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罗巴纪行之十:意大利很有看头(中)
作者:安玉琦
此次欧罗巴之行,
在意大利呆的时间最长:
四天三夜;
去的城市最多:四个,
它们是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罗马。
用余秋雨先生的话说,
意大利当然很有看头......
意大利很有看头,我觉得,比萨很奇特,佛罗伦萨很艺术......
(一)
我们在比萨市,只看了斜塔。
比萨斜塔,我们平常人看上去并不奇特,打个比方说,它就像放大了几万倍的我们江南毛竹笔筒,一节一节坐地而起。因其倾斜,故而名蜚世界。各国游客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慕名过来,选好角度,伸出老手、纤手、胖手、瘦手……试图将它扶正,但最终只是影像的美好记忆。我围着它来回走了好几圈,想看出点意思,但因目光短浅,事与愿违,反倒心底越发不踏实,当走到它的斜面,便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恐怕赶上巧事,假说轰然倒塌呢?稍倾,又自责起来:心眼不正!于是自嘲着又壮着胆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它斜面的广场石凳上,看看资料是怎么记述的:
斜塔是属于比萨大教堂的一座钟楼。公元1174年动工,公元1350年完工,为8层圆柱形建筑。誉称罗马式建筑样板。塔高54.5米,塔身墙壁底部厚度约4米,顶部厚度2米多,全部采用大理石,重达1.42万吨。在建塔时,因造基不慎,当兴建到第3层即出现倾斜现象,建成之时,塔顶中心点即偏离垂直中心线2.1米。600多年来,塔身继续缓慢地倾斜,故称“斜塔”。
另使比萨斜塔闻名遐迩的原因,传说1590年,意大利大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可是,余秋雨先生说:“现在有人经过考证认为这个实验没有做过,但世界各国旅人仍然愿意把那座斜塔当作他的纪念碑。家乡也愿意,愿意那么大,愿意那么斜,让世人看看一种因长期蒙冤而倾斜的人生力学结构也可能如此宏伟。”从而使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相一睹斜塔风采。为了保护这座古塔,自1990年1月暂停开放,游人只能从外面仰望而不能登塔眺望。
在比萨,有个插曲不得不说,那就是小偷。我们在去参观比萨斜塔的行进中,斜刺里,有两位窈窕女子玩着花伞也招摇着挤进我们的队伍中,俩女郎虽不白皙,但五官端正,颜值不低,因此也赢得不少回头率;是被我们看羞了呢,还是另有“任务”,在十字路口,她俩跟我们分道扬镳了。这时候,枣庄的邱老板发现腰包的拉链开了,里面的钱包不见了,正要回头寻找,那个长发女郎过来了,把钱包还给邱老板,并朝他笑笑快步离开了……邱老板赶紧翻看钱包,证件、银行卡一个不少,就是百十欧元零花钱没有了。王导诙谐地说,意大利有些小偷很讲职业道德,偷来没有用的绝对不要,会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好让你去找,这叫“义偷”;如果再亲手还回你,这就是“雅偷”了。
到了罗马,地导一再提醒我们,意大利小偷很厉害,大多是吉普赛人,打扮的很时髦,佯装游客,混到游客队伍里,神不知鬼不觉就把你的钱包偷走了,因为他们都配备着探视仪,所以要偷什么十拿九准。
在罗马威尼斯广场上,地导小声告诉我们,坐在栏杆上的那个黑人就是小偷。他佯装拨弄手机,可眼睛却在我们身上打转转。由于我们早有防备,他无法下手,等我们走远了,他又去尾随另一个团队……
(二)
跟随地导(中国留学生)在佛罗伦萨行走,浏览,参观,让我觉得这个城市太厚重,太深奥,太神奇,太大名气了。而冯骥才先生看的高人一眼:“佛罗伦萨整座城市干脆说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象征。……比起罗马时代,它轻快而富于活力;比起后来的巴洛克时代,它又朴素和沉静。看上去,佛罗伦萨是拒绝现代的。……佛罗伦萨是文化的百慕大,站在其中会丧失时间的概念。”
作家龚曙光描述的更加真切:“无论以地形还是历史作喻,佛罗伦萨,都是意大利光彩夺目的一枚胸花。”徐志摩则称其为“翡冷翠”,这便更富诗意,更著色彩,也更具古城风韵。不仅如此,“在好些艺术家眼中,意大利就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就是佛罗伦萨,佛罗伦萨就是美第奇家族。这个简单的等式,未必吻合历史学家的判断,然而,只要你漫步在佛罗伦萨的街区,无论拜谒华丽庄敬的教堂、群星璀璨的美术馆,还是闲逛古旧斑驳、花草掩映的街巷,你都会沉浸于一种深不见底的艺术氛围,都会迷失于无所不在的美第奇家族故事……”(龚曙光《欲望花园》)
