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泥火山记(外一篇)

泥火山记(外一篇)

 

作者:张双锁

 

  泥火山是一种罕见的地质奇观。暮春之末,在新疆探亲时,我在外甥女、外甥婿的陪同下,有幸在独山子目睹了这一奇观。

  独山子位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境内。这里地处平原地带,地域辽阔,周边并没有别的山峰,而它却偏偏在空旷的平地上兀然而起,故以名之。

  从独山子区南侧偏西约1000米,有南环路通至其山脚下。顺着山的一侧沿着陡坡而上,在半山坡便会看到一口封闭的油井,旁边竖立着一座石碑,上刻“新疆第一口油井”7个大字,它还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呢。再往上走,回过头来便可看到独山子区的全貌,只见蓝天、白云、远山和林立的楼房连成一片,给人一种开阔豪放之感。继续往上走,有众多的参差错落的山丘,由黄绵土、黑垆土和红黏土交错覆盖着,光秃秃的,不见草木,偶尔可见零星的干枯了的蒿子。

  在山北的一个峰顶上,便可看到两个相距约100米的泥火山。第一个较大,形似圆锥,高出地面1米有余,顶端凹陷,呈盆穴状,喷口直径约60厘米,周边泥浆干裂,中间如同浑浊灰暗的泥泉,偶尔会有气泡泛起。第二个较小,形状与第一个相似,但泥浆黏稠,俨然是一个泥潭,泥浆呈灰绿色,表面飘有多彩的油花,又接连不断地咕嘟咕嘟地冒着泥泡泡,好像糜面粥在沸腾。我原以为泥浆是热的,可用手指一试却是凉的。这种冒泡泡的现象,我在一些山沟的泉水中也曾见过,但在山顶上还是第一次看到。据外甥婿说,这两个泥火山喷吐泥浆是间歇性的,有时第一个喷得大,有时第二个喷得大。

  泥火山形似火山却有别于火山。因为火山是由岩浆喷发而成的,而且还有岩浆通道。而泥火山则是由泥浆喷发而成的,并没有泥浆通道。据科学考察,独山子泥火山是在地壳内部的压力下,由夹带着水、泥、沙和岩屑的地下天然气不断喷出地表而成的。泥浆中含有大量的钡、铜、锌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理疗价值和美容价值。

  泥火山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在我国,除台湾的高雄和恒春地区外,就只有在新疆的独山子区和乌苏市境内才可看到,故而倍感稀奇,谨以为记。

 

游奎屯大峡谷

 

  暮春之末,去新疆探亲时,我与亲友一道游览了奎屯大峡谷,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奎屯大峡谷位于奎屯市南面,距市区18公里。我们一行3人沿着宽畅的217国道驱车前往,在公路边上就可看到大峡谷“冲沟瀑布”的景观。放眼望去,只见远山起伏,色彩斑斓。对面的谷壁上,因千万年来雨水的冲刷,形成一道道凸凹起伏的灰陶般的沟痕,或如雕塑,或如珠帘,或如石林,而整体上则恰似一道宽阔的瀑布,飞流直下,气派雄壮,给人一种苍凉恐怖之感。

  随之,又顺着便道驱车盘旋而下,俯冲到了岸上的第一道坪和第二道坪。只见坪地宽阔规整,砾石密布,只有一些枯萎的野蒿,不见树木,不见牛羊。两道坪上停有三四十辆游人的小车,一些年轻人还围起来,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呼天喊地,热闹非凡。

  当来到第二道坪上时,我站在陡峭的岸边仔细地观察了谷内的景观。只见岸边沟壑纵横,悬崖近乎直立,望之令人心惊胆颤,给人以头晕目眩的感觉。而谷边从裸露出的灰色砾石和沙土来看,这里显然曾经当为海底,是在亿万年的地壳运动中演化而来的。令人不解的是,这里的谷底开阔,平展光洁,上伸下延,其河床竟然没有高低不平和参差错落的痕迹。而令人遗憾的是,奎屯河从这里穿峡而去,而我却并没有看到河水,不知是季流河的缘故,还是因河岸太高、不能看到的缘故。

  奎屯大峡谷是由奎屯河在平原上冲刷而成的,其谷呈南北走向,长约20公里,谷底宽100~200米,谷肩宽800~1000米,从谷底到谷肩高可达200米。我所看到的景观,只是奎屯大峡谷的一个局部,可谓管中窥豹,难以祥述其全貌。(允许转发)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政协》《西部学刊》《华夏文化》等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