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阅读是最好的打扮

阅读是最好的打扮

 

作者:梁耀鲜

 

  谁都一样,为了美才打扮。

  贾平凹在短文《说打扮》中列举种种之打扮,从自然界到人类,从男人到女人,从个性到风格。他说,有人以为穿高档的,穿时兴的就是美,虽有三分人才七分穿的话,但有人越打扮越美,有人越打扮越丑。无论如何,妓女就给人脏的感觉,闲汉留下的印象就是赖。他担心的是,打扮一旦成了社会时尚,风气糜丽,必然少了清正之风。他给的结论是,当一切都在打扮,全没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时候,最美丽的打扮就是不打扮。笔锋冷峻,用语辛辣,揶揄不良,入木三分。

  读完此文,我的脊背虽也有点冰凉,但我想得更多的是打扮本身,是打扮内涵的丰盈和外延的丰美,打扮遥远的生命线和强盛的生命力。过度打扮不好,打扮错方向不好,但都不打扮也是不好的,更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从穿第一件衣服开始,到离开这个世界那天,能少哪一天不打扮呢?描眉画脸,粉妆玉琢,玉树临风,出水芙蓉,六宫粉黛,温泉凝脂,都是生活,都是故事。

  近来,“邑起共读”在我们身边悄然热了起来。这是一种不一样的打扮。

  “邑起共读”项目最初在广东省江门市实施。“邑”是“城市”的意思,“邑起共读”可以解读为“全城一起阅读”,非常贴近“全民阅读”理念。“全民阅读”连续九年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已经上升为国家力量推广的项目。因此,“邑起共读”读书项目的推广,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天全县工作推进会议,我受主持人的盛情邀请,在会上作了个发言。我谈了对“邑起共读”的理解,希望从校长做起,每个校长都应该捧起书本,亲近典籍,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特别是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校长不要仅仅限于工作布置,常规解读,更应该要跟学校师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深度,分享阅读的收获,品评阅读的心得,以经典作杖,以理念为魂,高举真理的圣火,引领教师、学生、家长,阅读名家,阅读文化,阅读思想,用最静心、最专注的方式,来填补那一个个比天空更宽、比海洋更广的心灵,让情的萌动,语的呢喃,灵的呼唤,在书香校园中渐生,滋长。

  这是我美好的祈望。

  但是,现实跟愿望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几天我到学校跟一些校长聊“邑起共读”,他们汇报的话题几乎都是学生怎么读怎么写,场地增添,氛围养成,颇有起色。这当然是我关心的。但我更关心的是,校长、教师、家长在“邑起共读”活动中怎么“邑起共读”,教书的人自己要读书,培养好习惯的人自己要有好习惯,这应该也是“邑起共读”活动不容忽略的阵地和力量。

  我最近参加一个征文比赛的评委工作。有一篇作文写到了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邱少云,写出了一个为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文中活灵活现地描写了邱少云用超强的意志和毅力,强忍着烈火烧身,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的经过,写得还是流畅生动,颇有文采。但是,文中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是解放战争时期,地点是华北某地区,编得有模有样,有鼻子有眼,文后落有指导老师的签名和推荐意见。我读后十分惊叹,长抓鼠标,忘记了评分,惊讶和失望占据了我的心头。邱少云,抗美援朝的故事,上甘岭战役的英雄,我们的学生这样的离谱,特别是我们的老师有着这样的失误,十分不应该。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到底,就是阅读量太少。要知道,能够弥补我们有限阅历的只有读书。

  上个星期,我到学校听了一节课,是鲁迅的散文《好的故事》。授课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还是做得比较好的,重实际,打基础,上得很扎实。但是从学生课堂的表现来看,感觉那节课还可以上得更好。教是为了不教。从课文到语文,从课内到课外,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有比较厚实的课外知识储量。《好的故事》写在1925年,表现的是景中有情、景中有意的梦境。讲授这样的文章,介绍写作背景是少不了的,联系前后有关鲁迅的文章的内容也是必须的。不然,学生就会像在乡间走夜路一样,这条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会茫然一片。他们只看到眼前手电筒能照到的那段路,那是不可以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阅读,积累,提升,那是一个语文老师需要持之以恒的苦功夫。

  这里说的是老师的阅读,下面我们来看看家长阅读对自己小孩的影响。

  当地时间127日,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在瑞典学院发表了获奖演说。她说,从我学会识字开始,书籍就是我的伙伴,阅读是我课外的自然职业。这种爱好是由一位母亲培养出来的。在她的店里,在她的顾客之中,我读了很多小说。比起缝纫和编织,她更喜欢我读书。书籍的高昂成本,以及在我的宗教学校中对它们的怀疑,使它们更加令人向往。《堂吉诃德》《格列佛游记》《简•爱》《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大卫•科波菲尔》《飘》,后来还有《悲惨世界》《愤怒的葡萄》《恶心》《异乡人》……通常是机缘巧合,而不仅仅是学校的要求,决定了我读的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阅读是为了成为作家,成为像安妮•埃尔诺那样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只觉得,家长的阅读,对自己小孩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记得我父亲的眼镜盒里总是有一些零碎的纸片,里面写满了父亲的字,密密麻麻,我不记得那些都记了些什么,只知道那是父亲从书上摘抄下来的。父亲写的诗联虽没有发表在报刊上,只是张贴在那些崇尚文化的人家新婚的房门和堂院上。父亲不但能吟诗作对,他的心中还装有三国,有薛仁贵,有公冶长。因为这样,我总觉得我的父亲特别有力量,那力量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直到现在。

  没有青色的原野,没有绿叶的农田,那是丑陋的风景。没有知识的头脑,就像是沙漠荒地,就不会生长出智慧的花草。一个人要改变自己,需要行动,需要打扮,而阅读才是最好的打扮。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读书吧,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21210

 

  作者简介:梁耀鲜,广西田东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语文教师出身,供职多个行业。爱工作爱生活爱文学,诗情约画意,我手写我心,喜欢在散文诗歌创作中寻找快乐。心香一瓣常分享,网络报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