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云台山
作者:安玉琦
老早听说云台山就像张家界一样:
峻拔、巍峨、隽娟、幽邃,
但一直无瑕眷顾,
不禁耿耿于怀.......
按理说,游历探胜是很讲究的。夏天到哪避暑,冬天到哪防寒,都是讲季节的;到哪海观日出,到哪山看云彩,都得瞅机会的。
愚人却一反常态,执意要去云台山。那是在喝年酒(时日还在正月里)桌上表露的心语。主陪摸摸愚人额头,嬉笑着说:“感冒了呢,还是喝醉了?脑瓜是有点烧噢!”
或许“正月里天天是新年”的缘故吧,使得“那种少年时代等着上哪儿去玩的兴头、热忱和担心,非常浓厚地笼罩我。”(丁玲《记游桃花坪》)老来愈发少年狂。尽管不合时宜,乍暖还寒,草不萌花不开,去游云台山,不是莽撞,就是盲从。但愚人铁了心要去。
理由有二:一则凯莱旅行社推出“醉美云台”产品,价格极便宜,人均210元,再加景区费60元,区区不到300元,管吃管住还有来回车程,沿途加带游览开封府和圆融寺,多么合算啊,打开票夹子也不会心痛手软。二则老早听说云台山就像张家界一样:峻拔、巍峨、隽娟、幽邃,但一直无瑕眷顾,不禁耿耿于怀;此次正中下怀,故尔不择时机地要“去云台山”。
本来游览名山大川是很惬意很愉快的活动,但愚人却对云台山用了“去”字,不禁给人一种“赶路”或者“到此一游”的嫌疑。不过这个“去”字里面是有内容的,在途中有停顿,有情节,有变化,还有景点。说句心里话,是因为便宜再是年闲,管它时令呢还是“遭罪 ”,走个过程也算到过云台山。还得说句实话,尽管驴友把云台山说的像张家界的山水那样迷人,但愚人总觉得言过其实,在中原大地上,没几年工夫突然冒出一座名山,岂不怪哉神哉?!这就是愚人不择时机要“去云台山”看个“庐山真面目”的诱因。
这次出游,真有点夜行军的味道。凌晨三点,我们就到市政府广场等车。那天是2017年2月17日(农历正月二十一)。尽管深更半夜的,但心里还是热呼呼的,小北风却是冷嗖嗖的;但大家兴致颇高,有说有笑地上了依维柯。师傅是临沂过来的,看样子今晚他是没法睡觉了。他把我们拉到临沂,交给了“沂蒙旅行社”李慧导游,天就大亮了。这会才知道,我们是个拼凑团——日照、临沂、费县、平邑等地,一路拾人上车,最后好歹坐满50座大巴。
李慧导游梳着沂蒙姑娘特有的发辫,眨眼看去,清丽又大方,给人朴实亲切的感觉。在车上,她真诚地先给大家拜晚年。然后满车看一遍,见老年人居多,便不无关切地说:“大爷大姨们在年闲里出来放飞一下心情,是个快乐的事情。不过对老年人来说,这个时候还是早了点,最好在五六月份,不冷不热的。今天有一天的车程,是够辛苦的。”说到这儿,她用温馨的眼光扫了我们一遍,然后微笑着说:“不过,请大爷大姨们不用担心,您有什么要求,请尽管跟小李说,小李会尽力而为的。”开始,当听到小李说前段话的时候,我们面面相觑,心有余悸;当听到小李说后段话的时候,我们心花怒放,掌声雷鸣……
雷鸣的掌声也感动了小李,便情不自禁地给我们唱起《开心又一年》歌曲:“正月里天天是新年,大家见面多亲切……”不光歌词说出我们的心里话,而且小李的歌喉酷似台湾歌手卓依婷,听得让人淘淘然,欣欣然,又让大伙儿“忙起年来”:你抓出瓜子,我捧出花生;你拿来苹果,我掏来桔子……分享着零食,欣赏着歌曲,甭说多开心了!不过在吃零食当中也没忘了收好瓜壳果皮,车内洁净如初,都自觉地把大巴车当作自己温馨的家。
看来师傅听歌也陶醉了,车开的既慢且稳,正好观看窗外的景色。“正月里天天是新年”,庆贺的是太平盛世吧,比如当今中国社会。像愚人这个岁数,兵荒马乱没遭着,可三年自然灾害吃过苦头,大年初一能吃上顿白面饺子,那真是乐不可支;托儿带女无劳力的,还得吃糠咽菜呢。那年过的啥滋味,只有过来人才知道。在“文革”期间,我们那里有句口号,叫做“吃了饺子就下手”。就是说大年初一也得出工干活,美其名曰“过革命化春节”。就连那些十二三岁的孩牙子也不能闲着,不是拉车就是抬筐;布袋里装着几个零炮仗,只能在歇息空儿,凑着大人的烟袋锅点着放上几个……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连天”哟,鞭炮响在美丽乡村一个大院里,他们正在舞狮子、耍旱船、踩高挑呢;男女老少济济一院,好不热闹。师傅有意放缓车速,也让我们看看热闹。
大巴行驶在美丽乡村宽阔洁净的柏油路上,两边是整齐的两层白墙红瓦小楼房,对联、门笺鲜红如初,给人鸿运当头的喜庆感觉;院里的摇钱树迎风摇曳,沙沙的声响如同银元倾斜而下,让外人心想这些美丽乡村都小康了吧!
