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罗巴纪行之九:名角大聚会
作者:安玉琦
法国首都巴黎拥有世界一流的诸多名胜古迹,
如同“名角”大聚会:
凡尔赛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塞纳河游船……
(一)
法国首都巴黎拥有世界一流的诸多名胜古迹,如同“名角”大聚会:凡尔赛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塞纳河游船……尤为突出的凡尔赛宫,就连圣彼得堡的夏宫、维也纳的美泉宫都是它的复制品,而且是缩印版。来到巴黎,真让你不知道先拜访谁了,都怪时间紧促,让人不可尽兴。
因此,我们首选了凡尔赛宫。可是,广场上人潮如涌,而且大多数是中国游客,看来一时半霎是进不去的。王导怕我们等得不耐烦,趁着这个空隙给我们介绍着凡尔赛宫:它是法国封建时期帝王的行宫。在公元17世纪,是由国王路易十四兴建的,宫内有1300多个房间,里面摆放着纯金饰品、珍稀古董、著名油画和大师雕塑,处处金碧辉煌,无与伦比。但也些小情节让人好笑,每个房间都不按门扇,也没有卫生间,方便时只能用马桶;寝室里只用帐帘掩人耳目。那时的人也不爱洗澡,据说路易十四国王一生只洗了7次澡。由于常年不洗澡,他发明了头套、香水,上朝时伺候。更有意思的是,因为自己身短个矮,唯恐在群臣面前有失脸面,于是他还发明了高跟鞋,并且颁旨,唯他才有资格穿红色的高跟鞋,用以区别于臣民……
终于轮着我们检票进凡尔赛宫了,但也等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宫殿内,更是人的海洋,只能且站且走,容不得半点着急,尽管戴着自动电子讲解耳机,但必须进入标注的号码里面,才能听到讲解,我好不容易挤着人群进去,不会儿又被人群挤了出来,所以不知所以然。
几次挤来挤去,我无心往下看了,便想往外走,不经意来到了“镜厅”——哦!华丽得、明媚得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的,“瞻仰古迹,如果一步踏入就如愿以偿,太令人遗憾了。历史是坎坷,历史是幽暗,历史是旋转的恐怖,历史是秘藏的奢侈,历史是大雨中的泥泞,历史是悬崖上的废弃,因此,不能太轻易地进入。”余秋雨先生的这段话给我释怀,不再为看不透、读不懂凡尔赛宫而懊恼、悔恨。
我如释重负地走出凡尔赛宫,来到皇宫花园。这里让人舒服得多了:没有拥挤,没有压抑,没有物欲,也没有似是而非的东西,这里的喷泉、荷池,草坪、花圃,广场、平台……尽管也有人工打造的痕迹,但却满目青翠,花香沁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二)
来到卢浮宫,索性不能像凡尔赛宫那样走过场了,但又过于沉迷而迷了路。本来我们想从古代埃及展馆出来,光记着王导说的一定要从“倒金字塔”方向出来,如果上了“正金字塔”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几次经过“正金字塔”就是不敢往前走,其实从它旁边下来就对了,那是一个懂中文的黑人青年把我们带出来的,让我们感激得不得了。然而,还是害得团队等了我们近一个小时,自然说怂话、赔礼道歉是少不了的。
尽管结局有点埋汰,但精妙的展品基本上都欣赏了;尽管欣赏得不专业,但对三件镇馆珍宝印记深刻,甚至连她们所在的楼层以及编号都烂记于心:《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在1层/703号;《蒙娜丽莎》在1层/711号;《断臂维纳斯》在0层/345号。尤其面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被人们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但心里怎么想的只有自己知道。正如“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欣赏绘画何尝不是如此!以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为例,有些人关注她那神秘的微笑,也有人注意到她浮肿的脸庞和肿胀的手指,认为她是已经怀胎三月的少妇,传统的宽大的孕妇装束更是从侧面佐证了这一判断。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的一位嘉宾认为:《蒙娜丽莎》的模特是一位‘三高’女士,因为这位美女双眼的內眦各有一块小小的凸起,在医学上称为黄斑瘤,或者脂肪粒,这是一种黄色的脂质酸沉积在皮肤下形成的症状。同时,这位嘉宾在蒙娜丽莎的双手上也发现了一些良性的皮下脂肪瘤的痕迹,由此判断这位模特的胆固醇超标,所以认为她是一位饮食不怎么健康的女性。”林凤生先生在《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里的这些宏论,到底是左还是右,鄙人不敢妄言。
不过,我倒觉得余秋雨先生的话语比较诙谐直白:“卢浮宫有展品四十万件,色色都是精品杰作……,但是,各国游客中的大多数,到这里主要是看三个女人: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余等在宫内慢走细看,装模作样,其实真的看不懂也弄不明白,最多赶个热闹,到头来还是“各国游客中的大多数”里的那个俗人。听王导说,如果在每件宝物跟前驻足一分钟观赏,给你10个月也看不完。
