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向春而行

向春而行

 

作者:梁耀鲜

 

  去年我曾以《“沁芳”的样子》为题,介绍了滨江学校重视阅读、营造书香校园、打造教书育人的精神底色的片断和活动,表达了我对滨江学校的希望和祝愿,希望滨江师生能借助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让每一个滨江人都过着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风雨送春归。今年立春前一天,在春季学期即将开学的时候,我们冒着淅淅春雨,披着柔柔春风,又一次来到了美丽宽广的滨江学校,来到生机勃勃的滨江校园。在校长的带领下,走校道操场,进学堂饭堂,访老师学生,实地查看学校各项开学准备情况,感受黄花风铃木的孕育节奏,倾听桃李绿园逐梦远方的向春之声。

  赵校长带着小学部班子成员精神抖擞地在一楼迎接我们。赵校长原来在思林中心校当校长多年,年富力强,精明能干,在思林做得风生水起,颇有成效。那个秋天,他被任命为滨江学校小学部校长,受命筹建意义非同一般的滨江小学。他二话不说,扛起大旗,挑起重担,以扶贫安置点小孩为主要生源,整合周边几所村级学校师生,从最低的起跑线出发,孜孜汲汲,栉风沐雨,用最短的时间,使最大的力气,从无到有,从乱到治,硬生生把我们心目中的那个滨江小学建立了起来。“创业艰难百战多”,说起那些无奈无助的往事,赵校长总是坚强镇定,言淡声轻。从那天他的汇报中我感觉到,滨江小学已经走出艰难,走出困境,虽然老师结构依然不尽人意,饭堂依然简陋,但现在队伍更优,人心更齐,特别是困扰多年的运动场所问题即将得以解决,十分鼓舞人心。因为这所学校的生源大多是来自原来的贫困户家庭,留守儿童多,隔代教育所带来的弊病十分突出,所以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赵校长反复强调常规教育对滨江小学的特殊意义。我深表赞同,希望他们放长眼光,把小事当大事做,做好常规教育,要求,严格要求,长期严格要求,等于成功。铁杵磨针,坚持数年,必有好处。那天我注意到,在小学部的每个楼梯口,都有“好书推荐”,有“读书排行榜”。是的,做好常规,做好阅读,一定是我们越过千山万水,到达青草更青处的最佳路径。

  莫校长及初中部其他领导就在小学部出口处迎接我们。神情自若,胸有成竹,这是他们这个班子经常展现给我们的统一脸谱。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我们看不到“战”前的硝烟和忙乱,整个校园被打理得干干净净,井然有序,就像一个等待儿女从远方归来的家,温馨而怡然。办公楼顶上悬挂的“勿须人人完美,但求人人进步”的标语特别吸引着我。我知道,这是一所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全面发展的学校,既看清脚下,又仰望天空,“让每一位师生都与成功有约”的校风并非无源之水,这两条标语相辅相成,互为印证,互为因果。莫校长介绍说,根据工作需要,全体教师已提前三天返校,清洁卫生、分发教材等细微活儿都是教师们自己动手,亲力亲为,已经全部完成。我们走进会议室,这个学期轮到数学组老师负责分好的教材已经装好袋子,只等它的主人两天后回来,领取它,陪伴它,珍爱它。现在老师们都在办公室认真备课,做好上好第一节课的准备,为提高学生成绩做足实实在在的功夫。跟莫校长走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每一张板报都是诗篇。他深情地回忆起他刚来到这一片荒野之地时,当地果农看着他满是泥巴的摩托,以为他就是来收芒果的果贩子呢。一路走来,累积风景,日异月殊。刚开始的“挨去滨江”,到现在的“得去滨江”,社会上家长学生这些话语的细微变化,凝聚了滨江人的多少心血汗水,多少梦想荣光!那天,我们行走在新建成的绿茵翠碧、恢弘豪气的滨江体育场,莫校长他们跟我盘点着去年的成绩,估产着今年的收成,笑声朗朗,信心满满。是的,风正千帆竞,春潮逐浪高。祝福你们!

  唐校长那天正好开会,我们虽没有见面,晚上他给我发了两篇滨江高中部的美篇。一篇是《共担新使命,同谱新篇章》,写的是滨江学校高中部2022年十件大事暨2023年新春祝福。我看到,过去一年,滨高获得了10多项上级集体表彰,这是一所创办不足三年的学校交给我们的优异答卷,他们倡导的“品质教育,学在滨江”,体现在党建、教研、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各项工作持续发力,提档升级,绽放华章,影响广泛,深受好评。另一篇题为《家校共育助成长,携手共进促发展》,写的是学校元月份开展的“千师进万户”联合大家访活动。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个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不是方案本身,而是推进方案落实落地的过程。我觉得,滨高的这次家访活动,唐校长带队,老师先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再检查学校先前布置的学生在假期要做的“读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锻炼好身体”“三好”工作,具体而实在,有创新有实效,是一个活动载体的成功范例。

  看那一棵大树,还要看到大树后面的那一片森林。走在滨江学校的校园里,朱自清的“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总是萦绕在我的耳边,清晰而灵动,具体而丰盈。

 

202326

 

  作者简介:梁耀鲜,广西田东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语文教师出身,供职多个行业。爱工作爱生活爱文学,诗情约画意,我手写我心,喜欢在散文诗歌创作中寻找快乐。心香一瓣常分享,网络报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