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借书、读书(外一篇)
作者:罗里宁
我不是“书非借不能读也”派,所读的书,基本上都是买的。我买书不是为了收藏,不会像藏书家那样,对版本有许多讲究,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版本,只要对自己兴趣,合自己读就行。
买一般版本的,也要有一点讲究,除了要看作者,还要看出版社,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制,不能太烂,书内不能有太多错字漏字。我最初买的,不管哪儿出,只管它是不是自己喜爱的。结果发现,有的出版社出的书,校对不认真,错字漏字比较多,碰到盗版的书,装帧设计和印制,就更成问题了。
有了一点买书的经验以后,就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大一点的出版社出版的书,这样的出版社出版的书,内容质量会有保证一些。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不大的出版社,也同样有着良好的信誉。——在实体书店买书之外,有时也会邮购或者网购。在实体书店买书,好处是可以慢慢选,看好了再买。邮购和网购,好处是快,很多新书还没到实体书店就可以在网上买得到(现在不用邮购了),书价还可以打折。但是网购不能细看书的“品相”和书内的情况,书到了什么样子都得要。
不论通过什么方式买书,都是令人兴奋的事。搜书买书和等待图书的那种心情,是不可名状的。书到了以后又总是不能令人满足,就又希望再买,买了又有新的欲望,这样的反复,正是爱书人不停地买书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读书使人思想,有时又会使人胡思乱想,想多了,还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让人经历许多磨难,经受许多考验,“焚书坑儒”“文字狱”“知识越多越反动”,就给读书人制造过很大的伤害,然而读书在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读书人不管经历过多少磨难,经受过多少考验,读书都不曾中断过,读书的传统一直得到很好的延续,历朝历代,有许多书籍史册流传下来。经典者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品文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读不胜读。
人是要思想的,读书人除了一般的思想,还要探索真理。历史上禁书,禁读书,为何屡禁而不止,因为对于有思想的人而言,束缚其行为容易,禁锢其思想就难。春秋战国时期,围绕读书,还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人类自有书籍起,读书思想、探索真理就从未停止过。这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最根本的原因。
读书是很个人的一件事。必要的引导是必须的,但你不能强迫人家去读书,“悬梁”也好,“刺股”也罢,都是人家的事儿,不想读书的人,你拿根棍子去赶他,也不是个办法。读书也是很辛苦很寂寞的一件事。要是你的脑子里还想着灯红酒绿升官发财,你就不要去读书;要是你碰到书本还想打瞌睡,你也不要去读书。耐得了寂寞吃得了苦,是读书人的本色。读书更是吝啬不得的一件事。偶尔借书而读,还可以理解,但总是想从人家那儿借书而读,这种心态就要不得,想读书又不想买书,怎能读得踏实?况且,你什么时候见过借书的人会主动还书的(在图书馆借的除外,不想在这里讨论),就连借钱主动还的,也还不多见呢,不然叶德辉先生就不会说“书与老婆概不外借”这样的话了。
读书的空气,应该是自由的,买书也好,借书也罢,最重要的,是能够扎扎实实地读,有了心得,有了收获,这书不论是买的还是借的,就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追求幸福
达林•麦马翁在《幸福的历史》里说:“幸福是如此令人难以捉摸、不易把握的东西……这个‘东西’并非是某种事物,而是希望,是渴求,是梦想。”麦马翁关于幸福的这个定义,是很抽象的——幸福本来就很抽象——唯其如此,幸福才会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起人的不断的追求。
麦马翁关于幸福的这个抽象的定义,其实就是说,幸福这个“东西”,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那么,幸福会不会是人内心里的某种直接的感受呢?譬如,一个食不裹腹的人,能吃顿饱饭就很高兴,倘若再食而有肥肉,就是一种幸福了。而生长在“朱门”的人,吃肥肉可能就是一种痛苦。穷人家孩子渴望读书,富家子弟则借读书之名,进名校,或者留洋镀金。不同的出身,不同的阶层,对幸福有不同的追求。有人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看一本自己心仪的书,欣赏一部自己喜欢的戏剧,或者一幅自己仰慕的画作,就快乐无比;有人好善乐施,以助人为乐,能够帮助到别人就称心如意;有人注重美德和荣誉,言行举止文明得体,受人尊敬就心满意足。更多的人则为物欲所支配,向往金钱、美女、豪车和豪房。——不同的人所追求的幸福不尽相同,但并不是每个人所想望的那种幸福都能够得到满足。有人想望婚姻美满,可又有多少人能够实现得了呢;有人把酒色当作挥霍人生的一种方式,以为这就是生活,好像幸福就在于快乐,并且只在于快乐。然而放纵酒色,对于身体的伤害,比起所谓的快乐,要大出不知道多少个倍数。幸福若只不过是快乐,而快乐又只不过是个人的偏好,那么一个人只要靠在污秽中打滚就可享有幸福。
自然,人人都应该享有幸福的权利,问题在于,应该怎样去做,幸福才能得以实现?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不但言之过早,甚至可能只是一种假象,幸福应该包含健康和平安,快乐和富足,荣誉和美德,如此等等,只要这其中得到满足,就都是一种愉悦,但各种愿望满足之后,新的愿望也会接踵而至,更何况要满足一个愿望,也决非易事。今天富足了,明天会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清;今天是健康的,明天会不会疾病缠身?人类的欲望永远都不会满足,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贫困的人要追求富贵,富贵的人要追求享乐和刺激。灯红酒绿,声色犬马,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可幸福,偏偏不是用金钱就可以买得到的。
所谓幸福,首先就是健康的人生。幸福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也不要以损害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你内心想望什么,什么“东西”是使你内心感到愉悦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其次就是,幸福不是一个一时的“东西”。今天幸福了,明天呢?我们还在等待,等待着下一个幸福的到来。在追求中等待,在等待中得到满足,这就是幸福所给予我们的渴望。
幸福,是如此令人难以捉摸、不易把握的东西,但它是希望,是渴求,是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愿望决定自己的幸福。但是幸福,有时并不只表现在自身的快乐,甚至在获得幸福之前是痛苦的,要付出代价的。幸福需要我们不断追寻和探索,并且还要在希望中去感受,而寻找、追求幸福的过程,其实比到达更美好,并且这个过程,能够保持到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幸福这个“东西”,终究是一辈子的事。
作者简介:罗里宁,男,广西田东县人,复退军人,爱好文学,尤爱散文作品,有散文习作散见于地方报刊和一些网络平台。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