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西藏纪行之一:坐着火车去拉萨

西藏纪行之一:坐着火车去拉萨

 

作者:安玉琦

 

  旅行家自信地说,

  凡称得上旅行家的,

  必定去过西藏;

  不去西藏的,

  绝非算不上旅行家。

 

  于是,

  我们四位兄弟鼓足勇气,

  再喝上三五盅高粱酒,

  便在桌前变了味地吼叫着:

  老汉们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呀莫回呀头……

  大着胆子往西藏走吧!

 

(一)

 

  西藏神圣而神奇,不仅有圣山圣水还有神秘的藏传佛教,而且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所以号称“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是世界上最高和最年轻的高原(它包括两区三省广大地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也是中国大陆的最后的一片净土。但凡去过西藏的,无不为之震撼与惊奇,还让心灵得以净化与洗礼。


  于是旅行家自信地说,凡称得上旅行家的,必定去过西藏;不去西藏的,绝非算不上旅行家。

 

  于是“驴友”更发飙,即使葬身雪域高原,也得去趟西藏,否则算的那档子“驴友”。

 

  于是旅游大咖体会道,最好的地方,是没有去过的地方。

 

  于是喜欢游山玩水的(如吾辈)去西藏心仪已久,且心向往之,当老友重逢,把酒畅饮,相邀去西藏当回勇夫吧;但酒后则不自量且不自信了,故而耿耿于怀,往而却步,三番五次地打起退堂鼓——那是害怕高原反应、缺氧不适,据说有人刚到格尔木便折返而回;有人虽然飞到了拉萨,但一下飞机就被送进了医院;更有甚者,一命呜呼于高原的……真是谈“藏”色变啊!

 

  但诚如毛主席所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限风光在险峰——吾已老矣,时不待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于是我们四位兄弟鼓足勇气,再喝上三五盅高粱酒,便在桌前变了味地吼叫着:老汉们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呀头……大着胆子往西藏走吧!那是2014615日至626日,由凯莱旅行社组团,我们日照共13人,安百慧导游陪同。

 

(二)

 

  我们是从徐州坐上火车去西藏的。那是上海直达拉萨的旅游专列。临行之前,凯莱旅行社为我们设计了进藏三条线路:一是乘飞机直达拉萨或林芝,最好是林芝,因为那里海拔较低,从低往高走,以此适应高原环境;二是先乘飞机到西宁,再坐火车去拉萨,即可调节心态体能,又可欣赏青藏高原的无限风光;三是来回都坐火车。我们之所以选择坐火车,那是因为:一来经济实惠(团费人均4000多元),还能慢慢适应高原环境;二来沿途经过不少大城市,如郑州、西安、兰州、西宁等,可以观赏一路风景,有句话说得好:西藏不在拉萨,西藏在路上。


  我们4人一个软卧包厢,舒适又清静,心情自然畅快。火车从徐州启动后,我便靠窗坐好,朝外眺望着,急切寻找那座深刻着“穷山恶水”的大山,据说那是出自李白的手笔。我于徐州是有些缘分的,那时我在宁波东海舰队当兵,每年回老家省亲,多数在徐州下火车还得住下,第二天才能坐公共汽车回家。那是七十年代的事情,住宿找不到旅馆,只能住澡堂子,好在钱便宜,一块或五毛都能住一个晚上。尽管徐州处于交通枢纽、战略要地,但车站并不显眼,还有点老气横秋的样子;周围的建筑也是土不拉几的,真不配徐州的名声——谁都知道它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后来淮海战役纪念馆也建在这里——当时那个落后啊,真有点“穷山恶水”的样子。因此对那座“穷山恶水”大山记忆尤深,因此也有了成见:当年我们农村兵曾奚落徐州籍的战友“嘲巴婆娘——拿大奶子吓人”,使得他们不敢再以城市兵自居。

 

  星转斗移,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四十年过去,徐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说它高颜值的都市容颜,单说它如今的火车站,就叫我认不出它原来的模样。想当年乘火车是在露天广场排队上车的,现在可要先乘电梯再到候车室;到了宽阔敞亮的候车室,我有些眼花缭乱,东寻西觅、左眺右望,好大一会儿才找着去西藏的候车站次。仅从徐州火车站的华丽变化,我也赞成微信上转发的新区划将“徐州”成为“淮海省”的省会城市。

