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叹茶

叹茶

 

作者:罗里宁

 

  “两广”有的地方,把喝茶也叫叹茶。当然叹茶不只是喝几口茶那么简单,就如早茶或晚茶,不喝上大半天,怎么叫叹茶——这个“叹”字,就有聊的意思,聊天他们就叫“叹世界”——人生苦短,生活中许多酸甜苦辣,人情世故,需要有地方发泄,需要找人倾诉,平时没地儿说去,酒后几个知己朋友聚在一起,把在家里和在工作上不便说的话,在叹茶中“叹”出来。一个“叹”字,道出许多悲欢,许多离合,许多沧桑,许多经历,“叹”完人也就舒坦了。

  我是个爱喝茶的人,在品味上还有所偏向,如云南普洱、福建白茶、广西六堡、湖南黑茶。普洱、白茶、六堡、黑茶,以老为好,存放的时间越长,品质越佳。喝了几十年茶,最爱喝的,还是这几种。老茶大约是二三十年前兴起的,我自己存的老茶,有的已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喝,它们那种经过岁月磨练的醇厚,全都释放出来了。

  我不怎么喝绿茶,除非是芽嫩品质高——喝这种品质的绿茶,身体舒畅,精神焕发。但这种品质的绿茶,价格比较高,只能偶尔喝一点,比如咱们凌云的白毫芽茶,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六安的瓜片,等等,多喝经济上就会有压力。实惠好喝,才适合我们这种人家。

  嗜茶的人,大都会养上一两把茶壶。老茶客泡茶,多爱使用陶壶。中国名陶壶,有江苏宜兴紫砂陶壶、云南建水陶壶、广西钦州坭兴陶壶,再加上个广东潮州朱砂陶壶。以宜兴紫砂陶壶为最。

  中国人喝茶早,使用茶具时间也早。以上讲的几大名陶壶,大概都在明以前就出现了,宜兴紫砂壶还可追溯到宋甚至更早。大文豪苏东坡,就对紫砂壶情有独钟,不但特别爱用宜兴上乘的紫砂壶泡茶,还热衷于参与紫砂壶的设计,传说他在宜兴蜀山讲学时,曾经设计过一款提梁壶,后世为了纪念他,就把它叫做“东坡提梁壶”。

  使用名陶壶泡茶,经过一段时间的泡养,茶壶表面会现出一道亚光,用久了还会形成包浆,颜色变化很大,轻轻抚摸,有如抚摸婴儿皮肤般的感觉。这就是养壶的效果,也是养壶的乐趣所在。

  老茶用陶壶泡,茶味会更好一些。我因此就买了几把这样的壶,以上讲的那几种都有,通过一段时间的泡养,它们也都显示出一定的变化,其中紫砂壶温润,建水陶壶和坭兴陶壶光亮,潮州朱砂壶可爱。

  我不想说哪一种陶更好,因为它们都是名陶,据称都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不失原味,隔夜茶也不馊。以我对它们的一点粗浅的了解,虽然它们都是陶壶,但在材质上,紫砂壶的特质是砂,建水陶壶和坭兴陶壶则以泥料为主,这样看来,紫砂壶的结构应该更松散透气一些。关于这一点,古人早有心得,据有关资料记载,“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我在使用中发现,紫砂壶在温壶注水时,能听到壶的内壁有“滋滋滋滋”的吸水声,可见其透气性之好。紫砂壶更适合于泡老硬一点的茶,建水陶壶和坭兴陶壶则适合于泡相对嫩软一点的茶。潮州朱砂壶是潮州人泡功夫茶必备的茶具,它是用当地一种特有的朱砂泥料由当地专门的制壶匠人拉坯制作而成,过去为本地人使用多一些,不大为外人所熟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它的以砂质为主的材料和内敛的润红,也越来越招人喜欢。

  喝茶养壶,有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温壶、投茶、洗茶、注水、出茶汤。品饮过后,洗壶擦壶,把壶放在干净透气的地方晾干。这个过程,考验的是人的耐性,也是人修心养性的一个过程。

  我每天喝茶,内人也参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没完没了,倒还热闹,也算是“叹”茶吧。有时和几个朋友上茶楼,一坐就是大半天,那就是真正的叹茶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