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宣梵寺
作者:马长青
大年正月初五是财神日,回家过年的我,听说老家文化站安排民间艺人花船队到附近的宣梵寺表演节目,我便带着老伴和小孙儿来到久别的天长宣梵寺。宣梵寺,对我来说是太熟悉不过的了,不由得勾起了我对宣梵寺的思念,也勾起我对家乡和童年的回忆。
在皖东素有“鱼米之乡”的天长市,位于该市西南的新街镇李坡村,有一座寺庙叫宣梵寺。小时候,我是在宣梵寺一带长大的,是宣梵寺的孩子,宣梵寺是我的故乡。
每当与人们谈论起童年话题的时候,就会不由地随口而出:“我们宣梵寺……”,话语里流露着一种自豪的神气!在宣梵寺这块平凡的土地上,留有我童年的苦难和欢乐,是我梦想和希望放飞的地方。
记得我还是孩童的年代,在寺庙里,主持为我说过许许多多关于《新街的由来》《宣梵寺》《香炉井》等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让我难以忘怀,最有史料价值还是《新街的由来》。新街原来不叫“新街”,应该叫“高垣墙”。在很早很早以前,这个地方地势很洼,经常被大水淹没,几乎没有人烟。后来尧帝来到这里,通过治理,就变成高地了,便成为后来的“高垣墙”。
我们来到了宣梵寺,地方小戏吸引许多戏迷观看,花船队锣鼓喧天,好不热闹。整个现场人头攒动,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小孩手里拿着糖人张的形式多样的糖人、金兔、孙悟空、摇钱树等,栩栩如生。还有烧烤摊,全都是小孩子爱吃的,看得小孙儿直流口水,他直接拖着我说道“爷爷,我要吃炸鸡柳。”
宣梵寺座落于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李坡村,据明嘉靖天长县志记载:宣梵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原名枣林岗,始建于元文宗至顺年间,由僧人善公者开山新建,元末毁于兵火,至明正统有惠清师至此,见基址荒芜,毅然重兴,明初、清末渐次毁坏,抗战期间再遭损毁,寺僧四散,香火中断。建国后,宗教信仰自由,由尼师普华献出一生积蓄重修殿宇。
如今宣梵寺已具备一定规模,已经成为安徽省美好镇村试点的一个独特的景点,也是皖东佛教文化和旅游之地,远近闻名遐迩。
宣梵寺内苗木争丽,风景怡人,香火不断,每年举办庙会和当地传统民间节日活动,海内外信徒和游客纷至沓来,这里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乐土”。
作者简介:马长青,安徽天长人,中共党员,滁州好人,天长市新街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于2005年创办《新风报》,并且于2007年开通《新风报》网站,从事新闻采访、文化工作四十年,现任天长市文化志愿者联合会会长。新闻报道先后在国家级、省级获奖,散文《我的老家高邮》获得国家级大奖,光荣地参加钓鱼台国宾馆颁奖大会。报告文学《走进春天的文旅人》、散文《读书给我力量》、微型小说《刘奶奶看戏》、散文《宣梵寺》、诗歌《写给母亲》等作品分别在《中国作家网》、《散文网》《安徽日报》《安徽群众文化》《滁州日报》《淮南日报》多家报刊、网站发表。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天长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长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长市舞蹈家协会会员,天长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家报刊、网站特约记者、编辑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