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凭祥,我热恋的第二故乡

凭祥,我热恋的第二故乡

 

作者:程奇伟

 

  凭祥市,位于我国西南部,人口12.98万,居住着壮、汉、瑶等24个民族,边境线长97公里,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崇左市。凭祥市地处“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泛北部湾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贸易区、中越“两廊一圈”等战略交汇处,与越南的谅山市接壤,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凭祥市拥有友谊关口岸(公路)和凭祥口岸(铁路)2个国家一类口岸、1个二类口岸、5个边民互市点,是广西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1992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2002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广西直辖市。

  从凭祥市南行,往东南方向17公里左右,便可到达法卡山;朝西南方向16公里和30公里左右,则分别是名扬海内外的友谊关和金鸡山。法卡山的名字响遍祖国大江南北,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越两国激烈的战火。1986年春节,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法卡山前沿阵地,给官兵拜年,并挥毫题词:“法卡山——英雄山”!友谊关,原为“镇南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始建于汉代,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1965年,更名为友谊关,陈毅元帅题写关名。友谊关是1885年冯子才老将军大败法国侵略者的主战场,并取得大捷,史称“镇南关大捷”,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为数不多大胜西方侵略者的战役之一。194912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宣告广西全境解放。金鸡山,是1907年初著名的镇南关起义所在地,孙中山先生唯一亲历的一次战斗的地点。金鸡山顶三座山,各筑有炮台一座,三座炮台均安装德国克鲁伯兵工厂制造的120毫米要塞巨炮一门,每门重达数万斤,为清末抗法名将苏元春在督边期间,饬部将督兵勇工匠修筑而成。

  30多年前,我从洞庭湖畔的岳阳火车站上火车,经过三天二夜的长途跋涉,到达广西凭祥市上石镇火车站,然后转乘团部派来的解放牌汽车,经过人烟稀少的边防线,顺利到达“法卡山英雄营”所在部队。我所在部队,位于凭祥市偏僻乡村的山旮旯,营房坐落在国境线旁一处山脚下,虽然条件艰苦,但当时给我的整体印象是营区内绿植繁多,绿树成荫,瓜果满营,芳香四溢,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连队是一个大家庭,战友之间亲如兄弟,非常团结,相互爱护,彼此关心。住房内没有床,只有一块硬床板铺在水泥地板上,床板上再铺一层白色的军用制式褥子和床单。广西属亚热带气候,冬春季节,回南天多,房间内很潮湿,衣服和被子整天湿漉漉的;夏秋时节,臭虫滋生,咬得人全身都是伤疤,疼痛难忍。那时,我们的工作,每天都是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和站岗执勤。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连队的伙食不好,难以保障营养,甚至在淡季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豆腐乳和豆腐皮两个菜艰难度日。驻地严重缺水,而且没有自来水,洗澡和饮用水都很困难,所有饮用水都要靠人到几公里外的地下暗河里去挑水,每次刷牙洗脸仅一军用口缸水,洗澡则在晚上训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到几公里外的地下暗河里去洗,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后来,团里给部分单位打了水井,各单位自己抽地下井水,泥巴含量特别多,一提桶水,手拿明矾在水桶里使劲转数圈,待水彻底澄清后,只有3/5的水能用,剩下的2/5都是黄泥巴。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对于从穷乡僻壤的农村走出来的我,当然不存在什么大问题,我最担心和最害怕的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害怕夜晚不远处的边情、敌情和敌特。

  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到到连队了。在授枪仪式上,我们从老兵手中接过了锃亮的五六式冲锋枪。连长说,你们新兵连集训结束了,并被授予了列兵军衔,你们就是我连编制序列中的一名正式战斗员了,刚才也举行了授枪仪式,你们接过了革命的钢枪,一定要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卫好祖国的南疆和祖国的南大门,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甘愿吃亏、乐于吃苦、勇于献身”的法卡山精神。我听着连长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刚劲有力的讲话,看到老兵们黝黑的脸庞、浑身的干劲和坚毅的眼神,心中的自豪感顿时油然而生!我们都铆足了劲儿,发誓要为连队和驻地建设添砖加瓦,保驾护航,多作贡献。