不过,既然来过了,总会有让人念记的东西,这便是玻璃金字塔,因为它是美籍华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充满着东方元素与现代感。虽然在这里一度迷了出口,但是歪打正着,正好听听中文导游对玻璃金字塔的解说,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1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达到200吨。它不仅是现代艺术风格的独特尝试,还是运用力学和技术的独特尝试。用贝聿铭建筑大师的话说,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通过倒映周围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宫殿沉重的存在表示出足够的敬意。当阳光打在上面,玻璃金字塔显得光怪陆离,再与后面的古典建筑搭配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十分漂亮。后来,它被称之为卢浮宫院内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
然而,当年巴黎90%的老百姓却觉得玻璃金字塔十分突兀,它跟旁边这些十六、十七、十八世纪的建筑格格不入,难以接受。当年还有更难听的说法,“如果收留了这个既难看又好笑的怪物,将是卢浮宫的羞辱、巴黎的灾难。”(余秋雨《行者无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世事的变化,慢慢地被巴黎大众所接纳,并引以为傲。
(三)
初次造访巴黎,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是必到之处。可是我们来的时候正值交通高峰期,因此只能隔着马路观望凯旋门,再就是拍照留念。我站在路边梧桐树下,仔细打量着凯旋门,总觉得它不如影视上那样宏伟、壮观,令人心驰神往。于是,我的目光转向香榭丽舍大街,从凯旋门望过去,宽阔的大街一眼望不到头,教人无端想起“通天的大道九千九百九”的歌唱;大街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色调各异,洋气十足,教人赏心悦目;大街上不时有两层公共巴士“花车”驶过,外形五彩缤纷,卡通可爱,十分惹人眼目;尤其行走在街头的女士们,其着装打扮几乎没有相同的,那么神采奕奕,那么花枝招展……处处展示着“花都”的风采。
然而,尤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却是埃菲尔铁塔:一方面,它鹤立鸡群,从远处看,塔身修长、优雅,至今仍然高于市内其它建筑,所以在巴黎几乎到处都可以望见它的雄姿;另一方面,如果到了它的跟前,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酷似一个巨大的鉄制怪物,光是拱门几乎覆盖了全部街道,据余秋雨先生说:“当年埃菲尔铁塔刚刚建造,莫泊桑、大仲马等一批作家带头怒吼,领着市民签名反对,说这个高高的铁家伙是在给巴黎毁容。”然而,百十年过去,如今埃菲尔铁塔却蜚声世界,不仅为巴黎挣得高颜值,而且成为法国高傲的标志,所以大凡来巴黎的游客都向往着一睹它那非凡的容颜。
我们两次来到它的跟前,一次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斜阳辉映,愈加气势磅礴,由此觉得自身的渺小,那些照出的合影越看越不成比例,尽管如此,大家仍然乐此不疲,照个没完没了。再一次是吃过晚饭以后,我们又路过铁塔跟前,这时它通体璀璨,巍峨瑰丽,壮美得教人不忍心离去,而更让人挠心的没有乘坐电梯登上铁塔,那种缺憾真的一时半霎难以了却啊。
(四)
最惬意的莫过于在塞纳河乘坐游轮了。游轮庞大、豪华,上下好几层,我们直上露天座位,虽然河风凉意飕飕,但视线好,一览无余,便纷纷选择位置坐好。不一会儿,游轮便鸣笛起航,就像鸭子浮水那样,优优雅雅、不紧不慢地行驶着,来回一个多小时,两岸的风物景象不时地映入眼帘,令人心驰神往……
宽阔清澈的塞纳河,它被称之为巴黎的生命之河,也就是母亲河。缓缓流淌的塞纳河穿巴黎城而过,见证着法国千百年的历史。而矗立两岸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古代建筑群,共同构筑起最具法国标志的景象,使得初次造访巴黎的吾辈,真是有点“摸不着南天门”,还没缓过神来就下船了。后来,我回味余秋雨先生的结论,方得领悟,它们一起“挤到塞纳河边,一是因为环境好,有景致、有格调;二是因为视角多,便于瞻仰和传扬,包括在塞纳河的游艇上一一指认、静静观赏;三是因为底子厚,已经有那么多巨人名迹蹲在那里,谁能挤进去就能与他们平起平坐、隔代对话。”我从游轮上下来,久久驻足岸堤,凝视着塞纳河,回味着辛夷坞在《山月不知心底事》书中的描述:“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她把我们的一颗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左岸住着我们的欲望、期盼、挣扎和所有的爱恨、嗔怒;右岸住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在我们心里打下的烙印——左岸是梦境,右岸是生活。”
