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神农架半日

神农架半日

 

作者:柳邦坤

 

  此次旅行,主要是奔神秘的神农架而来,但来去匆匆,满打满算在美丽的神农架就停留了半天多一点儿时间。

  去神农架寻梦也非易事,前一晚从宜昌出发,不久就进入山区,汽车一直在逶迤的山间公路爬行,由于渐渐夜幕降临,也看不清山中景色,但朦胧夜色中,还是能看到路边的景象,不时闪过几户人家,人们都在室外纳凉,男人清一色都光着上半身。

  路不是太遥远,也许是山路弯弯的缘故,汽车跑不快,目的地就是难以抵达。经历了漫长的疲倦之旅,终于在后半夜到达木鱼镇,这是我国唯一以林区作为行政区划的神农架林区的几个较大的镇子之一。

  只睡了几个小时,就被叫早的电话铃声惊醒,匆匆洗漱,在入住的早餐宾馆用早餐,竟然在此地吃到了久违的旱黄瓜,不知为何江苏没有旱黄瓜,从北疆来江苏工作几年了,在我居住的城市从来没有看到市场有售卖。木鱼镇就建在两山之间的峡谷里,峡谷很窄,峡谷的正中是一条路,房屋就建在路的两侧。此地已是海拔2000多米,天气自然凉爽的很。无缘在木鱼镇漫步,只是在饭后踅进一家小店,看到卖的都是神农架出产的土特产品,有木耳、山核桃、神农架有机茶、人参果等,观望这条小街,见几乎都是出售土特产品的店面。其实,应该在此地住一两个晚上,好好消受山寨的清凉和寂静。只是我们的行程太紧,都没能在木鱼镇住上一个完整的晚上。在海拔这样高的山中,夜色也是很迷人的,观星、赏月,都是与城里大不相同的,因为山里看星星、月亮,会特别清晰、明亮,望星空,能看到美丽的银河。

  再度坐上已坐腻歪了的大巴,向更高的山上驶去。山路更陡峭,弯路更多,但“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一处景点是神农谷,此处海拔2800多米。可是我们来早了,走上山崖畔的观景台,到处是浓雾弥漫。气温很低,行前导游让我们带上长袖上装,此刻派上了用处,穿上外衣,仍觉得冷。导游说,没有雾的话,居高临下,能看到神农峡谷的壮美景色。由于到处是大雾,站在悬崖边,也不觉得危险,如雾散开,站在此处,还是很让人胆战心惊的。离开神农谷,上车转下一处景点板壁岩。景区是要从下车处开始步行,穿过一片林地和山峰,从另一处出口出来。林间已建有供游人观赏行进的甬道,走起来,也不觉得费劲,只是有一段是要爬坡的路,但那也是古树密布处。这是一处绝美的胜迹,有奇峰、苍松、怪石、云海,石林有金鸡报晓、金仙门等奇观,林中平缓的空地是碧绿的草坪。进入密林中,高大的松树的根部、石壁上,长满绿苔,有许多珍稀植物映入眼帘,比如黄杨木,直接移入花盆,就是无与伦比的盆景,当然,神农架现在保护的非常好,一草一木都不允许动。我看到了箭竹、早过了花期的高山杜鹃,在一处有高耸的石壁和密密树林的地方,见到了写有野人栖息地的石碑,难道就是这里发现过野人的踪迹?我还看到了熟悉的蕨类植物,以及在兴安岭林区有生长并俗称老山芹的山野菜,当然已经老了。老山芹,也称山芹菜,学名东北牛防风,兴安岭人在春季老山芹刚长出嫩茎时采了炖肉、包饺子,味道很奇特,是有名的山珍,尤其是鄂伦春人更对其推崇备至。在神农架,不知当地人认不认,吃不吃,不会也叫老山芹吧。在兴安岭山林里生长的山丁子树,我们在童年时代喜欢吃的酸模浆(一种可食的酸中带甜的草),在这里都有生长,而且很多。兴安岭的野生木耳很有名,这里不仅有黑木耳,还有一种白木耳。真是奇了怪了,神农架和兴安岭,相距那般遥远,两地却有许多同样的植物,这也许就是神农架的神奇之处吧,在这里既有南方植物,又有北方植物,堪称植物的王国。回到家查阅资料了解了其中奥妙:“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神农架成为我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神农架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菌类730多种,地衣190多种,蕨类290多种,裸子植物30多种,被子植物2430多种,加上苔藓类可达4000种以上),其中有4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有各类动物1050多种(兽类7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20多种,爬行类40多种,鱼类40多种,昆虫560多种),其中有7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神农架是我国内陆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神农架最有名的植物是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大珙桐,它和水杉、水青、香连、银杏、领木春、鹅掌楸等一样,距今约1000万一8000万年,因此被称为“活化石”,只是这些珍稀树种应该生长在人迹罕至处,我们这样走马观花的旅游团是无缘见到的。神农架还有许多名贵的中药材,有中草药材2013种,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王一笔枝”,光听名字,就够奇的了,还有被誉为“南方人参”的绞股蓝,具有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神效的金钗,号称补药之王的猕猴桃,以及天麻、党参、当归等。相传神农氏(炎帝)就曾在这里尝草采药,由于山高坡陡,他就砍树搭木架攀援而上,神农架即由此得名。随后到达神农顶,是神农架的主峰,海拔3105米,也是华中地区最高峰,最高处建有瞭望塔,但时间太紧,没有攀登那个制高点并爬到瞭望塔顶,上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只是眺望了那个主峰的最高点,并在刻有神农顶的石碑前盘桓了片刻。