 

  火车停靠郑州站,已是午夜时分,尽管亮若白昼,但却乘客稀少,很是冷清。于是我又躺下了,因为我来过郑州好几趟,总觉得它跟我们济南差不多,所以没有太多的依恋。郑州有二七大罢工纪念塔,济南有解放阁;郑州有博物院,济南有万体馆;郑州有黄河几字湾,济南有七十二泉…….而且都是春短夏长,pm2.5指数也不相上下,尽管使出吃奶的力气治理,但其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并非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火车驶入陕北大地,那是另一种颜色,不禁让人想起李娜《黄土高坡》那粗犷、苍凉而又奔放、豪迈的歌唱。炽热的阳光照射着赭黄色漫漫起伏的土地,尽管间或有树林、有稼禾,还有长不高的蒿草、野花,但依然明明白白地“照着我的窑洞,照着我的胳膊,还有老牛跟着我”那种还不够“小康水平”的情调,让我们这些来自沿海的人不禁感叹:陕北是革命老区,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如今还不富裕,真是教人心酸啊!但是,陕北老表还是矢志不渝地“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就得跟着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经过“两个一百年”的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此时此刻,我依窗凝望陕北大地,心中五味杂陈,不知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叹呢,还是点赞?我心中忐忑……

 

  但让我们引以骄傲还有西安——历朝古都,世界盛名。迄今在它的周边依然耸立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赭黄色的山包,考古学称为陵墓。而最著名的还有历代帝王陵墓72座。听同车的专家说,这72座陵墓中葬着73位帝王,因为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专家还说,西安周遭地下都是宝贝啊,为防止破坏,连机场都不敢建在西安,而是建在咸阳。不禁教人称赞,这个举措好,不仅保护了古迹,也是对祖宗的尊重啊!

 

  火车临近兰州,正是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分,凭窗眺望,宛若璀璨的金色海洋。尤其黄河穿城而过的那种形态和那种美妙景色,我真的“一时苦于表达不出来,或者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忽然忆起了(洛汀《五百里滇池》)刘白羽先生关于武汉灯火的描写,这回用于兰州并不逊色:“……渐渐的渐渐的看出那整整齐齐的一排像横串起来的珍珠,在熠熠闪亮。……这正是我们献给我们母亲河流的一顶珠冠呀!……(黄河上)无数蓝的、白的、红的、绿的灯光,……稠密的简直像是灿烂的金河,那是什么?仔细分辨,原来是(兰州的)亿万灯光。”由此触景生情:“……我心中升起一种庄严的情感,看一看!我们创造的新世界有多么灿烂吧!”(刘白羽《长江三日》)

 

  从兰州到西宁沿途便出现了西部元素:群山、牧场、戈壁、沙丘……一幕接一幕展现在眼前,如同复制的一般,给人视角疲劳的感觉。火车到达西宁,似乎它也有了高原反应,不仅速度慢下来,而且发出气喘吁吁的声音。而在这时,播音员告知旅客:现在开始供氧。噢!怪不得我们在海拔3000多米的火车上,没有丝毫头晕目眩、胸闷气喘的感觉。我心存感恩:祖国啊,伟大的母亲!我们来西藏游山玩水,您居然如此体贴入微!

 

(三)

 

  从西宁开始,火车就进入了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自从20067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从西宁到拉萨全长1956公里,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多项奇迹。只有坐上这趟火车,才能真正体会到《天路》所唱的“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的美妙感受。


  据说到达格尔木,火车就会启动另一个动力车头,就像一对双胞胎兄弟齐心合力朝着拉萨奔跑而去。到达这里,青藏高原便展现出另一种景色:广袤的大地无边无际,空旷得让你撒欢奔跑;雪白的群山若隐若现,高远得由你任意飞翔。尽管它层叠着这些画卷,但却让你生发看不够的感觉,那是因为青藏高原的神奇和美妙,而自己却显得世俗与渺小。是的,凡进入这片神圣的土地,神谕会教你回归自然,敬畏自然,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火车进入青藏高原,我对那个显示海拔高度的仪表产生了兴趣,过一会儿过去看看,隔一会儿再过去看看,觉得很有意思,并且心安理得。哟!车过昆仑山口啦?我赶紧过去看仪表:哇!4700多米。然而,我们一点没有不适的感觉,所以又自慰起来,坐火车看西藏就是一个字:“爽”!

