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史话(连载之五)
作者:张双锁
第五章 青铜器时代(前2100——前500)
中国青铜器出现于夏代,始见于公元前2100年。铁器出现于东周,始见于公元前500年。考古学家称这一时期为青铜器时代。庄浪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华胥、伏羲和女娲,祖居地在庄浪,诞生地也在庄浪。据民国《甘肃通志•民族志》记载,羌族为伏羲部落的后裔,氐族为女娲部落的后裔。羌氐民族进入中原者,到夏代演变为华夏民族,到汉代演变为汉族。而进入西南、西北者,如羌族至今仍存,氐族则在历代民族大融合中消失。在庄浪境内,羌氐民族从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就一直在这里聚居。
东周方国朝那国。殷周时代,庄浪为边域之地,属于侯服。小六盘山古称都卢山,殷代和西周时代,这里为卢国封地,是一个以“盧”为祭祀器的方国。东周初,因周平王东迁,义渠崛起,进而兼并其国。其族人一支远徙湖北襄阳;一支移居庄浪桃木山西麓的朝那湫,演变为朝那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那,西夷国。从邑,冄声。安定有朝那县。”明代《平凉府志》“卢彭在西北,后为戎那”,皆言其国源流。如关山一带,有众多的朝那湫以及朝那山、朝那县之名,皆因朝那国而得。
青铜为红铜加锡或加铅的合金。《山海经•西次二经》说:“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龙首之山,即龙首山,为庄浪境内的桃木山。苕水,为当今汭水,发源于桃木山东部华亭境内的马峡。地质资料表明,关山一带共有矿藏16种,其中就有金、铜、锡、铅和铁。
大家常说“龙的传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这当从何说起呢?答曰:当从龙山说起。当今六盘山古称陇山,而陇山则是由龙山演变而来的。六盘山这条巨龙,龙脊为米缸山,龙首为桃木山。可以说,六盘山是中华民族的龙脉,而桃木山则是中华民族的龙首。
青铜器时代庄浪境内的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距今4500——3800年。按年代推算,当为夏代。庄浪境内共发现齐家文化遗址126处。如南坪镇刘堡坪遗址,地处水洛南河二级阶地,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0.2——0.5米,地表随处可见素面、篮纹、绳纹、弦纹等泥质夹砂陶片,还有打制和磨制石器如研磨器、陶拍等。这一遗址,仅收集起来的陶器就有500多件。
寺洼文化遗址,距今3400——3100年。按年代推算,当为商代。此类遗址遍布全县,出土文物不计其数。主要有川口柳家、朱家大湾壑岘嘴、徐碾狮子洼、李家嘴等8处。如水洛镇徐碾村狮子洼遗址,1981年由中国社科院和泾渭考古队联合挖掘,共揭示墓葬104座,其中有青铜兵器如镞、戈、矛、刀、泡等,有玉石饰物如绿松石珠、玛瑙珠等,有随葬家畜如马、牛、羊等。有7座墓室还有殉人,这标志着当地已进入奴隶社会。
殷商时代,在关山地区,小六盘山一带有卢国,米缸山一带有奚国,桃木山一带有芮国,五台山一带有虞国。从出土文物来看,庄浪境内,在水洛河、庄浪河、葫芦河和岔李河4道河谷的二级阶地,亦有众多的部落群体。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个人爱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甘肃政协》《西部学刊》《华夏文化》等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