(五)
在巴黎,我仍存一种“未登上埃菲尔铁塔”的遗憾,也就是未能进入巴黎圣母院亲身参拜一样的遗憾。回来后,更教我扼腕喟叹:好不容易到了巴黎,为何不想方设法进入巴黎圣母院呢?这下不幸起火了,即使有心再去瞻仰,又得猴年马月呢?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的消息是这样表述的: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有着超过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经过法国消防队员10个小时的奋战,火苗全部被扑灭,但其三分之二的屋顶已经荡然无存,其中就包括最具标志性的93米高哥特式塔尖。所幸的是从目前曝光的建筑内景来看,圣母院内部并未过火,石制穹顶结构隔离了起火坍塌的木制屋顶。大教堂的石头建筑和荆棘的冠冕、圣路易斯的长袍等主要艺术品都已“获救”。据美联社报道,法国消防队表示,火灾可能与一项花费680万美元的翻新改造项目有“潜在联系”。而起火时,教堂屋顶也确实在进行修缮。
“巴黎圣母院是我们的历史。”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将把巴黎人民挚爱的巴黎圣母院重建的“更加美好”。但是不幸的是,安德鲁·塔隆博士(被誉为法国哥特式艺术和建筑的创新学者)已于2018年底去世,如何利用他留下来的宝贵资料,将巴黎圣母院昔日的辉煌重现,将是法国政府和重建工作者们极其艰巨且十分漫长的工作。
因为这个缘故,我再次认真通读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那些诗一般的文字教我如醉如痴:“巴黎圣母院这座教堂如今依旧是庄严宏伟的建筑。它虽然日渐老去,却依旧是非常美丽。”
并且,“可以说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它是整个时代各种力量的奇特的产物,从每块石头上可以看出,有水平的工匠在艺术家天才的启发下把神奇变成了现实。总之,它是人类的一种创造,像神的创造一样又有力又丰富,仿佛具备着两重性格:既永恒又多变。”
如若不信,那就进去看看吧。“……当你在两座钟塔的厚墙间黑暗的螺旋梯上毛骨悚然地摸索了好久,最后突然来到充满阳光和空气的平台中的一座时,一幅美妙的全景就一下子展现在你的眼下。”
那么,如果“从巴黎圣母院的钟塔顶上望去,所有这一切合起来又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在中央是城岛,它的形状像一只大海鳖,几座石板桥就像海鳖的脚爪,从那些鳖壳似的灰色屋顶下伸出来。在左边,是坚固、稠密、拥挤、闹杂的大学区那个梯形地带。在右边,是那个像巨大半圆形的市民区,大量的花园和重要建筑错杂其间。旧城区、大学区和市民区这三个区域,都有无数街巷纵横交错,好像大理石上的条纹。塞纳河——杜·布厄尔神甫称之为‘供人衣食的塞纳河’……,被船舶和岛屿拥塞着,被许多桥梁横断着,流经全市。四周是大片的原野,遍布着成千块种着各种作物的农田,点缀着一座座美丽的村镇。往左去是易瑟镇、凡沃尔镇、孚日阿尔镇、蒙乌日镇和有圆塔与方塔的让第耶镇等等;往右去是另外二十个村镇,从贡符郎镇一直到主教城。地平线上环绕着一带山峦,好像是这块盆地的镶边。最后,在远处,在东边,是凡塞纳森林和它的七座四边形瞭望塔;南面是比赛特地区和它那些尖尖的角塔;北边是圣德尼教堂和它的尖顶;西边是圣克鲁地区和它的城堡主塔。”
如果单从游览的角度看,读读上面这些文字,那个巴黎圣母院也足够勾人心魄、念念不忘的。
(六)
最后,自然少不了游逛商场。而且巴黎那些知名商场,好像特意为中国人开设的,连名称都有中国味道,比如“老佛爷”,里面世界名牌应有尽有,真可谓购物者的“天堂”。更让人可喜又顺畅的是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站位服务的大多是中国人,即使法国人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就像在国内逛商场一样无拘无束,而且标识的一清二楚,很容易找到你想要买的东西。虽然我不擅长也不够资格购买名牌、奢侈品,但在里面游逛着,也有种舒畅、快乐的感觉。
不过,总的说来,吾等爷们入商场逛商店不是那么感兴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在巴黎,我心想这个“花宫娜”香水博物馆就别进去了,要是弄一身香水味道,恐怕要遭人骂“老不着调”!但导游不允许,那就跟着走个过场吧。
在里面,我信服了那位旅行大咖说的话:旅行,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可以学到新知识。我久久站在一瓶标注中文“骨灰级”香水面前,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啥意思?难道是“骨灰”做的香水?那这些珍贵的“骨灰”,又是谁的呢?是恐龙的、雄虎的、北极熊的……?怎么也不会是人的吧?古人曰:不耻下问;三人者必有吾师。于是小声地问同行者,但几多摇头;于是又硬着头皮请教导游,但还是说的我一头雾水。回到家,我赶紧上网查了查,原来是网络语言:“骨灰级”,指的是这种香水的“等级已经高的不能再高”的意思,也就是独一无二、最顶尖的香水。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