 

  当火车横穿可可西里的时候,那才是青藏高原的绝妙之地。据说它是地球上已经不多的一块净土,这里除了高山、胡泊、草原和野生动物,几乎荒无人烟,因此被视为生命禁区,所以旅行家说:只有亲自走过可可西里,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可可西里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该地区有众多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冰帐、石林、石环和多彩的胡泊;而且还是天然动物园,现有动物有100多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二级的保护动物就有40多种,其中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藏原羚、藏雪鸡等稀有物种。正因为如此,201777日,可可西里被世界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坐在火车上观望可可西里,最惹人眼目的自然要数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雪山脚下有野牦牛为夺取领地,相互抵角殴斗,场面激烈;草甸上藏野驴成群结队,边啃草边行进,就像训练有素的队伍,很有章法;湖泊水中的黑颈鹤、白翎雕追逐着,嬉戏着,像是彩排着舞蹈;最为可爱的是藏羚羊,草原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有时三两只悠闲地踱步,有时成群结队地奔跑,还有时就在火车轨道旁边吃草,也不慌不忙,似乎与人类融合了。这要归功于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功劳,更是人类爱护动物的大德之所在。后来听说,藏羚羊浑身都是宝。一只十年以上的藏羚羊价值上数十万,一只羊角就要一两万。藏医说,过去藏民祖孙三代,有只藏羚羊角,足以祛病消灾,包治百病,因为每一节骨都有着不同的药理功效。而藏羚羊的绒毛更比金子还要贵。女儿出嫁陪送一条绒毛围巾,则代表幸福美满,富贵康泰。

 

  最让人震撼的是火车穿越唐古拉山,它环绕着群山一圈圈行驶,似乎首尾相衔,一个半圆又一个半圆地绕行,很是壮观。当火车行进到唐古拉山口,海拔高度升至5100多米,窗外洁白的云朵抻手可捉,不禁让你生发“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惊叹!

 

  到了拉萨,下了火车,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的。我们是下午五点半到达拉萨的,那个太阳的样子、光芒,还有温度,我从未领教过。但苦于笔力不逮,暂且抄一段郭保林先生的文字,聊表感怀:“令我咋舌的是高原的太阳,那光芒简直是用纯金锻造的,黄澄澄、金铮铮、亮晶晶,明丽、鲜艳、纯贞。我还未见过世上有如此美丽动人的阳光,没有污染,不掺任何杂质的阳光!还有天空是那样蓝,蓝得令人难以置信,蓝得像走进真理的终极。”

 

  啊!终于来到了拉萨。它使我再次想起了手机上存着刘月悦《约定》的诗作:

 

  我们何时坐上火车去拉萨

  去看看那座神秘的布达拉

  上学时我有个外号叫哈达

  因为非常喜欢藏族的文化

  更加欣赏布达拉宫的雄伟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家

  它有3700米的海拔

  积雪不会那么快融化

  连佛家都要洗涤心灵

  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家

  趁着青春还不曾老去

  让我们一起赶快出发

 

(四)

 

  坐了将近三天的火车,617日下午5时许终于到达拉萨。


  初次来到拉萨,有种域外的感觉,一切都那么特别:天空特别的蔚蓝,白云特别的轻盈,太阳特别的灿烂,空气特别的稀薄,建筑特别的奇特……我停留在广场上,四处观望着,久久不愿离去……“快走,不要停留!”荷枪的特警过来敬告我。噢!我大意了,一下火车,每节车厢跟前站着特警,出站门口站着特警,广场四周也站着特警,旅游外出,我头一次遇到这么多特警。后来,我一想明白了,那是因为新疆恐怖分子作孽,所以需要加强警戒,防止他们从拉萨偷渡出境。由此我十分理解特警的使命,便向他点头笑笑,赶快走了。

 

