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史记•伏羲本纪

史记•伏羲本纪

 

作者:张双锁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阜城门外,有座明代创建的帝王庙,庙中塑着从传说时代到清朝乾隆年间的帝王188位,其中伏羲名列第一。伏羲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历史地位,这是由其画八卦、造书契、充庖厨、制嫁娶、制九针和作瑟的历史功绩所决定的。

  伏羲的祖居地和出生地,在关山之巅、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郑河乡上寨村的朝那湫①。他生活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有关伏羲的记载,散见于《庄子》《列子》《管子》等先秦典籍之中。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仅以“余闻先之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之句,一笔带过。而西晋史学家皇甫谧《帝王世纪》则有比较系统的记载,其中对伏羲历史功绩的记载共有六个方面。

  画八卦。《帝王世纪》说:伏羲“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的八卦指先天八卦,包括天、地、山、泽、水、火、风、雷八个方面。其核心内容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说,宇宙从混沌的太极中产生出来,进而分化就有了两仪——阴与阳(天、地)。再分化就有了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春、夏、秋、冬)。再分化就有了八卦。显然这是伏羲时代的哲学观,它以太极、两仪、四象和八卦为体系来观察世界。

  如此美妙的哲学体系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是古人师法自然的产物,社会实践的结晶。比方说太极图的来源就与朝那湫有关。太极图是阴与阳对立统一的一个图标,其阴来源于后湫,其阳来源于前湫,其图标则来源于后湫的状似弯月。

  朝那湫,《山海经》称之为雷泽②。它是白垩纪时代火山喷发所形成的两个高山湖泊。因其水渊通地脉,又与汭河之源在岩石间相通,故而从古到今“不涸不溢”。后湫状似弯月,水面20余亩,其水碧绿灰暗,给人一种含蓄内敛的感觉。前湫形如卧蚕,水面30余亩,其水清澈透亮,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有诗曰:双湫俨若夫与妻,醉生梦死不知年。这便是伏羲创造太极图的原型所在。

  而四象、八卦所指,既是伏羲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又是对其生存与发展影响最大的事物。也正是这些事物,构成了伏羲人最基本的物质世界。如四象,那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标志着当时人类对时间认识的最高水平。而八卦,则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标志着当时人类对空间认识的最高水平。而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伏羲人的时空观,亦即生存观和世界观。

  当地民谣说:“湫头两朵云,陇右千山雨。朝那一杯水,汭河万里源。”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八卦就像它的母体朝那湫一样,永不干涸,永不外溢,永不褪色。

  造书契。《庄子》说:昔者“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就是说,人

类最初是以结绳记事的。《易经•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此圣人指伏羲而言,书契指以八卦为代表的刻符文字而言。而《帝王世纪》则说得更清楚: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就是说,伏羲上观日月星辰的天象,下观地上物类的法则,看到鸟兽的纹理随着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变化,近则取之于身,远则取之于物,于是创造出了刻符文字,以代结绳记事。

  刻符文字亦称八卦文字,它以刻画符号为特征。于省吾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郭沫若认为:它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西安半坡、甘肃马家窑等地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大量的刻符文字。这种文字,最远可上溯到7800年以前。如距朝那湫不到30公里的秦安大地湾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大批的刻符文字。这在一定意义上佐证了伏羲造书契的历史必然性。史称苍颉为“汉字之祖”,其实真正的“汉字之祖”还是伏羲。苍颉只是汉字的整理者和推进者而已。

  充庖厨。先民最早的食物,是野生植物的籽粒、果品和根、茎、叶。《帝王世纪》说:

  伏羲“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庖牺氏,是为牺皇。”就是说,伏羲别称牺皇,号为庖牺氏,那是因其取牺牲为食材,进一步解决了世人吃饭问题而得到的美誉。由此而论,先民食肉当为伏羲首创,这对于改善食品结构和增强人的体质来说,无疑是一大历史功绩。与此相应,要食肉就要火烤,这在人类已经学会用火的情况下,当在情理之中。古称伏羲为庖牺、炮牺,当与其制作熟肉有关。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伏羲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熟食之神”。

