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书法与文房四宝

书法与文房四宝

 

作者:张双锁

 

  初练书法时,我对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知之甚少。只是把它们当作物件看待,想用就用,不用就撂。但久而久之,我对它们产生了情感。我觉得,它们都是一些活着的生命体,是我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当以诚相待,以礼相待。

  就说毛笔吧,它可是最有灵性的。你若对它好,它就对你满腔热情,给你灵感,给你乐趣;你若对它不好,它就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令你沮丧,令你胀气。当然了,择笔如择友。你对笔好,并不是所有的笔也就对你好,而是要选择和你投脾气的才行。

  在毛笔的家族中,有软毫,有硬毫,有兼毫,它们的性情各异,长短不同。软毫锋长颖锐,落墨浑圆;硬毫锋劲毫健,落墨有力;而兼毫则刚柔相济,枯润相生。软毫以羊毫、兔毫、羽毛等为原料制成,其性情含蓄,柔媚圆顺,含墨多,出墨慢;硬毫以狼毫、熊毫、猪鬃等为原料制成,其性情直率,敏捷矫健,含墨少,出墨快;而兼毫则由前二者之原料搭配制成,其性情中和,张弛有致,与我最合得来。

  毛笔的身价差异较大,有几百元的,也有几块钱的。俗话说:“照木头下线。”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对毛笔的态度是只求实用,不求品牌。我常用的大楷笔每支在30元左右,小楷笔每支在五六块钱左右,又多是从地摊上购买,如大楷笔每支可比商店便宜三分之一左右,而书写起来依然得心应手。 

  毛笔乃有德之君,集中表现在尖、圆、齐、健。所谓尖,就是笔锋尖锐;所谓齐,就是修削整齐,如笔锋搓平后齐如刀切;所谓圆,就是笔头圆浑饱满;所谓健,就是弹性强,笔锋劲健。相笔如相马。若眼中无神,这在挑选时是轻易看不透的,最终还得通过书写才能确认。

  毛笔的使用寿命有长有短,而保养却是至关重要的。我过去煞懒,毛笔写后只是随手一搁。这会致使笔头绞锋和笔毛卷曲,既不便书写,又易损笔毫。后来我逐步克服了这种不良习惯。在每次书写后,我都对其进行清洗,以不留一点墨渍为准,然后又悬挂在笔架上阴干。如此一来,当我再次书写时,只要用清水一泡,笔毛就会整整齐齐,干净利落。

  时人写字多用瓶装墨汁,也有用墨锭研墨书写的。过去我以为墨就是黑的,只要蘸上书写就是了。而我的书友王真吉却不以为然,他说墨的讲究很多,如宿墨和新墨,焦墨和浓墨,还是有区别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逐渐有所领悟:原来墨是一个隐君子,它不轻易显山露水,而只有对那些“心有灵犀”的人,才可表现出墨彩、墨阶和墨韵的。

  古人都是研墨书写。墨锭的质量有优劣之分,品牌有高下之别。优质墨锭烟细,体重,声清;反之则为劣质。作为墨锭,“陈墨是宝”,放得时间越长越好。但若书写,还是现用现研为好,因为新研之墨书写流畅,而宿墨则由于墨胶的分离而变得粘乎乎的,行笔呆滞。可以说,新研之墨要比所有瓶装墨汁都好。但平时练字还是墨汁方便,要写很多大字还是墨汁管用。我平日采取合墨法,就是将瓶装墨汁掺点清水,再用墨锭研合一下后书写。这样既省事,又会使墨汁变得细腻、均匀,也会使墨汁因掺水而使墨、胶、水产生层次,即所谓墨阶。

  墨法贵在韵味。善运墨者,墨色如同天上的乌云,时而一片漆黑,时而霞光万道,时而平淡无奇,时而诡谲莫测。故书写时又有实墨法和虚墨法之别。实墨法产生焦渴和润泽的效果,给人一种“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美感,这比一色黑要好得多。而虚墨法则借鉴写意画的墨法,不仅使墨阶发生变化,而且还借笔姿取势借宣纸生辉,使书法作品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所谓“墨分五色”,就是由笔、墨、纸结合而产生的墨韵效果的集中表现。