要是不信,请你看看街头上和马路上的人们吧:小伙儿穿着西装革履,趾高气扬的;姑娘们打扮的花枝招展,赛过T台上的模特儿;走娘家的小媳妇不光“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而那些大包小包拿也拿不动啊;老头子抽着烟卷儿,那架势跟老板一样;娃娃们更不知天高地厚,变着法儿弄得无人机满天飞……“正月里天天是新年”啊,眼前的景象就是。但对吾辈等人来说,直觉得“不仅正月里天天是新年,而且平日里的生活也像天天在过年”。但是我们小的时候不敢说“天天过年”,哪会遭大人怪罪的。这里面还有个传说呢:古时候有个穷孩子被富家人收养了,天天有饺子吃,可高兴啦!有天晚上他对着月妈妈(圆圆的月亮)说:“在这里天天有饺子吃,就跟过年一样好。”这话说出没多就寿终正寝了。因为过个年就长一岁,他却说“天天过年”,那不死的很快嘛。本来人的寿命就是有岁数的,死也是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小时候还是“巴年”的,为的是吃上饺子和几顿好饭,再穿上一身新衣裳……而今非同昔比,不可同日而语,就是用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来形容伟大祖国的变化,也一点不过分。
就拿沂蒙山区来说吧:原先偏僻贫瘠的沂蒙山区,现在通了跌路、高速公路和正在建高铁,到哪儿都很便捷。尤其是费县发展得让人傻眼,眼看着快要跟临沂连在一起了。这不禁勾起我的思绪:30多年前我在南方当兵,省亲的时候都要经过费县,哪会看到地里的石头要比庄稼长得高,看着真叫人难受。暗想革命老区的百姓能吃饱肚子吗?不成想,30多年过去,地里的石头都成了宝贝。你看看公路两旁,那些奇形怪状、惟妙惟肖的石头,都做成了“大公司”,组成了“大园林”,助推着费县经济飞速发展……
“正月里天天是新年,大家见面多欢颜……”大家都叫小李的歌声从梦里唤醒了。然后提醒说,“快到菏泽服务区了。我们在那儿吃午饭。给大家一个小时,够吧?”小李征求大家的意见。
大家赶路心切,都说“足够”。因为午餐自理,多数自带干粮,所以按时完成吃饭任务。
下午三时许,到达开封府。由当地“中原旅行社”一个小伙子接团。后来知道他姓牛,叫牛犇,记得上海有个演员也叫牛犇。这引起了我的兴趣,细细打量一番,此牛犇非彼牛犇。小伙子很魁梧,很壮实,堂堂一表人才,有着中原人的独特神采。
牛导举着杏黄旗,带我们去参观“小宋城”的“宋都御街”。这是1988年建成的一条仿宋商业街,再现着宋代御街风貌。殊不知,早在北宋时期,东京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经由州桥和朱雀门,直达外城南熏门,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是供皇帝御驾出入,显示尊严气派的主要街道。这条新建的御街是在原御街遗址上修建的。南起新街口,北至午朝门,全长400多米。两侧角楼对称而立,楼阁殿堂纤巧秀丽,其匾额、楹联、幌子、字号均取自宋史记载,古香古色,余韵犹在。现在有50多家店铺各具特色,经营本地特产、传统商品、古玩字画等等,如若你“拥入人流之中,便仿佛进入了张择端的画卷之内,不知今夕何夕了。”(杨戈《开封秋凉几春秋》)
我们在这里转溜了不下一个多小时,然则窃认为没有太多令人惊奇的地方,尽管都是仿宋的,弄得不好反倒人造痕迹更拙;真不如我曾在20多年前看到的开封府景象——神秘、古朴、庄严又让人惊叹……
但是,“杨湖清”、“潘湖浊”,依然如故。看来环境治理还是不错的。面前的这两个湖,不仅承载着历史传说,而且呈现着环境保护的功绩。是啊,要守住青山绿水,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那可不是一日之功、一劳永逸的事情。
离开开封,太阳西斜,时间不早了,于是大巴加快速度,直奔云台山所在地修武县城。牛导恐怕我们着急吧,便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关于“修武县的由来”:在周代之前这个地方称为“宁邑”。到了商末,周武王兴兵伐纣时,当大军途径宁邑时突遇大暴雨,三日无法行动,只好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所以后来就把宁邑改为“修武”,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便设立了修武县,到现在大约已有2300年的历史了。
大巴进到修武县城,街上的路灯都亮了,但行人很少,所以车也没减速,直接开进了“永昌宾馆”大院里。我们要在这个宾馆住两晚上。