  进一步讲,要食肉就要渔猎。《尸子•君治》说:“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汉书•律历志》说:伏羲“作网罟以田猎。”这说明,渔猎亦为伏羲首创。与此相应,既然有渔猎,养殖业的兴起当是必然的。唐人成玄英《庄子•注》说:“伏羲,三皇也,能伏牛乘马,养伏牺牲,故谓之伏牺也。”南宋罗苹《路史•注》说:“史传或谓服牛乘马,因号伏羲。”可以推想,伏羲人最先驯养的家畜当为猪、羊和鹿,其次有牛、驴和马等。因为这些食草动物,相对于那些食肉动物来说,性情比较温和,适宜人工饲养。所以人们可以把猎获的大兽、死兽最先食用,把猎获的小兽、活兽豢养起来,待急之用。久而久之,养殖业便悄然兴起。

  由单一的素食,到荤素并食;由单一的采集,到渔猎、养殖和采集并举,这既是对食物结构的变革,又是对产业结构的变革。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伏羲被世人誉为“食物之神”。

  制嫁娶。华胥为伏羲的母亲。从庄浪朝那湫历史上最早的祭祀活动“履迹”来说,华胥时代,中华民族的婚姻制度已具雏形:那时虽然为群婚制,儿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但进入婚育年龄的青春少女,并不是随便可以与男子交合的,而只有通过“履迹”这种仪式,才可以与男子交合。它的重要意义是,可以有效地保障未成年女子的身心健康。

  到了伏羲时代,上述婚姻制度又极大地推进了一步。《帝王世纪》说:伏羲“制嫁娶之礼。”由此而论,嫁娶之礼当为伏羲首创:男女婚姻只有通过嫁与娶才可算数。按照《世本》的说法,还要“以俪皮为聘礼”。显然这是族外婚的肇启,对偶婚的萌芽,它打破了母系氏族社会的血缘婚、族内婚,进而为家庭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必要条件。正如东汉史学家班固《白虎通义》所言,是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这对于人伦之礼的形成和人口的优生优育来说,无疑是一大历史功绩。

  制九针。上古时代,人民少而禽兽众多,加之多种疾病和自然灾害,人的寿命是很短的。

  《帝王世纪》说:伏羲“乃尝味百药,制九针,以拯夭枉焉。”由此而论,伏羲不仅发明了用中草药治病救人的方法,而且发明了用针灸治病救人的方法。这对于减少因疾病而带来的痛苦和过早死亡,进而延长人的寿命,无疑是一大历史功绩。史称神农为医药创始人,这种说法有违常理。因为牧业先于农业,牧羊人对草木的认知程度,庄稼人是望尘莫及的。由此而论,医药创始人当为伏羲。而神农当有杰出贡献而已。史称皇甫谧为“针灸鼻祖”,鼻祖者为创始人之意,由此而论,“针灸鼻祖”当为伏羲。而皇甫谧则为针灸学的推进者、完善者和集大成者而已。

  作瑟。按理来说,音乐应当是很早就出现的。如江河湖海之声,鸟兽虫鱼之声,风雨雷电之声,虽来自天然,却有节奏,有旋律,此谓之天籁之音。人们起初用嘴摸仿,进而用器物摸仿,于是音乐和乐器便随之而生。但作为瑟这种乐器却是伏羲发明的。《帝王世纪》说:伏羲“作瑟三十六弦,长八尺一寸。”这不能不说,它是伏羲对人类音乐文化的一大历史功绩。当今以弦为特征的乐器,如板胡、二胡、马头琴、小提琴等,均当由瑟演变而来。由此而论,伏羲当为“弦乐之祖”。


  注释:①详见笔者《“羲皇故里”考》一文,载于2019-14《西部学刊》。②详见笔者《古老而神圣的朝那湫》一文,载于2021-6《甘肃政协》。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文史》《华夏文化》《科学•经济•社会》等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