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俄散记之一:惊魂一刻
作者:安玉琦
(一)
多年来外出旅游,都是顺风顺水,修身养性,怡然自得,不亦乐乎!
然而此次俄罗斯之行,却真实领受了心悬半空的滋味,并且暗生“多少祈祷在心中”啊!
此话还得从头细说:10月29日早上5点半,我们从日照出发赶往青岛流亭机场,乘坐上午11点半直飞莫斯科(由首都航空“凯撒旅游”执飞)的班机,航程6000多千米,航行八九个小时方可抵达。可是飞机刚飞行个把小时,突然传来女声播音员沉稳的声音:“尊敬的各位乘客,航班需要停降首都机场,诚谢合作”。
不成想却引起了我左邻右舍的窃窃私语:
“不是直飞吗?首都航空也违背承诺?”
“哼!宰人不商量!肯定北京有上人的。”
“不像!你看看没有空位了?”
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前后左右看一遍商务舱,真的座无虚席;但再望前面拉着布帘的贵宾舱或许有空位吧,那可是搂钱的宝座啊。
由于对播音员的话语半信半疑,真相不明,因此机舱里开始喧杂起来,乘务长这才说出实话:“因为飞机有故障,需要降落首都机场检修,谨请各位乘客多多谅解,稍安勿躁。”
可不中言,顿时机舱内鸦雀无声,只有飞机的轰鸣声,再就是沉闷的鼻息声,安静得叫人惴惴不安。
我正好靠窗,又接近机翼的位置,当飞机飞抵河北宣化山区时,排烟管里喷射着浓浓的黑雾,初始我就以为是烟雾,而后听邻座说,它在排泄汽油。因为载油太多对于飞机降落不利,所以必须放油。之所以选在山区放油,是因为污染要小一些。于是飞机在这里环绕飞行好几圈,磨磨蹭蹭将近两个小时的工夫,最终安全降落首都机场。时间是下午14:30,恐怕谁也不会忘记,因为有惊无险啊!大家提着的心悬着的胆终于放下了,原先凝重的脸色终于绽放出幸运的光彩。
后听乘务人员说,光放油好几十吨,损失惨了,得好几十万啊。
虽然安全着陆了,但何时再起飞,大家心里没有数,只好面面相觑,耐心等待吧!开始,播音员说,个数小时就能检修好;后来又说更换重要零部件,得等总公司送来;反反复复过去了三四个小时,播音员又说再等等,很快就会好了。然而,乘客不耐烦了:有的要下飞机;有的修好也不敢坐这个航班了;有的要求打道回府;甚至要求赔偿……使得导游和乘务员不着要领,难以解说,更不知如何安慰。后来导游们被乘务长叫到贵宾舱,我想大概是商量对策吧?
最后的结果是,再免费加一顿晚餐,服务台备有夜宵,饼干点心类、饮料啤酒等,尽管免费吃喝。另外每人赔偿200元钱,签字画押领取。方得息事宁人。
后来听信息灵通人士说是导航雷达有故障,真是让人捏着一把汗呢!