看来大家都饿急了,一致要求先吃饭再安排住宿。饭堂不小,但吃饭的不多。我们10人一桌。每桌10个菜(以蔬菜为主;品种虽多,但数量太少,所以三下五除二地就光盘了);要问味道嘛,反正咽得下,那是因为饿得慌。但是,小米粥虽稀薄却爽口;而小馒头呢,既松软又香甜。很快都装满了肚子。
住宿就不尽人意了。我们住了个三人间,房号不错:918(谐音“都要发”),但条件很差。房友诙谐得形容为“三无客房”:无热水,无空调,无电视信号。因于此,另个团队不依不饶了,跟老板吵了起来,不解决就不住!
大概陪团的李慧也怕我们闹哄。便出来解释道,现在是旅游淡季,团费又低,其实旅行社是不赚钱的;旅行社为了“预热”,图个人气,所以正月里推出了“醉美云台”产品,本意想让游客放飞一下心情。
小李说到这个份上,那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呗!怪谁呢?自找的!其实我觉得:花这点钱,虽然受点罪,还是值得的。要是自个行动,恐怕连车费、住宿都不够,甭说还要吃饭、看景了。不计较,多谅解,就心静气顺,一夜安然无恙。
跟团旅行,就像运动员跟时间赛跑,又像部队生活那样紧凑。2月18号,我们6点起床,6点半进餐,7点出发。牛导先带我们参观“竹炭生活馆”。“竹炭”者,此乃“青且直”竹子之化身也。没想到它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真可谓“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走进“竹炭生活馆”,其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再加上解说员极力鼓吹,炫耀其种种好处,神奇功效,还有优惠、赠送、假一赔十、不满意就退货之类,但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或许我们对此类新产品了解甚少,不由得将信将疑 ,恐怕夸大其实,所以很少问津的。我两手空空,迎面碰着牛导,有意瞄了一眼,见其脸色没有先前那么和悦、灿烂;于是我以小人之心揣测,大概没买东西,使其提成不佳吧?
出来“竹炭生活馆”,日头有一杆子高了,阳光很灿烂、很温暖,照的人暖呼呼的,特别舒服。在车上,牛导不由分说地讲起了云台山景物,而且语速要比先前快一些: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云台山就坐落在修武县境内,属于太行山系。在历史上,云台山就很有名气,神话中称为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汉朝末代皇帝刘协死后就葬在这里,所以称为古汉山;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曾在这里相与友善,传为佳话……但是,云台山最有名的是它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也因其山势险峻,峰壑巅谷,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有诗作证:白云四望合,青霭如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不过,真正开发它、利用它还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那年从北京来了一位摄影师,怀着好奇心进入大山,拍摄了很多奇特绝美的照片,引起了景观专家的青睐。于是从1984年考察论证,1986年着手开发,1987年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重点旅游区自然风光项目。经牛导这么一介绍,激得我对于云台山更多出一份向往、新奇和觊觎亲近的情愫。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行驶,我们到达云台山旅游区停车场。牛导说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停车场,拥有5000个停车位——我心里嘀咕:区区停车场,还有好事者满亚洲去考察、丈量吗?但是,最好不要较劲;你想想,那个风景区没有几个独一无二的“特产”呢,为的是造就一种令人惊喜与惊奇的效果;到底是否名至实归,游客才不会去管那些闲事儿呢;只要好看、好玩,保证让人高兴、快乐,那就是最好、最棒的
我们跟着牛导带来到景区广场,蓦然耸于眼前的是座拔地擎天的石山,风采博发,妙气宏盛,着实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如果说张家界的山是窈窕淑女,那么云台山的山则是雄壮大汉。