  清人王铎的涨墨法是一种艺术。在饱含水分的笔尖上濡点墨,再加上宣纸的渗透功效,确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若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出现墨猪。一次我看书友郭建全写字,他用清水泡开毛笔后,先在废宣纸上篦笔,然后再蘸水蘸墨。我对此做过试验,它既能使笔锋犀利,又可避免墨猪的出现。于是我悟出了一点:杀猪要篦刀,杀纸则要篦笔。

  我平日练字,对纸张是没啥讲究的。不论毛边纸,还是废报纸、废杂志,或者其它废纸,都可随意挥洒。但我从来不拿宣纸练字,我觉得那样太奢侈,而只有在正式创作时才用宣纸。当然,宣纸与普通纸在书写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宣纸涩,普通纸滑。也正因为宣纸有涩的特点,所以在书写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恰恰是这种阻力方显出书家笔力的强弱,这就是所谓的功夫。

  宣纸种类很多,价钱也很悬殊,有一刀几千元的,有一刀几十元的,这些我都分别做过尝试,最后确定我所用的宣纸为150元左右,而且都是白纸。我以为,如我的书法用价钱太贵的宣纸是一种浪费,不能那么做。当然,如果要精心创作一幅作品,也可少购几张优质宣纸。而对各种有色纸我是不喜欢用的,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纸张会淹盖墨韵的风彩,倒不如黑白分明者好。再说,一些书法作品以后还要多次揭裱,如有色纸往往会使文字脱落。

  宣纸以檀皮为主要原料制成,檀皮含量占40%左右称之为棉料,占60%以上称之为净皮,占80%以上称之为特净。皮料比例越高,韧性越好,寿命越长。所谓“纸寿千年”,只是对宣纸而言,如普通纸的寿命也就是百年左右。工笔画用纸多用特净,因为它韧性好,耐搓揉。而书法用纸则多用棉料,因为书法是一笔而成,不存在搓揉的问题。

  按照水墨的渗透情况,宣纸还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熟宣,生宣落水即散,熟宣凝而不开,半生宣则介乎二者之间。书法用纸多用生宣,因为它渗透力强,收水晕墨,极富于墨阶、墨彩和墨韵的展现。

  砚台种类繁多,不仅有石砚,而且还有铁砚、铜砚、木砚、瓦砚、瓷砚、泥砚……。但最常见的还是石砚,最有名的是端砚、歙砚、洮砚和澄砚。石砚的身价有几十万元的,也有几十元的,可谓选材考究,制做精良,造型各异。

  砚台本身就极富于文化内蕴。望之,其材质,工艺,品相,铭文,令人遐想;摸之,其润滑,粗糙,感受各异;敲之,其木声,瓦声,金声,令人生疑;掂之,其大小相同,而轻重有别。砚台之名贵,又时常不在其自身,而往往却是因人而名贵;又时常不在雕刻者,而往往却是因使用者而名贵。

  砚台乃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兼而有之,但似乎观赏价值居多。我对砚台是不大讲究的。我以为只要有一方普通砚台,能装墨,能保墨,使其不易干就行。从实用讲,砚台只要易发墨,不损笔就行,起码不能有尖锐的棱角和毛刺。

  但对砚台的保养却是不可忽视的。我过去写完字后,只是合上砚盖就行,时间久了,墨渍粘满砚台的边沿。一次我的书友粱晨曦看到后大加讨伐,他说:“宁可三日不洗脸,不可一日不洗砚。”想来此话有理:保持砚台的干净整洁,不只好看,而且还有利于书写,因为没有墨渍的混杂,笔锋自然流畅。

  以上这些,都是在练书法中使用笔、墨、纸、砚的一些体会和与书友的一些闲聊,纯属鸡毛蒜皮,或许是多余的话,但我觉得有趣和管用,故以文字记录下来。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书法书论。作品散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晚晴》等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