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一个真正的学者

一个真正的学者

 

作者:罗里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自己订的一本山西的文学杂志上,读到一篇介绍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文章,其中有钱锺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大意是说这部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里,很有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个性。因为在这之前读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没有读到过钱锺书先生,所以看到这样的评价,就感到很好奇,也想找些他的书读读。其时,他还没有被隆重介绍过,《围城》也还没有在国内恢复出版。

  这部小说在国内恢复出版后,我很快就买了一本,为钱先生机智幽默的文字所感动,就想再读点他的其它著作,可他的著作,以学术为多,有不少还是文言文,不容易读。不容易读,就只能读他的小说和他的散文。他早年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是他为数不多的两个这方面的集子,可惜这两个集子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得到,寻找许久,仅得《人•兽•鬼》一书,不见《写在人生边上》。找不到这本书,心里一着急,就想出一个“上策”,直接给他写信求助——这是年幼无知的一个行为,无端去打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写这封信,当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并不指望能得到什么回应。没想到过不多久,单位送报刊的人就送来一封信,看到信封右下角有人们熟知的钱锺书先生三字一体的签名,可把我给高兴坏了。先生在回信中,说《写在人生边上》是他少年极不成熟的东西,这次重印是违反他的意愿的,他那里已无存本,正好可以“藏拙”。没想到又过不多久,竟然收到他寄来《写在人生边上》这本书(估计是他个人掏腰包买的),扉页上还有他签字印章,为了这个惊喜,我得给他写封回信,表示一下谢意。我们之间,就有了一点书信上的交往,这种交往虽属偶然,只是普通人跟普通人交往的那种交往,但是因为这点交往,也对他的为人处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钱锺书先生是大学者,能这样对待一个小地方的一个小青年,不仅十分难得,还十分让人感动。有人说钱锺书傲慢,不知道他们这所谓的傲慢,依据从何而来,如果不是自己亲历的,那是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呢?我从钱先生书信中就体会到,他是个礼貌周全和不厌其烦的人,你给他写信,他总是不顾自身繁忙,及时给予回信,有次在病中不能动笔,还要嘱咐女儿钱瑗代为回信,不会因为生病就降低自身为人的标准,这样的君子之谦,你让我怎么想都不可能把他和傲慢联系在一起。

  钱锺书先生处事不惊,随遇而安。众多的吹捧,并没有使他高高在上,目中无人。面对攻击,也极少回应。有人说他的小说不入流,学术不成体系,读书避世,不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不敢介入公共事务(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是怎样关心和介入的),不是真正的学者。还有人污蔑他会和人家打架,并且不依不饶地去纠缠这件事,也不知道纠缠这样无聊的事对他们有些什么意义?我和先生通信,谈的都是些生活小事,对这些“大事”不太关心。我就知道他是个学者,是做学问的,他的学问怎么样我不知道,我不是学者,不是做学问的,不敢胡说。我敬重他的人品,像他那样的品行,不说在学界,就是在整个社会,也并不多见。从性格上讲,他是个比较安静的人,不善交际,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也极少参与政治,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他的性格之外,大概也和他的理想和他的追求有很大的关系。他骨子里就是个书生,书生者,自然以读书做学问为己任,他也确实那样做了。他从来不说自己有多了不起,也不认为自己有多伟大,杨绛先生就说过:“钱锺书绝对不敢以大师自居。他从不厕身大师之列。他不开宗立派,不传授弟子。他绝不号召对他作品进行研究,也不喜旁人为他号召,严肃认真的研究是不用号召的(《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由此看来,把他捧上天或者想把他贬下地的,都是些与他毫不相干的人,而钱锺书先生的道德文章,就像一座丰碑屹立在那里,不是世俗的褒贬就能增减分毫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