  我们连队是战区全训部队,训练强度很大,训练成绩也是屈指可数的。执勤和训练之余,我们也进行农副业生产、上山砍柴和其他劳动,苦累程度比新兵训练有过之而无不及。刚开始,我们不太适应,但有连队党员、干部、骨干和老兵当先锋、做模范、作表率,苦活、脏活、累活都是他们抢着带头干,军事训练动作都手把手地教,我们也很快习惯了连队的生活、训练和工作。在修建训练场时,由于没钱请地方施工队,也为了给连队节省经费,所以,老兵们就主动请缨,自己动手,硬是靠勤劳的双手建起了训练场,修缮了训练设施。我们住的营房,也是自己装修的,全连利用周日和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用手推车从野外捡回石头,拉回河沙,然后,用锤子把石头打碎成米石,再上镇上买些水泥和黄色涂料,刷成米石点缀的黄色的外墙,室内也刷得白白的,非常舒适和漂亮。我们还自己亲手种植了扁桃树、玉兰树、芒果树、荔枝树、龙眼树,桂花树……有的树,现在都长成参天大树了。一到夏秋季节,营院内硕果累累,瓜果飘香。训练之余,我们经常与驻地百姓一起打球、联欢,同时,邀请驻地机关、学校相关人员来到军营,参观我连连史,打靶,过军事日,接受国防教育,培养国防意识。我们还充分利用连队战士的文化优势,在执勤和训练之余,教老百姓说普通话和识字,帮助其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由于多年的边境战争,广西边境一带老百姓的文化水平非常低,很多不会说普通话,我们部队干部职工的小孩在驻地公立学校上学,小孩回到家,家长问小孩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小孩说,“我们听不懂老师说的话,老师都讲当地壮话的,不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我们说的普通话,有的老师也听不懂”。还有时,我们在训练之余,走出营区,帮老百姓插秧、割稻子、收花生、挖木薯、砍甘蔗……军营内外洋溢着浓浓的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

  下到连队不久,我就与老兵一起巡逻执勤。站在凭祥边防连队的哨位上,放眼望去,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清晰可见,有些地方还是一片废墟。那时,边境还有零星枪炮声。刚开始站岗时,我浑身发抖,担惊受怕。因为,我早就听说过,中越边境一带,山峦叠嶂,植被茂密,毒蛇泛滥,猛兽出没,藏龙卧虎,敌特工活动频繁,情况极其复杂。边境的夜晚,出奇的宁静,静得可以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甚至听到人呼吸的声音。有时,看到树林或草丛中的硕大的老鼠、野生动物、不明黑影闪过,或听到地上有跑动的声音,以为是手拿鬼头刀的敌特工潜入进来了,吓得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声大气都不敢出。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锻炼和考验,我的胆量才渐渐大了起来。

  有一次,正值冬季,南方湿冷,连队进入一级战备,担任边境前沿阵地警戒任务,全连官兵蹲守在边境一线山坡下的坑道里。坑道里湿漉漉的,周边是茂密的森林和植被,坑道很长,光线昏暗,幽深狭小,直不起腰。这样的生存环境,原来只在电影和电视里见过。对我这个农村青年来说,要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自然不存在什么大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危险,害怕夜晚不远处零星的枪炮声,担心枪弹没长眼睛,一不小心就会要了自己的小命。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呆在坑道里有些腻了的我,便壮着胆子,趁连队领导不注意,猫腰到坑道口,想探出身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谁知我刚想猫腰起身,就被身后的老班长一把按了回去。老班长严厉的批评我,“危险,不要命了,我们阵地对面就有枪口对准着咱们呢!”经历了老班长的训斥,我老老实实踱回原哨位了。

  “军拥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人”“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是当时营区内外、城市街道和交通干道上常见的一块醒目的巨幅标语。我们连队经常参与驻地经济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中越关系的缓和,凭祥拉开了经济建设的序幕。我们部队多次参加植树造林、开辟荒山等建设活动。一次,驻地乡镇附近要搞开发,建工业园区,我连奉命参加园区建设的前期部分工作,主要是砍伐政府周边山头上的树林。那时,我们连队的饭堂主要靠烧柴做饭做菜和烧开水。连指导员在动员会上说,“饭堂的柴火已快用完了,砍伐树林后留下的树枝和树根正好给连队饭堂烧火做饭用,我们既完成了地方政府的任务,又可拉回几十卡车柴火,一举两得,完全合算,请大家加油”。我们砍伐树木完全靠人工,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砍伐树木是个纯重体力活,而且需要相当的耐力。我们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我们爆发力强,有一定的体力,但缺乏耐力,不能长时间干这种重体力活。夏秋季节的南疆,烈日当空,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山头上的树林里像蒸馒头的蒸笼一样,不透光,不透风,不透气。在砍伐树木的过程中,有的战友被树枝擦伤,有的不小心被砍刀割伤,有的被蚊虫叮伤,甚至有的被毒蛇咬伤,有些战友工作时间长了,中暑了,晕倒了,稍作休息后就又立即投入战斗,没有任何一个人叫苦叫累,直到连队圆满完成砍树任务。在砍伐树木最艰难的时刻,也是展现连队战斗力的关键时刻,战友们发扬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的精神,实在困了,累了,就稍做休息,坐在地上打个盹,接着继续投入战斗。后来,连长、指导员见连续疲劳作战也不是个好办法,担心这样下去,效率不高,还会把人的身体拖垮,把人累病,于是,连队决定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分批倒班干,二小时一轮换,让大家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先是共产党员、干部和骨干上,其他战友原地休息,但轮到党员、干部和骨干休息时,党员、干部和骨干中竟没有一个人出来休息,而是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连续作战的精神,直到完成全部的战斗任务。我是党员骨干,所以,在整个砍伐树木的过程中,我都没有刻意休息过,待所有的任务都完成后,我也累倒,生病了。但看到连队官兵把辛苦砍伐完树木后的土地按时按质按量的交给驻地政府,我们的心情自然美美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的战友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在我们看来,部队驻地经济建设流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也有我们的一份辛劳。