饭也吃了,款也赔了,航班团队安排得如此细致入微,谁还会多嘴多舌呢。那就耐心等着吧,等着飞机再次起航。相信我们的国航,笃定安全顺利抵达。我暗自加油。
好歹挨到北京时间晚上8:30,“凯撒旅游”从北京机场滑出跑道,直插夜空,朝着目的地飞行,飞行……我一夜无眠,眼睛一直盯着屏幕,跟着飞机遨游夜空,别有一份滋味在心头……
(二)
“凯撒旅游”航班降落莫斯科机场,已是北京时间凌晨6点多钟了,莫斯科时间是深夜1点多钟。由于夜深人静,过关检查不是很严格,而且大多是中国团队。听青岛导游孙雪姣说,这些年来,俄罗斯人对咱中国人特别友好,那是因为咱们中国帮助他们度过了不少难关。
下来飞机,天空中飘来雪花,机场上白茫茫的,好个景象。这是我今年见到的第一场雪,使得心胸特别舒畅,似乎陡长了不少的精神气儿,出站的脚步也轻快了起来。
前来接站的是位中年男子,身材魁梧,面相英俊,酷似山东大汉。我们跟着他上来大巴车,很宽松,几乎一人一座。安顿好以后,他面带笑容致词:“请允许我代表普京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热烈欢迎中国友好使团光临俄国,并希望贵宾们多多播撒友谊的种子。同时谨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山东父老乡亲的到来,表示游子的真诚问候和衷心祝福!”我们都被他说笑了,掌声响满车厢。接着他介绍说,他姓刘名粟,不是苏联的“苏”,也不是溜须拍马的“须”,而是粟裕的“粟”。父亲曾是粟裕的老部下,为不忘粟裕老首长的培育之恩,故为其取名“刘粟”。他又话锋一转说:“这就是缘分啊!我虽然出生、长大于吉林长春,但祖籍是山东平度。后来留学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又留俄工作,快十年了。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何况我这个海外游子呢!”我见他好像用湿巾擦了一下眼角。没想到堂堂七尺男子汉,情感如此脆弱。大概海外赤子,都有向往祖国痴心之情吧!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那些所谓的明星、大咖们自以为了不起,纷纷背离祖国,“出逃”别国,尤其美国。
由此,虽然与刘粟同志只是短暂的接触,但给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像他这样有知识、有情感、又爱国的“海归”,那就是“国宝”啊!
在大巴行驶的路上,刘粟同志向我们简要介绍了行程和注意事项,并说明天来个女导游,一直伴陪着大家莫斯科游览,她的解说更为专业、动听。为了打发寂寞,刘粟同志用俄语和中文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美妙的歌声中,我情不由己地望去窗外,路灯贼亮,今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确让人着迷:雪花飘飘,华林繁茂,木屋幢幢,还有苍茫的旷野,蜿蜒而去的河流……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入住宾馆。刘粟同志等我们安排好房间,早餐在那儿吃,开水在那儿打,以及房间别吸烟等等,交代得十分仔细,见我们没有疑问了,才挥手告别。
进来房间一看,不像来前凯莱旅行社介绍的那样:要带好牙膏牙刷、香皂洗澡液、拖鞋什么的,他们那里不提供;还说他们那里的床铺又短又窄,当心半夜掉下床哟!
其实不然。我们住的这家酒店条件不错,双人间很宽敞,床铺跟我们国内宾馆的尺寸差不多,但是房间里不备开水,得到楼下打;卫生间很清洁,还有毛巾、香皂、洗浴液等,但是没有牙膏牙刷,也没有拖鞋。而后在圣彼得堡住的酒店要比这家还好,备有一次性拖鞋,还有烧开水壶。
我们在这家酒店住了三个晚上,从圣彼得堡回来莫斯科又住进这里。
(三)
关于床铺的趣闻轶事,后来得到两个版本。
杨导的版本:在彼得大帝时期,由于长期带兵四处打仗,使得彼得大帝患上一种怪病,睡觉只能侧卧,还得踡起双腿,不然怎么都睡不着,因此在床铺上占得面积很小,看上去就像睡着个孩子。为了防止造成误会,引起对彼得大帝的不敬,身边的大臣们将床铺缩短到可容纳彼得大帝身体的面积,所以炮制出长1米、宽60公分的床铺。据说这样既便于他起卧,也便于给他治疗。后来,达官贵人溜须拍马,上行下效,纷纷将家中床铺改制成彼得大帝式床铺。再后来,全民效仿之。
张导的版本:在历史上俄国号称“战斗民族”,有着辉煌的战争成果。而这个既短且窄的床铺,就是很好地例证。在古老的战争年代,打仗是家常便饭,俄国人为了随时投入战斗,晚上睡觉他们都是侧着身子踡着腿,一只胳膊还要耷拉在床下,一有敌情,便可随手抄起藏在床底下的枪支、大刀、长矛、斧头、棍棒等家伙什,即刻投入战斗,战胜来犯之敌或者打家劫舍不法之徒……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