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准备过年

准备过年

 

作者:梁耀鲜

 

  小时候,过年无疑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没有之一。

  因此,过年需要费一番工夫准备。“养鸡换油盐,养猪为过年”说的就是过年的准备有多重要。父亲除了准备好年猪、爆竹,还有包粽子用的糯米、做米花用的红糖等节日必需品之外,他还会多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如当时还可以用的安乃近、土霉素等,以应山高路远的周边群众的紧急之需。谁家有个脑热头疼、肚痛拉稀的,先吃下这些药扛着,过完节才到医院就医。父亲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过年准备,就是在春节将到时,一定会从街上买回几张新的画报,在腊月廿七那天,他手拿一根加长的竹扫把进行空中作业,把屋顶屋檐那些蜘蛛网清理干净。我则在他的指导下,捣碎木薯,烧好香糊,把中堂两边堂板贴上不知从哪里借来的报纸,纸面稍干后再贴上那些新颖漂亮的画报。

  一年又一年,就是为过年。

  当然,我们这些小孩也不能闲着。要过年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打柴,也就是准备年柴。一般在小年到来之前,我们得集中两三天的时间,到附近的山头上,把春节那几天要烧的柴火捡好捆好,然后扛回家,家里面不够放,就放在外边。一捆捆,一排排,大大小小,材质不一,就像现在展览会的展品,供路过的村民们评点。他们会说,柴旺财旺,家旺人旺。柴火的量够不够,好不好烧,由大人们说了算。所以,准备年柴,是我们小时候一项光荣而重大的任务。虽也有好多困难,但每年等了好久好久才来的春节,似乎集中了一年到头的美好,对我们小孩的吸引力是不可替代的。那几天,我们虽然连续作战,但也没有感到有多苦有多累,空旷深远的山林里,飘荡的都是我们俏皮的笑声和欢呼声,吃大肉穿新衣的憧憬总是如影随形,与日俱增。

  我们屯地广人稀,山林很多。小时候还没有搞飞播统一种松树,在我们这个小屯的周边,几乎都还是原始森林,所以打柴不算很辛苦,一天能打到三、五捆没有问题。

  因为要进深山老林,为了防止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打柴时我们全屯小孩都要结伴统一出发,统一到同一个山岭,打好柴火后,统一时间回来。那时,一般我们先到村旁的那棵高大的老野果(壮语叫“牙果”,那果核呈椭圆形,味道酸中带甜,是我们小时候的巧克力)下面集中,边等人边到路边砍来竹子,削成竹篾,以作捆柴之用。人来得差不多了,领头的带往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有时我们还会把那竹篾卷成一个箍子,套到头上,顺手插上几根带叶子的枝条。那时我们就像一支隐蔽前进的小分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进,其情满满,其气昂昂,还以为自己是小兵张嘎呢。

  到山里打柴还是有很多讲究的。干柴火大多都是在那些树高林密的地方,那里终年阳光不照,大树底部离地面最近的树枝会自然枯干,又还没有腐烂掉,那是上等柴火。也有的树种不耐严寒,经过一个冬天的霜打雪压,整丛树枝就会被冻死,被风干,如果哪天碰到那样一两丛,那是撞上好运了。你只管砍好削好,当你把那捆柴火扛到路边,跟其他人的放到一起,你收获的一定是大伙羡慕和赞许的眼神。当然你也不要太得意,也许有人比你运气还要好。如果谁顺着有人走过的路子走,面前突然出现一堆剥了皮的树干,在阳光下显出诱人的鸭肝色,用刀背轻轻地敲,会有咣咣当当的响声,那是杨梅树,别人已经剥走了树皮拿去换钱,能找到那些树干当年柴,那天就像中大奖了。

  打什么样的年柴是有选择的。因为春节要完成的节目很多,它需要不同类型的柴火。炒猪肝大肠,炒米花煮汤圆,需要急火,那要有细一些的干柴火。酿酒沤粽粑烤火守夜,那就需要大块的木柴。不一定要全干,我们直接到山上砍来那些又硬又坚的生栎树,砍成小段,用斧头劈开,在自家门前搭成不同的造型,风吹几天,晒走一些水分,那是最好的燃料了。

  现在想来,当年打年柴不仅仅是打柴,我收获了不少劳动的方法和技能,收获了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和精神。上山打柴,你不要见到是“柴”就捡,那可不行,有些树木毒性很强,你的手一接触,整个皮肤就会过敏,肿痒两三天都难以消退,所以要有火眼金睛,识别真伪。你的柴刀也要特别拿好,爬坡砍树不小心会自伤,会造成一些意外。回家的路上一般都不要把刀挂在腰带上,要绑到柴火里面,免得踉跄跌跤了会割伤自己。如果路程较远,还要学会在路面比较宽的地方换肩,左右轮流,轮番上阵,才好坚持到家。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阿叔阿哥们给我的帮助。因为力气不足,我当时捆绑的柴火又松又散,既难看又不好扛。他们见到了,就会过来用力地脚一踩手一收,竹篾就会收进半圈,我的那捆柴火就变得又紧实又漂亮。每当那时候,我站在旁边,总是开心满足的样子。

  现在,每年回老家过节,见到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用上了煤气,年柴早已成为历史。但当时准备年柴就是准备过年,其中带来的温暖、温馨和希望,早已长存在我的记忆里。

 

2023115

 

  作者简介:梁耀鲜,广西田东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语文教师出身,供职多个行业。爱工作爱生活爱文学,诗情约画意,我手写我心,喜欢在散文诗歌创作中寻找快乐。心香一瓣常分享,网络报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