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平民
作者:贠靖
佛曰:放下,便是重生,舍弃,便是拥有。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必伤其身痛其骨。
乾隆四十五年,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儿。这年五月,乾隆皇帝南巡回銮京师,途经河北涿州时,有一僧人领着一个少年突然拦住车驾,声称:少年乃履郡王次子,此前因王府侧福晋完颜氏妒嫉,尚在襁褓时即被设计逐出,僧人怜而收养,长至如今。这件事,《清稗类钞》亦有记载。
先来说说爱新觉罗·永珹。他是乾隆皇帝的皇四子“四阿哥”,但生为皇子的他,最终却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子。只因其出身卑微,根基太浅。永珹的生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乃是朝鲜族人。皇太极即位后,金佳氏的祖父三达理兄弟四人前来归顺,皇太极授其通事之职。皇太极亲征朝鲜之时,曾把俘获的朝鲜人编为包衣。自此,金佳氏的家族就成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包衣奴才。
在乾隆即位前,金佳氏就入侍藩邸。乾隆即位后,金佳氏被册封为嘉嫔。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她已成为名正言顺的主子,但仍然未能摆脱奴藉。
乾隆二十八年,康熙爷的第十二子、乾隆皇帝的亲叔叔履亲王允裪去世。允裪的世子也早在乾隆十五年就去世了。于是,乾隆皇帝就想从他的皇子当中选一人过继给允裪当孙儿。
皇室子孙有不少,乾隆为何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过继出去呢?有一种说法是:康熙爷那会,下诏废黜皇太子,九子夺嫡,引发党争,导致君臣不和,朝臣之间关系紧张。乾隆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来缓和上一辈造成的紧张局面。其中之一,就是将自己的皇子过继给无后的亲王。当时乾隆膝下有四个皇子,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
那么,将哪一位皇子过继出去比较合适呢?永璂的生母为皇后那拉氏,满洲正黄旗;永琰的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满洲镶黄旗;永琪的生母愉贵妃,也是镶蓝旗。她们个个都是皇室贵族,代表着一方势力。将谁过继出去都会在后宫掀起一番你死我活的争斗。而只有出身卑微,且生母已去世的永珹是个例外。乾隆皇帝经过再三斟酌,认为皇四子永珹是不二人选。
永珹的嫡福晋是伊尔根觉罗氏,和硕额驸、察哈尔副都统福僧格之女。据《清稗类钞》记载:永珹过继给履恭王之后,又迎娶了侧福晋完颜氏,极为宠爱。
僧人带来的少年自称是永珹的次子。而《清史稿》记载,永珹次子生于乾隆三十一年四月廿三日,生母为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当年十月廿九日夭亡。
那时永珹随乾隆皇帝前往热河,嫡福晋为其产下次子。皇帝听说有皇孙出生,高兴之余还给起了名字。但没过多久,王府又派人来报,说这个孩子已因天花而夭折。
有传言说王次子是被侧福晋完颜氏给暗害了。永珹直到去世,也没有弄清次子是被害身亡,还是生病早夭,或是被私下送了人。
乾隆皇帝对此亦有耳闻,因而对此僧人所言将信将疑。他觉得眼前这个少年也许就是自己的皇孙。
此时,永珹已去世三年,乾隆皇帝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于是,下旨将僧人和少年带回京城,听候处置。之后,即着人召来永珹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讯问,其言之凿凿地道:那孩子夭折之时,余曾抚之以哭,并非为王氏所弃者。而宫里传言四起,称完颜氏将婴儿掉了包,伊尔根觉罗氏怀抱的死婴是别人家的孩子。
皇家血脉,非同儿戏。为慎重起见,乾隆皇帝命人把那个少年带入宫中,交军机处对其严加讯问。
那少年相貌端庄,气度不凡,肃然坐在军机处的木榻之上。
几位军机大臣进来,少年也不起身,看到和珅之后直呼其名:“和珅,你快过来,你是皇祖亲近的大臣,切不可令天家骨肉被淹没了!”
和珅大为惊愕,其他几个大臣也都目瞪口呆,面面相窥,不置可否。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孩子倘若真是天潢贵胄,一旦得罪了将来吃不了得兜着走。
那少年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诸大臣不知其底细,一时都默不作声,不敢轻易表态。在场的侍郎保成是个鲁莽之人,他觉得这少年更像是在做戏,于是起身走到少年面前,狠狠扇了他几记耳光,并厉声恫吓道: 你是哪里来的野孩子?受了谁的蛊惑,胆敢冒充天潢贵胄,不知道这是灭门之罪吗?
侍郎保成的几巴掌加上一通恫吓,少年脸色大变,极为惶惧,且顿失方才风度。或因怕大刑伺候,他供称:自己是园子(颐和园)边上的人,这些都是那僧人教他说的。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僧人被当众拖出去斩首于闹市,少年则被发配伊犁,后改判发配黑河。
多少年后,少年再次对外坚称自己就是永珹之子,当今圣上的皇曾孙。吉林将军玛拉特松筠以妖言惑众“招摇愚民”罪将其斩杀。
彼时,乾隆皇帝已经去世,嘉庆帝对这个血缘关系似乎很遥远的所谓“皇曾孙”并不感兴趣。于是松筠自作主张,将这个“皇曾孙”给杀掉了。
或许,他不那么执著,便不至招来杀身之祸。又或许,当初他不受僧人鼓惑,非要认回皇孙儿的名分,岂不活得好好的?
还是做一介平民的好。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