合。坐北朝南,符合静升镇土石山区,西临黄河,东接绵山,北靠黄土坡岭,向南一片平原开阔的地理地势的客观要求。这样的四合院组合既便于采光,又遵循了堪舆学说的风水之道,最重要地是符合客观外在的条件。王家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牢固的天理纲常的观念,相对稳定的社会局势,以及人类内心最难克制的欲望奢求,是形成这个院落几代同院,妻妾多室,子孙满堂,婢仆奴众的大家庭,气脉相联,以美学意义的积极性的特征。我们有幸地瞻仰了这功能完善的建筑格局。

  当然,在这样的建设思想里,也泄露了王家人对人寿疾迟的敏感、对未知难以预测的畏敬、对安全的渴望、对富贵生活的流连、对后世子孙的忧虑、对神鬼幻觉天恐的恐惧、对吉凶的趋避,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写照,整个建筑群建筑风格形成的意图委婉且直白、堂皇也逼仄、整饬还琐碎,秀丽又苍白的矛盾性隐在若有若无的建筑思想里。然而这些复杂矛盾的交集,成就了王家大院在中国民居建筑史上一个辉煌且现实的光辉典范,引得游人竞相走来,趋之若鹜,一览个中的钟美风情为己乐。在游历过程中滋生一个严肃的思考,完成一次对人生、世事无常谨慎的心得觉悟。

  信步迈上统摄王家大院的高地。可以饱览青色瓦檐错落连绵的天际线。我们早已登临,风水所言“九凤聚鸣归昌”宝地的凤凰彩背之上。把目光平铺展望,今天王家大院的高家崖堡和红门堡景区,横卧于黄土高坡的半山,两堡之间有一架飞桥,一片灰瓦的青色无边无际,脊墙檐坊迭起叠落,无数通道割据了大小空间形成一个写意的“王”字,王家子孙在先祖撩下豆腐担子歇息的曲调中,渐忘质朴飞扬的些须顾忌。成就了“王”字格局的夸张和放大,这偷天换日的肆无忌惮,堂而皇之的放大是王家兴旺的如日中天,更是衰败的伏笔,看起来游客瞠目,说开来历史结舌。

 

  六、大院里雕刻艺术的文化寓示

 

  在古老的晋中大地,对于心灵的渴求都能够找到外化的影像,环境和物体。对于生与死,个体与宇宙,极微与浩淼,须臾与永恒,人类事业专修者,穷其一生的经历和求索,也未必能在茫茫沧海中求得一粟。事物发展的抛物线状态是难以取直的,永远地向前矢去,是精神家园的梦想。

  综观王家大院和所有的晋商一样,总要由辉煌转消解,永远冀望不过是时间长河的一瞬,历史长天的一时。而大院的建筑,装饰以及浓厚的家园意识,无非是家园的主人临时的居所。文化艺术所寄寓的热望,总会为风云冷却,还原为起始。

  经过历史烟云的洗礼,曾经一度岑寂的王家大院,随着它自身的垂老,文化元素的复苏,文化触角的延伸,文化意识的崛起,作为大院家园文化的蜕变,大院梦醒为游人揽胜追昔的妙地。纵然年份中有王家散落在海内外的子孙回来寻找血脉里游走的那个密码,终归是在叩首、长跪、燃香、凝思之后,抚慰着大院的青砖影壁而仰天落泪,抖落风尘,踏上来时的路,还是必然的抉择。这里就凝望成为一个精神的支点,慢慢地在漫漫时间岁月中淘洗为一个无形的意向。奋斗进取的征程在脚下,在心中,在汗水和思考所浸润的那片土地之上。

  看那些雕刻、饰物的精微、秀雅、高古、内蕴无不凝结王家人世代鸿昌寄寓和瞩望的文化精神的内核。

  “岁寒三友”“四君子”“四艺图”“狮子滚绣球”“太师少师”“无福捧寿”“五子夺魁”“指日高升”“麒麟送子图”“飞马报喜”“吴牛喘月”“海马流云”“行佣供母”“乳姑奉亲”“一品清莲”“修竹劲松”“凰戏牡丹”“喜鹊登梅”,尊、鼎、瓶、爵、戟、如意、八仙、玉兔……等等的雕刻内容都融入王家人缜密精微的思考,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向度。寓意无处不有,暗示无处不在。强调以“善”为本意的自我修炼。这些素材的强烈教义,暗示和调节具备积极健康的意义。同时在美学意义上讲,体现了艺术峥嵘,规整灵动文化与自然精神的相容兼济。顺眼观赏这些物什、饰物饱吸了那个被称作“岁月华光”的物质,为大院营造了一个健康,合理,抒情,呈祥,抒瑞的氛围。

  想个中的深意,欣技法的空灵,这些物件为大院平添了多少和谐唯美和人文协同的浑圆的气息。

 

  七、文气绵延的大院,艺术上乘的楹联

 