的确,佛罗伦萨是座了不起的城市。它不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先后诞生了举世闻名的三杰: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而且美第奇家族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似乎可以这样说,佛罗伦萨就是美第奇名门望族的一个缩影。龚曙光介绍说:“美第奇家族的祖先,大抵是一位药匠或医生,因做药或行医发迹,之后扩张至羊毛加工和金融业。开办的美第奇银行,是当时欧洲最具规模、最富声望的银行之一。家族由银行家而至政治家、教士,并获得贵族身份。美第奇一门先后产生了三位教皇、多名佛罗伦萨统治者、一位托斯卡纳大公和两位法兰西皇后。由一介寒门,终至佛罗伦萨、意大利乃至欧洲上流社会中心。”由此可见,在世界城市史册上,恐怕谁人也抵不过美第奇家族对一座城市的荣光!难怪龚曙光有了这样的追问:“假如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会有文艺复兴吗?或许会在米兰、威尼斯、罗马、西西里兴起?”朱自清先生说的更加明了,佛罗伦萨艺术的兴盛,一半便是美第奇家族的爱好。
然而,尽管佛罗伦萨的领主美第奇家族富可敌国,生活优越,但并不令人生畏,敬而远之。在圣十字教堂广场上,地导(大概是对美第奇家族的仰慕吧!)没有先讲解教堂,而是指着不远处一座建筑说,那就是美第奇家族的一个住所。放眼望过去,跟周围普通平民的楼房别无两样,很是简朴。地导见我们不太相信,便引用毛主席的话说,美第奇也懂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嘛!
圣十字教堂,一如中国的八宝山,葬于此的都是名扬天下的重要人物,据说有180位之多。里面还有伽利略、雪莱的衣冠冢。而压阵的就是但丁雕像。
余秋雨先生是这样描述的:“但丁塑像为纯白色,一派清瘦忧郁,却又不具体,并非世间所常见。如果说是历史的负载太重,那么为什么希腊、罗马雕塑的表情却比他灵动?我无法解读凝冻在他表情里的一切,只见每次都有很多鸽子停落在塑像上,两种白色相依相融;很快鸽子振翅飞动,飞向四周各条小巷,也飞向远处天宇,像是在把艰难而纯白的但丁,稀释化解开去。”这也正好应证着但丁自己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旁人说去吧!
在佛罗伦萨街巷走着,不时即可见到教堂,据说全市有上百座大小教堂,但首屈一指的要算“花之圣母”大教堂(又名圣母百花大教堂)。它千年如初,端庄宏丽,即便外观,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这座大教堂由美第奇家族出资,是在圣·雷帕拉塔教堂原址上,花了175年时间才最终建成。这座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所以被命名为“花之圣母”大教堂。最为奇特的是大教堂圆顶,高达106米,由十块浮雕组成,那是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看上去宛如一个美艳盛开的巨型花朵,堪称世界第一,甚至连教皇也惊叹为“神话一般”……
如果说“一个家族长久地笼罩一座城市,这不太奇怪,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城市当时正恰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难道,像文艺复兴这样一个改变了人类命运的伟大运动也与这个家族息息相关?答案是肯定的,它确实是文艺复兴运动强有力的支持者。”不过,“时至今日,很多缠绕处已经松脱、脆腐,因此显得特别简约或特别晦涩。到佛罗伦萨旅游,就是在一个楼空物非的家族院落里,与历史捉迷藏。”那么,“唯一能够抓到手的,倒是那些艺术家。”(余秋雨《行者无疆》)
此话纯真!如若不信,你到佛罗伦萨市政厅广场看看,那些著名雕塑大多荟萃于此。诸如《海神喷泉》、《柯西摩一世公爵》、《雄狮》、《大力神雕像》,其中最让人青睐的是《大卫》裸体雕像,那卷曲的头发,英俊的脸庞,雄健的身躯,特别是那副“命根”,简直完胜全世界的“雄男”,怪不得女士们都毫不羞涩地争相与其合影留念呢........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