  再乘车到金猴岭,主要是看金猴飞瀑,瀑布如白练般从山顶飘落,有波折,有曲线,瀑布周围,奇树异卉遍布,青翠欲滴,瀑布垂落处以及两侧的石头上长满绿苔,这里是碧绿、清凉世界。游人观瀑走的是石砌踏步,恰好可从瀑顶走到瀑底,周遭皆是巴山冷杉、华山松、红桦、多枝柳等树木,还有杜鹃、大叶醉鱼草、老山芹等,还看到了华山松上结满硕大的松塔,对了,我还看到兴安岭叫刺玫果的野玫瑰,有的还在开花,有的已经结出红如宝石的果实。这里古树密集,浓荫蔽天;藤树相缠,盘根错节;山泉清澈,瀑挂前川……好一派原始森林风光!瀑布跌落处是淙淙溪流,溪叫金猴溪。金猴岭、金猴飞瀑、金猴溪,都与金猴相连,也许这里原是金丝猴的栖息处,遗憾早没了金丝猴的踪影。

  说到金丝猴,到了神农架是不能不看的。我们在神农架游览的最后一处景点是小龙潭,也没有多远的距离,坐车一会儿就到了。这里的海拔已下降了许多,是2100多米。原以为是像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会看到成群结队的毛色漂亮的金丝猴,想错了,我们看到的是关在笼子里的金丝猴,而且只有几只,是保护区救助的受伤的金丝猴。地陪导游到此才为我们揭开谜底:金丝猴原是栖息在小龙潭(也应包括金猴岭吧),后来把金丝猴搬迁到了大龙潭,因此地不利于金丝猴的生存,大龙潭可供金丝猴吃的植物更丰富,到大龙潭去才能看到美丽、灵动的金丝猴在松杉上跳跃、嬉戏,但大龙潭限制游人进入,每天只安排60人进入。我们此行的团队就近70人,此次是无缘到大龙潭去看成群结队的金丝猴了。我想,是不是小龙潭来的人太多了,是为了躲人,才把金丝猴迁出的吧。进入大龙潭对游人限制是对的,不然,每天有成百上千的人来打扰,金丝猴不跑才怪,只是还能躲到哪里去呢,只有人迹罕至处,才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野生动物是不喜欢被打搅的,但随着交通的发达,人口的增多,还有多少人迹罕至处呢?幸亏还有个神农架,但希望神农架的旅游资源应适度开发,保护区内控制人口的迁入,让神农架保持一份宁静和荒凉,不要繁华,不要嘈杂,多给金丝猴生存的空间,当然也给还有待解开的迷——神农架“野人”,一片寂静的、不被打扰的空间。

  看完笼中的几只金丝猴,就要离开还没有看够的神农架了,当然也饥肠辘辘了,在香溪畔的听松泉山庄用过午餐,就踏上归程。由于是白天,得以观赏到车窗外的画山绣水。公路就是在峡谷中修建,两侧都是山,路旁就是有名的香溪,香溪有名,是因为王昭君。香溪的源头就在我们昨夜入住地木鱼镇路口旁,传说是昭君在溪中沐浴后从此溪水芳香四溢,因而得名。车行进不久,导游指给我们看左侧半山腰的一排木屋,说那就是昭君故里。以前从作品中知晓王昭君的故乡是在香溪河畔,印象中应该很荒僻,遥远,不想就在不经意间,就与王昭君故里不期而遇。当然,在古代,这里也的确荒凉、偏僻,虽如此,这里的山水却显得很有灵性,从神农架到英山县城这一段路,路旁一直都是美丽的峰峦和清秀的香溪伴随,如同行走在画境里。

  王昭君,也难怪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这灵山和神水的滋养、润泽,这里怎能不出绝代佳人?与此地相邻的秭归诞生了伟大的诗人屈原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