  王家大院文气绵延,楹联和匾额在大院建筑群中,占有极具文化的的地位。凡是有堂厅的定有楹联,有门户的定有匾额。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内容之深邃,记忆并张扬王家人几百年中的追求与思考,在晋商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这些楹联匾额从质地上看,有石雕、木雕、砖雕;从书法艺术上看,楷、行、草、隶、篆齐全;从形式上看,横、竖、大、小、秋叶额、册页额、手卷额、便面额、此君额、碑文额无所不全;从内容上看,有歌功颂德、写景抒情、宏图远志、宣扬忠孝节义、廉俭清修的……无论哪种内容,从艺术手法上,都可谓经典,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论点准确,引经据典,不空泛,逻辑强,哲理深,感情浓,具备实用、观赏、审美价值的大观表象,堪称王家大院文化标志的一绝。

  作为自诩文化人的我,难免在楹联下摇头晃脑,不是显摆,也不是买弄。顺口读来,琅琅有声,心受其味,情领其道。

  当时也记下来几幅,写下来供文朋诗友玩味欣赏:

  河山对平远      图史散纵横

  大道母群物      广厦枸众才

  写书竹简拈鲜碧    临帖藤笺榻硬黄

  簏簌风敲三棱竹    玲珑月照一床书

  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林香

  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    十年寒窗三更灯火五更明

  清灯一盏文章铺锦绣       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

  偶得古人精册较胜春风在庭    染成绿萼初华好觉暗香入室

  追旧德为善最乐济乡里   修先业耕读传家望青云

  受荫祖先须善言善行善德     造福子孙在勤学勤俭勤劳

  先祖先贤成由勤俭败由奢岂敢相忘    

  后世后学幼党教养老当敬首在言行

  神思造化乐四时春华秋实    静观星月感百年沧海桑田

  以上楹联逢时应世,可能不尽如今人之愿望。但是从文字里感悟文化的馨香,自然会受益无穷。

  当然听导游介绍的一幅,今人温暖先生撰写的佳绝之作,成为王家文气悠然幽然的凝聚之笔,一并写来:

  听汾思波涛天下惟心路须静

  望绵知崎岖世上岂蜀道才难

  从这些对联来感知王家世代人的心界。文字与雕刻的结合之美。更见内涵精神,启人联想,发人深思。

  当然,有一个匾额"惩贪窒欲"具有非常的教化意义。克制愤怒,塞绝情欲。富于强调,贵在理性。是成功与恒久的法宝。王家后来的衰败,真实地是奢欲奢靡的写照,这些欲望的东西销蚀了精神世界固有的支撑,灵魂靠欲望的蛊惑而迷醉。可见当时题这匾额时的良苦用心。之于今天"惩贪窒欲"虽然有古朽的况味,但是仍然不失实用,看那些贪官玩火,赃官落马,玩忽职守,纵欲横行,不都是背叛了一些千年古训的指南吗?

  另外一些匾额也是文气昭然:

  "寅宾"(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

  "视履"(审视自己的行为,用心感悟得失,一生吉顺)

  "探酉"(探究事物的本质,贵在追根溯源)

  "敦固"(敦厚坚固,坚定不移)

  比比皆是,俯仰皆拾,一个王家大院,一座文化的殿堂。文气袅袅,文香漫漫。主人四方他走,游人八面迩来。得失一壶酒,成败万年书。此行收益非浅,总是心得,总是收获。

  只是匆忙、匆忙、有些匆忙。否则会濡染几缕文香同归。

  参观王家大院,已经过去一些时日。对它的感知总是萦绕胸中,苦苦构思不知如何落笔。时值今日,方成此拙文,算是安慰自己的一个纪念吧。从叩响大院的红门,感觉王家人乐善好施的福德,流连皇荫幻境的家园气概,想恣意商贾的海天片羽,仰视天地时光之造化,徜徉在历史的马道,体恤物象万千的凝瑞,感念宅影的敦厚与孤零,徘徊于册牍的如桂馨香,受益谨慎俭朴的遵行,诵读楹联文华的翠碧,懂得了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的人生道理,但愿滋养我的人生……


1

  个人简介:温智慧,笔名:海中渔,男,1970年生,满族,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届理事,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班第12期、第35期学员。曾在《博览群书》《朔方》《草原》《参花》《松花江》《回族文学》《天涯诗刊》《西部文学》《小小说月刊》《杂文月刊》《悦读》《草原论坛》《骏马》《草地》《科尔沁文学》《阿拉善文学》“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内蒙古日报”“中国税务报”“甘南日报”“华西都市报”“新华书目报”“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日报”“内蒙古晨报”阿拉善日报”等60多家报刊发表文艺作品,有文章被收录一些选本。

  出版著作:散文集《灵魂的雨伞》《大漠放歌》,文艺评论集《抵达的姿态》。

  现就职于国家税务总局阿拉善盟税务局。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