  来拉萨接我们的导游,姓陈,男性,40来岁,东北人,来拉萨快十个年头了,其间几次回去东北,但呆不惯,又几次回来拉萨,说这里有“六字真言”,人心向善,缘分使然,于是安家拉萨,而且选择了导游这个行当。他普通话标准,所以执着地向游客传播西藏文化。他每当开口说话,必先吟诵“嘛哩嘛哩嘛哄”六字真言。

 

  后来,在陈导的熏陶下,在西藏的这些天里,我们每天也会吟诵六字真言,而且知晓了它的蕴意。因而使得心情特别宁静,旅途特别愉悦,冥冥之中仿若有佛灵护行,所以特别地心安理得,神清气爽!这,全赖于“六字真言”的功德。那么,六字真言是什么意思呢?陈导为我们作了详尽的解说:六字真言——它源于梵文,由六个藏文字母组成(汉语译为:唵、嘛、呢、叭、咪、吽),不仅是藏传佛教密宗的祈祷心语,而且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发声公法。佛教密宗认为这六个字属于佛教密宗莲花部,其缘起即莲花生菩萨前往极乐世界所唱的六字圣歌,后来藏传佛教将六字真言定为观世音菩萨的明咒。而且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意念:“唵”表示佛部心,念此字时要身、语、意相应,与佛成为一体;“嘛呢”二字是莲花的意思,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永远纯洁;“吽”字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果,成就一切,普度众生,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当晚,我们入住拉萨市“豫缘”商务酒店(在此住了三个晚上,我与s君一个房间)。对初来乍到的我们,旅行社有些不放心,其实是关怀,派来藏医挨个房间巡诊、量血压,本人很正常:低压80,高压120;而体检时低压97,高压154,难道量错了?于是我逞能地跳了几下,没觉得腿软胸闷,很是坦然。不过,藏医还是嘱咐说,一定稳起稳坐,还不要洗澡,感冒可就坏事了,不但没法旅游,还得赶快送回你们老家。说的我们有些心怵后怕。藏医还说,来西藏喝水也有讲究,要小口喝,慢慢喝,喝三两口停一会儿,千万不要一次喝个够。拉萨的夜晚特别干燥,可以在地毯上泼些水,湿润空气,不止于口干舌燥;你大胆地泼水,不会罚款的。我有些惊讶,看一眼脚下漂亮又洁净的地毯,怎么好意思泼水呢?可是早上起来,地毯干爽如初,尽管我把地毯泼得湿漉漉的,踩上去还有水响的声音。啊哈!拉萨的夜晚也是神奇的!

 

  藏医前脚走,陈导后脚进来,每人发一筒氧气,一盒“红景天”口服液,以备夜间启用。如此周到的安排,又是头一次领受,嘴里连声“谢谢!谢谢!”而心想“这次来西藏真是对头!”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下半夜,我胸闷醒了,还有些头昏脑涨,于是先喝红景天,再吸氧气,并静卧尽量少翻身,实在担心次日能否攀上布达拉宫?

 

  真是神了!熟睡一觉后,早上起来,头不胀了,胸不闷了,是红景天和氧气的功效呢,还是佛灵的庇护与赐福?反正感觉参拜布达拉宫绝对没问题!于是心情愉悦,吃饭很香。后来问及陈导,西藏的大米饭、白馒头之所以要比内地那些旅游定点饭店好吃的多,它是由内地优选支援过来的。不仅如此,西藏还有很多优惠政策。陈导说,西藏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吃、住,还有学费都不收钱,货真价实的义务教育;大学毕业不愁找不到工作,百分之百地包分配,而且多数是公务员。看病不要钱,全民免费医疗,全国只有西藏独享。没有房子,国家帮着盖。喜欢做生意的,可以无息贷款;如果失败了,只要不是恶意,贷款还可以免除。所以,西藏人过着与世无争、修身为佛的生活;所以,西藏人的双颊都显露着“高原红”那种幸福和知足的神采。

 

  初次来到拉萨,仿若印证了作家阿之所说的“拉萨对待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包容,一股脑儿都揉在一起,四海之内皆亲人的样子,朗朗乾坤之下,不分彼此你我。”(阿之《飘在拉萨》)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