在这里,大家快乐无比,还有点忘乎所以,拍不完的照,录不完的像,直到牛导多次招呼,才归拢到进入景区口。门票实现电子化管理,我们是依次刷卡进去的。然后乘坐观光巴士,大约十来分钟吧,便到了“红石峡”。牛导介绍说,这里是中心景点。红石峡属中国丹霞地貌,岩壁呈赤红色,故得此名。景区里面分布着白龙潭、黄龙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连绵相通构成了九龙溪,身临其境,仿如灵龙戏水般快乐;还有幽瀑、穿石洞、双狮汲水、孔雀开屏、棋盘山等景观,不管面对那一处,都会叫你驻足不拔,留连忘返;尤其是“一线天”峡谷和瀑高50多米的白龙瀑布,更教人惊叹不已,拍手叫绝。
总之,红石峡里面,红岩碧水,四季如春。牛导解说完,叫我们自由活动,12点准时到马鞍石水库附近“五妞”餐馆那里集合。
我们沿着游览路径,悠闲地且走且看,景色各有不同,使得心情格外愉悦。因为时间充足,所以没有急促之感(整个上午都在红峡谷里活动)。这是一次最轻松最舒心的游览。
说来也怪,尽管时下称为旅游淡季,可是这天游人如织,山道上出现了浩浩荡荡、首尾不相见的人流,如同大部队过境,极其壮观。我暗吋:今日莫非是出游的黄道吉日?因为山道多数只容一人行走,所以容不得你超人快行;只能跟随人流亦步亦趋,因此也有了观赏景物的时间。红峡谷确实值得一看:壁立的山体,清冽的溪水,白练般的瀑布,还有积雪、薄冰,含羞岩、相吻石,松涛、鸟鸣……犹如童话世界;特别那些红色岩石,红得流光溢彩,并散发出特有的香味,让人心生欢喜,触手可及。
后来百度搜索,才得知:云台山在远古时代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化,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经过30多亿年,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后经多次构造运动,尤其是2300万年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水蚀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云台山双崖对峙的峡谷群和各种动态的瀑、泉、溪、潭,共同构造了“云台地貌”旷奧兼具的奇特景观。一路看下来,红石峡就像上帝用如椽巨笔绘制的万丈绝美画卷,教人妙不可言,留恋其中……
从红石峡下来,还得走上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马鞍石水库附近集合地点。到了水库坝上,还真有点累了,便坐下来,观望着“高峡出平湖”,打心眼里感叹“人定胜天”的伟大奇迹。这个水库——位于修武县岸上乡东仓村,地处太行山革命老区。1966年兴建,1982年竣工,2009年至2011年进行了除险加固。水库控制流域面90平方公里,总容量1057万立方米。大坝自右向左由浆砌石重力坝、拱坝、溢流坝、干砌石坝四种坝型组成,坝体设八孔蓄泄洪闸、两个输水洞,坝顶高程424.7米,大坝全长250.6米。水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校核,最大泄量为每秒2002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旅游和解决山区人畜饮水等多种效益的中型水库。
从这里还要经过一条“幸福渠”。1958年春开始修建,历时17年,全长92.3公里。它横跨崇山峻岭,迂回曲折于悬崖峭壁之间,施工环境十分艰险,是修武县人民战天斗地的结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今天我行走在“幸福渠”身边,依然感觉到“愚公移山,人定胜天”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愈发钦佩在那个清贫年代创造的人间奇迹;同时那条举世无双的“红旗渠”,也恍如彩虹般出现在眼前,教人遐想万千——
在毛泽东时代,有五大“精神”,即大庆、大寨、雷锋、两弹一星、红旗渠。而红旗渠精神就是当代愚公精神。太行山的愚公移山只是远古的一个寓言,而红旗渠则变成了现实,成为“人定胜天”的一座精神家园。六十年代初,河南林县人民为解决农田用水和百姓生活用水,苦干十年,依靠自力更生,大胆劈开太行山,将漳水穿山引来,完全按照人的意志造福于百姓。这种大无畏的“愚公精神”国外没有,只有中华民族才有这样的创造力。正如纪录片中所唱的那样: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微信:正能量发布2018.09.29)