  山上守卡子,山下数票子。中越关系缓和后,特别是凭祥市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城市后,随着中越边境经贸往来的逐步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妄图通过边境走私等不法手段捞好处,走私自然成了少数人谋利的不二选择,造成边境走私一度异常猖獗和泛滥,也造成社会治安极其复杂严峻,对边防部队正常的执勤、巡逻和训练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有时,根据上级的部署安排,我们部队积极配合地方公安机关开展打击走私和扫黑除恶行动,通过持续打击,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也极大的净化了凭祥的社会风气,优化了凭祥的营商环境,部队官兵也在各种斗争中锻炼成长,连队成了英勇善战的威武之师和人民群众拥护爱戴的文明之师。一个周末的夜晚,我和一名老班长执行任务回连队途中,在一道路的岔路口遇见一帮穷凶极恶的歹徒,持械斗殴抢劫,老班长飞奔上前,大喊一声,“住手”。凶狠的歹徒见只有我们二人,完全没把我们放在眼里,甚至调侃挑衅,准备连同我们二人一起教训收拾。面对杀红了眼的持械歹徒,老班长火速从腰间拔出“三截棍”仓促上阵。因为,老班长入伍前学过一些武术,会几下武功,所以,几个回合就把七、八个持械歹徒打趴在地,跪地求饶。后来,我们与部分老百姓一起把受伤的老乡送到了医院,把歹徒扭送到了附近的边防派出所,我们收到了受伤群众家人送上的锦旗,也受到了驻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通报表彰。

  我是从凭祥这块红色热土上考入军校的。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早饭后,在战友的簇拥下,在驻地少数百姓的欢送下,我离开了工作几年的凭祥边防部队,踏上了北上求学的列车。在上学期间,我如饥似渴的学习军事和文化,不断增强文化水平、军事技能和战斗本领。大学毕业时,我积极响应学校党委提出的“服从组织安排,到边疆去,到海岛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放弃了回内地城市部队工作的机会,向组织申请回到了广西边防。于是,我又回到了朝夕相伴、恋恋不忘、朝思暮想的凭祥边防部队。回到老部队后,我首先就来到法卡山烈士陵园,叩拜为收复法卡山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几年后,我被调到了广西军区工作。后来,由于工作的不断调整,我都没再有机会到凭祥边防部队工作,直到我转业离开部队。虽然有些遗憾,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凭祥的热切思念之情。我清楚,人与故土和故土上的人们之间,不论相距多远,只要心相连情相系,就不会觉得遥远;如果心不贴情不投,就是近在咫尺,也如隔万水千山。显然,我属于第一种情形。我经常利用假期回到凭祥,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到法卡山烈士陵园看看牺牲的战友,叩拜革命烈士;二是到我工作过的凭祥边防部队看看,会晤老战友,汇报自己的成长情况;三是近距离感受凭祥市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当年的凭祥这个主要的战场,成为了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口岸。现在的凭祥,早已不是我在凭祥边防工作时千疮百孔、满目疮痍、萧条荒凉的红土高坡,而是高楼林立、交通发达、企业云集、口岸繁荣的繁华都市了。2008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凭祥成为我国继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之后的第五个综合保税区。2019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南宁、钦州港、崇左三个片区。其中,崇左片区位于凭祥市,是广西3个自贸片区之一、全国5个沿边片区之一。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内叠加布局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包括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中越凭祥——同登(越南谅山省高禄县的一个市镇)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凭祥检验检疫试验区等。近十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拉动下,凭祥已建设成为一座开放、多元的边境城市。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入高潮,凭祥的公路、铁路口岸的货运也越来越繁忙。目前,从凭祥口岸进口的热带水果占全国一半以上,凭祥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边贸水果进出口第一口岸。近年来,凭祥正发挥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凭祥正向着构建国际大通道一流口岸而不懈努力。凭祥这座耀眼的边境明珠城市,为广西和国家经济建设,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凭祥,闪耀着精神的光芒,流淌着情愫的清泉,跳跃着真情的脉动。凭祥,这个放飞我青春梦想的边境小城,把我从一名普通老百姓培养成法卡山优秀战士,把我送进军校深造,成为军校学员,又把我从军校学员培养成军官,直至成为优秀团级单位主官,还培养了我坚毅的品格、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斗志,为我人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春去秋来,美丽的凭祥总令我魂牵梦莹、神魂颠倒、如醉如痴,总让我心潮澎湃、思潮翻滚、百感交集。不管自己身在何方,走过多少名山大川,饱览过多少仙境美景,凭祥,依旧是我心中最美的“神圣殿堂”,是我终生难忘的红颜知己,是我永远热恋的第二故乡。

 

  简历:程奇伟,军转干部,公务员。爱好文学和写作,在中央、省部级报刊杂志和部分微信公众平台发表数百篇文章。曾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获得过一、二、三等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