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点买书经历
作者:罗里宁
梁实秋先生在回忆自己的买书经历时这样写道:“旧时北平琉璃厂隆福寺街的书肆最是诱人,你迈进门去向柜台上伙计点点头便直趋后堂,掌柜的出门迎客,分宾主落座,慢慢地谈生意。……搜访图书的任务,他代你负担,只要他摸清楚了你的路数,一有所获立刻专人把样涵送到府上,合意留下翻看,不合意他拿走,和和气气。书价么,过节再说。”这段话让我对北平琉璃厂隆福寺街的书肆十分向往,也忆起自己买书的一点经历来。
我不是读书人,从读书上讲,甚至还可以说是属于生不逢时的那一代人——我们上学那会儿就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也不像今天出版社那样,数不胜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使命,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书要读。我是在医院宿舍小区长大,那个环境,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知识分子,闲时和他们打打球,聊聊天,他们中不乏喜爱读书的人,有时听他们说要到书店去,就跟他们去凑凑热闹。第一次去,也就十二、三岁的样子,进入书店,看到三几个人,表情严肃地在书架间挪步,我即刻跟着安静下来,学他们的样子缓步于书架间,看到一本冯雪峰著的《鲁迅的文学道路》,眼睛顿时一亮,恰巧,自己口袋里还装着几个零花钱,就把这本书买回去。这是我第一次花自己的零花钱买书,回到家还很认真地为书裹上一个包皮,并在扉页上端端正正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购买的日期。
在跟大人去过一次以后,我自己就经常单独往书店那儿跑,陆陆续续在那儿买了一些古代诗词和古典小说,如中州书画社的《〈国风〉的普通话翻译》,黒龙江人民出版社的《屈原赋译释》《三曹诗译赋》,中华书局的《唐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四册)、《醒世恒言》(上、下)、《警世通言》(上、下)、《老残游记》等,“三言”里缺了《喻世明言》,很长时间都没得配齐,后来买了本《古今小说》顶上。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小书店里竟然还能买到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人》、马德森的《心心相印》,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在我国出版得比较早的这一类图书,这两本书让我知道了萨特这位存在主义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大名。此外,还买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傅雷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四册),里面有著名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罗大冈写的一篇代序,正是这篇代序,吸引我把这套书买下,这部一百多万字的名著还没看完,就被一位朋友“借”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勇气去买这套书。不买这套书,却买了本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罗大冈的《罗大冈散文选集》,记得王小波曾经说过,中国最好的文笔在翻译家那儿,他本人就十分推崇法国文学翻译家王道乾的译笔,沿着王小波的思路去判断,罗大冈的文笔,也是值得推崇的。还有傅雷,译笔一流之外,散文也可以传世,我买过一本北方文艺出版社的《傅雷散文集》,就深有感受,《傅雷家书》不用说,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他翻译的《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我很喜欢的。之后又买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梅益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的翻译,也属一流,这部小说,现在好像被认为不那么重要了,可它对我们那一代人,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关于不能虚度年华的那段著名的论述:“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激励过千千万万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人。接着又买到三联书店云京译的桑德堡的《林肯传》,上海译文出版社汝信译的普列汉诺夫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读《林肯传》,让我对林肯这个人有了新的认识,林肯之所以发动南北战争,主要是为了防止国家的分裂,而不是过去所听说的,只是为了解放黑奴。另外,林肯的口才也令人羡慕,这本传记收入他几乎全部的演说辞,翻译也比其它一些译本好。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是西方演说史上的名篇,这篇演说辞的最后一句:“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也为世人所熟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不知道从这里“拿来”些什么东西没有,在理念上倒有点相近呢。读《车尔尼雪夫斯基》,我对俄国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历史唯心主义者的哲学思想,还是朦朦懂懂的,不太清楚。车尔尼雪夫斯基同时又是俄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长篇小说《怎么办》就是世界文学名著。比车尔尼雪夫斯基稍晚一点的普列汉诺夫,是与车尔尼雪夫斯基齐名的俄国伟大的思想家,由他来写《车尔尼雪夫斯基》,再恰当不过了,也可见这本书的分量不轻。
我在长沙服兵役时,有天路过一个新华书店,看到门前排着长长一队人,引发起我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使书店门前排着长长的一队人呢?不由自主地就跟上这个队伍,进入书店,看到里面堆放着许多中外文学名著,让人不知所措,就就近买了一套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上、下),一套斯威布的《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上、下),前者是周扬、谢素台的译本,从右向左,繁体竖排,后者是楚图南译的播图本,从左向右,简体横排,这两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我最早购买的两套世界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妮娜也成为我最早认识的名著中的女主角。读托尔斯泰这部小说,我最先记住的,是写在前面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最感叹的,是安娜不能和渥伦斯基一起私奔,最悲哀的,是安娜最后还要惨死在火车轮底下。英国作家毛姆,对托尔斯泰为安娜安排的这个悲惨的命运,似乎也颇有微词,他在《书与你》中讲到这个问题时就这样质问过:“为什么安娜不能和丈夫离婚,改嫁渥伦斯基,去过幸福的生活?”《希腊的神话与传说》让我知道,在西方,还有那么多好玩的神话故事。
在武汉上学时,有书店到学校来卖一些折价书,我买到三联书店周国平译的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人民文学出版社黄邦杰、陈少衡、张自谋译的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两册)。在学校大门边上的小书摊,我买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钱锺书的《围城》和他的一本论学文选。钱锺书先生是著名的大学者,没想到能在一个小书摊里买到他的书,实在令人兴奋。另外还买到一套中国广电出版社的《梁实秋散文》(四册),一套《林语堂文选》(两册),在这之前,我读过的散文,多是写景、抒情一类,梁实秋和林语堂,让我读到散文的另一种写法。
除了在书店买书,我还会通过邮购或者网购购买一些。在没有网购业务以前,有不少书刊,如《读书》和《万象》等杂志,经常刊登一些购书广告,循着广告去邮购,可以买到一些自己想要买的书。从中华书局,我邮购了《颜氏家训》《高僧传》等书,从上海古籍,我邮购了《庄子译诂》《世说新语笺疏》等书,从北京日报出版社,我购得一部《郑板桥四子书真迹》,这部由郑板桥手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书,书法异于其他书家,字体亦隶亦行,十分隽美,让我爱不释手。在有了网购业务以后,我在亚马孙网上书店、当当网上书店、京东网上书店、孔夫子旧书网等都买过书。网购图书有个好处,是书价时有打折,有些出版时间比较早的书,在书店已经很难见得到,在网上也还可以找得着,如《百花散文书系》《云过太空》《古典重温》《生命无涯》《文心书魂》《并非舞文弄墨》《寻找家园》《成年礼》《旧时之美》《茶之书》等,另外还可以碰到一些绝版“复活”的书,如《半生为人》《燃灯者》等。
邮购或网购图书,需要一点耐心,书款汇出去以后,等待的过程,总是让人搔动不安,翘首以待,还有令人担忧的一点,是个别书商会把一些有折皱的品相不太好的书寄给你,让人心里老不舒服。大部分书商,还是很负责任的。
在实体书店买书,就可以随心所欲,慢慢搜寻,直到把书看好再买,有时还可能会遇到一点意外的惊喜,一些自己寻觅多时未果的书,指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在那一排排书架的某个角落,如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康拉德小说选》,三联书店的《曹聚仁杂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的《等待戈多》等,就让我享受过这样的惊喜。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