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喜筵

喜筵

 

作者:梁耀鲜

 

  正月喜连连。

  内弟的大儿子自由恋爱,去年结婚后有了小孩,但因为其他原因,还没有举行婚礼。这次父喜子喜重重喜,父母婚宴宝宝百日宴聚在一起。元宵刚过,这样一场重要的喜筵来了。

  喜筵在老家举行,它保留了许多当地农村办喜事的习俗,随着时势的变化,又增添、丰富、改变了一些内容和环节,使这一喜筵既成为当地生活发展变迁的一个标记,也会成为现在的年轻人回忆他们年轻时候的又一生活图腾。

  喜筵的邀请再也不只是口口相传,也不仅仅是送发喜帖,一些特别重要亲友,比如自己的老表、小孩的外家等等,因为与春节相连,内弟他们就借着春节拜年时,拿着一对鸡、两斤五花肉、两个大粽子,亲自上门,当面邀请,既敬重又诚恳。节庆婚讯,喜中添喜,酒香话香,不醉不归了。小孩的朋友,他们自己会通过微信、电话、电子请柬等方式,简便灵活,容易通达。屯里在外工作、打工的堂兄弟,则由他们自己的家人直接联系,这是常规,乡里乡亲,有你有我,互相传讯,一般都不会漏掉哪一个人。

  结婚请客,就是一餐。但其前后,一般得用满两天时间。第一天上午,男人们的主要精力放在采购上。按照先前分工,各路人马早早出行,照着单子,奔赴目的地,在中午十二点前,货车、小车、三轮车,各赋其能,把喜筵所需的物品纷纷运回村里。鸡鸭碗碟等大宗物品在女人们的精心打理下各归其处,井井有条。一头大猪被装进一个铁框,喘着粗气,微眯着眼,伏卧在一辆小型货车的后厢里,成为所有物品中注视率最高的明星。

  从车上卸下来的那些林林总总,我发现有两样东西之前在农村还是比较少见:一是一个电动蒸锅,立式,长型,铁皮,有四五层,近两米高,一个小时左右即可蒸熟几个大型饭盆,省力又好吃。一是几箱燃气灶,有十来个,小瓶气筒,我们在城市的酒家经常见到的那种,轻便又美观。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在心里默默地欢喜着。

  简单吃过午饭,来料加工立马进入高潮。妇女们接好水龙头,打扫好场地,架锅热水。男人们磨刀霍霍,一片繁忙。不到两个小时,猪鸡鸭鱼等大件已经杀好洗好,处理清楚,只待明早下锅。那时,又有一辆三轮车载着一头大猪赶到。经了解,原来是女方家送过来的。因为亲家他们也已经升级为外公外婆,特别喜庆,特别高兴,所以也借机送来一头大猪作为贺礼,以表达回荡在自己心中的爱和喜悦。这样隆重的礼节,我还是头一回见到。当然,投桃报李,礼尚往来,这些礼数内弟他们都很清楚。那天我看到,他们把那头大猪的猪头砍下之后,像艺术大师一样,精准地把猪一分为二,将其中的半边回赠女方,以尽答谢之意。

  因为厨艺不行,我只能带着几个年轻人张罗着贴婚联。婚联的内容是我根据内弟的要求草拟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用在写婚联上更贴切了。立春时节结婚,这内容好写。写婚联主要是为了象征喜庆欢乐,象征美好愿望,关键是要有创意,合时令合实际,有气氛有期盼。贴上之前,内弟的两个小孩都很认真地围过来,因为对联内容都不难理解,我也没有必要作太深入的释义和发挥,只是拍拍他俩的肩膀,表示祝贺和希望。婚联的前门是“春临大地迎新岁,喜到人间贺佳期”,横批:“喜气盈门”;后门是“恩爱加创业增美,青春靠奋发闪光”,横批:“五世其昌”。看到两个小孩微微点头,看到人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我感到这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世事虽变,人心犹古。第一天晚上,已经来了不少客人,主要是那些至亲至友,还有全屯男女老少,大家围台而坐,边吃边喝,拉家常谈往事,幸福的味道充满整个庭院。晚餐上的是白切猪肉、猪头肉、排骨、沙骨、猪下水、鸡鸭下水、鱼生鱼片等,满满一桌。小时候,我曾经参加过一场婚宴,第一晚吃饭时没有一丝肉片,那气氛那场面,一直到现在,刻骨铭心。天还是那片天,地依然是那片地,但走到今天,餐桌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天,大家早早吃了从街上买回的米粉早餐,立即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现在通高速路、二级路,交通方便,扣肉、风肠、海鲜的半成品都在县城加工,那天早上八点才运到。大伙在总指挥的调度下分组行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像都安、大化的品牌建筑队一样,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没有旁观者,看得我心里十分振奋来劲。近年来,这个屯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其中到南宁等大城市做厨师的也有几个,办这样的宴席对他们来说真是易如反掌,小菜一碟。当然对一些菜的加工方法也会有不同意见,但他们都会坐下来认真研究,统一做法。这次瘦肉如何加工才有特色,开始意见并不一致,最后还是决定做成“假炒烧”。他们手中的菜刀就像医生的手术刀,大堆的瘦肉被两个年轻仔三下五除二,很快割切了下来,长宽一样,厚薄也差不多。接着,放料浸泡,又煎又焖,一道美味佳肴就这样在他们的创作中神奇地诞生了。

  到了中午十二点多,那些八珍玉食也都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从县城回来的迎亲车队已经出现在村头。我看到,红地毯从洞房直铺到车队停车的地方,幸福的一对新人在亲友的祝福和笑脸中,在欢天喜地的唢呐声中,徐徐向家里走来。我突然忘记了身份,拿起手机,当起了编外摄像师,我要把那美好的婚纱、那幸福的蝴蝶结,还有飘荡在空中的礼花和气球,好好收藏。

  同时,家里、院子里都热闹起来了。没有开场白,没有祝酒词,没有太多的规矩,没有二三十桌一起开,都是流水席,坐满一桌开一桌。肉碟都是堆尖的,酒碗都是满上的。大家有说有笑,欢乐互动。互相让菜,互相敬酒。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接待,一桌又一桌,跟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猜马。一圈下来,已经面红耳赤,肚皮鼓鼓圆圆了。

  喜筵,是不老的岁月,是永远的歌声,是天下稼穑赓续绵延的进行曲。

 

2023212

 

  作者简介:梁耀鲜,广西田东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语文教师出身,供职多个行业。爱工作爱生活爱文学,诗情约画意,我手写我心,喜欢在散文诗歌创作中寻找快乐。心香一瓣常分享,网络报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