午餐自理。我没进“五妞”餐馆,和王大夫在大国槐树下石凳子上,啃起山东煎饼卷着肉酱大葱,就着火腿肠,还有花生米,喝着特仑苏,塞得满口香,不过吃相不雅,惹得保洁员好笑。她过来打扫俺俩掉在地上的煎饼渣滓,不但没指责我们,还说闻着蛮香哩!我赶紧给她个煎饼,她不好意思接着;我说你尝尝,香不香,回去为山东煎饼做个广告,也是为山东经济发展做贡献嘛!这么一调侃,她顺手接过煎饼,去跟工友品尝起来;这回见她俩咬不动的吃相,轮着我们好笑了。
美餐一顿,中间又来个乐子,神情特别爽快。接着乘坐观光巴士前往“小寨沟”。这里有三个景点:潭瀑峡、泉瀑峡、猕猴谷。我们跟随牛导先游览“潭瀑峡”。据说“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是她最靓丽又最具诱惑力的名片。进来里面,你可以尽情欣赏渡仙潭、情人瀑、淸漪池、水帘洞、蝴蝶岩、试剑石、金龙卧波、龙凤壁等等著名景点,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还听说最为壮观的要数泉瀑峡瀑布。它的落差314米,有着“云台天瀑”之美誉。可是,一路下来,也没有看见多少令人称奇的景观。大概是久旱无雨之故吧,缺水呀,所以圣泉干涸,瀑布断流,让人扫兴。
于是我走到碧玉潭便止步。蹲下来,静观几条小鱼在潭里游来游去,尽管有两个孩童有意挑逗它们,但却腾不起波澜。此后,便随着游人回到停车场,恰好碰上“太极表演”。一个白衣壮士由竹筏跳上河中表演平台,一招一式很有功夫,不时发出脚顿台面的铿锵声,看来此君身手不凡——后听老者看客说,他是云台山地区有名的太极大师。不仅善表演,而且善治病。仁者大师,济苦大众,莫大善哉!
起风了。山里风就是冷,吹得人四处寻找“避风港”,但最终难挡寒风侵袭,都盼着早点“打道回府”。可是约定回城时间已到,因为有两个年轻人去猕猴谷还没下来,尽管大家有些不悦,但谁也没表现出来,素质不低呀!不过那两个年轻人却尴尬得不得了,一再说被一群猴子拦住了,硬上身要东西吃……听此际遇,我真后悔没上山看看那群既顽皮又可爱的猴子。
回到永昌宾馆,时近晚8点。饭菜如昨,孬好不说,吃饱就中。进入客房,其温差与室外不相上下,今晚还得当“团长”啊。没电视看,又冷的坐不住,于是我们三人去逛街,权当“预热”吧。可是大街上空空荡荡,不见行人,也没车辆驶过,商店已打烊,有几家娱乐场所,灯火暧昧,门可罗雀……星光灿烂的夜晚,这般静悄悄,令人意想不到。实在少却吸引力,便折转“回府”,再熬一夜吧。
翌日,还是早7点出发。还是头等任务,先去“怀府超市”购物。进的门来,我心有准备,这回不能再给牛导冷脸看了,好歹也得买点土特产,回家博取俩孙女可爱的乖笑。货架上的土特产品种真是不少,让人不知选购那种好了。我挑来挑去,选了这么几种:山茶果、茱萸果、山茱干、养生果脯、豫珍脆片、甜姜片等,多数是稀罕物,老夫头次遇见。到底俩孙女喜欢不喜欢,心底无数,不免忐忑。但那张购物小票交给牛导时,老夫获得一声“谢谢”。庆幸啊,不虚此行!
在回程的路上,还要参拜当阳的“圆融寺”。佛寺神殿拜见的多了,不免给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觉。正如李健吾先生所言:“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雨中登泰山》)比如释迦牟尼,所以吸引力不大。当然这是对不信佛的人说的。
不过,在车上牛导就说,圆融寺值得一拜,心诚则灵,有求必应。是啊,你望望,和尚都会找风水宝地。在三面环山、形似太师椅的山谷里,树木参天,郁郁葱葱;灌丛遮地,密不透风;纵深绵长,藏龙卧虎;层层叠上,步步高攀,使得“圆融无碍禅寺”颇具城府。在这里,有着不同于别地的佛像,它们是用大理石雕作的,显得更加威严、端庄、神明。特别是“护法殿”的各路神仙,悉数到位,无一缺席,大开凡人眼界。那个“圆融佛珠”更是一绝,其四周坐落着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四神各司其职、矢志不渝。面对神灵,你能得以何种启示呢?
游览项目全部完成,接下来便是赶路,但到达临沂时至晚7点。为了早点回家,我们商定每人加5块钱,让司机师傅跑高速。即便这样,到家也10点多钟了。
在回家的车上,我生发颇多感慨:革命老区临沂发展真快啊!几年不见,高楼林立,立交纵横,市面整洁,绿地养眼,尤其沂河两岸布局大气,给人一种有着上海外滩风貌的大都市的感觉。而夜景更是亦梦亦幻,火树银花不夜天哪!那么,素有“太阳城”之称的日照,到哪去欣赏这样的夜色美景呢?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